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山公園位於河北唐山市中心,唐山因大城山(原名唐山)而得名。據《灤縣誌》記載,後唐(五代之一,公元923年)李嗣源曾屯兵此山,並建石城200作丈,因山以唐名,故稱唐山,又因山中建有石城,後又改稱大城山。
大城山俯瞰圖。 (源自網絡)
大城山公園面積118萬平方米,融紀念區、植物區、動物區、遊樂區為一體,是市內最大的綜合性公園。園內山峰峻峭、溝壑幽深,芬芳了許多重要的人文景觀和自然生態景觀。龍山文化遺址、興國寺、將軍亭和後唐姜將軍碑、冀東搞日暴動紀念碑使大城山公園具有濃鬱的文化氛圍。近年先後建成了野生動物園、植物園、鳥語林和高標準國際卡脖子。它依山而建,園內的大城山是全市的制高點,與賈家山、鳳凰山、彎道山、小山構成復嶺重崗地貌。陡河從山下蜿蜒而過,使大城山公園形成山環水抱、山水相依的獨特景色。四時風光,各有千秋。整個公園佔地116.3公頃。地勢北高南低,東陡西傾, 東北部甚為陡峭。舊時,大城山分西、東兩峰。東峰海拔75.37米,高高聳立;西峰海拔122米。大城山表面凹凸不平,不乏奇石突峰,上有自然植被覆蓋。峰迴路轉,曲徑通幽,嶙峋的山石時而裸露,時而陷土,時而半掩半現,充滿情趣。
1995年春,人們陸續在大成山中發現古代文化遺存,獲陶、石、骨、蚌、銅器568件,專家鑑定後,確定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龍山文化,遺址被命名為"大城山龍山文化遺址"。大城山公園內封建社會時期的古遺址也很多,較著名的有唐代的興國寺、古石城、姜將軍墓和神慶廟;元代雹神廟等。隨著寺院、宗廟的興建,佛、道文化也相繼傳入。傳統廟會,祭奠活動使大城山倍加神奇。歷代宗師傳經誦典,文人墨客作文賦詩。大城山文化也初具特色。
抗日暴動紀念碑位於公園門口,1987年彭真委員長親書的「冀東人民抗日暴動紀念碑」11個大字鑲嵌於碑上,碑後有志記記載著冀東兒女舉行暴動並與日寇英勇抗戰的豐功偉績。
動物區依山勢而建,高在山巔,低在峽谷,錯落有致。一進門可見蜿蜒曲折的「萬裡長城」,沿城而上即到動物區的最高端,白天鵝、丹頂鶴會在此處引吭高歌,迎接遊人的到來。沿城而下即到猛獸區,華南虎、非洲獅虎視眈眈。沿遊路進入峽谷,即到猴池。池內有山,山中有樹,樹上連索,眾猴在猴王的率領下,左閃右縱,群戲池中。從猴池北行尚有犛牛嶺、野驢溝、矮馬場等處,等待著人們遊玩。
大城山公園遊樂區建在一片開闊地上。西部為生肖園,用中國傳統十二生肖構思布景;東部是娛樂區。遊樂區共佔地13公頃。繞過中央水池,向縱深而去可達主峰。植物區在遊樂區東側,到了這裡,再也看不到開闊景色。向東、向北到處是曲路。在辨不清方向的叢林中穿行,還真會讓你擔心找不到歸路。植物區佔地多達23.36公頃,由宿根花卉區、月季園、牡丹園、芍藥園、水上植物區、秋景區及將軍亭、芳草亭、曉風亭、觀賞亭、姜將軍碑等景點組成。其中最令人驚奇的要數那株根植山巖的大榆樹,長滿枝葉的樹幹宛如奔跑的雄鹿,令人嘆為觀止。
賞園區即植物園區。蜿蜒曲折的水泥路將園林劈為東西兩半。仰觀,東西兩側的刺槐、椿樹、榆樹、油松越過邊界在空中相會。走在林陰路路中,盡可享受融融的森林浴,吸吮樹木發出的芳香。俯察,可在宿根花卉區、月菊園區、牡丹園區、芍藥園區盡賞80餘科,280餘屬,370餘種花卉及植物,加之鳥語花香,彩蝶飛舞,不亞於神仙境地。有人在此留詩一首說:十裡園林綠,放眼一片春。鳥鳴彩蝶舞,嬉戲此園中。
在賞園區的東南角將軍亭,翹脊飛椋,四根明柱,建於1994年。亭前一碑名將軍碑,碑中歷數了姜將軍斬蛟除怪,保境安民的功績。站在亭內遠眺,東面鋼花飛測,北面電光飛弧,一派繁忙景象。低頭俯視,際河水緩緩地流經腳下。有人在此留詩:暖風吹到將軍亭,滿山遍野春意濃。東眺溪水無波浪,將軍已去邈無蹤。滄海桑田多變換,百裡方圓樹新城。喜看今朝幸福日,莫忘亭前祭英靈。
遊大城山若想親身體驗冒險的刺激,可先登主峰之下的山包,此山包隨不高大,但山石裸露,犬牙交錯,到也有幾分兇險。到了主峰峰頂,可以看到整個大城山公元就是一座綠色的植物園,極目遠眺更會感到您正懸浮於市區中心的一片綠洲之上,微風撲面,遍體生津,大喝一聲,會有震動蒼穹之勢,低吼一回,會引來群鹿和鳴。
在山的東側,滿目皆是碩果纍纍的野生酸棗棵和一些叫不出名的各類植物。沿東遊路北行即到北遊路,南看主峰如刀劈斧削,高不可攀。北看林海一片杳無邊際。在路的北邊有一奇景,一棵同根異株生長多年的榆樹,搭肩挨背,枝杈分明。遠看恰似一對雞皮鶴髮的老夫妻,相攙相扶,共度晚年,近看又像一對情侶漫舞,情濃意酣。
大城山公園作為唐山集遊覽、觀賞、舉行紀念活動為一體的綜合性園林名勝,正以越來越美麗的面貌迎接遊人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