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永信5個字說禪茶,喝好一杯茶的六字簡言,戳中茶友痛點!

2020-12-24 芸品茶舍
茶文化

喜好好喝茶的人,總希望能夠有專屬的方寸空間,或簡,或素,或清淨即好!

就拿自己來說,真正品味一杯茶的時候,總習慣了禁言。

就拿經常舉辦的茶會一般,所有的準備工作結束後,茶客們紛紛打坐,每一席都有專門斟茶的人,但所有人都要求在品茶的過程中禁言,直至茶會結束後,大家方可各抒己見。

起初,大家對我這樣的做法並不理解。

既然是品茶,三口為品,為何卻要禁言呢?

茶文化

當一款茶以最質樸的方式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卻有著莊嚴肅穆的儀式,這種意識是對一片樹葉鳳凰涅槃的敬畏,也是我們對生命的敬畏。

我也經常對茶友說:是無等等,茶本無言。一切的萬語千言,並非一款茶能給予我們,除開煮水點茶,茶乃平常之物罷了。之所以,我們能夠通過一盞茶有更多的感受,那也只是我們靜空的心性,自醒的覺悟。

可謂:道亦平常道,茶亦平常茶。

茶文化

即便是林清玄寫的禪茶一書《平常道,非常茶》,也僅僅是在涓涓流淌的質樸文字之中,多了一份因茶結緣的徹悟。

每一次的茶會都能夠進行一個下午的時間,聽到最多的話是:茶原來還有這般滋味。並不是茶原來有這般滋味,而是我們從未真正領略過這茶的滋味。

布施的一些茶,很多的茶友平時是喝過的,為何只有在茶會的時候,才能有這般感受呢?

我問過很多的茶友,每個人的答案總結起來無外乎一句話:因為對待的態度不一樣了!

茶文化入

是啊,因為我們對待原本就一無所有的一片樹葉的態度發生了轉變,所以,我們的感受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正如同樣的老茶,每每在茶會的時候能夠有全身出汗的感覺,卻難以在家裡有如此這般!

我也常說,一款茶最核心的是「地韻」,一切的品鑑的甜度、厚度、醇度、香氣、湯色等等都來源於地韻。

枝上抽出的芽葉,是地下深扎的根須。而地下深扎的根須,又是枝頭長出的鮮葉。一片樹葉的所有滋韻,都與地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茶文化

茶會禁言品茶能夠出汗,也是因為老茶的氣韻在每一次的深呼吸中,至上而下,由內而外,從空腔到體內,再從丹田沿著脊柱擴散開來,最後從眉心發散開去。

每一次的深呼吸,讓我們行氣與全身的脈絡。似乎可以武俠一些的說,打通我們的任督二脈,使得全身的氣運通暢。每一次的呼與吸之中,能夠真正領略一杯茶帶給我們的酣暢。

平日裡也會有很多茶友給我信息:「都說喝茶,怎麼才能喝好一杯茶?」

茶文化

似乎這樣的問題很普遍,不論是初入茶圈的人,還是涉圈已久的人,大家都想如魯迅先生所言:喝好一杯茶的清福!

我的答案永遠都是不變的六個字:喝茶、喝茶、喝茶。這樣戳中很多茶友的痛處

要想有喝好一杯茶的清福,就要學會喝茶。看似簡單的六個字,我卻研習了很多年。字字嘰誅中,卻需要我們用心體會。正如同樣布施的老茶,茶會的體驗和在家的體驗完全不同一般。同樣都是喝茶,卻喝到了截然不同的茶。

釋永信法師

釋永信法師說:茶乃平常物,如穿衣吃飯,人人皆需,人人可用。就像佛法,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無高無低,聖凡平等,人人皆備,人人可悟。禪、茶一味,人佛相同。佛法隨處可見,產道隨時可入。只要有心,皆可覺悟。如何悟?請吃茶去!

禁言的茶會,每次都會有愉悅的身心體驗,一些茶友會說,真是一次奇妙的體驗。也有茶友會說,果不其然是一片神奇的樹葉。每個人都在茶會後分享著自己的感受,增進著對茶的了解。

是啊,很多人也會說,這真是一片神奇的樹葉!

