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野趣華山VS秀氣松煙 創意變身【深讀臺灣文創園區】

2021-02-12 創意領導力學院

華山前身是釀酒廠(李昌隆攝)

松煙以設計產業做出自己特色

華山,醒得很早。四、五點天才蒙蒙亮,就見很多大媽阿姊繞著園區慢跑或在大樹下做甩手操。華山,睡得很晚,夜晚從Legacy「傳」渲洩出來的樂音,漫延到光點電影館都散場了仍不止歇,還有上班族窩在小酒館喝一杯,非得閒扯到半夜才肯甘願離開。

華山,全年無休。不只建物內的各種展演一檔接著一檔,就連草皮都有戲,閒坐野餐的、擺pose拍婚紗的,甚至踩在腳下的泥土都飄出淡淡酒香味。站在八德路園區入口處望華山,你看得出來它以前是臺北酒廠?

臺北酒廠,怎麼會變成「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從歷史來說,華山前身是創建於1914年的日本「芳釀社」,當時是臺灣最大的製酒廠之一。二次大戰後被政府接收,更名臺北酒廠,直至1987年酒廠遷移,才從熱鬧變閒置。從地理而言,它可是黃金地段,就算不懂金融財務,也知道它很適合蓋豪宅或商辦大樓。總之,政府不蓋豪宅不代表不知這是塊肥肉,財團不設法建商辦不代表忽略這個金雞母。

然而,這世界上就是有這種「好運」,識貨的人是站在華山酒廠這邊的。

文化人力爭——酒廠變藝文區

1997年,金枝演社闖入荒煙蔓草的酒廠首演《古國之神──祭特洛伊》,一群喜愛表演藝術的文青坐在破舊倉庫,欣賞歌仔戲結合希臘戲劇的表演,因場域加持引發的魅力,觸動每個觀賞者的靈魂。未料,第二天導演王榮裕被以「竊佔國土罪」逮捕。包括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及當年還是單純文化人的前臺北市副市長李永萍等人,迅速展開救人、保地運動,這個事件後來促成「華山藝文特區」的設立。

你一定以為沒事了,酒廠變身藝文特區安然無恙。沒想到「立法院」相中這塊地,李永萍因此決定出來選「立委」,透過「立院」運作保住華山藝文特區,後來包含松山煙廠、臺中20號倉庫等工業產房遺址,託華山的福氣,一次性地都保存下來。

連虧5年——華山開始獲利

你覺得華山藝文特區提供藝文創作者一個展演空間,應該沒事了。未料理想被現實打敗,2007年,華山由臺灣文創董事長王榮文接手,正式定名「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你覺得,華山找到一個有很好文化背景的成功企業家經營,真的沒事了。實情是,王榮文第一年就賠錢。在此同時,李永萍剛好接任臺北市文化局局長,進行西門紅樓、松山煙廠文化園區改造。王榮文跑去找李永萍,問說松煙園區若開了把人潮分去如何是好?

王榮文營運華山的辛苦,是因為世界各地並無類似「官有民營文化園區」的先例,要顧到藝術使命又要自擔盈虧,只能摸索嘗試。李永萍當時建議王榮文,務必搞清楚華山營運的方向,同樣松煙也要做出自己特色來,兩者有區隔又相互成長。

這幾年華山朝綜合性園區發展,打造一個讓文創、跨界藝術與生活美學等競技的創意江湖平臺,成就品牌、引領趨勢,不但吸睛也開始吸金,終於在經過5年的慘澹經營後,於去年轉虧為盈,獲利2千多萬元新臺幣。

李永萍在「立法院」推動華山園區保存時,松山煙廠也同時保存下來,然而,松煙園區的處理跟開發卻晚華山好幾年。做不成的原因,一部分在於民間企業不知如何修古蹟。

基地古蹟分開——松煙順利BOT

有過處理華山經驗加上在「立法院」研究過BOT(build - operate - transfer的縮寫,意為建設 - 經營 - 轉讓),那時的臺北市文化局長李永萍內在的成熟歷練跑出來,她很清楚地把園區分AB兩區,A區指制煙廠、1至5號倉庫及荷花池等,由文化局編預算修復;近市民大道的6至15號倉庫基地屬B區,採BOT發包,單獨進行文創產業事務。管理部門將BOT案得到的土地權利金,設為文化發展基金,拿它來支應園區修復古蹟及管理等財務。並結合國內設計與文創產業資源,形塑文化創意產業及設計產業聚落,期能打造臺北市成為亞洲創意設計的中心都市。

