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中和大家分享了如何辨別茶的好壞,今天就和大家來聊聊怎樣的分辨茶的新舊、時期和品類。要知道中國作為茶葉大國,有西南、華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區。豐富又多元化的地理環境,再加上制茶方式的不同,造就了茶種類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因為到現在為止,世界上也沒有統一的分類方法,不過我們根據茶的不同特點和製作工藝,將茶分為了六大類!你知道是哪六類嗎?怎麼分辨嗎?
從圖上你可以看到,這六大類茶分別是綠茶、紅茶、青茶、黑茶、白茶和黃茶。這是眾多的茶類劃分中,運用最廣泛、最權威、認知度最高的六大茶類。別看這六大茶類劃分的如此之多,其實區分們只用看一個指標就夠了,那就是發酵度!茶葉的發酵其實是一種單純的相關成分氧化作用,只要將茶青放在空氣中,茶葉發生吸氧作用後萎凋從而促進酶促氧化作用。茶葉發酵後茶湯的口感和香氣更加獨特和醇厚!
那麼是所有的茶都要經過發酵嗎?其實不是的,根據發酵程度的不同,茶葉有不發酵、部分發酵、半發酵、全發酵和後發酵之分。我們就以分辨六大茶類為例和大家來詳細聊聊茶類的發酵程度。
綠茶綠茶就是六大茶類中不發酵的茶類。它的製作過程就只需要殺青、揉捻(不揉捻)和乾燥而成。綠茶不論是幹葉還是湯色、茶底都是以綠色為主調。這都是因為茶葉中微量元素損失很少,所以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綠茶是我國茶量最大的茶類,名品也最多,比如太平猴魁、碧螺春、黃山毛峰、龍井等等。一般我們可以從以下3個特徵來分辨:
顏色:以綠色為主調,有翠綠、碧綠或黃綠。香味:味道清淡微苦,有板慄香或綠豆香。茶青原料:嫩葉或者嫩芽
紅茶紅茶則屬於六大茶類中的另一極端——全發酵茶。它的製作工序就比綠茶多了一道發酵工序,其幹葉和茶湯以紅色為主調。和綠茶相反,紅茶中的茶多酚減少90%以上,並且因為加工時的化學反應還產生了新的成分,使得紅茶的香味更加多樣,滋味更加鮮美醇正。
顏色:幹茶顏色深紅,茶湯暗紅色或者朱紅色。香味:麥芽糖香、焦糖香、滋味濃厚略帶澀味。茶青原料:大葉、中葉、小葉都有,一般是切青、碎型和條形。
青茶青茶又叫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在六大茶類中就它特色最為鮮明。烏龍茶的製作方法結合了綠茶和紅茶的製法,它的品質也是介於二者之間,不僅有紅茶的濃鮮味,還有綠茶的清芬香。顏色:幹茶呈深綠色或青褐色,湯水色澤相對清淡,呈蜜綠色或蜜黃色。香味:酸中有甘,甘中帶香,花果香,從清新的花香、果香到熟果香都有,滋味醇厚回甘。茶青原料:兩葉一芽,枝葉連理,大多是對口葉。
黑茶黑茶是後發酵茶,它的製作方法比較特別,選取的原料較粗老,而且製作工序除了殺青和揉捻、乾燥,中間還有一項渥堆,並且渥堆是形成黑茶品質的關鍵工序。因為堆積發酵時間比較長,所以葉色黝黑或黑褐,這也是它名字的由來。而且黑茶一般加工成團塊。普洱散茶是黑茶類中,獨具濃醇陳香的品種。
顏色:幹茶顏色呈暗褐或色青褐色,湯色橙黃或褐色。香味:具有陳香,醇厚回甘。茶青原料:大葉種等茶樹的粗老梗葉或鮮葉經後發酵製成。
白茶白茶類屬於部分發酵茶,它的製作工藝不需要殺青或揉捻,只要經過曬青、萎凋和文火乾燥過就可以了。白茶的製作工藝可以說是最自然的,但是其中萎凋白茶品質的關鍵。比較有名的有白毫銀針、太姥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等。
顏色:幹茶呈灰綠、墨綠,滿披白色茸毛,茶湯色白隱綠、淺橙黃或象牙色。香味:鮮爽,清甜醇爽。茶青原料:福鼎大白茶種的狀芽或嫩芽製造,大多是針形或長片形。
黃茶黃茶屬於部分發酵茶,它的基本製作工序是殺青、揉捻、燜黃、乾燥等,其最關鍵的工序是「燜黃」。「燜黃」可以促使其茶多酚和葉綠素等物質部份氧化,最後形成黃湯黃葉。值得一提的是湖南岳陽為中國黃茶之鄉。
顏色:幹茶色澤金黃、細嫩多毫,湯色淡黃、明亮。香味:清香中帶花香。茶青原料:帶有茸毛的芽或芽葉。這中國六大茶類最本質的區別就在發酵度這一指標上,知道了這些你就可以大致判斷茶的類別。但是想要準確地分辨出具體的哪種茶,比如說:同是綠茶的碧螺春和龍井有什麼區別呢?這就要你自己多去品茗了。今天的中國的六大茶分辨就分享到這裡,下一篇繼續給大家帶來詳細的分辨茶的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