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分享丨首爾歷史博物館特展【成均館與泮村】

2021-02-17 展館設計

本次展覽旨在展示朝鮮時代頂級教育機構「成均館」、附近村莊「泮村」以及居住於此的成均館儒生和泮人的故事。成均館又被稱為「太學」「泮宮」「賢關」「芹宮」和「首善之地」等。朝鮮建國後遷都漢陽,建成均館於漢陽崇教坊。成均館負責供奉孔子和聖賢牌位並進行祭祀活動,是朝鮮王朝理念和國家基礎的堅定基石。成均館的孔子祭祀典禮被稱為「釋奠大祭」。祭祀期間,君王和臣子會一同來到成均館射箭,行「大射禮」;而為王世子和王世孫入讀成均館舉行的「入學禮」也在成均館舉辦。此外,成均館還是負責培養溫良儒生的教育機關,即將儒生的氣節作為國家氣節,在這裡為國家培養棟梁之才。以現代眼光來看,成均館就是國立大學,而成均館儒生就是國立大學的學生。這些儒生是全國兩班中小科及第的200名優秀人才,在成均館苦研學問的目的便是學習性理學,從而走上仕途。即,在被稱為「文科大科」的科舉中金榜題名之日,便是他們在成均館畢業之時。成均館周圍有「泮水」環館而流,而其周邊的村莊被稱為「泮村」。越過泮水便可進入成均館,因此成均館的官奴被稱為「泮人」,這些泮人便生活在泮村。朝鮮初期起,便建造了泮村供泮人居住,換句話說,泮人只能居住於泮村之中,而外部人員無法居住於此。進入朝鮮後期後,除成均館守僕外,逐漸出現了泮主人、作詩泮人,以及學堂、懸房和懸房主人等。

近期熱文推薦:

從細節看清華美院張烈副教授擔綱展陳設計的孔子博物館(後附展陳效果圖)

《八佰》觀影前,先來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打卡補課!

中國首家以建築科技為主題的展館---中國建築科技館正式開館!

互動裝置合集丨沒點新鮮的創意,還怎麼玩轉互動裝置?

國歌展示館---國歌從這裡唱響,感受永遠最強音! 

味覺博物館,奇幻、動感、創意的互動體驗空間

當下全球最具網紅特質的10座博物館

展館分享丨貴州省民族博物館,千年之行、大美無言

打造黨建示範品牌:南寧軌道交通黨建文化展示中心

萬林木文化展示館,萬木成林,生生不息的精彩設計!

中國那些「設計型」博物館

本微信圖文資料來自首爾歷史博物館官網,版權歸屬原作者所有,僅供參考學習!

