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錦:綠色發展帶來生態紅利

2020-09-24 遼瀋晚報盤錦時刻


盤錦是遼河入海的地方,是一座「輕輕放在溼地上」的城市。盤錦,位於渤海之濱,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這裡,四季分明,風景如畫,民風淳樸。盤錦擁有世界生態系統保存最完整的濱海蘆葦沼澤溼地,被評為「中國十大魅力溼地」。


盤錦孕育了「天下奇觀」紅海灘。今年的紅海灘面積不斷恢復,嫣紅似火的鹼蓬草、碧波浩渺的蘆葦蕩和一望無際的稻田,繪就了海天相間的大地生態藝術。廣袤的溼地棲息著各類野生動物450種,是丹頂鶴南北遷徙的重要停歇地、全球黑嘴鷗最大種群的繁殖地、斑海豹的重要產仔地。


遼河溼地森林公園

潮汐樹


近年來,盤錦市切實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位置,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目標,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協同並進的綠色發展之路。市委、市政府對蘆葦溼地實施嚴格的保護措施,推行了「退養還溼」修復海域生態工程,引導養殖戶轉向國家鼓勵的海域實行開放式養殖模式。今年,我市「退養還溼」面積達4193公頃,加上前期「退養還溼」的1533公頃,共5726公頃。為了讓遊客持久地看到這震撼的紅色,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結合景區的實際情況,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做大紅海灘、唱響蘆葦蕩」的要求,景區運營在堅持生態旅遊發展的同時,必須保證在自然資源、溼地生態系統和珍稀動植物不受破壞的情況下進行開發,通過開展測繪、水動力、數字建模、人工幹預、溼地恢復等方法,開展紅海灘溼地修複試驗研究,全面強化自然資源保護。針對鹼蓬草恢復工作,盤錦市與中科院瀋陽生態研究所、大連海洋大學等相關科研院校和技術部門保護和恢復了紅海灘區域的海洋環境及溼地生態系統。經過半年的規模性修復,紅海灘的面積今年在1.2萬畝左右,是去年的4倍大,形成了大面積的壯美紅色區塊。


「海中大熊貓」——斑海豹


不僅如此,盤錦市還全力打造天藍、地綠、水淨、城美的生態家園,入選「全國六大最美溼地之一」和「中國十大魅力溼地」。2020年,盤錦市開展創建「國際溼地城市」認證工作,現已全面通過國內評審。共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4個、省級生態鄉鎮28個、省級生態村227個,擁有A級旅遊景區23家,其中:國家文旅部新評5A級1家、4A級5家。


