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跆拳道館越來越多,而武館越來越少?

2020-12-13 FF聊健身

日新月異的體育教培市場

根據不完全統計,河北某二線城市B,截止到2016年,在市區及周邊縣城範圍內,大大小小的跆拳道館有將近1500家,而從事傳統武術教學和推廣工作的武術館只有不到150家,跆拳道館和武術館兩者之間的數量相差近十倍,這也意味著,每10個在對抗類體育培訓場館學習的學生中,有9個在練習跆拳道,只有1個練武術。

推廣的難易程度

「跆拳道」一詞是由韓國的崔泓熙將軍在1955年命名的,因為崔將軍曾經在日本學習松濤館空手道,所以他便將其與韓國一些傳統的技藝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我們如今看到的跆拳道。

跆拳道1992年開始成為奧運會實驗項目,直到2000年才正式進入奧運會,成為了每一屆奧運會各國家代表隊都要準備的項目,而我們的各級體校,因此對該項目大力扶持,注重梯隊建設,直接或間接的促進了學習跆拳道的人數增多。

而我國的武術項目也同樣在不斷申請進入奧運會成為正式項目,但是迄今為止,只有在08年北京奧運會上,武術項目「露了個臉」,雖然各國作為東道主將本國優勢項目加入其中是慣例,但是武術申奧之路卻困難重重,經過多方協調,武術終於成為了一個「特殊的奧運會項目」,各主辦方將特殊對待,也正是這個原因,武術在北京奧運會上短暫露臉之後,就沒有出現在倫敦奧運會上了。

入行門檻

除了推廣的難易程度不一以外,入行的門檻也是因素之一。除了各拳種名家、研究會的傳人外,如果他要創辦一家成功的武館,在技術層面上,這個人至少要參加過系統的訓練,練習過長拳、南拳、太極拳等主要拳術,以及刀劍、槍棍等主要器械,這些內容至少需要五年的專業隊系統訓練,才能打上及格的標籤,這樣在教學時,才能保證不教錯。另外,在武館的運營過程中,教練員還要不斷的學習全新的套路、器械,整理搜尋瀕臨失傳的拳法,以保證武館所提供教學內容的質量始終達標。

武術館中大多有散打,這是武術中以對抗訓練為主的體育項目,與跆拳道相比有一定危險性,教練員除了應該具備裁判的能力之外,還應該具備及格水平的對抗實戰經驗和技術。

以B市為例,將近1500家跆拳道館中有15%由退役的專業運動員成立,10%由過去從事傳統武術教學工作的教練員轉行後成立,剩下的75%,是一些不懂跆拳道,也不懂武術的人創建,這些人可能在大學裡參加過類似社團,可能看別人開跆拳道館掙了錢,而自己的藝術培訓中心、文化課託管中心或其他的運營不良,臨時加了一項,然後從各高校中聘請願意兼職的學生,不管會不會教、會不會練,一股腦的把學生塞給他。

賽事,活動

武術因其所學內容多,種類多,故而檢驗其學習成果的指標和標準也多,相關賽事籌辦較困難,比如某某國際武術節主要組成板塊有二:武術,跆拳道。其中跆拳道分為實戰和品勢兩類,武術分為散打和套路兩類,套路又分為長拳、南拳、太極拳、一類拳、二類拳、三類拳、四類拳;刀術、劍術、槍術、棍術、長器械、短器械、軟器械、雙器械;對練、集體基本功等等,有些比賽中還有推手、鐵砂掌功力比賽等傳統項目。所以,要籌辦一場高規格的武術賽事,是極其困難的,所耗費的人力物力也極大,比如場地,武術套路標準場地為8*14米的地毯,而且要兩個場地同時進行賽事,散打有要求8*8米的擂臺,而無論是跆拳道還是空手道,實戰(組手)和品勢(型)都可以在同一個場地完成比賽。因此在數量上跆拳道賽事是優於武術的。

另一方面,跆拳道在級別段位考試方面更加頻繁而詳細,比如初學者獲取了白帶,而後需要不斷通過考試獲取白黃帶、黃帶、黃綠帶、綠帶、綠藍帶、藍帶、藍紅帶、紅帶、紅黑帶、黑帶1~9段,基本上每3個月考試一次,由市級跆拳道協會收費並下發證書。而武術的段位考試就相對簡單粗暴了,分低級段位(一至三段)、中級段位(四至六段)和高級段位(七至九段),除了武術協會不定期舉行的段位考試外,另一種獲取段位的方式就是參加高規格的比賽,比如你可以參加體育局承辦的市級比賽,放棄名次來獲取低級段位,參加省級與全國的體育局承辦的比賽,放棄名次獲取中級段位,至於高級段位,獲取起來就要更困難些了。

利潤高

跆拳道館與武術館的盈利模式類似,以訓練費為核心,增加用品和增值的費用,包括服裝、器械等用品和考級費、比賽報名費等增值費用。以B市市區為例,學習跆拳道平均一年需要3700元以上,這其中並不包括百餘元的服裝和百餘元的護具,也不包括一年四次的考級費和N多次的比賽報名費。