茶文化

它的神奇和它的魅力,就是那一無所有的尋常,就是那簡素質樸的無華,就是那鳳凰涅槃的樸實,就是那無味而終的真味!

說到這裡,想起我寫過的一篇文章星雲大師們這樣品茶,喝茶有三層境界?中國茶文化竟如此博大!點擊閱讀原文)大家不妨在通過這篇文章來更好理解我說的關於如何喝好一杯茶的六字簡言。

如果說打坐禪茶,以茶禮佛,作為釋永信法師說的茶乃尋常物,禪道似乎就藏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中,也藏在一雙破鞋之中(林清玄作品)。

茶文化

道可道,尋常道也。無可為,無為而治。

茶是茶,尋常物也。茶亦茶,無味而真。

嘬了一口眼前的茶,杯底我看到生命綻放的芳華。

關注【芸品茶舍】只為一杯地道好茶!交流喝茶體驗,傳播茶葉文化。你的轉發與分享,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與 支持!

申明:此文是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讓我們一起交流分享喝茶的體驗。

相關焦點

  • 茶悟人生 禪茶一味——靈隱寺永福寺喝禪茶(粉絲西子淡淡投稿)
    【茶文化】茶悟人生版塊旨在感受茶味、感知生活。這次我們收到了暱稱為西子淡淡的小夥伴的來稿與照片,很是興奮,特別分享給大家。想投稿給我們,菜單交茶友裡有聯繫方式哦。永福寺有個很小的茶園,每年清明前的這段時間,整個寺院都會為茶而忙。天好的時候,僧人紛紛去茶林採茶,將採摘好的新葉殺青、揉擰、乾燥。也有茶農會來幫著炒茶,製成上好的新茶。僧人和過往香客來年喝的茶,多半來自這裡。
  • 禪茶一味:以恭敬心喝一杯茶,禪意而養生
    禪茶一味,喝茶也是養生茶,一杯茶,參和悟在心境,心境明徹,即使市井喧囂,人境愚拙,不過是一次品茶,品的是茶,聽的是家常,賞的是世態百像。從古至今,中國人發明的茶流傳到世界各地,喝茶的人越來越多。喝茶有什麼好處?喝茶不僅能養生,還可以治病,甚至喝茶還有神奇的修行功效。
  • 少林寺主持釋永信,15幅書法展,網友:一手佛家字寫滿紅塵的情
    釋永信釋永信禪師的書法字體是有著極高的辨識度的,一筆一划都能夠讓人理解落筆的意境。可以這樣說,釋永信禪師的書法雖算不上頂級書作,但絕對是當今醜書橫行時代中的一匹黑馬。或許我們會以更高的要求去審美這些修行人士的書法功力,甚至有網友將智永禪師的書法和釋永信的書法相比較。小編認為大可不必,智永禪師的書法久經歷史的考驗,已經是經典中的經典,並且被譽為王羲之之後的第一人,這已經是一座無法超越的大山了。釋永信的書法自然無法和這些實力派大師相提並論,但是釋永信的書法在眾多以「射書」、「臉書」、「盲書」的江湖術士的字好過千倍。
  • 何謂茶禪?禪茶何味?
    禪茶是指通過對茶的體認和感悟進行禪修的一種法門,也是依照禪理佛法來演繹的一種茶道。茶是參禪悟佛之機、顯道表法之具,禪是以茶淨心之理、正清和雅之道。可見二者互為表裡,互為因緣,互為體用,互為能所。可以茶喻禪,以茶行禪,以茶悟禪,以茶參禪;也可以禪釋茶,以禪施茶,以禪品茶,以禪釋茶。茶是佛的化身大乘佛法普施「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精神,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 茶禪一味:「禪茶一味」的文化內涵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語出《論語·雍也》),人的生理與心理,心理與倫理,內在與外在,個體與群體達到高度和諧統一,這不僅是古人追求的理想,今人亦是。  現代功夫茶具中有一種叫「公道杯」,把泡好的茶湯不直接入飲杯,而是先置入「公道杯」中,這樣讓每個人喝到的茶均是相同的味道,感興著相同的趣味。此時的茶味,無有高下之分,無有濃淡之分,無有輕重之分;而喝茶的人呢?