2013年,誠品進駐擁有廣大腹地和綠地的松煙園區,以「跨界 · 實演」的經營定位,引進許多名店,像是著名麵包師吳寶春開在臺北的第一間麵包店、全臺第一家黑膠唱片館,再加上附近的阪急百貨、新光三越以及BELLAVITTA等高端商業,讓擁有文創優勢的松煙園區,成為東區文創旅遊新地標。至此,再看華山再逛松煙,你看到了什麼?

從歷史來回顧,不論是華山從酒廠或是松煙從煙廠變身文創園區,當年之所以爭取保存的思維,都不是從「產業園區」的角度去思考。1997年因金枝事件點燃的保存運動、文化人積極推動讓華山脫離「立法院」預定地,都只是著眼於閒置空間活化再利用,並確定做文化藝術園區。

腳踩歷史——文化保護意識醒

從活化閒置空間來看,看到的是城市文化保護意識覺醒。不論是華山或松煙,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腳下踩著的是百年歷史。李永萍當年為保華山,曾跟官員辯,金錢不是城市發展唯一目標,只有豐富民眾精神層面,培養文化內涵,才能進而塑造城市品牌。

再說,華山最早取名「藝文特區」,還不是「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因為文創產業不是製造業,不需要把一批人集中在一起像生產線一樣管理,可是跨領域的資源整合,卻可以一起進行創意發想激蕩,原創的氛圍展現「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華山引進各種文創產業,有流行音樂,有表演藝術,從最前衛最實驗性最學術性的活動,到商業性質的展演都看的到。王榮文體認跨界創價與創新創業的重要,近年積極建立華山與矽谷、MIT實驗室的網絡關係,希望結合科技與文創,進一步創新創業。有時候來華山,並不為了看展演,而是單純散步,吃飯,享受優美的生活時光。王榮文說,華山帶點野趣,穿短褲拖鞋來都行。

相較於華山的野趣,松煙多點秀氣。不同於華山全部的委外營運,充滿綠樹與水池靜謐的松煙園區,主控權在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它是以設計創新、生活美學為主,著重教育的養成,扶植正在發展的團隊,焦點放在紮根,並給藝術家自由的舞臺。在「133號合作社」,有中華室內設計協會、中華工業設計協會、臺灣動漫創作協會等文創單位進駐,設有展場,民眾可與設計師交流。

兩大文創區——引發微妙競合

華山,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ROT案先行,先打名人牌吸引粉絲,創造產業群聚移動,是臺灣的文創櫉窗;松煙,是臺灣文創業第一個BOT案,在國際建築大師伊東豐雄加持下,14層樓高的主建築,牆面採弧線,建物內縮設計,與古蹟連成一體,成為臺北市最美的綠寶石。

華山成功的經營模式,成為臺灣文創產業一哥,吸引對岸許多文化單位前來取經;離華山車程很近的松煙園區,提供文化創意產業資源基地讓前來的朝聖者,親身體驗文化元素如何改變我們的氣質。做為全臺兩大指標性的文創園區,可能引發的微妙競合效應,華人文創產業界矚目;可能創造的文化風景,備受民眾期待。

(作者:陳淑英 原載於《兩岸傳媒》大陸版2014.09 圖片來源於《兩岸傳媒》)

