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李慶 王越欣
12月14日,封面新聞記者從眉山天府新區獲悉,位於該區的柴桑河生態溼地公園一期已全部建成投用,陸續迎來遊客前來觀光休閒。
據了解,柴桑河生態溼地項目是眉山天府新區核心區的「城市景觀帶、生態保護帶、高品質建設示範帶」。柴桑河又名倒流水,是岷江的一條支流。十幾年前,由於河流兩岸工業的開發以及人口的增加,柴桑河流域水質逐漸變差,河流的汙染問題引發了社會的高度關注。2018年,眉山天府新區投入28.9億元,啟動柴桑河治理。經過清淤和拓寬後,原有的30米河道平均拓寬至100餘米,最寬處形成約300米湖面。重新布局河岸生態景觀,適度增加高大喬木和草坪,1000多個品種的溼地生物構成一個完整的溼地生態系統。如今,3000多畝的柴桑河溼地公園,目前已陸續開放。對於群眾來說,他們少了條臭水溝,多了一片清澈、安逸的綠色生態溼地,茶餘飯後有了新的休閒去處。
「柴桑河溼地公園只是天府公園城的一個縮影,眉山天府新區以『生態為底色』 明確劃定生態紅線,在建設中保護、在保護中提升,通過退田還湖、連通水系、景觀整治等方式,厚植生態優勢,提升城市品質。」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據悉,眉山天府新區將實施天府灣、黃龍溪谷等4個郊野公園和20餘個鄰裡公園建設,構建城市公園、郊野公園、鄰裡公園「三級公園體系」,讓「公園城市」成為眉山天府新區的一張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