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有階級的社會:奴隸制度的起源、形成與發展

2020-12-08 老曹讀歷史

奴隸社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有階級的社會。除中國外,世界最早從原始社會進入奴隸制社會的地區還有埃及、兩河流域、印度和愛琴海地區,它們被譽為世界文明的搖籃。

就整個世界而言,奴隸制社會的下限大致在公元5世紀,一般以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年)為標誌。

在奴隸社會中,奴隸和奴隸主是兩個基本對抗的階級。奴隸主是統治階級,佔有生產資料和奴隸人身。奴隸為奴隸主勞動,自身的生命也是屬於奴隸主的私有財產,甚至他們的子女也是奴隸主的私有財產,一生下來就是奴隸主的小奴隸。在奴隸制度下,奴隸只能像牛馬或工具一樣任奴隸主擺布,被稱為「會說話的工具」。

奴隸主和奴隸在生產中的關係,是赤裸裸的統治和服從關係。奴隸在生產中沒有一點主動權,他們必須完全聽從奴隸主或其代理人的指使,被強迫進行甚至會累死人的勞動。

奴隸制度下的生產關係,決定了這種制度的產品分配形式:

奴隸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全部歸奴隸主佔有。奴隸主像對待豢養的牲畜一樣,給奴隸吃一些僅夠維持生命的食物和穿一些破爛的衣裳。

奴隸制度雖然黑暗和殘酷,但是,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卻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人類社會的經濟及認識自然、徵服自然的能力在這一時期比原始社會有了很大的進步。奴隸主掌握了大量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可以組織大規模的勞動協作,因此促進了採礦、冶煉和手工業的發展。

在古埃及的古王國時代,木器加工、毛麻紡織、建築、造船、釀酒、石材加工等行業,都出現了較明確和細緻的分工。

到了新王國時代,埃及的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由於在冶金方面採用了腳踏風箱,用它吹火可大大提高爐溫,金屬器具的質量大大增強、數量大大增加。這一時期的農業技術進步也比較顯著,作物種植已採取輪種的方法,灌溉技術也大為提高。

在西亞地區,鐵器生產工具被廣泛地使用,生產力得以迅速發展,手工業和商業十分繁榮。例如,富庶壯觀的巴比倫城吸引了亞非各地商人,成為世界著名的商業中心,出現了世代經商的富裕家族。

在古代羅馬帝國的強盛時期,曾使用4萬奴隸在突尼西亞開採銀礦。如此大規模的礦產開發在原始社會是不可能辦到的。

大奴隸主在成百上千的奴隸身上剝削來的財富,除了蓄養武士壓迫奴隸外,為滿足他們驕奢淫逸的生活,還僱傭了許多工匠建造房屋和墳墓。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埃及的金字塔群。如第四王朝國王齊阿普斯(胡夫)所建的金字塔,塔高147米,塔基各邊長230米,用2500公斤重的石塊230萬塊,費時30年完成。不僅塔的外表雄偉壯觀、內部結構複雜,而且建造塔角的巨石皆經細工磨平、疊砌密合,巨石之間雖不施灰泥,然薄刃亦不能入,建築技術之高超令幾千年後的今人嘆為觀止。

此外,建造於公元前19世紀前後代表克裡特文化的克諾薩斯王宮、完成於13世紀的埃及底比斯的阿蒙神廟、建於公元前8世紀亞述的薩爾貢等許多古代王宮和神廟,都說明古代建築的設計和施工已經達到了驚人的水平。建築水平的發達也為要塞、城市等帶有防禦色彩設施的完善與進步打下了良好基礎。

文字在這個時期逐漸從象形文字向拼音文字轉化,作為信息的存貯和傳遞手段也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蘇美爾的圖畫文字從2000個左右逐漸減少了500多個。埃及字母也逐漸發展成音節符號。到公元前2000年中期,在腓尼基的畢布勒城終於出現了由22個輔音字母組成的世界上最早的字母文字。在西方,它派生出古希臘字母,後者又發展成為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向東擴展,它派生出阿拉米亞字母,後者逐漸演化成印度、阿拉伯和滿文字母。文字的進步為國際交往的擴大和軍事文書的完善創造了條件。

奴隸制社會在醫學、天文學、數學、物理學以及哲學等方面,也有很大的進步。正因為如此,恩格斯才認為:「在當時的條件下,採用奴隸制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奴隸制社會的經濟與科技進步是在不同奴隸制統治形勢下出現的。

