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千年滄桑:在傳承中日臻完善,古羅馬帝國服飾文化的永恆之美

2020-12-14 大先生說史

引言

今天,人們想起古羅馬時,總是會聯想到恢宏的圓形廣場和掩埋著往昔榮耀的大理石廢墟。古羅馬的氣息仍然存在於現代羅馬城的角角落落,它們講述著那些快要被人們遺忘的、驚心動魄的古老故事。當人們揭開歷史的面紗,試圖還原這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城市,才發現困難重重。

然而服飾、建築、雕塑這些藝術領域很好地將人們的日常生活展現在研究者的面前。作為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服飾更能貼近古羅馬階層的日常生活,這為研究者提供了機會。

一、古羅馬貴族服飾是整個帝國意識的集中體現

2000年前的羅馬正處於鼎盛時期。亞平寧山脈遮擋住東北風,阿爾卑斯山脈矗立一旁,三面海洋環繞,使這個島嶼成為了美麗富饒的地方。優越的地理環境促使了地中海風格生活的形成,藍色的大海,依山而建的潔白房屋,拼接馬賽克裝飾,將藍與白的海洋風情發揮到極致。

古羅馬在經歷了一次次的戰爭後逐漸變得強大。掠奪其他城市的財富,俘獲大批的俘虜,羅馬城一時間成為白人的政治金融中心,王室和貴族原本簡單質樸的生活方式飛快地向肆意奢侈轉變。房屋居住面積越來越大,沙發上鑲嵌黃金、白銀和寶石,美味佳餚逐漸替代往日的食譜,古羅馬的服飾也發生了明顯而深刻的變化。

古羅馬的服飾繼承了古希臘服飾的基本特點,從簡單的丘尼卡、斯託拉到託加圍裹披掛的綜合著裝方式,也加入了自己本民族的特徵。古羅馬服飾經過時間的洗禮,逐漸形成自己的慣例。例如,託加就被納入慣例之中,成為了固定風範。古羅馬的服飾包括了圍裹式、整合式和上衣下褲三大基本款式,這些款式都被穩定地傳承了下來,對今天的服裝設計的思路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另外,古羅馬的階層服飾主要通過顏色進行劃分。眾所周知,羅馬帝國最崇尚紫色,這是種偏向紅色的紅紫色,也就是羅馬人所說的暗紅色。到了公元二世紀,羅馬服飾的顏色才逐漸豐富起來,女性服裝有紅、黃、藍、綠等顏色,女性也可以隨意打扮。

飾品作為古羅馬貴族服裝的一部分,也可以反映出羅馬社會生活的改變和羅馬人審美的發展。蛇造型的戒指、纏繞脖子數圈的奢華項鍊、裝飾手臂的臂鐲和精美絕倫的耳環,不僅僅受到當時羅馬貴族的喜愛與痴迷,在今天的飾品設計中文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古羅馬各社會階層中,貴族服飾顯然具有非同一般的代表性,無論是面料還是做工都具有比平民服飾更高的實力。因為貴族屬於上流社會的成員,因此他們的著裝理念和著裝行為都佔據著主流地位。古羅馬貴族服飾作為古羅馬文明的一部分,集中體現了古羅馬帝國的主流意識與形態。

二、多樣的服飾風格逐漸形成:身穿託加和鬥篷的民族

圍裹式服裝自亞述形成,到了古羅馬已經成為了服裝慣例中的典型服飾。瑟布裡加克勒姆是古羅馬最初的不分性別的衣服,相當於現代的內衣。最初貴族和其他任何階層都可以直接穿著它出門,後來只有奴隸穿它。在共和時代,科爾奈利烏斯家族就採用內穿瑟布裡加克勒姆,外搭託加的穿著方式,以表明自己是簡樸的羅馬人。

託加主要是古羅馬男子的服裝,它是古羅馬和公民的象徵。公民十分重視託加的穿著權利,有能力或者作出過突出貢獻的奴隸,被釋放後也有穿託加的權利。託加雖然沉重,但是它體現出一種別樣的優雅和尊嚴。古羅馬人曾被稱為「穿託加的民族」,託加或許就是古羅馬服飾文化的精髓。