而學習武術一般一年只需要2500元以下,還要包含訓練服和器械,即使器械損壞要換新的,也不過五十一百元,利潤率在10%-15%間。

一些常識性誤解

據我所知,群眾對傳統武術存在一定誤解,相信很多同仁都有所體會,比如:練武術不長個兒,練武術會變羅圈腿,練散打會駝背,女生練武術會變得虎背熊腰。還有甚者,認為所有練武術的都會每天練習劈磚頭,踢扳手,打鐵豆子等等……

其實,武術是適合全年齡段學習的項目,不僅於身體無害反而大有裨益,比如習武之人習慣昂首挺胸,每天都神採奕奕,說明武術不僅可以改善駝背,還能釋放壓力;比如習武之人的身體免疫能力高,不易生病;比如習武之人經常壓腿抻筋,有助於身體塑形和增高;比如習武之人抗壓性好,沒有什麼事情是比完成旋風腳720度難了,更沒有什麼事情可以比堅持習武更難了,有科學研究表明,體育工作者得抑鬱症的概率是其他類別工作人員的1%!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啦!各位客官老爺如果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就請點讚分享吧,您的鼓勵是對小編最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常熟跆拳道館與武館群毆,15人被刑拘
    常熟跆拳道館與武館群毆萬達廣場多名身穿跆拳道服的男性和武館員工爆發群毆。最終「黑帶高手被團滅」。警方通報,雙方因散發廣告單發生衝突,「團滅」系擺拍,15人被刑拘。
  • 為什麼商場的人越來越少、人流越來越稀?
    【原創】為什麼商場的人越來越少、人流越來越稀?但是,最近幾年卻是各大商場人流量不斷減少,而隨著人流量越來越少,還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商場關門、倒閉、歇業現象。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確實,過去非常熱鬧、非常擁擠的商場,現在有點人少氣不足的感覺。
  • 為什麼到越南的中國遊客越來越少,而韓國遊客卻越來越多?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旅遊隊伍,出國旅遊不再是稀奇之事,在國外也是如此,很多人喜歡去其他國家旅行,比如韓國,說到韓國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韓國人最喜歡去我們國家旅行,其實並非如此。
  • 為什麼城市小區裡的流浪狗越來越少,流浪貓卻越來越多
    城市流浪狗越來越少了,流浪貓卻越來越多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狗有攻擊性,且身材較大即使有流浪狗也被人們收養了,或者是到了動物救助站,因為狗有的時候會有攻擊性,容易傷人,而且身材較大,不易棲息。人為因素,自然因素等,使得流浪狗越來越少。
  • 為什麼村裡的「小芳」越來越少了?
    村裡有個姑娘叫小芳但是,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村裡的「小芳」卻是越來越少!這是為什麼呢?個人覺得無非是這兩個原因:傳統觀念的原因和個人觀念的原因!外面的世界很無奈,也很精彩綜上所述的兩個原因,這就造成了村裡的「小芳」是越來越少!一系列連鎖的反應也就呈現了出來,女孩兒越來越少的同時,村子裡光棍兒卻是越來越多!
  • 為什麼感覺近年來快捷酒店越來越少,而大型酒店越來越多
    感覺近年來快捷酒店越來越少,而大型酒店越來越多,這跟時代發展需求有很大關係。快捷酒店越來越少,是因為城市精品型酒店的出現壓縮了快捷酒店的生存空間。而大型酒店越來越多,是因為城市需求動力越來越大,城市的提升離不開大型酒店的點綴。從名稱上來說,快捷酒店這個名字的出現,就是告訴客人,這是和大型酒店是有區別的。
  • 為什麼現在用五筆的人越來越少,用拼音輸入法的人越來越多!
    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和應用,很多工作崗位都需要電腦,平時大家也是離不開手機,平時生活中我們能夠看到不同的人會選擇不同的輸入法,這和個人習慣有關,其中就有人用五筆,也有人用拼音,但是現在用五筆的人越來越少, 用拼音的人越來越多,為什麼呢?
  • 過年的快樂為什麼越來越少
    又是一年將盡,許多人都在感嘆小時候覺得過年很快樂,長大後快樂越來越少。為什麼呢?心變硬了,快樂就無法進門。我們貌似離世界越來越近,事實上我們心裡越來越荒涼,我們築在自己周圍的牆越來越堅硬、越來越高,我們需要的快樂如何去創造?
  • 為什么喝碧螺春的人越來越少了?
    很多茶葉店在問,為什么喝碧螺春的人越來越少了?沒有以前那麼火了,怎麼回事啊?一般喝碧螺春都是衝著洞庭碧螺春而來的,而你們進的碧螺春哪來的?的,現在網絡發達了,喝普通的碧螺春淘寶上隨便都能買到。接下來晚茶和明前碧螺春交換,會達到明前碧螺春產量與晚茶一樣的多。
  • 為什麼現在單身的越來越多?