奴隸制政治統治形式一般分為三種:東方專制、貴族寡頭和奴隸主民主制度。

東方專制政治制度通常產生於以灌溉農業為主要經濟支柱的東方各國,如埃及、巴比倫、印度、中國、波斯等國家和地區。它是一種君主專制政體。其特點是:國王或君主掌握大量的土地和御用官僚機構,國王或君主具有絕對的權力,其個人意志就是法律,掌握著臣民的生殺予奪大權。為了強化中央集權,這些國王或君主極力宣揚「君權神授」之說。比如:古埃及國王認為自己是太陽神的化身,埃及第18王朝的國王埃赫那吞曾宣布只有阿吞(太陽神)才是全國唯一應該崇拜的神,並自稱是那吞的兒子,從那吞那裡得到力量。兩河流域的阿卡德國王薩爾貢曾自稱是「女神伊什達爾所寵愛的人」。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亦自稱是天神的後裔。古代印度著名國王阿育王在敕令中自稱為「諸神所寵愛的人」,而他之下所有的人都是他的「赤子」,等等。

總之,東方專制政治制度中的國王或君主或極大的權力,並且鼓吹君權神授,以維護其地位之神聖。這種統治形式在東方一直延續到封建時代。由於它有專制集權的特點,因此國王或君主手中通常有一支常備軍。

貴族寡頭是少數人掌握政權的一種形式,如在古希臘各城邦國家都實行過這種政體。城邦國家無論形成的具體過程怎樣,都具有「小國寡民」的特點,一般都是轄地不過百裡,人口不超過數萬。國王或君主不是通過統一戰爭產生出來的,而是由貴族會議(經原始社會部落議事會轉化而來的)從貴族中選出來的。國家的最高權力掌握在貴族群體少數人手中,而不是國王那裡。例如,斯巴達的國家機構由國王、長老會議和檢察官委員會組成。國王有兩個,分別屬於兩個家族,其地位、權利平等。在日常生活中,國王僅有宗教祭祀權和有關家族事務方面的司法權。戰時,一個國王統帥軍隊,一個國王統管國內事務。長老會議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檢察官具有極特殊的權力,有權徵募軍隊,有權審判或處死國王。古羅馬共和時期也出現了元老院、執政官等少數權貴操縱的貴族寡頭政體。

奴隸主民主政體是另一種少數人對奴隸實行專制統治的形式,主要出現在工商業較發達的奴隸制城邦國家,如雅典等。其特點是: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全體公民;公民大會是城邦的最高權力機關;法律由公民大會通過;公民陪審法庭是城邦國家的最高司法和檢察機關;500人會議是城邦的最高常設執行政體,等等。這種政體一般沒有集權力於一身的國王或君主,而是由集體統治,如雅典的十將軍委員會。由於實行這些政體的國家中享有公民權的是自由民的少數人,而真正能夠行使公民權、掌握實權的更是極少數有地位、有影響的奴隸主,因此民主政體的實質仍是奴隸主階級的民主,是奴隸主階級對廣大奴隸和外邦人的專政。

無論是寡頭政治,還是民主政治政體,都是少數人的集體統治形式,而不是個人集權,因此這兩種政治制度比之東方專制較少宗教迷信色彩,不搞君權神授之類的統治權術。

奴隸制下的社會生產力雖比原始社會多有提高,但終究是有限度的。奴隸勞動是被迫的。奴隸生產出來的東西創造的價值,不論多少都落入了奴隸主的手中。所以奴隸對生產的積極性不高,同時奴隸主的虐待,常常促使奴隸故意破壞生產工具,奴隸主被迫只讓奴隸使用笨重的工具。因而,到了某種程度,奴隸社會的生產力就無法再快步前進,只能停滯下來。

此外,奴隸主為了多獲得一些奴隸,多榨取一些奴隸的血汗,常常發動對外戰爭,鎖在鐵鏈上的奴隸當然是不能去打仗的,參加侵略戰爭的主要是自由農民。然而,大批自由農民經常出去打仗,勢必使田園減少,大片土地的荒蕪使奴隸主國家的國力逐漸衰弱。

同時,商業的發達也擴大了奴隸主的驕奢淫逸的欲望,為滿足這些欲望,他們更加緊剝削奴隸。因此也就必然引起奴隸們的加倍反抗。在忍無可忍的時候,奴隸們就要起來暴動,與奴隸主進行武裝鬥爭。這種連續不斷的奴隸暴動,大大削弱了奴隸主的國力,是摧毀奴隸制度的決定性因素。例如,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領導的古羅馬奴隸大起義,聲勢極大,迫使奴隸主政權調用10餘萬大軍,費時3年,才將這次起義鎮壓下去。但其國力日漸衰弱,一遇到強有力的外族入侵,很快就滅亡了。