………………………………………………


《兩岸傳媒》雜誌是中國大陸第一本跨業界學界的文創傳媒專業期刊,也是海峽兩岸第一本共同編輯發行的文創傳媒專業期刊,是兩岸傳媒業界與學界高端特色的文創傳媒精英雜誌,也是兩岸傳播、文化和文創重要的交流平臺。由福建日報報業集團與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聯合出版。《兩岸傳媒》也是創意領導力學院微信公眾平臺的媒體支持單位。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林羽婕:文創園區動起來 臺灣華山1914「玩」出來的創新
    近年來,文創產業迎來了發展春天,各大創意園區作為促進文創產業發展的有效形式而不斷湧現。然而,創意園區的發展並不能僅僅依託於創意,背後創意產業鏈的構建才是創意園區發展的核心。用什麼樣的思維和經營模式去經營這樣文創園區,才能使園區保持活力,成為行業內一直探討的話題。
  • 專訪華山創意園創始人陳甫彥:臺灣文創及文創產業
    近日,在「臺灣文創及文創產業」論壇中,浙報理想文化邀請到臺灣華山1914創意產業園創始人陳甫彥先生到場,為關注創意產業的各位分享在創意產業中的一些見解和看法。大浙網對陳先生進行了專訪。陳甫彥簡介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創始人,曾參與TEDxTAIPEI的錄製現任:1、易遊網董事長,2、友信文創開發董事長,3、意藍科技董事長曾任:1、華山1914文創園區董事總經理,2、龍捲風科技董事長,3、中美美術交流基金會副執行長,4、總統府參事大浙文娛:
  • 華山文創園區
    [導讀]華山文創園區創設於日治時期的1916年,前身為「臺北酒廠」。至今,它已舉辦多次藝文展演活動,園區內的舊建築物翻新、裝置藝術,吸引民眾前來參觀、拍照,也是臺北地區婚紗照的熱門拍攝地點。華山文創園區(圖片來自網絡)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又名華山藝文特區、華山文化園區或華山1914)。
  • 兩岸 邱正生:經營文創園區 需價值理念-【創意領導力學院 · 第168期】
    為打造臺灣文創產業發展,臺灣文化部門接續推動華山、松山、臺中、花蓮及嘉義、臺南等文創產業園區並給予定位。如華山被定位「文創產業、跨界藝術與生活美學風格」、臺中園區「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副理事長邱正生指出,「政府不要管太多,要尊重民間形塑園區的力量。」
  • ...學院臺灣站Day4|慈濟內湖環保站垃圾分類實踐&華山1914文創園區...
    慈濟內湖環保站參訪合影華山1914文創園區參訪華山1914文創園區,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先打名人牌吸引粉絲,創造產業群聚移動,是臺灣的文創櫉窗臺北最亮的文創星雲。在臺北所有的文創園區中,它雖不是面積最大,但卻是發展最早、營運最為成熟,同時也是人氣最旺的一處。
  • 文創第一園:臺北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
    華山,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ROT案先行,先打名人牌吸引粉絲,創造產業群聚移動,是臺灣的文創櫉窗『臺北最亮的文創星雲。在臺北所有的文創園區中,它雖不是面積最大,但卻是發展最早、營運最為成熟,同時也是人氣最旺的一處。
  • 以創意孵化夢想 盤點臺灣地區別具特色的文創園區
    (贏商網報導)有句電影臺詞說,文創產業「就像漆黑夜裡的螢火蟲」,總是那麼光彩奪目,隨時能夠給人帶來創意的驚喜。而臺灣文創園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臺灣,「文創」是一個既高大上同時又可以非常接地氣的詞語。臺灣的文創產業覆蓋了吃、住、遊、購、娛、休閒體驗等多個門類,已經構建了完整的產業體系。   為何在臺灣,創意可以如此勃發?
  • 林羽婕:文創園區動起來 華山1914「玩」出來的創新
    10月25日,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兩岸文創商業對接會暨海峽兩岸文旅文創商業地產招商大會」上,臺灣華山文創園總監林羽婕在主題演講環節以「怎麼再利用舊工廠」為題,向在場嘉賓講訴了華山文創園的經營之道。
  • 文創園區熱 臺灣華山1914、西門紅樓掀起文創品牌秀
    孕育出了誠品書店(需求面積:15000-30000平方米)、法藍瓷、琉璃工房等一大批知名文創品牌的臺灣是如何運作文創園區的,大陸眾多企業、政府官員、招商代表去臺灣必看的華山1914、西門紅樓是如何運作的,與大陸文創園區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值得探討。
  • 劉結成:臺灣文創園區擁有五大特色
    因此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載體的園區,其大部分定位或者核心業態也是圍繞前六大業態展開,而以後四個業態為輔。然而儘管臺灣的文創園區起步較晚,但是在策劃、產業聚集、運營模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優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 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
