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一個標籤,極簡評價明朝十六帝

2020-12-16 文史並蒂

明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年建國,1644年亡國,國祚276年,共傳十六帝。後人公認,明朝皇帝最為奇葩,高曉松更是公開表示明朝是一個「名君,無名將,無名士」的朝代。那麼,明朝皇帝究竟怎麼樣呢?今天就嘗試給每個皇帝一個簡短的評價。

1、明太祖朱元璋

標籤:多疑嗜殺

解讀:朱元璋有天賦、肯努力,有近乎瘋狂的工作精力,但貴為天子,但始終無法擺脫小農階級思想的影響,性格多疑、嗜殺成性,致使明朝一躍成為古代殺開國功臣最嚴重的朝代之一。(具體參見《明朝皇帝之朱元璋:極致殺戮的背後,是小農階層內心深處的不自信》)

▲朱元璋影視劇照

2、明惠宗朱允炆

標籤:理想主義

解讀:朱允有理想有抱負,但是無能力,既想做個仁義之君,又想以雷霆手段解決藩王問題,終日沉浸在自己的理想世界裡不可自拔,理想主義色彩濃厚,否則不會輸掉「靖難之役」。(具體參見《#明朝皇帝之朱允炆:短暫的執政生涯,都用來破解朱元璋留下的難題》)

▲朱允炆影視劇照

3、明太宗朱棣

標籤:戰爭狂人

解讀:手段狠辣,能力出眾,尤其是軍事指揮能力,在明朝帝王中名列前茅。酷愛顯擺,組織下西洋、修撰《四庫全書》等,都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政績;戰爭狂人,執政二十餘年,南下北上,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具體參見《明朝皇帝之朱棣:一個為戰爭而生的人,註定會選擇為戰爭而死》)

▲朱棣影視劇照

4、明仁宗朱高熾

標籤:短命聖君

解讀:朱高熾生命長度很短,寬度很足。身體的缺陷都彌補到頭腦上了,看問題很準,解決問題很有魄力,短短十個月就扭轉了永樂後期明朝發展的頹廢之勢,如果再給他十年壽命,以一人之力就能開創一個盛世。(具體參見《明朝皇帝之朱高熾:以殘疾之軀扭轉治國模式,明朝由此走向強大》)

▲朱高熾影視劇照

5、明宣宗朱瞻基

標籤:中興之君

解讀:朱瞻基既有理想,也有能力;既身懷仁慈之心,也兼具雷霆手段,完美繼承了朱棣與朱高熾兩個人的優點, 是明朝不可多得的聖君之一。(具體參見《明朝皇帝之朱瞻基:鑄就了一個盛世,也開啟了一個禍端》)

▲朱瞻基影視劇照

6、明英宗朱祁鎮

標籤:濫好人

解讀:朱祁鎮只學到了他父親和爺爺的仁義,而沒有學到他們的馭臣之術,不僅終結了「仁宣之治」的盛世,而且開啟了明朝宦官專政的時代。第二次登基好不容易想要硬氣一把,結果把最不該殺的民族英雄于謙給殺了。

▲朱祁鎮影視劇照

7、明代宗朱祁鈺

標籤:臨時皇帝

解讀:朱祁鈺能力平平,資質平平,明朝風雨飄搖之際,被眾人推上皇位。登基八年建樹不大,想要徹底奪取皇位,但手段不夠硬、內心不夠黑,做個守成之君還湊合,指望他開創盛世幾乎不可能。

▲朱祁鈺影視劇照

8、明憲宗朱見深

標籤:苦命皇帝

解讀:一個心理畸形的可憐人,幼年慘痛的經歷,讓他對比自己大了17歲的萬貴妃十分依賴,為此甚至差點讓自己斷子絕孫。西廠、皇莊、傳奉官,每一個都對明朝歷史的走向產生了重要影響。

▲朱見深影視劇照

9、明孝宗朱佑樘

標籤:以德報怨

解讀:一個飽受磨難又不怨天尤人的明君,有理想有抱負有天賦,同時又肯努力的好皇帝,基本上將明朝之前8個皇帝的優點集於一身,美中不足壽命太短,否則明朝極有可能突破封建王朝國祚不超過300年的魔咒。

