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主有話說:作為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城市,鄭州的街頭巷尾從來不缺好吃的。
不過我們也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說:「鄭州是真的好吃,但物價也是真的不便宜。」
所以,這篇文章的主題就是:在鄭州,10塊錢就能炸開味蕾的美味到底有哪些??
為了找到答案,我們撬開了身邊許多鄭州土著的「刁嘴」,挖出了他們私藏很久的寶藏小店;又把某點評翻了個底朝天,搜羅出不少本地人敲章認可的「美食據點」。
這一家家店有口味、有性價比、有口碑、有堅持,共同匯聚成獨具特色的鄭州味兒,關鍵是:統統不超過10元!
請務必收好這份10元吃喝指南,走~一起乾飯去!!
本篇不含任何商業推廣,24K純良心推薦
要說鄭州土著才知道的地道美食街,北順城街必須有姓名!汴粱齋牛肉餡餅就是其中的美味佼佼者。盤絲的脆餅夾著滿滿的牛肉餡,咬下去還會爆汁!牛肉給的特別實在,一大顆完整的牛肉餅簡直太良心。剛出爐的時候滿街飄著都是牛肉餅的香味,編輯小姐姐一個沒忍住當街就幹完了一個。聽附近遛彎的大爺說他也是這的常客,嗯,大爺認可的美味一定錯不了!
ps:目前這裡正在修路,門頭不太好找,大家去的時候一定要多留意招牌,另外這的新店也裝修好了,就在離老店不遠的路口處。
作為鄭州最早一批的正宗四川小吃店之一,這裡已經成了一代鄭州人的獨家記憶。尤其是在夏天,不知道吃什麼的時候,一碗招牌涼麵就能解決。
筋道的麵條裹滿了店家特製的辣油,調味汁裡還放了點白糖提鮮,清清爽爽的味道特別開胃。
這裡的怪味雞也是一絕,每次去店裡吃上一份還不夠,必須再打包一份回家才滿足。
入口麻、香、辣,又帶有一絲回甘,經典的四川甜辣味,所以對不吃辣星人也很友好。
老字號的白吉饃店開了有20多年了,老闆也完成了祖孫三代的更迭。雖然現在因為物價上漲價格稍稍調高了,但味道和分量還是一如既往。
尤其推薦這裡的孜然羊肉肉夾饃,沒有豆芽這些佔位置的配菜,滿滿一個全是羊肉,不腥不羶,純靠辣椒和孜然提味,每次從這裡路過必買一個吃完才過癮。
大肉夾饃也不錯,肥肉相間一點都不膩,香香的滷汁浸滿了整個白吉饃的餅皮,吃起來特別香。值得一提的是,店家一直營業到晚上2點,夜宵選項打卡+1!
早上五點就開門的熱乾麵店,想必鄭州僅此一家。來光顧的多是下了夜班的鐵路職工和附近上早讀的學生,一碗麵下肚,才能元氣滿滿的開啟一天的新生活。
走進店內就聞到一股直衝腦門的醇厚麻醬香味。雖然只有熱乾麵一種主食,但辣豆乾、獅子頭、滷蛋這些麵條好搭檔也都準備了。
可能是為了更符合鄭州人的口味,這兒的熱乾麵並不幹,麵條筋道有彈性,加上清清爽爽的豆芽,吃完一碗也不糊嘴。
另外,這家的熱乾麵是用不鏽鋼碗裝的,能充分把面攪拌均勻,讓每一口面都裹上麻醬,非常加分!
蒜香雞腿是我的心頭愛,外脆裡嫩,能聽到雞皮在唇齒間綻開的絕脆聲響,調味很獨特。
單說這個雞皮我都能吃一斤,油炸的浮躁感被蒜香中和的妥妥的,絲毫不膩。
10塊錢能買一紙袋,邊走邊吃,這可比韓國的蘸醬炸雞香多了。
小時候跟著媽媽去逛緯四路服裝市場,除了買新衣服,吃一個夾雞蛋的烙饃卷菜也是動力之一。
爽口的土豆絲、吸滿湯汁的千張、筋道的粉條……足足十來種配菜統統都能卷到一張烙饃裡,飯量小的女孩子,吃一個就撐了。
小店從之前街邊一兩平方米的小檔口,搬進了獨立的門店,價格也從3、4塊漲到了現在的6塊,但卷烙饃的阿姨還是「永霞」,味道也一直沒變。
這兩年新開的寶藏陝西風味小吃店,就藏在關虎屯丹尼斯樓下,是一個不留神就很容易錯過美味。
店裡的擀麵皮純手工製作,麵皮筋道爽滑,配的豆芽也清爽,再淋上又香又麻的辣椒油,止不住的一口一口根本停不下來。
店裡還有明星同款的油潑麵、臊子麵也值得推薦,地道的陝西味兒便宜大碗,附近的邦粉可以來嘗嘗。
鄭州的麻辣串界,馮記天府必須擁有姓名,可以說是鄭州古早本土版的冷鍋串串。