託加隨著羅馬城的發展進程不斷地變化著。最開始的託加就像希臘鬥篷一樣大,並不沉重;古羅馬帝國呈現鼎盛之象時,託加隨之變大,在公元一到二世紀,達到六米之長,穿著方法也變得更加複雜。託加可分為成年託加、亮託加、鑲邊託加、刺繡託加等,穿著用途和目的各不相同,是顯示穿託加之人的職業、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方式。

整合式服裝泛指披掛於雙肩或者衣料自然下垂至下肢的服裝。這種穿著方式在古羅馬時期形成典型,並沿用至今。整合式服裝與上下分開的上衣下褲和一塊布纏繞的圍裹式都不相同,它分為兩種款式,一種是鬥篷、袍服等開襟服裝,另一種是類似貫頭衫的不開襟服裝。

拉凱魯納是開襟鬥篷式外衣,下擺呈現圓形,長度至臀部向下六釐米左右,在右肩或脖子前面用裝飾針固定。拉凱魯納原本是古爾地區居民用來防寒的衣物,剛傳入羅馬時,只有下層人和戰士穿,後來它的實用性徵服了各個階層的人,王室貴族紛紛穿上這種服裝,顏色明亮的由上層人穿,暗色系由士兵和窮人穿。得到普及後,拉凱魯納用來保護託加不受塵土、雨水的沾染,後來因為其舒適性和便利性,人們漸漸去除裡面的服裝,演化成直接穿鬥篷的方式。

丘尼卡在拉丁語中表示內衣,最早由埃特魯裡亞人穿著,羅馬贏得獨立後,繼承了包括服裝在內的一些文化特點。丘尼卡是一種不開襟服裝,形式有深V半袖、前短後長和一字領半袖,腰間的系帶也可換成腰帶,出門時在上面掛上錢包就可以了。

上衣下褲也是從古至今一直沿用的一種著裝形式,自確定以來不斷發生變化。古羅馬時期,這些服裝沒有明顯的階層劃分,大都由軍人穿著,為了方便活動和對外徵戰。奧古斯都大帝雕塑顯示出鎧甲上精美的浮雕,下半身穿短褶裙,手指前方,面容威嚴。王室貴族出徵所穿的服裝非常奢華,這也反映了不同階級的差別。

三、時代性與永恆性並存:凝聚審美意識的藝術

古羅馬貴族愛好其實就是貴族女性的愛好,她們在古羅馬社會變化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對自己的裝飾願望也越來越強烈。貴族女性不再局限於家中,而是購買服裝店鋪的美麗服裝,她們在打扮上用的時間也是非常驚人的。

21世紀以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漸漸成為了新世紀的主旋律。古羅馬服飾所體現的對美的追求、倡導和諧統一的思想理念,已然成為了一種超越歷史的高尚藝術象徵。舒適、自由、隨性的造型,以及豐富多樣的線條和別針的裝飾都已經成為跨越時空,連接古羅馬和現代人的紐帶,在現代人的服飾創造中注入新的靈感。

古羅馬貴族的服裝款式在現代服裝造型中也普遍出現。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圍裹式服裝再次受到認可,日本服裝設計師群體掌握住那份令人心生嚮往的自由,揭開了「反時裝」的浪潮。他們的服裝採用古羅馬傳統的纏繞式設計,在柔軟的面料、做舊的外觀中注入本民族的服裝理念,並與古羅馬的服裝產生神奇的反應,為現代的服裝設計帶來了一股別樣的貴族氣質。

在好幾年前,一種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鞋款就以復古奢華的特點為人們所孰知,那就是新羅馬涼鞋。菲拉格慕、範思哲等大牌都通過加高鞋跟、賦予更複雜的綁帶等方式讓羅馬涼鞋成為夏日最亮眼的明星。腳面的鏤刻和流蘇裝飾將復古的理念與現代感十足的單品相結合,呈現出變幻莫測的極簡風格,令人過目難忘。

