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0月30日訊(記者 申基崗)一家小小的零食鋪子,在短短8年時間,居然開了1300多家連鎖店,今年線上線下銷售額預計達25億元。小零食如何做成大產業?10月24日,「品荊楚味」——全國網絡媒體湖北行活動首站走進湖北良品鋪子食品有限公司,對話公司董事長楊紅春,解讀中國休閒食品行業的「良品現象」。
把全世界最好吃的零食放在一起 有了良品鋪子
2006年,只因想體驗創業的激情和快感,楊紅春辭去科龍電器年薪數十萬的高管職位,自稱「吃貨」的他,決定把全世界最好吃的零食放在一起賣。
2006年8月,良品鋪子的第一家店在中山公園旁開業,擺上了楊紅春從各地精選的50多種零食,楊紅春親自站櫃檯,可小店生意一直平平。
楊紅春發現,雖然店裡品種多,卻缺一個叫得響的。那年國慶,他打出「核桃節」,精選16個品種核桃,不惜血本請顧客免費試吃。半個月後,小店銷量直線上升。
此後,芒果節、紅棗節……一個接一個,回頭客也越來越多。到今年,「良品核桃節」已經辦了八年,成為吃貨的節日。
現在回頭來看,楊紅春創業的起點非常高,很多從創業第一天定下的理念和做法一直堅持到了現在。
首先是選擇了休閒零食連鎖專賣這一業態,傳統觀念認為零食影響正餐,吃零食不健康,但楊紅春卻認為,適量吃健康零食符合「少吃多餐」的理論,更符合消費升級的趨勢。
良品鋪子從一開始就將目標顧客鎖定25—35歲的白領女性,用楊紅春的話說,這個年齡階段的女性「管著家裡的錢包,管著家人的胃」。
做放心零食 確保「粒粒皆珍品」
匯聚無數美食的好創意不止良品鋪子看到了,上海的「來伊份」、廣州的「優之良品」等,幾乎每省都有幾家類似的休閒零食專賣店跑馬圈地。
為何良品鋪子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並快速擴張呢?在楊紅春看來,「法寶」源自良品鋪子堅持品質第一的理念,對產品品質近乎苛刻的全程管控。
良品鋪子建立了「人、機、料、法、環、檢」六位一體的全方位品質管控體系,人即員工,機即生產設備,料即原輔料,法即生產工藝,環即生產倉儲環境,檢即質檢。
良品鋪子所賣零食全部來自分布在全國26個省、9個國家的供應商,這些供應商也都經過了嚴格的篩選。良品鋪子到目前自己不生產零食,卻有研發部門,從源頭收集消費者意見,形成產品設計方案,從原料開始就對供應商進行指導和管理。80%以上的原料由良品獨家買斷,按照良品提供的配方和工藝「定製生產」。
八年沉澱,良品的產品標準文件加起來有1米多厚,在國家標準之上構建了更嚴格的企業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