串串表面淋了一層大顆粒辣椒,卻香而不辣。厚厚的土豆片,吸足湯汁的大麵筋,有顆粒感的辣椒粒,每一口都超級滿足。
城東路城北路小角落裡的廉記卷涼皮已經有十幾年歷史了,個頭大,用料足,比手臂還粗的卷涼皮只要7元一個。
麻醬、黃瓜絲、豆芽、麵筋,花生碎,捲起來沉甸甸的,一個足有一斤多。
麻醬濃香,花生碎焦香,生菜清甜,豆芽脆爽,搭配沾飽了醬汁的牛筋面,豐富的口感一下子衝進來,只是每天7點後基本就下班了,想吃一定要趕早。
接下來這幾家統統都在鄭州美食達人的快樂老家「永安街」,店鋪都離的很近,大家可以一起打卡。
這家雞蛋漢堡之前在光彩開了20年,現在也加入永安街豪華陣營,門面不是很起眼,但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雞蛋漢堡一定要趁熱吃,一口咬下去外酥內嫩,細膩綿密的雞肉和雞蛋交融在一起,鬆軟可口,老少皆宜。
鄭州好吃的布袋饃有好幾家,這家就在永安三絕的鴨腸王旁邊,店面很小,菜品很新鮮,從早上十點多一開門就開始排隊了。
對於愛吃炸串的人來說,布袋饃可以夾一切!大肚子的饃烤到鬆軟,一口氣夾上十幾串,再配上老闆秘制的甜口醬料,是隔段時間不吃就會饞的那種念想。
還有個隱藏吃法就是,讓老闆把饃也炸了剪碎和串串拌在一起,炸到蓬鬆的饃饃吸飽了醬汁,在嘴裡爆開,什麼碳水不碳水,我努力工作不就為了一口滿足?
作為永安三絕之一的老陳鴨腸王,基本上路過這裡就會人手一把。
細細的鴨腸在鐵板上煎到滋滋作響,焦香酥脆,撒上孜然、辣椒麵,一口一串根本停不下來。
能被稱為永安街三絕之一,20年老店的招牌絕對是口味保證,豆腐武火油烹,再用文火浸熱,表面金黃酥脆,裡面滑嫩鮮美。秘制濃湯澆頭,再加入酸白菜、花生碎、蒜蓉,香菜,提香又清爽,滿滿一大碗美味度滿分。
兩個人吃的話,一個中份就夠啦,攪拌之後豆腐充分入味,趁熱吃一口爆汁,瞬間滿足。
鐵八小在哪不知道沒去過,但鐵八小炸串比鐵八小還要出名,就在大學路汝河路對面的鐵皮門裡面。
毫無就餐環境可言,但一到晚上全都是專程趕來吃的老饕們,香菇、蘑菇炸到脫水才好吃;蔬菜類要脆而不老;肉類要保持外焦裡嫩。
對火候的控制也是老闆十幾年的經驗,再加上那一碗秘制辣椒醬和解辣的李子園,是記憶裡的味道沒錯了。
從「這是什麼黑暗料理我拒絕!」到「放開,再讓我吃一口!」的轉變恐怕非它莫屬,這種來自內黃的神秘·黑暗小吃——煎灌腸,就是這樣一種神奇存在。
鄭州專做煎灌腸的店不算多,但凡能叫得上名字的都還算正宗,但這家的煎灌腸一直是我司安陽老鄉心中的top1。
via 老董出品
別看樣子黑乎乎的,外酥裡嫩的口感卻焦香不膩,再蘸著靈魂蒜汁,一口下去暴風滿足,內臟愛好者千萬別錯過了。
via 老董出品
不過提醒大家,小店一般到中午才開始營業,大家可別跑空了!
喜歡梁老三的朋友們我先敬你是個「戰狼」,這家真的很絕,吃一口就辣到一直「嘶哈、嘶哈」,但不吃又會很掛念。
用魔鬼辣椒、花椒、八角等天然調料調成,不含有一點工業辣椒精,雞頭軟黏酥香,辣味一口就上頭。
雞爪、雞翅煮的Q彈飽滿,軟爛入味,一樣的麻辣湯汁裡泡出不同口感的嫩爽,連骨頭都可以嚼。
雞血和麵筋也一樣好吃又過癮,每次吃這個,一邊辣到流鼻涕,一邊難以抗拒。
如果你是抱著期待來的,我勸你還是放下,因為這裡的菜品種類的確不算多。
在外地眼中,經典的炒三摻可能算得上「黑暗料理」,但老西郊人卻百吃不厭。
米皮、涼皮、涼粉三者融合搭配濃濃的豆醬味,口感豐富,鹹度也恰到好處,再喝上店裡自釀的米酒,別提多滿足了。
這種小店通常是沒什麼環境、服務可言的,但我們最想吃的不就是這滿屋的鄭州煙火味兒嗎?
消失很久的毛蛋在這個老牌菜市場內覓到了它的身影。
很多人不敢輕易嘗試毛蛋,有人說吃它實在殘忍了些,但在許多老饕眼裡,毛蛋卻是在鄭州美食領域裡不可多得的美味。
via 劉有勁
輕輕剝開毛蛋的外殼,先吸一口任那股滾燙鮮香的汁水湧入口腔,再蘸著辣椒粉和椒鹽,半雞半蛋的口感在唇齒層次遞進,是味蕾極致的享受。
這裡給還沒吃過的小夥伴一個秘訣:那就是閉著眼一口悶,最難下嘴的往往就是第一口,嘗試過後一定是0次和無數次的體驗!
