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生於公元772年,卒於公元846年。是唐朝時期的高產詩人,他的詩通俗易懂,流傳很廣。今天試鑑賞他在杭州任刺史時所作的詩《錢塘湖春行》
孤山市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白居易在杭州時對西湖(別名錢塘湖)的湖光山色非常喜愛,作詩讚頌吟詠很多。這首《錢塘湖春行》是其中的佳作。
詩中將剛剛進入春季的西湖描繪得生機盎然,讓人流連忘返。對環境和季節的把握,用詞非常精準,細緻入微。
第一聯,「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孤山寺和賈亭,都是當時西湖的名勝之處。寫西湖卻從西湖的勝景寫起,起點就非常高妙。讓人領悟作者對西湖的喜愛。從北到西,逛著西湖,遊覽著勝景。美不勝收。水面初平是指春天西湖的水上漲,在平靜的湖面映照出水光天色,看似「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第一聯寫自然景觀,第二聯則寫充滿生機的景象,作者選取了春天具有代表性的景象來描繪春天到來的勃勃生機。鶯爭著飛到有陽光照耀的樹上。燕子飛來銜泥築巢。真是鶯歌燕舞。一派春意盎然的鮮活畫面。
「幾處」與「誰家」,「早鶯」與「新燕」相對應。表明初春的季節西湖上的不僅有景色還有可愛的鳥兒在歌唱,在奔忙。
寫了自然界的美景與生機,將美好的畫面展現給讀者,那麼這麼美的景色怎麼可以少了人呢?所以第三聯就自然過渡到人了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春天少不了「花」,而且是自然生長在西湖邊上,讓人看著看著快要入迷了。詩人看到青草長的也就是淹沒得馬蹄高度。但這絕不會妨礙自己看西湖的山,水,鶯,燕。同時表現出作者對西湖美景的喜悅心情。在唐朝時期,騎馬遊春頗為盛行。在西湖白堤上騎馬遊覽,那景象如人在畫中。春光爛漫,美不勝收。
尾聯則進一步表現出詩人對西湖的的熱愛,「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西湖最美之處,走來走去都看不夠。可見作者寫景的功力高超,觀察細緻。既表現出西湖的靜態美「水面初平」,又表現出西湖的動態美「早鶯」與「新燕」,還表達自己的感受「最愛」。尾聯與第一聯還相對應,把西湖的「北,西,東」如畫境一樣展示出來。
全詩意境細緻,即景怡情。完美的刻畫出西湖早春的優美畫面。在詠西湖的詩中非常難以超越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