由於羅馬人是依靠政府建立起來的體制,他們對於美的欣賞略遜色,但是富餘奢靡的貴族生活又喚起了他們對美的欣賞,對古希臘文明的繼承發展使他們更加熟悉古典藝術的品味。古羅馬貴族是真正意義上的享樂主義者,勞動者給他們創造了快樂享受,這讓古羅馬帝國的貴族逐漸培養起獨特的審美觀,同時它的奢靡之風也使帝國漸漸地走向衰落。

古羅馬帝國的文化藝術成就,其中包括服飾文化在內,都是屬於整個羅馬民族本身的。創造於古羅馬生活勞動,它凝聚了古羅馬人民的血汗、美感和智慧,各國人民間審美心理結構的共同性使它對世界文化藝術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古羅馬服飾作為一種凝聚了審美意識的藝術,既有時代性,也有永恆性。雖然人們處於不同的時代與社會階層,但是審美心理結構的普遍性、延續性與通用性使人們心理上產生了近似的美感,至今仍深深感染、激勵著後世的人們。

結語

服裝作品、建築雕塑是對自己內心深處獨特精神世界的一種表達。在古羅馬時尚風格的影響下,服裝和建築隨著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和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逐漸展現自己的魅力,並有著成為世界潮流的趨勢。服裝設計通過與建築聯合,正在把世界藝術裝點得更加豐富多彩。從古羅馬服裝中總結出來的美學思想,仍然為今天的服裝設計提供著寶貴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羅馬帝國經濟史》