▲朱佑樘歷史畫像

10、明武宗朱厚照

標籤:浪蕩公子

解讀:朱厚照天賦出眾但不肯努力的奇葩皇帝,也是明朝最不想當皇帝的皇帝,文治武功不敢說,吃喝玩樂絕對是一把好手,屬於典型的浪蕩公子,如果不是生在帝王家,史書絕對會留下他不一樣的傳說。

▲朱厚照影視劇照

11、明世宗朱厚熜

標籤:修仙狂人

解讀:朱厚熜聰明絕頂之人,執迷修仙之人,單論天賦可以冠絕明朝,天天坐在煉丹爐旁邊依然可以控制朝局,嚴嵩、徐階、夏言等人均被他玩弄於股掌之間。如果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治國理政上,絕對可以開創一個不亞於「仁宣之治」的盛世。

▲朱厚熜影視劇照

12、明穆宗朱載垕

標籤:垂拱而治

解讀:朱載登基前飽受欺壓,登基後縱慾無度的奇葩皇帝,一生都在追求垂拱而治,「隆慶開關」、「隆慶和議」雖然名垂青史,但貌似都是張居正、高拱等人據理力爭的結果。

▲朱載垕影視劇照

13、明神宗朱翊鈞

標籤:薄情寡義

解讀:朱翊鈞能力、天賦都還算不錯,就是不肯好好幹,在深宮中畫地為牢二十餘年,要不是張居正給他打了十年的底子,估計明朝都不夠他霍霍的,可惜張居正剛剛去世,他就清算了張居正。後期徹底放棄朝政,尤其是輸掉了「薩爾滸之戰」,是明朝歷史走向的關鍵轉折點。

▲萬曆皇帝影視劇照

14、明光宗朱常洛

標籤:一月天子

解讀:明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也是早年經歷最悽慘的皇帝之一,「梃擊之案」被一個「瘋子」拿著棍棒,一路打到自己老窩。好不容易熬到登基稱帝了,又沒有禁住美色的誘惑,沒日沒夜的連續折騰了好幾天,結果身體被掏空,一病嗚呼了。

▲朱常洛影視劇照

15、明熹宗朱由校

標籤:木匠皇帝

解讀:明朝最沒有文化的皇帝,幾乎接近文盲,處理政事一竅不通,木匠技術冠絕群雄。如果單論奇葩程度,明朝十六帝無人能出其右。

▲朱由校影視劇照

16、明思宗朱由檢

標籤: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解讀:一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皇帝,有理想有抱負,就是能力稍有欠缺,生性多疑、優柔寡斷,唯一的亮點政績就是成功的擊敗了魏忠賢,最大的失誤就是太相信東林黨,死前那句「文臣皆可殺」算是最後時刻的悔悟,可惜醒悟的太晚。

▲崇禎皇帝影視劇照

結束語

研讀明朝歷史已經很久了,雖然並不是科班出身,但也看了很多書籍,發表了很多關於明朝皇帝的觀點文章,這篇文章算是對整個明朝皇帝的個人看法總結吧,不一定就符合傳統歷史學觀點,權當是拋磚引玉,供大家討論參考吧。

