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禪宗的「門派競立」到「龍樹正法」再到分裂,看禪語錄的價值!

2020-12-18 重樓逾陀

(甲) 佛家的基本精神與禪宗的繼承

佛家的根本精神就是如實地把握這個宇宙人生的眞理,稱之為「如實觀」。如實觀則要靠般若智,而般若智乃是要由實踐修行而證得的,這裡顯示出眞理是要借實踐而得。釋迦牟尼在世時亦以身作則地強調了此點。當佛陀滅後,弟子將其言說結集起來,而成為了經典。由口傳而至文字記錄,以便弟子依之修行。去佛日遠,弟子漸漸著重了文字的研求,但求義理之發揮,因而衍生眾多經論,新義競出。於是分門別派,各有所宗,互不相容,完全忽略了佛教的根本精神。乃至龍樹、無著等大乘論師相繼而出,將佛教重新納入正軌,糾正了當時各派的謬誤,使佛教的解脫精神再顯。惜後繼者仍不斷地以經典文字為所依眞理,標榜門戶派別,將佛教轉入了經典文字爭執之中,種下了佛教衰微的遠因。

佛教傳至中國,至隋唐而大盛。各宗競立,依經解說,將佛家義理帶至新的高峰,但亦隱伏了容易陷入文字義理中而不能自拔的危機。於是禪宗興起,提倡「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重新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所謂「不立文字」,並非否定文字,不要文字,而祗是不拘泥於文字而已。「教外別傳」的「教」,即語言文字,佛教經論也。教外別傳的意思,即是說明眞理並不存在於經論之中。因為當一個求道者經過不斷修行實踐,而至徹悟時所見的境界,乃非語言文字之所能表達,是超越了經論的。因此禪宗認為經典所說的眞理,都不外是文字說明,而非眞理本身,故對經典的態度應如指月之手指,可取則取,可舍則舍,不應受其束縛,這就是教外別傳之旨。

況且眞理是必然普遍於一切現象之中,如非自身立腳於實踐理境而領會,則必不能體驗其如實的空相。禪宗由「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主張中顯示出語言經教的局限性及固定性,缺乏了生命力。語言文字只有象徵的意義而無實際的意義,猶如渡河之筏一般。因此,禪宗強調於現實的環境中把握活生生的實際,不以僅僅構成眞理的概念為滿足,而是眞正把握實相而達到「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之境。這境界並不是存在於語言文字的世界內,而是要經過實踐的過程,如實的體驗才能理會。這就是禪宗主張「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意義,亦是繼承了佛教的基本精神。

(乙) 禪師的接引方式與禪語錄的產生

由於佛教之目的是令眾生一起成就覺悟解脫,因此其基本立場就如佛陀所說:「吾如良醫,應病與藥」。即是說,順應一一弟子的根機、境遇而施以教化。所以佛教的教理是以「根機」為中心,以「方便」為說教。因此形成了種種的法門。這種種法門的設立無非都是順應當時眾生的根機而設,希望引導他們趣向解脫之路的。禪宗將這個精神拉到高峰。禪宗的接引弟子法並不是固定化的形式,而是自由地實際應用了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事物來作為例子說教,更用種種不同的方式施諸弟子,以期弟子開悟。於是棒打、怒喝、豎拂、舉指、拍手等等方式相繼而出,堵截弟子的妄執思慮,然後借著眼前活潑的現實因緣,擺脫了語言文字概念的束縛,了悟到諸法的本來面目。

由於禪宗不依經論,所以參學者全靠師輩語句之開示與及行動之指點。乃至唐朝中葉,禪宗興盛,從學日多,於是有將禪師接引弟子,給予開導的手段或問答記錄下來,形成了一則則的語錄,或稱公案。所謂公案,本意為公府的案牘,是指沒有模範先例的案件,乃用作以後同類案件之指針。

禪宗則借用作為一位禪師為了誘導個別弟子,令其開悟而作的指針。門徒除集錄其師之言行教化及師弟間的對話外,更有記錄其師的行為品格的。在六祖惠能之前,集錄得很少,只片言隻語而已,然在六祖法寶壇經之後,遂大開集錄語錄之風。

因此自六祖以下的各家多有語錄留存。例如臨濟錄、洞出錄等。到了後來,除了各家個別的語錄外,亦有將六祖以下的各家語錄有系統地編集起來。例如《古尊宿語錄》、《景德傳燈錄》、《天聖廣燈錄》、《聯燈會要》、《五燈會元》、《五燈全書》等。更有將語錄作編纂與研究的,例如《指月錄》及《續指月錄》等。由是禪宗語錄的典籍集起來不下數1000卷,份量更在其他各派所依的經論之上。