奴隸社會瓦解後,在奴隸制度的廢墟上,逐漸形成了封建制度。從此人類社會的歷史上又出現了一種新的經濟政治制度。

相關焦點

  • 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
    人是社會的主體,一切社會活動都是人的活動。社會,即是由人與人形成的關係總和。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生產關係的變化產生的社會矛盾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這是人類社會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現階段是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共存。人類社會大致分為以下五種形態,這五種形態之間的過渡階段不做敘述(像半封建半殖民神馬的)。
  • 中西古代法律起源|中國,戰爭的產物;西方,階級的調和
    法律制度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在國家產生之前,一些簡單的調整民事或者經濟關係的習俗及行為規範早已出現,但系統的法律制度是隨著社會關係的日益複雜化,政治組織或者國家出現之後才產生的,因此探討中西法律首先要從國家的起源開始說起。
  • 古羅馬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反叛--斯巴達克斯奴隸起義
    斯巴達克斯奴隸起義算是古羅馬歷史上一次較大的反叛,作為奴隸制社會下奴隸反叛奴隸主的鬥爭還是第一次,為羅馬共和國後期奴隸獲取自由民身份做了極大的爭取,從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是底層人類為爭取生存權而做出的抗爭,具有積極的效應。
  • 中國文明起源研究要覽 我國奴隸制國家形成前夕的社會經濟形態
    《我國奴隸制國家形成前夕的社會經濟形態》 石興邦 《歷史教學》1964年第5期第2—8頁認為龍山文化和齊家文化時期的父系氏族社會在冶銅術、精磨和鏤刻技術及制陶等工藝技術方面較仰韶文化時期的母系氏族社會有了顯著提高。 龍山文化時期的經濟生活仍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但由於農業工具的進步,農業生產較仰韶文化時期有所發展。龍山文化家畜種類的增多,隨葬家畜數量的增多,反映了畜牧業的繁盛。
  • 人類發展文明的重要標誌,文字是怎樣起源的?
    人類有了文字,才算真正進入文明社會,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文字起源的美麗傳說,比如我國的「倉頡造字」。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歷史最長的文字。
  • 印度種姓制度的起源與發展
    種姓制度至列國時代有很大變化,這是這一時代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關於四個種姓(四瓦爾那)的起源,婆羅門教一向宜揚夢創四姓說,特別強調婆羅門從梵口生,以保障婆羅門種姓的優越地位。佛教興起後,反對婆羅門教所宜揚的梵創四姓說,特別抨擊婆羅門從梵口生的說教,以樹立剎帝利等級的優越地位。
  • 還原印度歷史上真實的種姓制度,看看到底有多可怕!
    古代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它與中國,埃及和芭比倫一起被列為東方的四個古代國家。勤勞而勇敢的印度人民曾經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並為人類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然而,數千年來,印度社會的發展一直相對緩慢。這與印度存在嚴格的等級制度和姓氏制度有一定關係。印度的名稱起源於印度河。在中國,漢代史書被翻譯為「天竺」,直到唐代才被翻譯為「印度」。
  • 古希臘歷史:古羅馬起源與奴隸起義(上)
    後來的羅馬人,在全面吸收希臘化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創造了羅馬文明。古羅馬帝國建立在義大利半島上。半島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對於古羅馬帝國的形成和發展,有重大的影響。古羅馬城的原址,就在拉丁姆平原的北端、第伯河下遊東岸渡口的位置。這一地區,土地肥沃,是義大利中部地區陸路交通的樞紐。公元前5000年,新石器時代的農耕者開始在此定居。公元前1000年左右,義大利半島地區進入鐵器時代。
  • 《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08:奴隸
    好了,我們來看看諾伯格是如何給我們展現「奴隸」這個歷史捲軸的,中間又有哪些可以給我們帶來警示作用的。書中一開頭就給我們下了一個大的歷史基調,一位名叫迪克·哈裡森的瑞典歷史學家說到,「到目前為止,仍未發現任何一種文明在某個時間段可以做到不實行奴隸制」。
  • 印度種姓制度的歷史,比佛教都悠久?是什麼力量讓佛教在印度消失
    公元前2600年左右,達羅毗茶人使用了青銅工具,建立起奴隸制城市國家。達羅毗茶人是世界歷史上最先冶煉青銅,最早種棉花、紡織棉布的人。他們為人類的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公元前十四世紀左右,一支印歐語系的雅利安部落從西北面進入古印度,徵服達羅毗茶人,他們也逐漸接受了被徵服者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由落後的畜牧生活逐漸轉向農業生活,開始向階級社會過渡,產生了種姓制度。公元前1000一600年間, 印度逐漸形成一整套嚴格的種姓制度。
  • 從古羅馬騎士的起源,聊聊騎士制度,在歐洲的盛衰
