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
開通時間:5月31日早上7點開放試運行,開通後將會24小時向社會開放。
基本介紹
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東起昌平回龍觀,西至海澱後廠村路,全長6.5公裡,專用路全程共設置了8個出入口,出入口平均間距約為780米。這8個出入口分別位於文華路、文華西路、回龍觀地鐵站、育知東路、育知路、龍澤地鐵站、京藏高速兩側輔路、龍域西路、龍域中街。出口設置1.8米寬坡道和1.4米寬梯道,並設置了助力系統。
出入口位置:
出入口1:文華西路與同成街交叉路口西側
出入口2:育知東路和同成街交叉路口東側
出入口3:育知東路和同成街交叉路口西側
出入口4:同成街與育知路交叉路口西側
出入口5:龍澤地鐵站P+R停車場內及對面公園內。
出入口6:G6進京方向西輔路與13號線交匯位置北側。
出入口7:龍域環路與龍域西一路交叉路口。
出入口8:龍域環路與龍域中街交叉路口。
專用路的沿線沒有紅綠燈,避免了交叉口對自行車騎行的影響。沿線還設置了潮汐車道和自發光的指路標誌。在距離13號線較近的路段設置了隔音屏,提高了騎行者的舒適度。沿線還設置了一處服務區,騎行者可以在這裡駐車休息。
自行車專用路主要服務於昌平回龍觀和海澱上地地區兩地的通勤交通,從出行特徵分析,兩地的交通出行具有明顯的潮汐現象。自行車專用路寬6米,設置潮汐車道,用彩色鋪裝進行區分。
其中中間1.5米寬的橙色車道的是潮汐車道,兩邊2.25米寬的綠色的是正常行駛車道。
潮汐車道既可以滿足尖峰時間交通的需求,還能夠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節約道路資源,減少工程投資,提高交通效率。
為滿足不同騎行者的使用需求,提高便捷性和舒適性,專用路進出口坡道首次設置了自行車助力裝置。
該系統引進了荷蘭自行車坡道助力技術,上行設置自行車傳送帶,減少使用者推行難度;下行設置阻力裝置,提高安全性。目前共在6處高架橋路段的出入口安裝了7套助力系統。在使用助力系統時,只需要把自行車輪胎放入助力系統凹槽中,助力系統就會啟動,騎行者只需扶著車就可以前行。沒有車的時候這套系統將會自動停止。
北京市交通委發布通告明確,禁止行人、電動自行車及其他車輛進入,僅服務非助力自行車通行。同時,騎行最高時速不超過15公裡,轉彎前減速慢行,伸手示意。
交通規則:
為加強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管理,維護道路交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暢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現就自行車專用路交通管理有關事項通告如下:
一、自行車專用路為僅服務於非助力自行車通行的城市道路,禁止行人、電動自行車及其他車輛進入。
二、在自行車專用路上騎行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一)實行右側通行,不得逆向行駛。
(二)自行車專用路中央設置潮汐車道,應按照潮汐指示標誌行駛。
(三)自行車專用路上禁止停車。因發生車輛故障等原因無法行駛的,騎行人應緊靠路右側,就近出口推離自行車專用路。
(四)不得超過限速標誌標明的最高時速行駛,騎行最高時速不超過15公裡。
(五)載物高度從地面起不得超過1.5米,寬度不得超出車把0.15米,長度前端不得超出車輪,後端不得超出車身0.3米。
(六)轉彎時讓直行車輛優先通行,轉彎前減速慢行,伸手示意,不得突然猛拐;超車時不得妨礙被超車輛行駛。
(七)不得扶身並行、互相追逐或者曲折競駛。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通行規定。
三、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設置、移動、佔用、損毀自行車專用路道路設施。
四、遇自然災害、惡劣天氣條件或重大交通事故等嚴重影響交通安全的情形,採取其他措施難以保證交通安全時,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可實行交通管制。
五、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交通違法行為進行管理,自行車專用路管理單位依本通告進行運行管理。
本通告自2019年5月30日起施行。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
2019年5月25日
開通前的狀態:
手機訪問 北京本地寶首頁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