(丙) 禪語錄的價值及影響

由於唐朝末年及五代的動亂,加上遭受幾次毀佛之法難,佛教其他各宗的經論章疏,不是被兵火所毀,就是流散逸失,因而各宗日漸衰微,惟在禪宗方面,則由於他們並不重視經典的必然性權威,而只重視當下的契悟,兼且禪師多依山林而居,而非依都市而住,故被法難之影響甚微,而能一枝獨秀,日漸興隆,求法者日多。

乃至很多已經逝世的大禪師所用作接引弟子的公案,都一個一個的再被引用出來,用作誘導後來之弟子,於是形成了「參公案」、「看話頭」之風。譬如從古人的公案之中選出具有特色的一個,作為徹底參究的對象,往往經年累月,乃至徹悟而止。很多語錄則除記錄了開悟的公案外,更有敘述前人個人精神成長的心路歷程,修行次第境界等等,給予後世之參學者的景仰與參考,更由此鼓舞其向上之精進心,成為他們修行的依靠。因此,禪語錄在後來之禪宗流傳上擔任了重要的角色,具有很大的價值。

但禪語錄亦產生了不能避免的影響,就是由於禪語錄的被經常引用,因而形成了公案的固定化,從固定化而使弟子走入了拘泥文字語句推敲的死胡同,陷入了知解的葛藤,與禪宗的根本精神有所違背。更有什者,就是禪語錄的後來編纂者將禪宗門下流行的公案都加以語言文字上的解說,予後代禪師們的一個方便,更令後世學者熟誦後不用參究便能表現頭頭是道於人前,以至自欺欺人,失卻了禪宗實踐的精神,及「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之旨。由是禪宗開始衰落。

不過,禪語錄對於現今的佛教徒則仍具有很高的價值。我們可以借著禪語錄的記載,得悉唐宋以來禪宗的流傳情況,並窺見古代禪師的風格,他們的修行歷程,開悟心態,道德生活等,以策勵我們精進向上。更可以借著禪宗盛衰的歷史教訓,使我們一方面在知解上對禪語錄不作文字上的拘泥束縛,另一方面在行為上則以古代禪師的求道歷程作為借鏡。由此解行並進,向著圓滿正覺的目標進發。

相關閱讀:

最具影響力3個教派,禪宗、密宗、淨土宗,其歷史淵源卻少有人知

相關焦點

  • 禪宗的「不立文字」或「當頭棒喝」,顯示出怎樣的「語言」困境?
    修行而證道者日少,形成了部派佛教,陷入分裂的危機,遠離了佛教的根本精神。(乙) 龍樹的「以文字破文字」於是,龍樹、提婆興起了大乘佛教,批判了當時的各部派。龍樹認為,部派佛教是完全陷入了語言文字之中而被困,不能超越。他認為凡有所說者皆不能達於真實。
  • 龍樹菩薩|中觀佛教的興起與發展
    鳩摩羅什在五世紀初到長安時,便譯出《青目釋》,以古代的傳播速度來看,《中論》的註解從印度而至中亞,保守估計需要五十至一百年的光景,不論此一著作是鳩摩羅什或印度人,乃至於是中亞地區的人士所撰寫的,它的內容和《無畏論》是極其相近的,且行文風格簡潔,大體上這兩部注釋都屬於古注,也就是在學派尚未分裂前,或學派意識還未強烈發展之前的註解。學派意識勃興或真正可稱為「中觀學派」的,或許應是從佛護開始。
  • 龍樹菩薩聖誕 | 酷酷的龍樹菩薩!
    龍樹菩薩降臨於娑婆世界,那是相當有「排面」,是被佛陀「點過名」的——《三論玄義》中記載,佛陀在回答「世尊滅度後,是法何人持」時說偈:「於我滅度後,南天大國中,有大德比丘,名龍樹菩薩,初住歡喜地,為人說大乘,能破有無見,往生安養國。」更有《摩訶摩耶經》卷下說:「正法於此,便就滅盡。六百歲已,九十六種諸外道等,邪見竟興,破滅佛法。
  • 明賢法師:達摩祖師創立的禪宗影響了誰?
    在經歷了二祖到五祖弘忍大師一脈單傳的階段後,到了六祖慧能大師,達摩祖師開啟的禪宗進入了全新的階段。弘忍大師後,禪宗分出南北二條道路,而又以慧能大師所傳之南宗頓教直契祖師心印,終成禪門正統而化度無數。此後,從青原行思與南嶽懷讓禪師兩系下,漸漸演化出溈仰、臨濟、曹洞、雲門、法眼五家,正應了達摩祖師「一花開五葉, 結果自然成」的偈言。唐宋以降,禪宗極為興盛,直到今天,一直是漢傳佛教的最為重要的支柱門庭。
  • 大乘之初,外人怎樣誤解「空」之意義,龍樹如何演譯「空」思想?
    況且佛在世時,於不同的時機,不同的人,說不同的法,因各人的根器不同,各人對佛所說法,會有不同的感受和了解。第一次結集後,長老、大比丘們分別率領僧眾到各地弘法,於說法時往往加上自己對佛法的見解,形成一個個不同的派系。這「和合一味」的僧團,已暗藏分裂的「因」了。
  • 今天恭迎「八宗共祖」龍樹菩薩聖誕!頂禮菩薩,吉祥如意!
    龍樹菩薩在印度佛教譽為「第二代釋迦」,為佛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印度,他被喻為「二聖六莊嚴」之一;在藏地,眾所周知他開創了兩大車軌中的甚深見派;在漢地,他被禪宗、淨土宗、天台宗、華嚴宗、密宗等八大宗派奉為開山始祖。
  • 盤點佛教的漢傳八宗,除了禪宗和密宗外,其他六宗也是非常不凡
    >禪宗不是漢傳佛教,又不離漢傳佛教,是中國化後的佛教——即禪宗;禪宗又名佛心宗。因此,他被視為禪宗的真正傳承人。2、天台宗天台宗是中國佛教宗派之一。因創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台州的天台山而得名。天台宗學統自稱是龍樹、慧文、慧思、智顗、灌頂、智威、慧威、玄朗、湛然九祖相承。該宗思想,雖稱出自龍樹,實則啟蒙於北齊慧文。其教義主要依據《妙法蓮華經》,故亦也稱法華宗。
  • 聖跡史傳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龍樹大師教你證悟!(上)
    爾時,於龍燈如來座前以無量供品廣作供養,且拋灑一撮無價之寶並勵立宏願:於未來世釋迦如來教法沒落之時,吾將出家,三次發大法音,為正法而舍己之身壽。」經中的文字,其實就是龍樹菩薩一生偉大行誼的軌跡。龍樹菩薩出生於南印度,於說一切有部中出家。他是釋迦牟尼佛之後,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論師。其著作甚多,有「千部論主」的稱譽,其中以《中論》及《大智度論》最為著稱。
  • 密宗的神秘--近於神人之間的龍樹
    後來傳入中國的佛教,經過四五百年的吸收融會,到唐代為止,建立了中國佛教的十大宗派。而龍樹菩薩,卻成為中國佛教的八宗之祖,如:禪宗、密宗、唯識(法相)、天台、華嚴、三論、成實、淨土等。可以說他真是佛教中的主藥,方方有份,實在不大簡單,也並非偶然的事。知道了這些比較簡要的龍樹菩薩的歷史資料,如果也用考證的方法來求證,實在無此必要。例如龍王是否代表某一人名等等問題,都是無法解決的事實。
  • 明天恭迎「八宗共祖」龍樹菩薩聖誕!
    因而被稱為「佛陀第二」;他論著極為豐富,造論之多世所罕見,故被譽為「千部論師」;他的學說由鳩摩羅什大師翻譯、介紹到中國後產生空前影響,被後來的中國大乘八宗奉為「八宗共祖」。2佛對龍樹菩薩的預言授記龍樹菩薩的出世在佛經《摩訶摩耶經》和《入楞伽經》第八卷中有授記。