稻田蟹池相依相連

橈鳴遠瀨


古老的鹽灘


如今的盤錦,綠葦紅灘、稻浪金風、海浪銀花、鳥浪如潮,構成一幅絢爛多彩的美麗生態畫卷,隨處可以感受到生態發展帶來的紅利。


來源 盤錦發布

相關焦點

  • 堅持綠色發展 釋放生態紅利
    日復一日的護林工作,他不覺枯燥還倍感光榮:「守護好這片綠色資源是我的職責。」   近年來,鳳臺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始終把建設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來抓,堅持管綠、護綠、增綠並重,在用綠中釋放生態紅利,通過各級林長、警員、技術指導員、護林員的共同努力,為全縣生態文明建設再添新綠。
  • 盤錦湖濱公園:生態與文化共發展(組圖)
    盤錦湖濱公園:生態與文化共發展(組圖) 作者:宗樹興 虞偉 2019-08-19 11:11   來源:盤錦日報     如今的湖濱公園,一湖碧水環繞綠色島嶼,南臨遼河,環抱雙區,成為盤錦生態城閃亮的明珠。
  • 浙江德清:讓綠色發展持續釋放生態紅利
    圍繞「傳承、體驗、創新」,以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化為核心,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聚焦「五個新」,增強長三角經濟活力及發展動能。本次活動主要由開耕儀式、農耕運動會和農事傳承三部分組成,充分展示了德清田園農耕文化特色,體現了德清淳樸的風土人情。隨著一聲鑼響,五頭頭戴紅花的耕牛齊頭並進,開啟2020年的「開田第一犁「。
  • 厚植生態優勢 釋放「綠色紅利」
    近年來,經濟區始終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發展,持續做優生態「長板」,不斷釋放「綠色紅利」,推動生態建設與區域價值融合併進,為加快建設宜業宜遊宜居的港產城景融合發展新區積蓄動能。
  • 讓生態優勢成為盤錦核心競爭力
    在東北經濟「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盤錦始終堅持踐行「生態立市」的發展理念,頂住了經濟下行的壓力,著力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市,以退耕還溼、退養還灘來呵護溼地,也因生態環境而獲益匪淺。  生態環境好了,農民的房子都漲價了  「經過近年來的生態環境整治,環境好了,最大的變化就是農民的房子都增值了,有特色的一戶都要上百萬。」當被問到經過5年生態環境整治給大窪帶來怎樣的變化,盤錦大窪市環境保護局副局長楊立賢脫口而出。  「大窪今非昔比,再也不是以前那個髒兮兮、泥土路坑坑窪窪的大屯子。」
  • 遼寧盤錦以生態「雙腎」護衛藍色海灣
    這裡綠葦紅灘,稻浪金風、海浪銀花、鳥浪如潮,宛若一幅絢爛多彩的美麗生態畫卷。8月25日,盤錦紅海灘景觀。李晛 攝記者25日隨遼寧省委宣傳部組織的「碧海藍天看遼寧」一行走進遼寧盤錦市獲悉,近年來,盤錦市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切實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圍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目標,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協同並進的盤錦綠色發展之路。
  • 碧海藍天看遼寧| 盤錦:用生態「雙腎」護衛藍色海灣
    ,切實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位置,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變「發展保護」為「保護發展」,鐵拳「治氣」鐵腕「治水」鐵律「治土」,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堅持空間優化,全面打造安全生態空間格局;堅持綠色發展,使經濟發展質量實現了有效升華;堅持生態惠民,有力提高居民生活品質;堅持全民共建,努力形成自覺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良好風尚。
  • 碧海藍天看遼寧:從「靠海吃海」到「靠海養海」——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四市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近年來,灣內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四市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加強海洋生態治理和海岸線等生態資源保護,努力把生態資本變為富民資本,把生態資源變為產業資源,把生態優勢變為發展優勢,用碧海藍天的生態文明底色,支撐起向海而興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守護碧海藍天,四個城市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海洋工作總基調,明確提出要走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協同並進的綠色發展之路。
  • 「烏當兩山」羊昌鎮:在守護綠水青山中收穫綠色發展紅利
    自古山水清麗的羊昌正堅定不移地踐行「兩山」理念在守護綠水青山中收穫綠色發展紅利在綠色實踐中創造美好生活隨著「花畫小鎮」的名氣越來越大,羊昌鎮羊昌村的村民正享受著良好生態帶來的旅遊紅利,綠色財富的故事在這裡上演。這裡,村莊就是景區,村民住在景區就地工作,花卉種植、旅遊服務、綠化工作,長期就業達100餘人,戶均增收平均3萬餘元。
  • 盤錦:鼎翔生態旅遊區迎來大批遊客
    十一期間,鼎翔生態旅遊區迎來大批遊客。他們走進紅綠相間、隨風搖曳的葦海中,細細欣賞葦浪的起伏,靜靜聆聽鷗鷺悅耳的鳴叫聲。景區內水網密布,水流潺潺,葦浪起伏似綠色錦緞隨風飄曳遊客們泛舟而下,徜徉於綠色的海洋之中,盡情享受回歸自然的樂趣與喜悅。