相關焦點

  • 每人一個標籤,極簡評價明朝十六帝
    明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年建國,1644年亡國,國祚276年,共傳十六帝。後人公認,明朝皇帝最為奇葩,高曉松更是公開表示明朝是一個「名君,無名將,無名士」的朝代。那麼,明朝皇帝究竟怎麼樣呢?今天就嘗試給每個皇帝一個簡短的評價。
  • 明朝十六帝,北京明十三陵,另外三座哪去了?
    導讀:明朝(1368年 ―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但是去過北京的朋友都知道,在北京昌平區天壽山麓只有十三座明朝皇家陵寢,那麼這十三座陵的墓主人都是誰?其餘三座陵墓哪裡去了?
  • 明朝十六帝如果綜合能力和貢獻該怎麼排名?
    如果要將明朝十六帝全部放在一起,根據綜合能力和歷史貢獻,自上往下的來一個排名榜,這實際上是很難有標準答案的。但要在這份榜單中排出開頭三名和末尾三名,那還是可以的。第一名:明太祖朱元璋;作為大明王朝的締造者,朱元璋的榜首之位毋庸置疑。
  • 一文讀懂:明朝十六帝極簡史
    從洪武到永樂朱棣是明朝十六位皇帝中的第三位,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今天我們談論明朝皇帝,往往在開國皇帝朱元璋之後就想到了朱棣,夾在中間的建文帝常被忽略。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任皇帝。不少人會好奇,明朝歷經十六帝,為什麼皇家陵園卻稱十三陵呢?
  • 明朝十六帝之朱祁鈺
    在兵部侍郎于謙和孫太后支持下,即位為帝,尊奉明英宗為太上皇。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勵精圖治,重用于謙等人,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擊退瓦剌的入侵,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整頓和改革,推動明朝政治由亂而治,漸開中興,可謂英明之主。 接回太上皇朱祁鎮後,幽禁於南宮,改立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 明朝十六帝,北京明十三陵,另外三座哪去了?
    導讀:明朝(1368年 ―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但是去過北京的朋友都知道,在北京昌平區天壽山麓只有十三座明朝皇家陵寢,那麼這十三座陵的墓主人都是誰?其餘三座陵墓哪裡去了?
  • 一文讀懂:明朝十六帝極簡史
    從洪武到永樂朱棣是明朝十六位皇帝中的第三位,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今天我們談論明朝皇帝,往往在開國皇帝朱元璋之後就想到了朱棣,夾在中間的建文帝常被忽略。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任皇帝。不少人會好奇,明朝歷經十六帝,為什麼皇家陵園卻稱十三陵呢?
  • 明朝16帝,按照個人能力和國家貢獻,該如何排名呢?
    明朝歷12世16帝,國祚276年,是中國歷史上倒數第二個大一統王朝。如果按照個人能力和對國家的貢獻來說,明朝的16帝,可以分為五個檔次。第一檔次:超級狠人明太祖和明成祖縱觀明朝16帝,不客氣的說,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與其他皇帝是截然不同,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差了好幾次檔次,後面皇帝對於先祖的勇武和治國能力是丟的一乾二淨,如果後面皇帝隨便有著太祖、成祖的幾分雄才大略,也不至於打爛了一手好牌,以至於是局面越來越糟糕
  • 明朝十六帝真容及簡介,太祖朱元璋富貴相,武宗相貌「另類」
    朱允炆在位僅4年,就被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推翻,朱允炆在「靖難之役」中失蹤,下落成為歷史上的一個謎。圖為明成祖朱棣的畫像。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朱元璋四子。初為就藩北平的燕王,建文帝在位期間,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成功奪得皇位。朱棣在位期間明朝國力得到進一步發展,開創了「永樂盛世」。
  • 明朝共十六帝王,為何偏偏卻只有十三陵!
    明朝從1368-1644年,經過二百七十六年的統治,一共傳位十六帝,既從明太祖朱元璋建國至最後一帝明思帝朱由檢 。朱元璋畫像在北京西北邊有一座超大型建築,佔地面積十八萬畝,其就是明朝的皇家陵園,明十三陵。共埋葬了明朝十三位帝王、二十三為皇后、兩位太子、三十多個嬪妃。