推薦這麼多髒館子之後,來一個顏值高的洗洗眼睛,珍毓中式甜品幾乎可以閉眼點,不踩雷。
幸福漏奶華一定要嘗嘗,烤土司下面墊了一層蛋,鋪上煉乳牛奶加可可粉,吃一口真的是幸福的味道。
招牌泡芙超薄的表皮酥脆,冰淇淋內餡香甜不膩,做活動時只要9分錢一個。
不僅甜品做得好,小吃也是一大特色,鮮蝦雲吞麵、大福、情意綿綿糕,煙雨翡翠凍,個個都值得嘗嘗,店裡單品基本都是8-15元,甜品界的良心。
人民公園對面的小冰川和小木人凍酸奶,吃過的都滿30歲了吧,連西郊耍家兒都坐著長辮子101路來約個小會,我們來的時候沒找到小木人,小冰川還能去追憶下青春。
拿到手迫不及待的就用長柄勺戳戳戳,超濃鬱的花花牛酸奶味還是一如既往的好吃。
甜奶酪加了堅果碎、水果,也很不錯,在沒有太多零花錢的學生時代,凍酸奶就是最美味的甜品。
店面應該是新裝修過,之前滿牆的便利貼留言牆已經不在了,我們青春也不在了,還好還能再來吃一杯凍酸奶。
和凍酸奶組成官方CP的曉玲米線,現在和小冰川共用一家門面,雞丁米線和爆肚米線都是原來的味道。
一家搬遷了很多次卻始終在文化路上的甜品小店,是周圍很多學生的「秘密基地」。
店裡的招牌豆花豆香味十足,入口順滑,5元一杯超適合學生黨。
紅豆奶酪、芋圓和雙皮奶也都很有性價比,光小料就有滿滿一杯:芋圓Q彈,紅豆香甜綿軟,花生碎也很香,吸一口double滿足。
其實這種小店味道並沒有多驚豔,更多的可能是承載著周邊學子的校園記憶,但鄭州這樣的寶藏小店越來越少了,希望它千萬不要消失才好。
原來在汝河路小區夜市裡一家臨街小鋪,成了鄭州排名第一的杏仁茶。
和其他家的不同,這的杏仁茶顏色偏紅,老闆也超級捨得在碗裡放配料,葡萄乾、花生碎、杏仁、玫瑰花,還有鄭州人獨愛的青紅絲,冬天喝上一碗全身都暖烘烘的。
除了杏仁茶,這家賣的紅糖梨水也值得打卡,酸甜適口,紅梨煮的也很到位,絕對是養生老母親的必備。
試問哪個鄭州名媛小時候最愛的甜品不是泰隆的巧克力球和奶油蛋糕?
1989年開業的泰隆在那個沒有抖音沒有微信的年代,靠著各種各樣的西式甜品,打開了鄭州人甜品新世界的大門,更是靠味道俘獲了一大批挑剔的鄭州胃。
▲網紅奶酪包、小熊麵包都是店裡的槓把子
雖然現在泰隆的麵包、蛋糕還是之前那些老式的造型和花樣,但依然在茫茫甜品界佔據著一席地位,更有獨愛它的鄭州鐵粉兒。
雖然現在改名叫了「鐵英」,但在老鐵路人心中還是習慣稱這裡為「聯大」。小時候,在鐵路上班的大伯跑完一趟車回來,給家裡小孩們帶的一定是這的老式雞蛋糕。
老式雞蛋糕表面是松鬆軟軟的樣子,一口下去卻意外的很紮實;蜜三刀鑲了密密麻麻一層白芝麻;江米條晶瑩剔透,又酥又有嚼勁;糖角兒也好吃到根本停不下來...
對了,這裡的包裝袋還是一如既往的簡陋,但又有什麼關係,好吃不就行了~
這麼多年過去了,還能想起來小時候每次路過這裡,整條街飄著的那種香甜的味道。
現在這家店也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但品質卻一點沒變,蔓越莓餅乾、鳳梨酥、雞蛋糕都是保留的經典款,香芋果、蛋卷、木糠蛋糕這些新晉網紅也統統都有。
不過,要說店門口排隊的人買的最多的是啥?那一定還是桃酥,咬著酥脆,入口即溶,還混合著濃濃的奶香,一點都不油膩,吃完只能感嘆一句:好吃!在這個動不動一個麵包歐包都要28塊的年代,二七萬達對面航院旁邊的5個麵包店直接把物價拉到十年前。平平無奇的小門面,兩個小貨架上價籤讓人不敢相信,比巴掌還大的菠蘿包、芒果芝士包、核桃南瓜包都是3.5一個。喧軟的葡萄包10塊錢6個,夠好幾天的早飯了,巧克力馬芬蛋糕5塊錢2個,實在吃不動了就沒買,大家可以替我們嘗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