《世界服裝史》

《失落的文明:古羅馬》

相關焦點

  • 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如今被稱為永恆之城
    記憶中的義大利羅馬,是人間天使赫本的《羅馬假日》,是猛士們勇敢睿智展現的角鬥場,是許願池前虔誠渴望下一次與他或她重返這座永恆之城,而真正令人心之所向的是,它那古典藝術美學寶庫給人的視覺盛宴。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還是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因為建城歷史悠久所以被稱為永恆之城。
  • 海德堡古城堡的滄桑之美
    原標題:海德堡古城堡的滄桑之美   沃特漢裡希樓   王 欣   德國海德堡古城堡,坐落在風景秀美的內卡河畔的王座山上,曾為選帝侯宮邸。初夏時節,我們來到這座雖有殘破仍不失王者之氣的城堡,在颯爽清風裡穿越歷史,在滿目滄桑裡品味美感。   乘坐小火車抵達古樹參天的山頂,沿碎石路前行百餘米,可見一座歐式石城門,城牆多已損毀,這座石城門及其雕刻卻保存完好。德國朋友說,它是「伊莉莎白門」,公元1615年,弗裡德裡希五世為慶祝伊莉莎白皇后的生日所建。當地民間傳說,熱戀中的男孩女孩若在城門前合影,定會締結美滿姻緣。
  • 滾龍壩:歷經滄桑的古村落[組圖]
    經歷風雨的洗滌,古村落已風光不再。隨著新生命的輪迴,滾龍壩的春天還遠嗎?盛夏時節,我們來到恩施市崔家壩鎮,在酷暑中探訪明清古村落——滾龍壩。滾龍壩位於崔家壩鎮的一個山間平地,尖龍河、洋魚溝流經這片約5平方公裡的土地,山水暴漲之時一清一渾,交匯注入天坑時如雙龍翻滾,滾龍壩名稱由此而來。這裡山清水秀,風土人情獨特,居住著以土家族為主的200多戶農民,是恩施州現存最大的明清古建築群,2007年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 歷經千年滄桑的江北古水鎮:窯灣
    它曾是京杭大運河上的重要碼頭,也是蘇北及魯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是一個歷經1400多年滄桑的古水鎮,現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到民國初期,鎮上常駐人口達3萬人,流動人口達1.5萬人,故一時有「小上海」之稱。
  • 瞭望千年滄桑變幻的晉陽風骨,金戈鐵馬古戰場中的文化碑塔
    然而這片金戈鐵馬古戰場中,卻佇立一座貌似與「戰爭」「武力」「軍事」充滿違和感的文化地——文筆凌霄塔。文筆凌霄塔聳峙於偏關縣城東山之巔,有「巍巍雁塔峙山巔,奎壁光騰映九天」之贊語,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空心磚榙。始建於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原為一座七層磚石結構八角雁塔。
  • 《衣尚中國》綜合解構服飾文化 展現中國美學精神的傳承和創新
    挖掘這種獨具一格的美學特質在被「文化全球化」思潮侵襲的當下,顯得極為重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推出的大型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便以服飾為題,聚焦服飾之美,力圖通過豐富的藝術創意、年輕態的視覺來營造關於中國服飾的審美意境和審美表達。
  • 「傳承之美」大型服飾主題秀東南亞國家服飾專場A
    連日來,作為「昆明民族時裝周」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之美」大型服飾主題秀東南亞國家服飾專場活動,先後分AB兩個場次在昆明為觀眾呈現了東南亞國家設計師們設計的絢爛服飾。(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據悉,6月13日開幕的「絲路雲裳·昆明民族時裝周」邀請了來自東南亞國家的民族品牌和獨立設計師們的服飾作品。此次活動意在通過時裝秀的形式,近距離感受東南亞國家的服裝特色,拉近國與國之間的距離。可以領略到施麗尼帕女士將泰國少數民族與泰族服飾文化的完美融合,也可以領略到寮國服飾中最傳統的手工紡織手藝。
  • 「窮遊」永恆之城
    有著「永恆之城」美譽的義大利羅馬聞名於世,她不僅是世界拉丁文化的發源地和古羅馬帝國的中心,也是基督教世界的中心和文藝復興的故鄉。整座羅馬城是一座規模巨大的露天博物館,奧雷利亞諾城牆內的老城區(亦稱羅馬老城)是當今世界上作為首都完美保存古城建築結構的典範。綜藝真人秀《花兒與少年》首播就來到羅馬摳門「窮遊」,引發熱議,不禁讓筆者想起常駐羅馬時常充當地陪的時光。
  • 美了千年的古銀杏,迎來顏值巔峰!
    下公交後,步行10分鐘,就能看到上書「古惠濟寺」四個大字的牌坊,走過小道,跨過小橋,方能看到有千年歷史的惠濟寺。幾多滄桑,熠熠生輝。大文豪蘇東坡為之作序並表達了讚美之情。此後,王安石、賀鑄等文人也相約而來,留下佳作。