    知道為什麼現在單身的越來越多結婚的越來越少嗎?目前按這個推理,應該會結婚的越來越少,但這不太利於下一代的發展,個人覺得還是要結婚的,只不過我們婚姻的模式變了,對我們的要求也會更高,由過去的相互依賴相互依靠,變成了相互成就相互扶持,兩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一起賺錢養家,下班了一起把家收拾乾淨,做幾個可口小菜,共同陪陪孩子,睡前躺床上談談心,平淡且充實,簡單而乾淨。
  • 為什麼 「少食多餐」後,卻越來越胖了?
    試驗了一段時間後,卻發現自己越吃越餓,同時還像饕餮附身似的,越吃越多,少食多餐最終變成了多食多餐。[少食多餐]作為健身減肥愛好者入圈必學詞彙之一,看似科學,實則反人性,今天就來給大家揭露一下少食多餐越減越肥的致命真相!
  • 都在說石頭越來越少,可賣石頭的卻越來越多!
    「現在的石頭越來越少了。」對於這句話,想必各位玩石之人不知道已經聽過多少遍了,聽石友說過,聽石商說過,還在某些奇石文章內看過。難道奇石資源真的越來越少了?隨著社會發展速度加快,越來越多的地方被開發出來。這對於石友們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
  • 年輕人越來越少的農村,為什麼卻出現了那麼多的「小別墅」?
    昨天回到了農村老家,發現了現在的農村變化是非常大的,大街上冷冷清清的,在街上走了一圈,看到的家家戶戶幾乎都是老人的身影,年輕人幾乎是看不到的,雖然村子裡的人少了,可我還是發現了村子裡的變化,發現了很多的家庭都出現了三層四層的小別墅,這樣的變化讓我感覺到這樣的農村有些陌生。
  • 為什麼離婚的人越來越多,為什麼大齡單身越來越多?
    為什麼離婚的人越來越多,為什麼大齡單身越來越多?婚姻結構以後將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首先,從金融的角度來說,以前結婚是為了「資源共享、有難共擔」,還有「養子防老」,子女是應對生老病死的保障工具。如今有養老保險,有投資理財等,使婚姻不再是安身立命的唯一選擇。
  • 為什麼戴玉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老年人的手腕上還不時能見到翡翠手鐲,但是在年輕人或者說80、90後的身上,我們幾乎很少見到玉的出現,這是為什麼呢?古代男子身上佩玉,其實與當時的禮儀制度有關。《周禮·玉藻》有言:「古之君子必佩玉。左結佩,右設佩。居則設佩,朝則結佩。齊則綪結佩。而爵鞸。
  • 農村酒席上喝酒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少?
    農村酒席上喝酒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少?現在在農村宴席上,大家對於喝酒這件事情確實是看得比較淡。有時候發現好幾個酒桌上的酒一瓶都不會開。而那些小孩子一般會喝一些飲料,大人有時候只喝白開水,他們確實不怎么喝酒。
  • 為什麼農村的柴鍋、土灶越來越少了呢?
    農村人用大鍋燒柴做飯確實比過去少了,少的原因有這麼幾種情況。比如。一:為什麼農村人過去都用大鐵鍋做飯呢?因為每家每戶在家吃飯的人太多,因為是生產隊大集體。農村所有勞動力都死守農業社,每個家庭都:是二三個孩子,加上爺爺奶奶,自己的父母,全家七,八口人要吃飯,如果做飯不用大鐵鍋。根本不夠全家吃飽,所以用柴燒大鍋成了每家每戶必須的生存設備。
  • 為什麼來中國旅遊的外國人,感覺越來越少了?
    為什麼來中國旅遊的外國人,感覺越來越少了?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有著很多名勝古蹟,也正是因為這樣,吸引了不少外國友人前來觀光旅遊,這也促進了我國和國外的文化交流,從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發展,可是近年來,為什麼來中國旅遊的外國人越來越少了呢?
  • 為什麼中國的和尚越來越賺錢,中國的寺廟卻越來越少?
    1中國的和尚賺錢越來越多中國的寺廟卻越來越少了------現在做和尚,真的是很吃香。一座座寶剎既收門票又搞開發,賺得佛祖都笑開了花。跟和尚們賺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本土寺院越來越少。2中國的和尚卻越來越賺錢------或許是因為不賺錢的寺廟都倒閉、拆毀了吧,所以,剩下那些為數不多的寺廟,賺錢的能力越來越強
  • 為什麼現在現實的人越來越多了呢?
    人要有志氣,我有個朋友沒事就找人幫忙這幫忙那 大家都很忙 找人家幫忙次數多了也許就不耐煩了,然後他就說你現實 不仗義 ,你看 之前幫他那麼多最後也落不到一句好話,呵呵城市生活讓我們之間情分越來越淡薄,城市節奏快,人們早上著急忙慌出門上班, 晚上下班忙著回家做飯或者加班到深夜,除了身邊的朋友偶爾在一起聚一聚,跟其他人其他圈子基本沒有交集,有一種由內而外的氣質,那就是陌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