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的山峨眉的茶·名家專欄(4)|伍立楊:茶道之道

2020-12-25 封面新聞

文/伍立楊

/名家簡介/

伍立楊,1985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其後長期任人民日報社記者,主任編輯。199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中國1911》《民國幕僚史話》《潛龍在淵——章太炎傳》《鐵血黃花——清末民初暗殺論》《青山之隱》等史論、專著三十餘種。曾任海南省第四屆作家協會副主席、海南省第五屆政協委員。現供職於四川省作家協會。

《紅樓夢》中寫秦可卿領著寶玉入室,警幻仙姑又領著他神遊太虛幻境,在那綠樹清溪、朱欄玉砌的神秘所在,賈寶玉不僅見到了馥鬱仙花,還見到了以名山異卉之精、寶珠樹林之油所制的「群芳」,及至小丫鬢捧上茶來。原來這茶,出自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靈葉上所帶的宿露烹煎,名叫「千紅一窟」,寶玉見了,視為神品。

如此香美靈異的茶難道是一般人所能享用的麼?誰知,中國茶葉傳到日本以後,講究更多了,成了專門的茶道。而且,這茶道,還同禪的修證、禪悅聯繫在一起,所以,茶道即是禪悟之道。

大詩人陸遊說:「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前一句鋪墊,是休閒的心境;後一句渲染,是禪意的獲得。他把茶水面上的小泡沫,比做細小的乳房,觀察聯想都堪稱奇豔。但這觀察,又是建立在悠閒的心境上的。日本的禪學大師鈴木大拙以為茶道之人禪在於自我最終的純化,而且,茶道的淳樸是以松樹下的茅屋為象徵的。這樣看來,茶道的美心是原始而質樸的。為什麼茶道又以松樹下的茅屋為象徵?這就是親近自然的理想了。茶道與禪的相通之處,是在對事物的純化。而在松蔭茅簷下,室雖狹小,結構雖簡單,然而靜坐在這布置獨到的小屋中,往往就要令人把名利啊、傾軋啊,這些人性固有的弱點和毛病看淡一些,遠離一些,在茶香的瀰漫中,在寂靜的空間裡,天機舒捲,意境自深,這樣說,茶道決非簡單的喝茶。

禪,尤其是作為禪的茶道,足以使我們的心中萌發一種真正的藝術氣氛。禪悟的獲得在靜。而茶香的飄逸,茶煙的嫋動,茶葉的翻浮,雖都是動但動復歸靜,即其動之本身也是微動,正好作為靜境的烘託和鋪墊。這正是可以作為禪悟的無數個瞬間。

酒使人陶醉,茶卻使人微燻;酒使人沉湎,茶令人夢幻。在禪院中常常能看到四字書法:和、敬、清、寂。在靜寂中沉入夢幻,在夢幻中潛回意識的底層。日本的茶道是從中國發展去的。唐代的中國禪寺,僧人同來訪者一起吃茶,其特質是使僧侶和詩人能夠鑑賞它,品味它,在寧靜的氛圍中,產生一種安謐的氣息,催人冥想。敏感的心靈,此時是很容易超逸到俗務之外去的。

人生、藝術若是融化了這種茶道精神,不是別有一番格調和韻味麼?

禪院吃茶的儀式在唐宋間傳入日本,並經改造後成為獨立的茶道。在英語中,稱之為TEA-CEREMONY。其實在中國,飲茶的習慣可上溯到東晉,那時的僧侶飲茶是為了使精神復甦,使其有助於坐禪修定,專心思維。唐代禪僧更盛行吃茶,同和尚交遊甚厚的茶聖陸羽《茶經》記載的煎茶法,源於叢林中,貫休詩云:「青雲名士時相訪,茶煮西峰瀑布冰。」飲茶不僅是補充液體了,它的精神是靜寂、和融。人生於世,追求心靈自由者莫不抱著這樣的願望,拋開羈絆,向大自然傾吐心聲。這才是茶道的真正著眼點。

記得三十多年前——時在1986年,我曾隨侍一位老革命從北京赴川公幹。其間,往訪峨眉。用了大半天時間,走小路,居然爬到峨眉高處。時序正是寒冬,山上白雪皚皚,巍然高聳的喬木,銅枝鐵幹上,多掛有冰凌。即便如此,仍是汗流浹背。在雷洞坪一帶的木屋中,我們喝到地道的峨眉山茶。木屋外天寒地凍,屋內溫暖如春,更有滾燙的峨眉山茶。在這樣的情境中,茶不止僅具止渴功能,它更是一種莫大的精神慰藉,其味、其韻、其香,非沁人心脾無以形容。在此一時刻,它甚至代替了食物和酒的功能。