  • 明朝共有十六帝,為何北京只有「十三陵」?
    2、明朝第二帝朱允炆,為何沒葬進十三陵?據說,建文帝朱允炆當皇帝前,他爺爺朱元璋就有點不放心,提醒他,你當了皇帝要當心你的那些叔叔不服。並給他留下一個包伏,讓他遇危難時打開。又因也先多次用皇帝來威脅明朝。於是就立朱祁玉為帝,以免了蒙古也先的勒索。在京師抵住了蒙古也先的進攻,也先只好退兵,皇帝拿在手裡的作用沒有了,他就多次派使說要送回英宗,從這一點看他挺厲害,是個妙著。朱祁玉年號景泰,史稱明景帝。景帝好生犯難。真是讓英宗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
  • 盤點明朝16帝的歷史冷知識
    明朝是漢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國祚276年,歷經16個皇帝。有天子守國門,不割地不賠款不納親的美稱。然而,明朝皇帝都是比較有個性,也是非常奇特的。今天我們來看看明朝16個皇帝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歷史冷知識。在講明朝16個皇帝之前,首先講一下明朝的皇帝和親王的一些有趣的冷知識。
  •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那麼明十三陵裡都少了誰?
    眾所周知,明朝國運276年,歷經十六位皇帝,在其中的大多數皇帝都葬入了北京市昌平區境內天壽山南麓,即今天的明十三陵。那麼剩下的三位皇帝都葬到哪去了?葬在南京的朱元璋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建都於南京。死後葬在了南京鐘山之陽,此後被稱明孝陵。那麼為什麼朱元璋不把陵寢修在北京呢?當時由於朱元璋還沒有遷都到北京,再加上朱元璋在晚年又痛失愛子朱標,所以朱元璋就放下了在北京修建陵寢的念頭。
  • 金庸盛讚的歷史小說家,寫出的一部明朝風雲錄,十六帝個個奇葩
    其作品《明朝的皇帝》對明朝的歷次重大事件進行了全景式的挖掘與再現,並在某種程度上進行了演義。這套制度的精神,在於親王能為帝室的屏藩,而不致謀反作亂,所以藩王只有虛榮,並無實權,但亦有例外,而就在這例外之中,把太祖的整個理想打破了。
  • 享國二百七十六年的明王朝十六帝全覽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傳十二世,歷經十六帝,享國276年。明朝是繼漢唐之後黃金時期。明代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清朝官方評價明朝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 戲彈明朝十六帝
    建立於公元1368年,亡於公元1644年,歷經十六位皇帝,享國276年。數百年後,當我們重新審視這個王朝時,我們會發現這個王朝的帝王們個個充滿傳奇,彰顯著自已獨特的個性。1、明太祖 朱元璋 年號:洪武;在位:三十一年; 出身於社會最底層的他鑄就了一段從乞丐到皇帝的傳奇,並按照自已的理想打造著這個王朝。
  • 金庸盛讚的歷史小說家,寫出的一部明朝風雲錄,十六帝個個奇葩
    其作品《明朝的皇帝》對明朝的歷次重大事件進行了全景式的挖掘與再現,並在某種程度上進行了演義。高陽是講故事的高手,能夠從容駕御,忠實於歷史原貌,考證渲染相得益彰,以每一位皇帝為中心,皇權制度、帝王心術 、王臣才子的權謀與沉浮,徐徐展開暢快淋漓;后妃太監、王臣百吏、民情事態,娓娓道來細膩工整。
  • 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有十九座皇陵,多出來的是怎麼回事
    明朝 皇陵 明朝從朱元璋1368年初稱帝,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傳十六帝,共計276年。但明朝的皇陵卻不只16座,一共19座。 我們熟知的明朝皇陵是14座,分布在北京和南京兩個地方。
  • 明朝16帝,按照個人能力和國家貢獻,該如何排名呢?
    第一檔次:超級狠人明太祖和明成祖 縱觀明朝16帝,不客氣的說,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與其他皇帝是截然不同,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差了好幾次檔次,後面皇帝對於先祖的勇武和治國能力是丟的一乾二淨,如果後面皇帝隨便有著太祖、成祖的幾分雄才大略,也不至於打爛了一手好牌,以至於是局面越來越糟糕
  • 震驚:原來明朝不止十六個皇帝!原來朱元璋是出生在安徽鳳陽?!
    我們在很多文獻資料上看到明朝的帝王是十六個,其實並不然,明朝是有十七個皇帝,看到明朝十七位皇帝的說法,很多人或許會疑惑不解,明朝不是只有十六位皇帝,怎麼又會多出一位呢?是歷史記載有什麼錯誤?還是又有了新的發現?有這幾方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