  • 整個道教中主修雷法的幾個門派,有的門派只修雷法
    雷法,為道教的萬法之首,也是道術之尊,被譽為道教最強的術數,那麼在整個道教體系中都有哪幾個門派的雷法強勢呢?我們今天就從雷法這個點出發,看一下道教門派的體系和門派的修煉特點,其中要講到的第一個就是正一派。
  • 中國最著名的的八大寺廟,佛教八大門派的祖庭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最著名的八大寺廟,每一座都古老無比香火旺盛,佛教八大門派的起源。1、法華宗發源地──浙江國清寺法華宗又稱天台宗。因創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義主要依據《妙法蓮華經》,故稱天台宗。天台宗是中國最早的本土化的成熟佛教宗派,並於9世紀初被日本僧人最澄傳到日本。
  • 佛教十宗之 禪宗全部
    安士高為佛教初期傳入最有聲望之譯者,其關於禪學之譯籍,則有禪行法想經及禪定方便次第法經等,其所譯禪籍多為小乘禪,包括《人本欲生經》、《安般守意經》、《陰持入經》、《道地經》、《阿毗曇五法四諦經》、《十二因緣經》、《八正道經》、《禪行法想經》等。而鳩摩羅什、佛陀跋陀羅所譯的禪籍,以若禪秘要法經及坐禪三昧經等為主,多為大乘禪。
  • 《修真模擬器》門派絕學介紹 有多少門派
    九遊網小編這次要給大家先介紹一下新手門派,也就是從練氣期到散仙的門派大全,大家做個參考就好。 修真模擬器有多少門派? 【練氣期】 百草殿 幻化教:逢... 修真模擬器有多少門派呢?門派絕學有哪些?九遊網小編這次要給大家先介紹一下新手門派,也就是從練氣期到散仙的門派大全,大家做個參考就好。
  • 中國禪宗二祖慧可大師,斷臂求法,這種精神令人敬佩
    老陽按:禪宗為佛之心印,又稱第一義諦,昔日達摩祖師東來中國,初遇梁武帝,梁武帝對面不識,不知禪宗真義,達摩祖師遂一葦渡江,後慧可祖師前來求法。達摩渡江到少林寺以後,在南京講經說法的神光,歷盡千辛萬苦,想方設法,終於渡過長江,追趕達摩到達少林。神光到少林寺以後,一心一意拜達摩為師,向達摩求教。達摩在南京雨花臺和神光會見時,神光傲氣十足,極不謙虛。現在神光提出向達摩求教,達摩不知他有無誠心,便婉言拒絕。神光並不灰心喪氣,仍步步緊跟達摩。達摩在洞裡面壁坐禪,神光合十,侍立其後,精心照料,形影不離。
  • 龍樹大師的中觀般若智慧:八不緣起、實相涅槃、不二法門
    即超越一般聰明與普通智慧的根本智慧,而了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用譯音,是為了區別於其他的普通智慧。古印度的聖僧龍樹大師,號智源光如來,他般若智慧的大成就,令佛教各派大德無不讚嘆,美稱其為「徹見甚深義之聖者龍樹菩薩」,他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譽為「第二代釋迦。」
  • 新門派新玩法 九陰端遊手遊新版同步上線_網路遊戲新聞_17173.com...
    《九陰真經》端遊賀歲版本「禪宗達摩」今日公測,新門派、新禁地、新武學,開啟江湖新篇章:隱世門派達摩派現世,二十二門派齊爭鋒;天隱谷破世而出,豪俠齊聚共闖試煉之地;中原武學博大精深,東海武道不遑多讓。九陰真經賀歲新版「禪宗達摩」版本宣傳視頻 繼11月6日登陸臺灣斬獲佳績後,《九陰》手遊於12月16日正式在香港地區上線由「吳千語代言」。
  • 夢幻西遊手遊:第一法傷門派!門派調整後釣魚龍能否起飛?
    而在本次的門派調整中,龍宮得到史詩級加強,很多玩家都大呼釣魚龍崛起了~那麼門派調整後的龍宮能否起飛呢?這一次關於龍宮的調整波及了五大經脈。龍宮的第一個經脈龍影,調整為了增加等級乘以30%的面板法傷,取代了之前龍捲首目標增傷的效果。精銳組等於提升了20.7的法傷,比起其他法系門派更容易拿到巔峰法傷。經脈遨遊,原激活效果為龍騰觸發法連的概率提升10%,現在降低為6%。
  • 輪迴轉世不靠譜,佛學的幾個常見誤區及禪宗的來源!
    我們知道,佛陀欽定的四法印是用來判斷一種理論是否是正信的標準。如果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進行評判,你會發現我們大多數人接受的靈魂轉世、投胎轉生基本不符合佛陀的叮囑。用四法印去嚴格衡量,會發現不多數的宗派都不是正信。所以我們被蒙蔽了太多太多。
  • 禪宗在日本雖難以被理解,但是尋求前往中國修行的僧侶卻絡繹不絕
    在鎌倉時代末期,清抽正澄、明極楚俊等高僧、明僧亦相繼前往大陸,從而使鎌倉時代成為日本吸收外來文化的歷史上一個罕見的時代。鎌倉時代末期,吸收外來文化的中心是鎌倉,在內亂時期,由於鎌倉幕府的滅亡,開始具有強大力量的禪宗失去了最強有力的保護者。在禪宗輸入遭受挫折時,夢窗漱石展開了新的活動,開拓了臨濟宗興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