峨眉山地形地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山區內低雲、多霧、雨量充沛,峨眉山的土壤,因成土母質多樣,土壤類型各異,也呈垂直變化……各種先天的良好條件,註定了它與茶業、茶事的不解之緣。

春秋戰國之交的鬼谷子,即曾擇峨眉山雷洞坪山崖的洞穴作為修煉棲身之處,尤喜山林中的古茶,汲泉煮之,他的飲茶,真可謂大有玄機。戰漢以還,大小寺廟及道觀的道士與僧人每每適時採摘新茶焙而飲之,自宋以後,峨眉山茶事活動遂成較大規模,量多質好。延至明清,峨眉茶名更是聲震海內外。清代《嘉定府志·賦役志》曾載:「宋熙寧間茶馬大興,峨眉白芽當時甚珍之」,已是非同小可。現代峨眉竹葉青是20世紀60年代創製的名茶,其茶名是陳毅所取。

自金頂附近的制高點或山腰向下眺望,但見萬丈深淵,壁立千仞,此間海拔甚高,置身其間,天風浩蕩,如萬馬奔騰,倏忽瀰漫滲透,寒氣逼人。榛莽荊棘叢中,恍惚間萬怪惶惑,懸嶂摩空,萬象森然。山體細流甚夥,然因萬丈深淵,故使水汽霏微,化為遊絲輕靄,終於飄墜於無何有之鄉。

峨眉山雄偉幽深,逶迤磅礴;峨眉茶清香甘醇,無與倫比。山勢之雄偉宏闊令人心驚。如此這般的崇山峻岭,往往雲霧浩瀚,覆蓋巍峨群山,淹沒叢林江河,天海一色,驚心動魄。村落間流泉潺潺,繞屋而出,多削竹筒接引之,由簷階而下,頗便於截取,清韻泠泠,使人神爽。屋周菜畦麥壟,欣欣向榮。

峨眉茶園可謂震撼人心之風景。千百年來辛勤墾殖,無意中造就了天人合一的壯麗景象。峨眉山海拔600-1500米,神秘的北緯30度黃金產茶帶和華西雨屏,造就優質茶葉生長所需的獨特地貌、適宜氣候和良好生態,茶芽早、比例高,竹葉青正是其標誌產品。

歷代的百姓和僧人,正是峨眉茶園的催生者,面對大起大落、氣勢宏偉的峨眉雄山,零距離融匯無間的心態,相信即使經過漫長的歲月,也依然會鮮明如恆。

在這樣一種自然天籟的環境之中,茶香茶韻,最能和幽深靜謐的禪境相融匯,茶道的精神,也正與禪家推重的平常心相仿佛。在茶的氤氳中,禪境被渲染得廣漠飽滿。南屏山白雲庵楹聯「石墨一枝春問山僧梅子成熟,梵鍾幾許曉喚世人塵夢醒來」,則以天籟生機的代謝烘託梵音裡的警醒,並墊定修行入定,去妄明心的境界。

