海南日報數字報-「三信三愛」暖了464個自然村

2020-12-25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記者 易建陽 蘇慶明 

  特約記者 黃青文

  7月底,番庭村百年樟樹下新鋪設了彩磚,環村道兩旁種上了花草,籃球場旁的擋土牆建設也納入議事日程;8月12日,岸節村村民歡聚一堂,載歌載舞,在「百家宴」上品美食、話發展,歡聲笑語洋溢整個村莊……村莊環境大改觀,村民之間溝通交流更順暢,鄰裡之間守望相助,矛盾糾紛少了。

  從今年2月起,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陸續在全縣範圍內464個自然村開展「三信三愛」(信黨信法信組織,愛村愛民愛親人)活動,通過構建黨員聯繫服務群眾「樹型」模式,探索黨群議事「六事」(黨員問事、黨小組理事、黨群商事、農戶議事、黨員辦事、群眾評事)工作法,完善鄉村治理機制,把工作重心下沉到村小組一級,有效發揮了基層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提升了村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能力,有力提高了鄉村治理水平,打造了一批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村莊,營造了「村村優美、處處和諧、人人友愛、家家幸福」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氛圍。

  每個黨員都有「責任田」

  「當前,農村基層黨員組織群眾、動員群眾、服務群眾、引導群眾的能力不夠,在群眾中沒有威信、講話沒人聽的現象依然存在,統籌抓『三農』工作的能力還不強。在強調促農增收的同時,忽視了促農增智、促農增信、促農增愛的基礎性工作,導致出現部分村民信仰缺失、愛心缺失、誠信缺失,鄉村治理水平不高,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等問題。」保亭縣委書記王昱正表示,為了進一步探索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新模式,推動黨建指導工作力量下沉、重心下移,將黨建工作有效延伸至村黨小組一級,不斷增強黨的最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提高黨員組織群眾、動員群眾、服務群眾、引導群眾的能力,保亭在全縣村小組逐步推開「三信三愛」活動。

  今年2月5日,保亭在六弓鄉召開了「三信三愛」活動試點工作經驗交流會,拉開了全縣「三信三愛」活動的序幕,這在全省屬首創。活動通過以村黨小組為核心主導,不斷完善和豐富「美麗村民日、美麗村莊日、黨群議事日、村民學習日」等一系列活動載體,努力營造起「講信仰,講關愛,講誠信」的和諧健康農村基層黨組織生態環境。

  記者了解到,保亭所有的村黨小組黨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聯繫1-7名群眾,通過黨員聯繫身邊群眾,收集群眾意見建議,解決群眾困難,代辦群眾事務,逐步構建起「黨委抓支部、支部帶小組、小組管黨員、黨員聯農戶」的農村基層治理「樹型」模式工作格局。

  「村民陳吹元向我反映,他的鄰居亂丟垃圾。我多次上門做思想工作,現在亂扔垃圾的現象已經沒有了……」六弓鄉田圮村黨支部新村黨小組第一組長陳永平向記者介紹他近期聯繫群眾情況,他負責聯繫本村6戶村民,村民提的建議還包括維修村裡損壞水管、增設垃圾池、爭取危房改造指標等。

  記者發現,黨員們所收集的事項都非常具體,提出的建議也是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內容涉及危房改造、林權證辦理、集體山塘承包等。「我們村民小組能解決的問題就在村裡解決,有些村小組一級不能解決的,我們先向村民解釋,再向上級匯報,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格局。」陳永平說。

  每個村莊都有主題日活動

  保亭三道鎮三弓村委會番庭村積極發動群眾開展「美麗村莊日」活動。今年4月2日,全村的黨員和群眾在村委會和村小組幹部的帶領下,對番庭村文化宣傳室周邊的亂石進行清理,經過一番搬運清掃,番庭村文化宣傳室周邊環境煥然一新。

  近日,記者在番庭村看到,用水泥鋪就的環村道乾淨整潔,兩旁種滿花花草草,每隔一段距離就設置一個垃圾桶。村內的百年樟樹下,鋪上了彩磚,村民可以在樹下乘涼。「村民把衛生打掃乾淨了,覺得綠化還不夠,就提出在村道兩旁以及村內空地上種一些花草。」番庭村黨小組組長王仁英告訴記者,保亭城管局得知這一情況後,免費為村裡提供綠化花草,村民們負責栽種並做好日常養護。

  自開展「三信三愛」活動以來,保城鎮什聘村委會什上村黨小組以「黨群議事會」為載體,認真收集黨員和村民對村莊發展提出的意見建議,並逐項抓落實。「目前,村民反映的新農村規劃建設和修復水毀水利渠道這2個問題已得到解決。」保城鎮什聘村黨支部書記林進雄告訴記者。