相關焦點

  • 展覽分享丨首爾歷史博物館特展「成均館與泮村」
    本次展覽旨在展示朝鮮時代頂級教育機構「成均館」、附近村莊「泮村」以及居住於此的成均館儒生和泮人的故事。朝鮮時代頂級國立教育機構——成均館成均館又被稱為「太學」「泮宮」「賢關」「芹宮」和「首善之地」等。越過泮水便可進入成均館,因此成均館的官奴被稱為「泮人」,這些泮人便生活在泮村。朝鮮初期起,便建造了泮村供泮人居住,換句話說,泮人只能居住於泮村之中,而外部人員無法居住於此。進入朝鮮後期後,除成均館守僕外,逐漸出現了泮主人、作詩泮人,以及學堂、懸房和懸房主人等。
  • 展覽分享丨韓國歷史博物館展覽「首爾的車站」
    直到電車被淘汰的1968年為止, 漢城經歷了從京城到首爾的變遷, 電車一直是這座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 為紀念120年前電車的正式開通, 首爾歷史博物館和韓國電力公司共同舉辦了名為 「首爾的電車」展覽,沿著軌道回顧城市的記憶和市民的日常生活
  • 「包容的北京」展覽在首爾歷史博物館舉辦
    為慶祝北京與首爾結為友好城市二十周年,11月29日,由北京首都博物館策劃的「包容的北京——一座城市的成長」展覽在首爾歷史博物館開幕。首爾歷史博物館館長康泓彬、中國駐韓國大使館文化參贊兼首爾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史瑞琳、北京市首都博物館副館長黃雪寅,以及博物館界人士和歷史文物愛好者等150餘人參加了開幕式活動。
  • 《水路城市,首爾:清溪川的變遷》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展
    展廳裡出現了「高架橋橋墩」和腳手架,形象再現當時拆橋復川的場景「高架橋墩」下腳手架旁的漫畫形象再現高架橋下的市民生活原標題:《水路城市,首爾:清溪川的變遷》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展國際在線消息(記者劉思恩):11月27日,由北京首都博物館與首爾歷史博物館共同舉辦的《水路城市,首爾:清溪川的變遷》
  • 典藏展覽丨香港歷史博物館漢武盛世專題特展
    10月5日止,聯合籌劃「漢武盛世——帝國的鞏固和對外交流」展覽,以茲紀念。1988年該墓被列為港府法定古蹟,得以永久保存,還成為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分館之一,並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近年來為了穩定墓室內部的溫度溼度變化,並減緩外界的損耗破壞,館方進行了一系列修復工程,包括加建天幕和裝嵌玻璃。在墓室旁的展廳裡,除了陳列出土陶器及青銅器,館方還布置「李鄭屋漢墓」和「此地·當時:李鄭屋漢墓圖片展」常設展。
  • 中國航海博物館十周年特展「中國航海火器文物展」開展
    7月5日,中國航海博物館推出精心籌劃的原創大型文物展覽「靖海神機:中國航海火器文物展」開幕,這是我國國內首次以航海火器為主題的文物展覽,作為中海博開館十周年特展。展期將持續至10月25日。打造2個臨時展覽:「港為城用·城以港興:近代上海城市與海洋的交融」展、「靖海神機:中國航海火器文物展」;提升3處基本陳設:「海員館」展覽升級改造、「歷史館·現代航海史」和「港口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展區優化更新;舉辦1項航海生活節:「十年揚帆·蓄勢遠航」——中國航海博物館第四屆航海生活節。
  • 長沙博物館:「西京煙雲」特展系列館校合作陶藝課程圓滿結束
    」我被博物館的魂塔震撼到了,回學校創作了這個作品。......通過這個課程我對陶藝有了新的認識,它不僅是手工,它是藝術中的藝術......」12月5日上午,長沙博物館召開「西京煙雲」特展系列陶藝課程總結會。小藝術家們紛紛登臺分享自己的陶藝作品。「西京煙雲--大同遼金元文物展」於2020年9月11日在長沙博物館開幕。展覽用144件(套)文物,講述西京大同遼金元時期的煙雲往事。展覽當中的古建築展品和陶瓷器非十分獨特。
  • 兵馬俑特展成為利物浦國家博物館最受歡迎展覽
    新華社倫敦10月24日電(記者梁希之)英國利物浦國家博物館24日宣布,「秦始皇和兵馬俑展」已成為該館歷史上最受歡迎的展覽,預計為利物浦經濟貢獻超過7800萬英鎊(約合6.98億元人民幣)。「秦始皇和兵馬俑展」由陝西省文物局與英國利物浦國家博物館共同舉辦,2月9日在利物浦國家博物館旗下的世界博物館開幕。這是兵馬俑時隔11年再次在英國展出,展品包括兵馬俑、陶器、青銅器、金銀器、玉器等秦漢時期珍貴文物,將於10月28日閉幕。據主辦方介紹,共有超過60萬名遊客前來參觀兵馬俑特展,其中包括兩萬名學齡兒童和9.7萬名團體遊客,遠超出50萬人觀展的預期。
  • 來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看特展
    「千年滄桑皆姓唐」——明信片上的舊金山唐人街特展開幕。新京報訊 5月15日,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恢復對外開放,「千年滄桑皆姓唐」——明信片上的舊金山唐人街特展開幕。展覽通過「夢回中國城」、「唐人街風情」、「唐人街眾生相」、「今日中國城」四個單元,還原了美國華僑華人在唐人街的生活場景。展出的二百餘件珍貴展品,包括來自美籍華人林凱斌先生收藏的,發行於上世紀初反映舊金山唐人街歷史風情的明信片,和館藏的美國唐人街明信片和實物展品。展覽將持續至7月19日。
