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烏龜不笑鱉,同在泥裡歇」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2021-01-09 泥糖小丫

烏龜不笑鱉,同在泥裡歇。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烏龜和鱉都是生活在泥巴裡,它們彼此的情況,身份相等,地位相同,就不要相互取笑對方了。

民間時常用這句話比喻兩個同等情況,遭遇相同的人。這句話和我們這裡時常說的大哥麼說二哥,老鴉和鑼鍋一樣黑是一樣的道理。

烏龜不笑鱉同在泥裡歇,這句話的寓意還告訴我們人要有自知自明,要虛心做人,要有一顆謙卑的心,要知道自己的短處和境況,不要隨意譏諷別人。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確實有這種人存在,明明自己半斤重,還要笑別才八兩,他殊不知在我們古代,半斤和八兩是一樣重的。

記得有這樣一個典故,一和尚來拜訪蘇東坡,蘇東坡有點瞧不起這個和尚,和和尚在河邊散步時就想譏諷一下和尚。

正巧看見一隻狗在河上啃骨頭,就隨手一指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而那個和尚也不示弱,微微一笑,隨手把手中的摺扇扔進河裡。

隨口吟道「水流東坡詩(屍)」,蘇東坡聽了後滿臉慚愧,才知道此人的學問和自己一樣,也是非同一般吶,然後才虛心向他請教學習。

雖然說這個故事和烏龜不笑鱉,同在泥裡歇這句話有點出入,但意思差不多。我的觀點你是否贊同呢?