  各村小組結合本村實際,敲定「美麗村民日、美麗村莊日、黨群議事日、村民學習日」四個「日」的開展時間,定期組織村民廣泛深入開展村民互幫互助、村莊清潔衛生、村民集體商議村務、實用技術學習等活動,著力提高農村黨員參與農村事務管理、服務群眾和做群眾工作的能力。

  每個村民都從中受益

  「以前每到下雨天,家裡到處漏水,要拿盆盆罐罐來接水,現在屋頂修好了,我再也不怕下雨了。」三道鎮番庭村五保戶王曲華告訴記者,前不久,村裡的黨員和一些村民來到他家,幫著打掃衛生,並把屋頂修好了。這是三道鎮番庭村開展「三信三愛」活動後,在黨員們的帶動下,大家為家庭困難村民辦的一件實事。

  這種鄰裡之間團結友愛的良好民風,正在保亭各村小組形成。

  在「三信三愛」活動中,保亭還通過「百家宴」、村民集體跳廣場舞等多種形式,拉近村民之間的距離,增進村民之間的溝通交流,同時,贏得村民對黨員幹部的信任和支持。

  8月12日晚,保亭六弓鄉田圮村、岸節村兩個村莊村民聚集到一起,舉行以「我愛我村,共築和諧」為主題的百家宴活動。村民們拿出自家飯菜、自釀美酒,保亭民族歌舞團也帶來歌舞節目助陣。在宴席上,村民們有說有笑,聊生產發展,聊村莊建設,其樂融融。活動還通過歌舞、畫展等形式,集中展示了村莊這幾年來的發展變化,進一步增強黨員、村民建設村莊的責任感和自豪感。

  據了解,為了築牢根基,發揮村「兩委」幹部的示範帶頭作用,去年9月,保亭在全縣60個村一級黨組織搭建了「民事村辦」服務站,完善了縣、鄉、村三級便民服務工作體系。據不完全統計,到今年6月,全縣各村共為群眾代辦事項共計786項,得到群眾認可,基本實現打通為民辦事的「最後一公裡」的目標。

  「『三信三愛』活動有利於進一步提高村民小組幹部和黨員組織群眾、動員群眾、服務群眾、引導群眾的能力,在所有自然村建立起了群眾有所呼、黨員有所應,群眾有所需、幹部有所為的聯繫服務群眾網絡機制,使黨的政策落實在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諧社會建設在基層。」保亭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鄺旭彪說。