  • 禪茶一味——靈隱永福寺喝禪茶
    /永福寺有個很小的茶園,每年清明前的這段時間,整個寺院都會為茶而忙。天好的時候,僧人紛紛去茶林採茶,將採摘好的新葉殺青、揉擰、乾燥。也有茶農會來幫著炒茶,製成上好的新茶。因為到達已是中午時間,所以在茶院先品嘗了那裡的素齋,然後再喝禪茶。永福寺的素齋也別有風味:一個方形紅色漆盒,盛著幾樣素色小菜。雖然只有芹菜豆乾、千張結、酸辣土豆絲和蒜泥四季豆之類杭州人常吃的家常小菜,卻異常爽口,尤其是白米飯,軟糯適中,夾著一股清香。
  • 中茶海堤:讓更多人喝上「國飲」好茶
    如何讓更多百姓喝得到、喝得起「國飲品質」的茶葉?作為央企,中茶廈門公司以「打造老百姓喝得起的放心茶」為目標,深化供給側改革,積極發揮基地、原料、研發、生產、檢驗等產業優勢,新推出國飲中茶大紅袍、國飲中茶牛欄坑水仙、國飲中茶肉桂三款高品質好茶,平抑高端茶葉市場價格,滿足百姓需求。
  • 「少林操盤手」釋永信:少林寺也需要發展
    方丈的一天  9月5日上午,離起飛只差半個小時,釋永信淡定自若背著雙手走進了北京國際機場,身後是兩個年輕的隨行者。身著僧裝又派頭十足的他剛一出場就吸引了眾人目光。此前幾分鐘,記者撥通手機問他到了哪裡,電話那端他操著河南口音說,「快了,快了。」釋永信的手機號非常好記,末尾是6688。
  • 禪茶一味
    「禪茶一味」也始於趙州大禪師,禪茶意謂茶是禪,禪亦茶,以茶修禪,以茶體道,以茶悟道,以茶行道,以茶入道,可以說「禪茶一味」是茶文化最高的體現。盧仝(795—835)。唐代文學家、詩人。他著《七碗茶詩》。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章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有兩腋習習清風生。
  • 禪茶之旅:和尚喝完了整一杯茶,菜農只喝了一半……
    辛苦了幾個月,舅舅和么姨收入不錯,茶廠效益好,便會分給每個茶人一點茶葉,當然這個茶葉是末季茶了,有的還有老梗,所以被稱為老茶。外婆格外憐惜,親自炒製做成小茶餅。我喝過老茶,比較苦,沒有清明茶味純氣香。因此,縱然在繁忙擁擠的城市,我依然會尋覓一些幽靜的茶館與廟宇,每當喝著一杯熱茶,瞧著城市的高樓與街道,忽然就有了塵世的快樂,而那種快樂與貪嗔痴無關。去歲仲秋時節,去城市邊緣的一座小寺院,禮拜過後,偶然看見在偏僻的房間有兩人,一個和尚,一個菜農。和尚說:「每天你都送菜來,何必匆忙,坐著喝一杯茶。」菜農臉上滿是汗,搓著手說忙著呢。
  • 2020茶旅(44):千年白鶯山 禪茶是一味
    網友一說:那邊路難走,有危險,別去啦。  網友二說:山上很原始,沒有吃飯和住宿的地方,如果天氣不好,下不來,你們就不好辦啦,帶點方便食品過去吧。  之前有聯繫過的兩位白鶯山的茶農,一個說他在外面不在家,不湊巧,下次有機會來招呼我們。另外一位說在臨滄住院生病了。
  • 茶字的來歷
    茶字是怎麼來的?在我國古代,人們對茶有不同的稱呼,茶字的由來也經過了一系列的演變最終才確定為「茶」。在秦代以前,中國各地的語言、文字還不統一,因此茶的名稱也眾說紛紜。公元前316年蜀國王曾以「葭萌」(古代茶的稱呼)作為人名地名。
  • 釋,才可能永信
    時間回到1981年,只有16歲的劉應成來到少林寺時,看到的是一座破廟,20多個和尚,在28畝薄地之上,早晚兩頓玉米糊糊,中午每人倆饅頭。對他來說,唯一的好消息是,他的師傅是住持行正,幾年後,師傅就成了方丈。  根正苗紅出身好,誰用誰知道。  儘管清苦,從進入少林寺始,釋永信就踏出了過去幾百年裡,和尚們都難以想像的步伐。