我是哈尼表妹,歡迎閱讀我的回答,若有異議請留言,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若喜歡請關注,文字原創,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頭妻臭,二妻香,三妻讓你叫親娘」,這句俗語有道理嗎?
    「頭妻臭,二妻香,三妻讓你叫親娘」是民間一句順口溜,也可以說是一句帶戲謔性的俗語,是嘲笑那些擁有三妻四妾的有錢人家的男子,與妻妾之間的微妙關係,屬於舊時的一種民間口頭文化現象。這話有沒有道理,就要站在什麼樣的時代來看問題,如果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此話原意已經與時代不相符了。
  • 今日四九,農村俗語「四九不下雪,明年長工歇」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關於四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四九不下雪,明年長工歇」,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四九是數九寒冬的第四個九天,數九寒冬是從冬至節氣開始,每9天為一個單位,第一個九天為一九,第二個九天為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結束。四九是數九寒冬的第四個九天,是從冬至開始的第28天到36天。
  • 民間俗語:「貓兒狗兒,頂一口兒」,到底是啥道理?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
  • 長輩們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長輩們告訴我們什麼道理?我們在農村生活的過程當中,最常聽到的一些話語就是話俗裡不俗的民間俗語,這些俗語雖然聽起來有些迷信,但是仔細分析後,卻不乏有著深刻的道理!而接下來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就是老人們經常說的話「肥水不流外人田」,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們,對於這句話都不會陌生,意思也就是說自家的糞肥和水一定要留給自己家的田子里或菜園子裡,這樣才不會浪費,否則的話則會被人們稱為胳膊肘往外拐,便宜了別人。不過也有人感到好奇,為什麼會流傳出這樣的話呢?
  • 俗語:船裡不走針,甕裡不走鱉,啥意思?老祖宗話裡有話
    俗語:船裡不走針,甕裡不走鱉,啥意思?老祖宗話裡有話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注重文化的大國,自古以來便產生了很多的文人墨客,在這些人當中,有的人擅長書畫,有的人擅長寫作,而有的人擅長藝術。總之,在我國古代,文化這個東西是絕對不可以低估的,也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存在,才支撐起了我們如今的知識燦爛的大中國。就包括如今上學的孩子們,每天也都在傳頌著這些名家們的作品,像我們所熟知的必備古詩詞,俗語諺語,都在這個範圍當中。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句俗語,大家一同來看一看俗語背後所蘊藏的深意。
  • 農村俗語2不摸:上山甲魚,下山野雞,有什麼深層含義?
    農村俗語2不摸:上山甲魚,下山野雞,有什麼深層含義? 俗語在我國擁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是我們的先輩老祖們根據自己的的生產、生活經驗和人生的閱歷為我們總結的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就像是我們身邊的老人們總告訴一些他們的經驗之談,讓後輩的我們少走彎路,俗語也是這樣的。我們的古人們總結出的俗語道理也是為了警醒後世的我們,讓我們少走一些彎路和錯路,展現了先人們無私的關懷。俗語的涉及範圍也十分的廣泛,比如說有農業生產、家庭、婚姻、房屋、天氣、節氣、動物等等,貫穿了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 今日春分,俗語「春分有雨是豐年」有道理嗎?春分下雨意味著什麼
    摘要:今日春分,俗語「春分有雨是豐年」有道理嗎?春分下雨意味著什麼文/農夫也瘋狂3月20日迎來了24節氣中的春分節氣,這也是今年春天的第四個節氣。那春分節氣到了,俗語「春分有雨是豐年」有道理嗎?為何農村老人都是盼望著春分節氣的時候下雨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是沒有天氣預報的,但是農民又是靠天吃飯的。尤其是在過去糧食產量低,種植技術也不高,糧食的收成好壞很大程度取決於天氣。可是古人在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可以通過二十四節氣這天的天氣來預測後面的天氣,甚至也能預測當年糧食的收成。
  • 俗語常說:「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上下五千年文化在全世界文化史上燦爛奪目,很是吸引人,許多老外都對我們的文化感興趣,但是學起來卻不簡單。在我們的文化中有一部分特殊的東西,就是我們常說的俗語。俗語一般多流傳於民間,民間多的是淳樸善良的農村人民,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們在日積月累的生活中能夠總結出來一些規律,逐漸形成俗語,一代一代的流傳下來。生活在農村會經常會聽到老人教導孩子,說一些前人總結出來的經驗,告訴孩子們這些經驗都是經過時間洗禮,是先人們的真知灼見,聽一聽就能少走一些彎路,可以很順利的到達成功的彼岸。
  • 俗語「過了夏至節,夫妻各自歇」,啥意思?古人對此深有體會
    俗語「過了夏至節,夫妻各自歇」,從字面上來看,就是到了夏至這個節氣後,夫妻最好分房各自睡,現在看來,或許有些不懂,為何過了夏至節,夫妻便要各自歇呢?到底有何講究?過了夏至節,夫妻各自歇通過俗語字面意思,能很清楚地理解其字面意思,就是夏至節過了以後,夫妻二人各自休息自己的了。那麼,到底是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出現呢?是什麼讓夫妻二人分開各自休息呢?
  • 俗語「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老祖宗的話,在告訴我們什麼?
    所以說,傳統文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方方面面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傳統文化中的俗語。說到俗語,相信在農村生活過的人,一定不會對此感到陌生。雖然它不像詩詞歌賦那般,擁有華麗的辭藻作為裝飾,但是就是它簡單直白且內涵豐富的特點,幫助它獲得了老百姓的喜愛,更使得它能夠廣泛傳播。