  為確保「三信三愛」活動順利開展,保亭縣委、縣政府列支300萬元作為活動工作經費,進一步充實了活動的基礎保障經費。

  (本報保城8月30日電)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們與春天同行
    從她誕生的那一天起,海南日報就與黨的事業同呼吸、共命運,與海南這片熱土肝膽相照、血脈相連。  從海防前線到經濟特區,海南在萬頃碧波的南海上崛起。海南解放的隆隆炮聲、建省辦經濟特區的陣陣鑼鼓、波瀾壯闊的海南開發熱潮、博鰲亞洲論壇發出的亞洲聲音、國際旅遊島建設的火熱場景……半個多世紀以來,海南日報目睹了瓊島的成長壯大,也見證了她的光榮與夢想。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到大型紀錄片《遇見海南人》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斬獲國內外12項大獎;從海南日報開啟《絲路話古今、尋夢萬裡行》大型跨國採訪活動,到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期間所彰揚的海南精神、海南文化,讓人更加清晰看到一個開放包容、自信圖強的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為民辦實事 真情暖民心
    11月25日,文昌市文教鎮熔爐村委會主任符策謀高興地對海南日報記者說。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符策謀點讚的農村公路,正是文昌市「為民辦實事」項目內容之一。今年來,文昌市委、市政府堅守為民初心,重視城鄉路網建設、農村危房改造、危橋改造等工程,著力優化人居生活環境,贏得百姓良好口碑。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從「個錢渡」到客滾輪
    海口的港  文\海南日報記者 侯賽  今年是海南解放66周年,也是「十萬人才闖海南」的第28個年頭。66年來,海口港口的變遷見證了海口城市東拓西進的歷史進程,也見證了海口城市的飛速發展。
  • 海南日報數字報-當代海南論壇'2014冬季峰會徵文公告
    海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擬於今年12月中上旬召開當代海南論壇冬季峰會,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法治海南建設,為此特組織徵文。有關事項如下:  1、徵文主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與法治海南建設。  2、論文要求:所寫論文(對策建議)應理論聯繫實際,突出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每篇3000—5000字。論文末尾註明作者所在單位、職務、職稱和聯繫方式。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早春茶今「開採」
    同時,海南早春茶比內地產茶區早上市3個月左右,春節前後便可喝到當年新茶,這是國內其他茶區不具備區域和生態優勢,素有「華夏第一早春茶」美譽。  海南日報報業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舉辦早春茶開採節系列活動,既可以充分展示海南作為我國唯一的熱帶茶區的優勢,又可以展現海南優良的生態環境,讓早春茶成為海南的一張亮麗名片。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人在馬來西亞
    上個世紀中葉,考古學家在柔佛河流域發掘出許多中國秦漢兩代的陶器殘片,證實了文獻記載的正確性。  1996年11月和1997年4月,周偉民、唐玲玲夫婦準備寫《中國和馬來西亞文化交流史》一書時,曾兩度到丁加奴州作田野調查,看見當地農戶耕地時,挖出了我國北宋淳化(990-994)至南宋(1241-1252)年間的古錢。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最美紅燭映天涯
    今晚,由海南省教育廳、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光明日報海南記者站聯合推出的2015年度「尋找海南最美教師」大型公益活動頒獎盛典在海南大學思源學堂隆重舉行。10名最美教師用他們的動人事跡,向大家展示了三尺講臺上所演繹出的精彩人生。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保銘對此次評選活動十分重視。在晚會現場播放的事先錄製短片中,羅保銘向全省奮戰在教育一線的老師們道了一聲誠摯的「老師們好!」
  • 海南日報數字報-讓市民遊客更便利免稅購物
    2月8日上午,這位正在海口免稅店化妝品專櫃銷售崗位工作的姑娘,一邊為前來購物的消費者取貨拿貨,一邊向海南日報記者投來歉意的目光。  她婉拒採訪的理由很簡單——忙。  忙到什麼樣的程度?在春節假期期間,符麗珍和同事每天上午9時30分準時到崗,開始一天的工作,其中有些人甚至會通班的狀態,從上午10時開始到晚上10時後才能下班回家。
  • 海南日報數字報-美麗鄉村建設帶給百姓穩穩的幸福
    村口田野的一塊巨石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八個大字格外醒目。  11月14日下午,海南省黨政代表團走進這個美麗的浙北小山村。2005年,習近平同志正是在這裡首次提出「兩山理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
  • 海南日報數字報-鍛造海南咖啡真味道
    文\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儘管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海南咖啡便名聲在外,盛名之下的海南咖啡產業
  • 海南日報數字報
    「常常牽掛 /海南老家 /椰風海韻 /綠樹繁花 /雨打芭蕉說不完的情話 /愛人送我在椰子樹下 /夢裡常回 /海南老家 陽光沙灘/ 海角天涯 /春光四季喝不夠老爸茶 /愛人等我在椰子樹下。」一首《海南老家》的歌詞,充滿了對海南的認同感。這首歌的歌詞,並不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海南人所作,而是出自於一位國內資深策劃人、新銳詞作家蔣平之手。
  • 海南日報數字報-名企老總 新年寄語
    值此迎新之際,首先特別感謝廣大讀者對本刊的關注與支持,2015年《海南日報》IT家電周刊將繼續為廣大讀者、消費者和商家架設互聯互通的「彩橋」,做海南IT家電行業的主流傳播平臺。同時也藉此方寸,向讀者朋友們送上部分海南名企老總的新年問候。  蘇寧  非常感謝讀者朋友們對海南蘇寧的支持!
  • 《民族日報》數字報全新改版上線
    《民族日報》數字報全新改版上線每日甘肅網  發布時間:2020-05-28 17:41:59  編輯:蘇燕平  為了讓讀者更快速、便捷地獲取當地新聞資訊,《民族日報》全新改版的數字報於5月26日正式上線。
  • 海南日報數字報-逛夜市,停車如何不再難?
    近日,海南日報記者走訪發現,海口多數夜市都存在機動車停車位不足的問題。海口夜市發展的同時,相關配套的停車場建設卻沒有及時跟上。這不僅影響了市民遊客的消費體驗,也一定程度限制了夜市發展。如何破局?專家、市民紛紛提出建議。
  • 海南日報數字報-無法割捨的海南滋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海南人的清晨,從一碗熱騰騰的粉湯開始。佐料豐富的粉湯,鮮、香、鹹,滋味飽滿。但若要說到味道的層次,還需再加一抹辣,才能夠真正讓味蕾得到滿足,打開一天的食慾。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的無價瑰寶
    文\本刊特約撰稿 溫波  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生物及病害研究所所長陳宏宣稱發現新的珊瑚物種。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島蕨跡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編者的話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的論文,宣布在海口羊山溼地發現水蕨新物種——邢氏水蕨,海南豐富的蕨類植物再次引發關注。海南究竟有多少種蕨類植物?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花卉引種故事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作為熱帶島嶼省份,又地處雨量充沛的南海中,熱帶雨林發育極為茂盛,因此萬物生長,各類花卉資源豐富。那麼,到底海南有多少花卉資源呢?其中,多少是本地土生土長,多少是北花南移,多少是外花歸化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