  • 我的恩師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
    不知情者、不信佛者看到惡意炒作的文章會不假思索信以為真,會先入為主,跟風毀謗,發出這樣的聲音:「佛門也黑暗!」「高僧也低俗!」如此社會民眾的善根會受損,對佛法也會失去信心!這是危及整個佛教界的事情!也是一種信仰的危機!維護釋永信大和尚的正面形象,也是維護佛教界的正面形象,這個事情已經不僅僅是少林弟子的責任,也是所有佛弟子的責任與使命了。祖師訓導:「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
  • 釋延魯5人在京實名舉報釋永信:受「釋正義」鼓舞
    釋延魯說,這之後,釋永信答應賠付劉立明300萬元,其中200萬為釋永信向他索要。 「在這次要帳發生之前,劉立明的哥哥來向方丈要過錢。方丈安排我拿出70萬。我安排學校校長從少林武僧培訓隊(探針註:後來改名少林寺武僧團培訓基地)的帳上取錢,交給釋永信的司機龐某轉交。」釋延魯說,再後來,劉立明來登封大鬧一場要帳,釋永信又安排他拿出130萬,他「親自經手」辦理。
  • 黃龍寺方丈釋持忠出家前身家20億 被稱「釋永信第二」
    有人說他住豪宅,開豪車,還在山下有情人,是第二個釋永信。  自從去年6月,他宣布自己的三串佛珠被人估價1.5億元,並計劃耗資4億元修建黃龍寺之後,他每天都要接到上百個電話。電話中,多數人是被他年過七旬依舊要重修寺廟表示感動,但也有人罵他,說他太過出風頭,太高調,不像個出家人。
  • 2001年中茶簡體雲7542特供老生茶青餅
    國營廠時代,7542一直是市場主流餅茶商品,代表性茶品為80年代中期的「73青餅」、後期的「88青餅」。簡雲75422001年中茶簡體雲老生茶,因外包棉紙上「雲南七子餅茶」之「雲」字為中文簡體而得名。「簡雲」是指2001年出品的外包棉紙用簡體「雲」字的一系列中茶茶品,如當年的8592、7572等等,也會加入「簡雲」的前綴,稱為「簡雲8592、簡雲7572」。當然,簡體對應的是繁體,也就是說當年除了有這個特殊的「簡雲」系列茶品,也一樣有常規的繁體「雲」字的茶品。
  • 少林寺註冊666個商標,和尚釋永信打造的商業帝國有多龐大?
    但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卻帶領著少林寺走向了龐大的商業帝國。這是要做什麼?且不說和尚開公司本來就是個笑話,少林寺在世人面前本就應該呈現的是大慈大悲的場景。而如今和尚開寶馬、逛夜店、進出高端會所,這些都不再是稀奇的事情了。如今的少林寺也不是你想進就能進的,您得有高學歷、家裡還有點背景,還有其他的一些自身的條件等。少林寺的一名掃地僧的工資都比我們高。
  • 關於禪茶,你了解多少?
    日本禪寺的庭院也有「茶亭」、「茶寮 」茶亭建築雅致,環境清幽,是我國禪寺「茶堂」「茶寮」在日本的發展。可以說中國品茶之風始於寺院,盛行於寺院,唐宋之後,品茶之風更盛。然後普及到文人、士大夫、皇宮貴族,直至廣泛的社會大眾。禪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這一種精神決定了禪茶文化具有一種不同於哲學和倫理學的社會化育功能。
  • 中茶安化第一茶廠新品五福小千兩黑茶,一款好茶,五種口味!
    五福「福祿壽喜財」代表了老百姓對幸福、升官、長壽、喜慶、發財五個方面的人生希望。而茶作為公認的健康飲料,作為禮品完美地包含了希望對方健康的美好祝願。端午節將至,那麼帶上禮物走親訪友是肯定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