  • 羅馬帝國「藝術危機」,「藝術轉型」是對文化的保護,亦是傳承
    古羅馬帝國是一個實力非常強大的國家,但在晚期,古羅馬有逐漸走向衰落的現象,羅馬藝術也是羅馬傳統藝術,在羅馬的傳統文化中,羅馬藝術佔據著重要地位,藝術象徵著羅馬社會的走向,是羅馬歷史的見證者。晚期羅馬有逐漸衰落的現象,但羅馬藝術並沒有隨著羅馬的衰落而衰落,而是逐漸走向了轉型的道路,轉型是羅馬藝術的另一個起點。
  • 中日兩國民間團體福建互贈傳統服飾 促進文化交流
    日本公益社團法人服飾文化研究會會長渡邊智慧女士,福建省漢服文化促進會會長鄭煒,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會長林文清等中日來賓出席捐贈儀式。活動在悠揚的古琴聲中拉開帷幕,包括中日傳統服飾文化體驗、漢服與和服穿著文化展示、中日傳統茶藝展示、漢服展示等一系列活動,從不同層面展現兩國文化歷史的淵源。日本公益社團法人服飾文化研究會會長渡邊智慧女士向來賓介紹此次向福建省漢服文化促進會捐贈的一套百年歷史的日本和服。
  • 雷根斯堡:神聖羅馬帝國之心
    目力所及的這些區域,都屬雷根斯堡老城這一世界文化遺產。它之所以成為世遺,是因其曾是阿爾卑斯山以北的中世紀貿易中心,也是神聖羅馬帝國文化的見證。雷根斯堡的發展與神聖羅馬帝國的命運息息相關。1245年,腓特烈二世賦予其城市自治權。作為河道交匯的貿易樞紐,雷根斯堡迅速成為中世紀中歐地區最繁榮的城市之一。
  • 良戶:歷經千年的神奇古村
    郭國偉攝太行山下,丹河之畔,「活著」一個神奇的古村。歷經千年滄桑,它把精湛的建築遺存完整保留,築成一座鮮活的歷史博物館,讓每個走進它的人心生讚嘆;世代傳承守望,它把包容豁達的鄉村文明融進血液,濃縮了一部生動的勞動人民創造史,被無數專家學者譽為傳奇。
  • 以文物來反映古羅馬的服飾文化內容和特點
    西方也一樣,西方起源文化之一的古羅馬文明,同樣燦爛輝煌,而距今已經上千年的古羅馬內涵豐富,和中國一樣,單靠史料記載是無法完全了解其歷史的。古羅馬的服飾的歷史文化就已經是一個很大的研究對象,更不要說整個社會了。但是當然,歷史研究具有推理性和聯繫的特點,從簡單的小文物或許也能管窺到廣闊的歷史文化內涵。
  • 東南亞風情┃「傳承之美」大型服飾主題秀東南亞國家服飾專場A
    連日來作為「昆明民族時裝周」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之美」大型服飾主題秀東南亞國家服飾專場活動,先後分AB兩個場次在昆明為觀眾呈現了東南亞國家設計師們設計的絢爛服飾。據悉,6月13日開幕的「絲路雲裳·昆明民族時裝周」邀請了來自東南亞國家的民族品牌和獨立設計師們的服飾作品。
  • 一顆梅子,譜寫中日千年食文化
    中日梅文化交流與產業合作交流會CHOYA俏雅梅酒產品追溯梅文化的源頭,體味厚重的中日梅文化交流史。市長賀懋燮對此行給予了很高的期許,他表示,通過此次會談和調研了解到日本梅產業的悠久歷史與廣袤的產業空間。
  • 素有「千年古村落,古山重山水畫中遊」之美稱的國家生態示範村
    長泰縣古山重村,四面環山、青山疊翠、秀水漣漾,素有「千年古村落生態,古山重山水畫中遊」之美稱,是「國家生態示範村」。田野山麓中萬畝花海,極具美感的鵝卵石建築房屋,述說千年歷史的古樹,獨特原生態鄉村民俗,形成山重村特有的鄉野古韻。
  • 「永恆之城」的「永恆」
    「永恆之城」的「永恆」——記「炫彩西歐11國遊」之十二離開有「領土爭議」的聖彼得廣場,便正式進入義大利共和國首都「永恆之城」——羅馬城。本次發現令知名的義大利考古學家相信,這座「永恆之城」的興建時間或許比那還要早100多年。隨著城市的建立,羅馬國家也告形成並先後經歷了共和國和帝國兩個時期。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羅馬已由一個小城邦進而統一義大利全境。此後又徵服了地中海西部和東部的廣大區域,建成古代最大的奴隸制帝國。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羅馬古城開始走向徹底衰敗。
  • 唐朝服飾之美:延續千年,美在過去,活在現在
    唐朝是一個各民族空前融合交流的時代,反映在服飾審美上同樣融合了異域格調,而後呈現獨有的大唐風流。在大唐長安可以看到來自西域的小袖袍、小口褲,回鶻式的「小腰身」,波斯式的大衫、六合靴,唐人還愛穿胡服,愛胡舞、胡妝。外來服飾文化受到大唐女子的喜愛,而物質富足的唐朝,貴族女子有足夠的時間追求美、研究美。
  • 山西高平良戶:歷經千年的神奇古村
    歷經千年滄桑,它把精湛的建築遺存完整保留,築成一座鮮活的歷史博物館,讓每個走進它的人心生讚嘆;世代傳承守望,它把包容豁達的鄉村文明融進血液,濃縮了一部生動的勞動人民創造史,被無數專家學者譽為傳奇。初秋,帶著嚮往與崇敬,記者來到了久負盛名的山西省高平市良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