相關焦點

  • 解析峨眉之「秀」
    峨眉天下秀,秀在草木之繁。
  • 萍山練峨眉
    霹靂中修為已臻登仙之境的人並不多,與一頁書、六銖衣、御清絕之類的接近仙的人一樣,練峨眉的實力也是高深莫測;雖然只出場了短短的21集,但是練峨眉的影響力卻是十分的巨大。周郎(編劇)為練峨眉出場而鋪的線十分長,從練峨眉的徒弟紫宮玄使用「道流萍蹤」這一招式時便開始引出練峨眉這號人物。
  • 峨眉武術——王超
    ▲2019年第八屆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宣傳片-峨眉武術內外兼修、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一招一式一武林,一山一人一世界這就是峨眉武術今天帶你走進峨眉武術-王超一起領略峨眉派風姿▲峨眉武術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王超  圖源/峨眉武術在線
  • 竹葉青:峨眉精華中國味道
    名山好茶,元帥賜名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作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四川峨眉山以其雄秀奇幽的自然景觀、豐富瑰麗的人文內涵,備受世人推崇。  名山自古出好茶。峨眉山以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生態環境,孕育出高品質的峨眉山茶。唐代,峨眉山茶已被列為貢茶,《文選注》記載「峨眉多藥草,茶尤好,異於天下」。
  • 【問禪】 「峨眉十景」詩吟
    另繪製十圖,以示其風景絕佳之處,這就是傳統的「峨眉十景」:"金頂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曉雨"、"白水秋風"、"雙橋清音"、"大坪霽雪"、"靈巖疊翠"、"蘿峰晴雲"、"聖積晚鐘"。今以詩述之:
  • 眉山三蘇祠、彭祖山、瓦屋山入選「大峨眉」精品旅遊線路
    」文旅發展聯盟推出大峨眉精品旅遊線路,眉山三蘇祠、瓦屋山、彭祖山都上了。「大峨眉」聯盟以峨眉山—樂山大佛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東坡故裡三蘇祠、瓦屋山為核心旅遊資源,並推出七條大峨眉精品旅遊線路。線路從成都出發,到長壽之鄉眉山的彭祖山,再到峨眉區域內的峨眉山、樂山大佛及東風堰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路線有深厚悠久的歷史積澱,是解讀中華文化的旅遊勝地和研學旅行絕佳目的地,也是令好吃嘴們流連忘返的天堂,成為很多吃貨最巴適的周末遊線路。
  • 取自峨眉,作茶道好水,峨眉山水源地探秘
    取自峨眉,做茶道好水,峨眉山水源地探秘水是生命之源,我們每天都要喝水,有很多人不喜歡喝白開水,每天都要喝礦泉水,雖然說可礦泉水沒有味道,口感基本上都差不多,但是裡面含有的營養物質是不一樣的,峨眉山礦泉水富含大量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是世界級優質的健康之水:無色、無臭、無味、無沉澱,清涼爽口、回口甘甜。峨眉工廠的優質水源得益於峨眉山獨有的氣候特徵,此地降雨豐沛,山頂一年積雪七個月。大量雪水和雨水經峨眉山植被淨化,滲入地下,透過地質層形成含鈣、鎂、鉀、偏矽酸等10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活水山泉。
  • 川南之美,大哉峨眉,「大峨眉」文旅發展聯盟即將成立
    樂山、眉山、雅安、宜賓、自貢和成都六市以「大峨眉」為核心,面向全球宣傳推廣六市文旅資源國家名片;以「大峨眉」為引領,促進六市文旅產業項目聚集、業態提升,構建「大峨眉」文化旅遊經濟圈;以「大峨眉」為紐帶,深入貫徹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理念,建立高質量戰略合作機制,促進文旅轉型發展、為省內文旅品牌區域合作樹立創新合作樣板
  • 七裡坪解開峨眉半山的秘密
    6年前,峨眉半山七裡坪旅遊度假區從半山森林中「長」出,而今已成為四川首批省級旅遊度假區。山中歲月長,6年來,無數都市來客或因休閒,或因度假來到七裡坪,許多最後落戶七裡坪,成為峨眉山裡人,這批特殊居民,也慢慢解開了峨眉半山中的秘密——    好山,好氣候,好水,好空氣。山中是一個養生的天堂,半山是天堂的中心位置。
  • 遊記|峨眉的深秋是很熱鬧的
