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日本新潟縣最西端靠日本海的糸魚川市,發生了一起「日本近20年來損毀房屋最嚴重」的一次大火災,一家中華料理店附近起火,蔓延到附近一百四十多棟房子,無人員死亡。
圖:糸魚川市火災現場
新潟縣位於日本本州島中北部,東南部是延綿的越後山脈,瀕臨日本海,是日本重要稻米產區。糸魚川市是個臨海的小城市,面積746.24平方公裡,總人口只有50540人,加上日本的消防應急體系得力,民眾疏散及時,損失很小。
但是在日本古代,一旦發生火災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一、火災與打架是江戶兩大景
東京、京都、大阪、橫濱這些日本的大城市,在古代都遭受過重大火災。其中,人口最密集的東京,是古代日本發生火災最多、最嚴重的城市。
東京,原名江戶城,是德川幕府(江戶幕府)將軍所在地,也是日本第一的人口密集城市,普通平民一般只有6塊榻榻米、10平米不到的居住空間,道路擁擠,防火措施落後,房屋基本為全木結構,耐火能力極差。
圖:江戶是火災的高發地
與現在同樣,江戶火災多發於11月到5月間,特有的乾燥空氣、強季風以及點燃的明火,成為江戶街巷火災頻頻的主要原因。
江戶時代的日本,有句俗話:「火災與打架是江戶兩大景」:在長達260年的江戶時代裡,大火大約有90起。每3年就有一次幾乎將江戶城的大半燒成焦土的大火來襲。其中,以「江戶三大火」聞名史冊。
二、一場燒掉大半個江戶城的世界級大火
圖:浮世繪中的明歷大火
明歷大火,發生於 明歷3年(公元1657年)3月2日-4日。當時江戶本妙寺正在為一名得重病去世的少女做法事。法事結束後火化遺體時颳起了強風,風將遺體上一隻燃燒的衣袖颳走並引燃了建築物大火。故又名「振袖火災」。
明歷火災被稱為「世界三大火災」之一,以江戶城本丸、二丸、三丸為首的武家宅邸500餘所、寺社300餘所、倉庫9000餘所、橋梁61座盡被燒毀,死者據說達到了10萬人(死者說法從三萬到10萬不等),大半個江戶城化為一片焦土。
這幅圖,描繪的是明歷大火當時的淺草門。牢獄的罪人「集體脫逃」的一幕,無處可逃的民眾跨過牆掉落下去到河裡的一幕。
除了明歷大火,江戶還有兩場大火很嚴重。
明和大火,明和9年(公元1772)2月29日,目黑行人坂大圓寺起火,蔓延到麻布、芝、日本橋、京橋、神田、本鄉、下谷、淺草和下町一園一帶,燒毀武家宅邸241所,寺社95座,死者達數千人。別名「行人坂火災」。
圖:江戶大火假想圖
文化大火, 文化3年(公元1806)3月4日,從芝車町起火,蔓延至日本橋、京橋、神田、淺草。武家宅邸80餘所、寺社80餘所、500餘條街道盡化焦土,死者據說有1200多人。別名「車町火災」,也稱作「丙寅火災」
三、料理屋、澡堂是最大火患
圖:浮世繪中的江戶料理屋
這次的火災據說是從一家中華料理店引發的,古代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市有一場著名的大火,則是由一家「豚屋(豬肉)料理店」引發的。當時,一家叫鐵五郎開的「「豚屋料理店」起火。大火燒了幾小時,燒死了藝妓400人以上,還有很多外國人的居留地和日本人町也被燒光。
日本人喜歡冬天泡澡,所以從江戶時代起,遍布各色各樣的「錢湯」、「風呂屋」(日本公共浴室、澡堂),僅僅一個江戶城就有600家公共浴室,燒熱水就得用火,稍不留神就很容易失火。
圖:浮世繪中的江戶「風呂場」
比如1881年4月25日的「福島錢湯大火」、1866年3月20日的陸奧國伊達郡「鍋屋風呂場」大火,就是因為燒洗澡水引發的大火。
江戶時代,日本有專門的消防組織。最早幕府規定年俸6萬石以下的大名,要組織「大名火消」,規定火災發生時,距離最近的大名必須撲救。後來又成立了幕府直屬火消,以及為老百姓服務的「町火消」。下圖,為江戶時代的消防設備,日本人保存的非常完好。
圖:江戶時代的火見櫓,用來站高查看火情的瞭望塔
圖:江戶時代的水鐵炮
圖:江戶時代的消防桶
聲明: 本文作者快哉風(王浩),文史作家,中日關係史專家。自媒體所有文章均為原創作品,歡迎閱讀,任何媒體不告而用、抄襲必究。聯繫QQ:49146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