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記者 周月桂
從雨水到穀雨,湖南的春天,最鮮明的印記除了繽紛熱鬧的花朵,就是連綿不絕的雨了。
雨水裡有花粉、菌絲、孢子、柳絮,有很多情緒和記憶,讓春天顯得厚重而黏糊。
一場春雨一場暖
20日穀雨,春天最後一個節氣。
湖南的春天,氣候潮溼,雨期漫長。從「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一雷驚蟄始,微雨眾卉新」,到「清明時節雨紛紛」「雨生百穀」,溼氣黏在身上,久久不去,讓每一個春天的記憶融入細胞。
春天是在雨水裡變暖的。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一場春雨一場暖」。春分過後,北半球太陽的照射逐漸增強,太平洋上的暖空氣隨之向西北伸展,冷空氣不斷敗北,暖空氣大肆擴張地盤,天氣便越來越暖。而在暖空氣與北方冷空氣交匯時便會形成雨,因此,在變暖以前往往先要下一場春雨。
秋季則相反,太陽直射光線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的光和熱一天天減少,冷空氣從北方南下,與南方正在逐漸衰退的暖溼空氣相遇後,形成了雨,並造成降溫,也就是「一場秋雨一場寒」。
只不過,秋天的雨是爽利的,夏天的雨是磅礴的,而春天的雨,要柔軟綿長一些,「沾衣欲溼杏花雨」「小樓一夜聽春雨」,這樣的意境,是春天獨有的。
楊花落盡雨生百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穀雨時節,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節和春播作物的播種出苗,所謂「雨生百穀」。
穀雨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三候為戴勝降於桑。穀雨後,浮萍生長,布穀鳥提醒人們該播種了,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楊花落盡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這些物候告示我們:時至暮春了。
柳絮和杜鵑都常見,戴勝卻很多人不甚了了。這是一種長相奇特的鳥,又名胡哱哱、發傘頭鳥,屬於戴勝目、戴勝科、戴勝屬,形態美麗,有動人的冠羽。戴勝在湖南廣泛分布,是著名的捕蟲高手,2007年湖南評選省鳥時,戴勝也曾是10隻候選省鳥之一。其實戴勝很好辨認,淺棕色的脖子、黑白相間的翅膀、細長的嘴,再加上頭頂上醒目的冠羽,像摺扇一樣可以打開,令人過目難忘。
穀雨節氣,寒潮天氣已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夏天隱約在望。穀雨花信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短短15天,從極致雍容的牡丹,到花細香約的楝花,二十四番花信風至此終章,此時才讓人知道什麼是急景流年、韶光電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