    在我抵達峨眉之前,我設想過很多情況,例如荒涼蕭索滿山秋葉,例如只有茫茫的荒草。可是十月底的峨眉,與我設想的差別不大也很大。金頂還沒有落雪,其下的山巔到山底,如同漸漸從秋到夏。各式各樣但是花萼都不紫的紫萼鳳仙花特別是紫萼鳳仙花,佔據了上至雷洞坪,下至洗象池九老洞一帶的大片山區,花色由白到黃,花瓣由尖到圓,數量之多,變化之大,讓我一度對自我產生懷疑。
  • 峨眉
    南宋末年,在覺遠大師臨終之際,曾背誦九陽真經,在他身邊的張三丰,郭襄,無色禪師,分別聽到了不同的側重部分,後來這三種九陽真經便成為了武當、峨眉、少林的安身立派之本。永樂二年,首次武狀元大會被峨眉搶了好彩頭。原來峨眉發展至今,已經不再是風陵師太滅絕師太時的青色女流,在張無忌,周芷若執掌峨眉之後,峨眉也開始招收男丁。女子習武掌權,男子讀書求官,文武雙全的峨眉欣欣向榮。
  • 峨眉後山秘道——四季坪
    臺階在山巖一個月牙兒蓄水池作別,開始環山野道,一直在崖邊穿行。老F備一長棍和樹枝開道。棍為打草驚蛇,樹枝對付蛛網。牛高馬大的老W殿後。野外徒步首尾非常重要,都需要過人的體能與識路的本領。 蛇行一個半小時,老F報告花林已到,芳香先臨,然後路左右林下或三五株一群,或一兩株一夥,也有高傲的一株,皆高過人頭,白得耀眼。咱們運氣忒好,恰逢盛花期,株株皆花,還見了好幾片哩!
  • 苦筍:峨眉最具特色的山珍
    而蘇東坡在茶上的工夫也是不一般,世人都知東坡肉,其實還有東坡茶。他的「從來佳茗似佳人」膾炙人口,他不僅懂喝茶,還深得茶道之樂,《試院煎茶》中:「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沒有悠然的心境,愛茶的心,怎麼能寫出這樣的詩。
  • 峨眉醫學溯源(下)
    自古以來,峨眉地勢風水得天獨厚,其山為崑崙之脈,踞大渡河與青衣江之間,雄秀西南,因而成為修行的洞天福地。純陽殿宋皇坪上有一個授道臺,相傳是黃帝問道之處。峨眉的九老洞,為天真皇人等九位老人修行之所。封神榜上有一個趙財神,後世稱財神爺,就是趙公明,為「玄壇元帥」、五路財神之主,主管迎祥納福,相傳趙公明曾在峨眉九老洞中修行,而洞中石床,就是修仙時留下來的,如今床上還供奉了趙財神的塑像。
  • 遠古的迴響,青銅文化在峨眉
    銅器中計有大罍1件,罍4件,鐏1件,角單2件,兵器中計有戈8件,戟1件,鉞2件,矛1件,錛1件[4]。峨眉、滎經、蘆山均發現大量的戰國墓葬和出土文物,證明了千年古道的相通。南絲綢之路除東西兩條主幹線之外,還有很多重要的支線,即《輿地紀勝》引《沐川寨記》中說的「狹邪之徑」。其中陽山江道是著名支線,是返往雲南的樞紐之一。此道從峨眉到峨邊是古時孔道。從峨眉城南出發經冠峨場、青龍、黃茅崗、龍池、大圍關、玉龍場、馬嘶溪(大渡河)到中鎮(峨邊)。
  • 智啟魏俊峰:峨眉武術的研究綜述
    它是一個地域性的武術,它不是因山而名,不是因寺廟而名,它是地域性的,是我們整個四川的,這些演練的套路裡面有非常獨特的風格。是四川土生土長的,不是外來流傳進來的,我們四川從古巴蜀時期一直延續到後面的」(四川省武術協會肖副主席)。習雲太⑶認為峨眉派拳系,是指土生土長的拳術。四川地處邊遠的西南地區,山多水多,自古就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說法」,阻礙著巴蜀地區與中原的武術交流。
  • 峨眉天下秀
    記得第一次遊峨眉還是「文革」期間,我們一行四人邀約登山。那時年輕氣盛,專挑景美路險的地方攀登。第二天從金頂下山,大家一路小跑,僅半天多點時間就下到山腳。當時並不覺得累,等回到家後,腳肚子痛得蹲茅坑都要搬樁樁,好些天才恢復過來。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其中兩位好友已經駕鶴西去,回想起來恍若隔世。這次重遊峨眉,早已沒有了當年的豪氣。
  • 秋天上峨眉(植物篇)
    很粗的峨眉半蒴苣苔在葉柄上長珠芽的峨眉秋海棠小到我放棄了的峨眉梅花草近期活動推薦 :以博物之精神,體悟自然一草一木;以發現之眼光,感受萬物有靈且美。
  • 跟著方聚人遊峨眉,準沒錯
    其祖父楊少華、父親楊威和叔叔楊議都是著名相聲演員,他跟隨多位名家學習,與相聲名家侯耀文、石富寬、李金鬥、姜昆等同臺演出,深受歡迎。,海拔3079米,是峨眉遊山的終點。佛光熠熠,日出壯美,給人莊嚴肅穆之感,也帶給人敬畏天地之心。
  • 峨眉淡抹 竹葉微青——峨眉山紀行
    荏苒匆促,終日碌碌,自從醉心於私塾之教學、耽玩於書畫之遊藝,不覺歲月之過隙。孩童們都已放假回家,突覺一片清寂,偶然抬眼望天,冬日暖陽,伸腰噓氣,終於可以放下繁忙,靜坐品茗矣。獨坐小院,聽清風拂過竹葉、聞薄霧送來菜香,越過柵欄的目光,仿佛看到了西嶺的雪,心忽有所動。恰其時,何君來電相邀赴峨眉一行,遂欣然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