  • 民間俗語:「家出五項,家敗人散」,「五項」指什麼?有何道理?
    如今的農村,大部分的年輕人會外出打工賺錢養家,留在家裡的大都是一些孩子和老人。閒瑕時光,老農們也會經常聚在一起,閒話家常,生活過得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是卻也是比較愜意的,如果你也在農村,可以跟他們在一起,雖然他們聊的話題,年輕人不感興趣,但是他們會經常說到一些俗語。這些俗語說起來朗朗上口,意味深長,讓我們可以從中找到一些書本上說不到的東西。
  • 俗語「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何意?春分下雨好不好
    俗語「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意思是說如果在春分節氣前後下雨的話,那麼在整個春天中,降雨次數會很頻繁,如果在春分節氣前後沒有降雨的話,那麼便意味著整個春天的降雨次數很少,那麼這句俗語靠譜嗎?一、春分下雨好不好春分節氣後,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農作物也進入到快速生長階段,關於春分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春分下雨好不好呢?
  • 春分將至,春分「分」的是什麼?俗語「春分有雨是豐年」有道理嗎
    摘要:春分將至,春分「分」的是什麼?俗語「春分有雨是豐年」有道理嗎?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進入3月份下旬了,而在3月20日就要迎來春分節氣了。那春分是啥意思,到底「分」的是什麼呢?俗語「春分有雨是豐年」有沒有道理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對於二十四節氣,農村的老人還是非常重視和熟悉,現在雖然有天氣預報了,但是有些老人依然還會通過節氣來預測後面的天氣和一年糧食的收成好壞,其中有些還是比較準確的。而春分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其時間是在每年公曆3月20日或3月21日,而今年的春分節氣是3月20日。
  • 農村俗語「正月雷打雪,二月雨不歇」,啥意思?雷打雪好不好?
    導讀:農村俗語「正月雷打雪,二月雨不歇」,啥意思?雷打雪好不好?
  • 俗語「寧睡孤墳,不進廟門」,說的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嗎?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覺得俗語是最親切的民間文化,它不僅帶給我們許多樂趣,更是教會了我們許許多多的道理。在我小的時候,長輩們忙完農活,總喜歡坐在院子裡,家長裡短的無所不聊,時不時的說上一兩句俗語,讓人聽了讚不絕口。
  • 農村俗語「二八月裡亂穿衣」,到底是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
    前言:農村俗語「二八月裡亂穿衣」,到底是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作為一個地道的農村人,小編也算是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於農村的情感雖說沒有莫言之於高密東北鄉和賈平凹之於商州那樣濃烈,但是就小編個人而言也是刻骨銘心的。尤其是在長大成人之後,整日忙碌於工作和瑣碎的生活,少有時間回憶那些淳樸自然的農村時光!現在網絡上很流行一個詞,那就是「寶藏」。
  • 俗語:「寧給君子提鞋,不和小人同財」,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寧給君子提鞋,不和小人同財」,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幾千多年的歷史,在華夏這片沃土之上,創造出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經過人們的代代相傳,傳承到了現在。而俗語,作為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一脈,是世世代代的農民們根據自己的畢生經驗總結而來,經過人們的口耳相傳,流傳至今。俗語的種類有很多,有描寫四季變化的,有感慨歲月無情的,有描寫人情世故的等等。「寧給君子提鞋,不和小人同財」,這句俗語,相信很多朋友們都聽到過,你知道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嗎?下面咱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 俗語上山甲魚下山野雞碰不得是啥道理 古人的經驗之談
    俗語上山甲魚下山野雞碰不得是啥道理 古人的經驗之談時間:2020-02-04 08:42   來源:文/農夫也瘋狂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俗語上山甲魚下山野雞碰不得是啥道理 古人的經驗之談 今天已經是初十了,這個時候就算是在農村裡也沒什麼過年的氣氛了。
  • 農村俗語:「住了抬轎房,家敗人也亡」,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住了抬轎房,家敗人也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農村蓋房子可是大事情,一方面現在能給批塊宅基地很不容易,而且蓋房建設成本也很高,蓋好一棟二層房子要是沒有二十來萬根本不可能;另一方面蓋房時要考慮很多,既要有好的房屋戶型,更要有好的風水,因為農村人對於這個比較講究。
  • 民間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啥意思?太有道理了
    民間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啥意思?老祖宗做人的智慧,太有道理了!文/農夫也瘋狂中國的民間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農村文化就是極其重要的部分之一,迄今為止在農村裡還流傳著許多的俗語、農諺,而這些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在今日依然是值得學習和借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