  • 上海博物館2020年展覽計劃調整,兩大特展延期至2021年
    今年年初,上海博物館曾公布過2020年的八大特展展覽計劃。受此次疫情影響,上海博物館與多方溝通協商,對今年尚未開幕的特展展期做了相應調整,現公布如下:NO.1高齋雋友——胡可敏捐贈文房供石展時間:2020年4月29日- 6月28日地點:上海博物館四樓第三展廳展覽以旅美華人、賞石收藏家胡可敏女士捐贈上海博物館的文房供石為主要內容,配合陳列館藏清代高鳳翰銘「小方壺」石及與賞石主題相關的若干古代繪畫。
  • 來自阿富汗的寶藏:五十五分享湖南省博物館特展
    來自阿富汗的寶藏五十五分享湖南省博物館特展
  • 上海博物館調整今年展覽計劃:三大特展延期,五個特展即將登場
    春色好景正當時,上海博物館已於3月13日起恢復對外開放,為響應觀眾們的觀展需求,上海博物館特將「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延期至4月5日,「金石篔簹——金西厓竹刻藝術特展」延期至3月22日,與生肖文化有關的「靈鼠兆豐年——上海博物館鼠年迎春特展」則延期至3月29
  • 大英博物館公布今年特展:拉斐爾五百年、北極文化、尼祿特展
    作為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已經對外開放了261年。澎湃新聞獲悉,大英博物館近日公布2020特展計劃,這份特展名單中,除了2019下半年開幕的《風尚東來——西方藝術中的伊斯蘭影響》和《特洛伊:神話與現實》兩大特展繼續之外,大英博物館還將推出一系列新展,從北極地區文化到託馬斯·貝克特遇刺,從尼祿特展到拉斐爾500年誕辰,再到畢卡索、塞爾敏,展覽將貫通千年的文化藝術史。
  • 博物館的特展和文創產品開發 ——以上海博物館為例
    近年來,博物館特展的文化創意(以下簡稱「文創」)產品開發已成為我國博物館文創工作的重要趨勢之一。博物館特展文創的開發一方面回應了公眾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商業策略或消費主義的發展所致[1]。博物館特展文創不僅提升了展覽活力,更讓公眾的觀展行為與消費行為融合成為一種文化現象。
  • 江蘇-蘇州博物館舉辦「黃金為尚:歷史風尚交流」特展開幕式
    近日,「黃金為尚:歷史風尚交流」特展開幕式暨學術研討會在蘇州博物館舉辦,匯集了全國24家文博單位協助支持的98件(套)珍貴文物及當代黃金藝術品1件,給市民帶來一場金光閃閃的華麗展示。展期持續至12月16日。
  • 上海博物館公布2018年展覽計劃 五大特展三大境外展值得期待
    聲音來源: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  央廣網上海1月12日消息(記者楊靜 林馥榆)近日,上海博物館對外公布了2018年特展計劃,五大特展三大境外展值得期待。元代 剔紅東籬採菊原盒  據了解,在2018年即將開幕的《心靈的風景:十八至二十世紀英國風景繪畫(暫定名)》、《走向現代主義:美國藝術八十載,1865-1945(暫定名)》、《千文萬華:中國歷代漆器藝術展(暫定名)》、《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暫定名)》等幾大特展。其中,將在12月7日推出「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最引人注目。
  •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將舉辦霸王龍特展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將於2019年3月11日舉辦霸王龍特展。本次展覽名為「霸王龍:終極捕食者」。展覽將持續到2020年8月9日。以下是博物館預先公開的一些照片。霸王龍(又稱雷克斯暴龍),是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約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約4米。
  • 陝西歷史博物館今年推出23個新展覽
    原標題:陝歷博今年推出23個新展覽 2018年12月29日,陝西歷史博物館召開「2019年新展覽計劃新聞發布會」,公布即將在2019年推出的23個新展覽。 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群眾多樣文化需求,2019年陝西歷史博物館精心策劃了一系列主題鮮明而又各具特色的專題展覽。
  • 泮廬集團將向中海博捐贈「泰興號」珍貴出水瓷器
    7月5日,中國航海博物館和泮廬集團籤署「泰興號」回流瓷器捐贈備忘錄,泮廬集團將於2020年下半年向中海博捐贈100件「泰興」號清代德化青花瓷。這些珍貴瓷器曾隨「泰興號」商船沉入海底,再經打撈、出售、回購,經歷了一番「顛沛流離」之後,將最終入藏中國航海博物館。
  • 長沙博物館兩大特展來了,帶你體驗不一樣的歷史風情
    長沙博物館兩大特展來了,帶你體驗不一樣的歷史風情 2020-05-22 03: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