  • 四川鹽亭:生態打底 描繪綠色發展新畫卷
    近年來,鹽亭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揚生態之長、做山水文章,優生態環境、強生態產業、創生態財富,加快推進生態經濟強縣和美麗宜居鹽亭建設,走出了一條生態振興、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綠色發展之路。
  • 從「靠海吃海」到「靠海養海」 ——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四市紮實...
    近年來,灣內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四市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加強海洋生態治理和海岸線等生態資源保護,努力把生態資本變為富民資本,把生態資源變為產業資源,把生態優勢變為發展優勢,用碧海藍天的生態文明底色,支撐起向海而興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守護碧海藍天,四個城市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海洋工作總基調,明確提出要走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協同並進的綠色發展之路。
  • 遼寧盤錦:「中國第一紅色海岸線」的生態變遷
    阮煜琳 攝  中新網北京11月9日電(記者 阮煜琳)金色的麥浪、高高的蘆葦、鋪滿翅鹼蓬的紅色海灘,這就是被稱為「中國最美紅海灘」的遼寧盤錦紅海灘。但此前相當長一段時間,由於氣候變暖和無序開發等原因,「救命草」翅鹼蓬大片衰減,為「拯救」「最美」紅海灘,盤錦展開了全方位修復海洋生態環境行動。
  • 兩條底線:鋪就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貴州新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強力推進三大攻堅戰,深入實施三大戰略行動,加快建設三大國家級試驗區,走出了一條有別於東部,不同於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
  • 有序開發龍虎山生態旅遊 「生態紅利」惠及民生
    陽光破雲而出,紅色的巖體和綠色的植被呈現出油畫般的絢爛。道教創始人張道陵當初尋遍千山萬水,最終選擇在這裡結廬煉丹,的確不是偶然。千年之後的今天,龍虎山已經成為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國家5A級景區。名頭雖然越來越響,不變的卻是這裡引以為傲的生態。走生態路、打生態牌已經成為景區上下的共識,而生態也為龍虎山人帶來了日益明顯的效益。
  • 錢江源頭,如何用生態「底色」描繪發展「綠色」 ?
    錢江源頭,如何用生態「底色」描繪發展「綠色」 ?>好生態讓源頭百姓唱響了「致富經」,優質環境帶來了不斷飆升的人氣。在華埠鎮金星村,溪水潺潺,綠樹掩映,隨處可見遊客的身影。
  • 盤錦:入圍國家園林城市(圖)
    近3年,盤錦城市園林綠化累計投入建設維護資金達15億元,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1.18%,綠地率達到38.25%,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達14.7平方米。昔日城區內「鳥無棲息樹,人無乘涼處」的舊貌,已變成「長街披綠帶、鮮花伴高樓,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城市美景。  盤錦處在鹽鹼地區,土壤「兩高一低」,即地下水位高、鹽鹼化程度高、腐殖質含量低,給園林綠化的建設發展帶來了困難和挑戰。
  • 大美遼寧盤錦雙臺河口溼地
    詩中描繪的這幅秀美壯景便是遼寧盤錦雙臺河口溼地,它位於遼寧省遼河三角洲的南部,處於中國大陸海岸線的最北端,南臨渤海,總面積達3150平方公裡,屬海岸溼地和內陸三角洲溼地複合生態系統,包括蘆葦沼澤、灘涂、淺海海域、河流、水庫和水稻田六種溼地生態類型。其中天然溼地1600平方公裡,人工溼地1550平方公裡。溼地面積佔到了盤錦市國土面積的近80%,盤錦享有「溼地之都、生態盤錦」的美譽。
  • 碧海藍天看遼寧:從「靠海吃海」到「靠海養海」——錦州營口盤錦...
    近年來,灣內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四市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加強海洋生態治理和海岸線等生態資源保護,努力把生態資本變為富民資本,把生態資源變為產業資源,把生態優勢變為發展優勢,用碧海藍天的生態文明底色,支撐起向海而興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守護碧海藍天,四個城市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海洋工作總基調,明確提出要走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協同並進的綠色發展之路。
  • 爛漫五月「遊」在盤錦
    我是贏家蛟龍出海   盤山縣稻作文化節   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的榮耀頭銜,象徵著盤山縣優質、高效、生態農業的發展氣勢。來自河北、吉林、內蒙、遼寧23個城市的42個騎行團體,近萬名騎友組成龐大壯觀的騎行隊伍,在路路通20多輛保障車的引領下整隊出發,浩浩蕩蕩地騎向盤錦最美的溼地——遼河口葦海溼地景區。騎行隊藍色的文化衫在綠色蘆葦映襯下更像「綠地海洋」綿延數公裡。這裡海河相融,水天潔淨,百萬畝蘆葦蕩中,鳥類與抽油機為伴,紅海灘與丹頂鶴相映,真正體現出了現代文明與原生文明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