    華山,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ROT案先行,先打名人牌吸引粉絲,創造產業群聚移動,是臺灣的文創櫉窗『臺北最亮的文創星雲。在臺北所有的文創園區中,它雖不是面積最大,但卻是發展最早、營運最為成熟,同時也是人氣最旺的一處。
  • 兩岸青年文創設計師聯展暨論壇將在臺北舉行
    以「生活、美學、創意」為主題的雙城青年文創設計師聯展將在臺北松煙文創園區舉行  東方網8月12日消息:「生活、美學、創意」兩岸(雙城)青年文創設計師聯展暨論壇,將於2016年8月23日至27日,在臺北松煙文創園區舉行
  • 【創意園區】來臺灣你只聽過松山文創園區,和華山文創園區?那就low了!
    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a-zone位於花蓮市中心,建於一百年前,原是花蓮酒廠廠房和倉庫。經過改造,現在則成為了臺灣五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一。廷暐最自豪的成就,除園區興旺帶動周邊新興創意商店、文創聚落越來越壯大,還有周邊小區長輩們態度的轉變——由原先的質疑,逐步轉換為支持並期待園區帶來更多能量。
  • 臺灣寫真:華山,臺北正在興起的「文創勝地」
    中新社臺北9月28日電 題:華山,臺北正在興起的「文創勝地」中新社記者 楊傑 陳立宇在文化創意活力十足的臺北,有一座植根於廢棄廠房的「文創勝地」,時時予人驚喜、親切。它就是在業內大名鼎鼎的「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
  • 【案例】臺北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是臺北文青聚會交流的場所,也是市民闔家消磨時光的好去處。臺北著名音樂基地"legacy傳"也設於此。華山,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ROT案先行,先打名人牌吸引粉絲,創造產業群聚移動,是臺灣的文創櫉窗『臺北最亮的文創星雲。在臺北所有的文創園區中,它雖不是面積最大,但卻是發展最早、營運最為成熟,同時也是人氣最旺的一處。
  • 承禮學院臺灣站Day4|慈濟內湖環保站垃圾分類實踐&華山1914文創...
    慈濟內湖環保站參訪合影華山1914文創園區參訪華山1914文創園區,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先打名人牌吸引粉絲,創造產業群聚移動,是臺灣的文創櫉窗臺北最亮的文創星雲。在臺北所有的文創園區中,它雖不是面積最大,但卻是發展最早、營運最為成熟,同時也是人氣最旺的一處。
  • 臺灣華山1914變身創意高手論劍之地的三個絕活(經典!)
    2006年,華山在經過以短期活動為主的10年藝文特區轉型醞釀階段之後,為落實政府有關文化創意發展產業發展的政策,正式定位為推動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旗艦基地,文建會以促進民間參與方式分三階段、三區塊方式開發預定分成三階段開發華山創意文化園區。
  • 尋「聰明頭腦」創「品質生活」——臺灣業界在魯談兩岸文創合作
    新華社濟南6月4日電(記者褚萌萌)一件小巧精美的山東錫器,器身柔白泛光,雕紋凹凸錯落,這吸引了臺北紅館創辦人黃寤蘭的注意:「臺灣茶文化盛行,我很想把這樣的錫制飲具介紹回臺灣。」  黃寤蘭的紅館坐落在臺北華山1914文創園區內,除了進行藝術作品的展覽外,還經常舉辦文化創意類活動。
  • 探訪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創意江湖論劍之地
    仿佛鬧市中的桃花源,門外,立交橋上車水馬龍;門內,舊式廠房中藏著安靜的展廳、店鋪——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簡稱「華山」),是臺北一個正在興起的文創勝地。去年,「精彩數位故宮」在「華山」開幕,活動將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的名藏,製作成可以與觀眾互動的影像產品:唐朝仕女變身風景名勝的導覽,靜態的名畫則成為有聲有色的精彩動畫。同樣,幾米藝術中心將臺灣著名繪本畫家幾米的繪本,化為一幕幕魔幻劇。
  • 探訪臺灣文創園區 解密園區營運之道
    1999年,臺北酒廠正式更名為"華山藝文特區",成為多元發展的藝文展演空間。2002年,臺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對華山藝文特區進行舊空間活化再利用,將其調整為"創意文化園區"。2005年底,結合舊廠區及公園區的"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重新開放,供藝文界及附近社區居民使用。2006年,華山正式定位為推動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旗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