    它普遍出現在歐洲的政治、軍事、文學、歷史等各種著作裡。可以這樣說,不了解騎士制度就不能真正認識歐洲的文化,甚至象塞萬提斯的長篇小說《唐·吉河德》也看不懂。一、騎士的產生騎士最早起源於古代羅馬。公元前8——前7世紀,拉丁人在義大利半島臺伯河下遊東南岸邊建造了羅馬城,以後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羅馬帝國就是從這裡發展起來的。
  • 封建社會時的日本:階級制度讓人不寒而慄
    而凌駕於這兩個階級之上的是武士階級。日本封建社會由武士階級統治。雖然他們只佔當時日本人口的10%。當武士通過農民和商販身邊時,下層階級的成員被要求鞠躬並表示尊重。如果一個農民或工匠拒絕鞠躬,武士在法律上有權砍下這個頑固分子的頭。武士作為大名的的家臣往往只會聽命於大名。大名這在幕府將軍權利之下。到封建時代末期,大約有260個大名。
  • 第七講 社會基本矛盾和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與改革
    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也是每日每時都必須進行的基本活動,就是物質生產活動。生產力就是在物質生產活動中形成的物質力量、社會力量,標誌著人類改造自然的實際程度和實際能力。生產力由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和勞動者這三個基本要素構成。勞動對象是勞動對之進行加工,使之成為具有使用價值、能滿足社會需要的物質資料,包括未經加工的自然物和已經加工過的人工物。
  • 不同社會發展階段人類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影響及人類未來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文明不斷進步,人口暴增,資源消耗和環境汙染日益加劇,人與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原始社會,人類數量極少,還沒有形成文明,人類對自然還達不到破壞的程度那時人類對資源的獲取非常難到了奴隸社會,人類出現一定規模的集群,在部落周圍有少量的資源消耗和輕微的汙染儘管人類開始規模性集群,出現階級分化,但是生產方式並沒有多大的提升,仍然是手握大棒在荒野上追擊獵物,只不過是由原來幾個人狂追變成一群人狂追,多了幾件遮羞的衣物和幾種狩獵方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資源的消耗速度,由於集群生活,部落周圍出現一些輕微的生活汙染
  • 2021年高三一輪歷史複習: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
    準高三生進入8月份就要開始高三第一輪複習,高三一輪複習主要是針對基礎知識的一個鞏固,高考網特為準高三生準備了2021年高三一輪歷史複習資料,希望對於準高三生的2021年高三一輪歷史複習有所幫助!以下複習資料是第二單元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
  • 世界上有最多奴隸的國家,至今仍有50萬奴隸,為何沒一人敢反抗?
    亞里斯多德在《雅典政制》如此論述奴隸制:「眾所周知,希臘政治制度是城邦政治,隨著階級分化,債務奴隸制度產生,即還不起錢就只能做被「交易」的奴隸。如果他們交不起地租,那麼他們自身和他們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債務人的人身為擔保,這樣的習慣一直流行到梭倫的時候才改變。」
  • 歷史上「人類動物園」:被展覽的不僅有土著人、黑人,還有中國人
    "人類動物園"在現在聽上去可能覺得非常難以想像,但在歷史上,確是真正存在過,不過這卻不是動物反客為主所為,而是人類對人類所下的毒手!"人類動物園"的起源"人類動物園"的起源,還要從歐洲的殖民擴張開始說起。
  • 社會分裂與制度困境:陷阱中發展的拉丁美洲
    探尋拉美國家發展停滯的原因,可以看出這樣一個脈絡:社會結構的斷裂導致了制度環境的困境,最終使得經濟增長停滯;長期的停滯,又進一步堆積了社會政治問題,惡化了經濟增長的制度環境,導致難以自拔的「陷阱中緩慢增長」的怪圈。
  • 關於人類社會建築的產生和發展,你清楚嗎?
    什麼是人類社會的分類?人類社會區分為原始共產主義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 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等基本形態。那麼,大家知道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建築史的發展是怎樣的嗎?下面小編帶你飛!後來,人口日益增多,天然的洞窟已經不夠住了,於是人們便用石頭或樹枝模仿天然的掩蔽物建造蔽身之所,這就是建築的起源。到了新石器時代,人類進入了農業和畜牧業時期,定居下來,並開始用木材、土坯等人工加工的材料來建造比較堅固的房屋,不少地區也已經出現了村落的雛形。
  • 漫談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帝國,探索古印度歷史的奧秘
    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帝國一年後,也就是公元前304年,塞琉古被迫媾和,把印度地區讓與孔雀帝國的皇帝,並將一位希臘公主嫁給他,兩國建立外交關係。如果一個雅利安兒童被他的親屬出賣或抵押為奴隸,那麼就要按孩子所屬種姓的高低對其親屬施以不同程度的處罰。此外,奴隸地位有所改善。孔雀王朝時期,奴隸制度發展到頂點,但也是衰弱的起點。同時,種姓制度也面臨著各種危機。最主要的矛盾在於,新的階級分化與傳統的種姓等級差異之間的矛盾,不可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新舊力量一直互相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