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姿勢了!中秋節居然與朝鮮半島的新羅有關?

2020-12-15 歷史研習社

文/狟先森

839年,正是唐代的開成四年。一位來中國求學的日本僧人圓仁,在山東省榮成市石島鎮石島山的法花院進修學習。這座寺院裡的僧人都是從朝鮮半島的新羅來的。

這一年,他恰好趕上了八月十五這天。這位日本僧人看到新羅人過八月十五和唐朝本土人有些不一樣,感到非常新奇,於是他在日記裡寫下「諸國未有,唯新羅國獨有此節」。

這位和尚在中國呆了整整9年,幾乎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可他這句話居然說八月十五過節是新羅人獨有的?難不成咱們的中秋節還與新羅人有淵源?

01 新羅人的寺院

838年6月13日,日本佛教天台宗高僧圓仁作為第18屆「遣唐使」的主要代表,從九州出發前往中國。經過一個月的奔波,在7月2日這天抵達了揚州海陵縣白湖鎮,開始了他在唐朝長達9年的求法之旅。圓仁原本打算直奔天台宗的老家——山西五臺山進修佛法,提煉自己的佛性,然而政府沒有批准他的進修計劃。

他決定改變行程,乘船沿著海岸線一路向北,最終抵達了山東省榮成市石島鎮,恰好這個鎮上有一個寺院,圓仁就打算在這裡先修行一段時間。

這座叫做法花院的寺院,是當時朝鮮半島的新羅僑民在唐朝建立的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圓仁到來的這一年,院常駐僧侶24人,最多時僧侶達 40餘人。

02 與眾不同的八月十五

當時新羅人去唐朝學習的很多,大量聚集的新羅人逐漸形成了「新羅村」或者「新羅坊」。唐朝政府為了更好地接待新羅使節、管理僑民,專門設立了「新羅館」和「勾當新羅所」。山東榮成這個地方,恰好是新羅人聚集地之一,光法花院附近就有兩三百新羅人。

法花院在重要節日時舉辦的佛法活動基本上也沿襲著新羅的習俗。839年8月,圓仁在這個寺廟裡度過了令他難忘的八月十五,也為我們留下了一條非常重要的節日史料。

他在日記裡寫道:「十五日,寺家設飩餅食等,作八月十五日之節,斯節諸國未有,唯新羅國獨有此節。」 這個節日名為「八月十五」,餅大概是唐朝貴族人家生日宴會上的湯餅,非常酥脆。

那麼,新羅這個節日怎麼來的呢?圓仁繼續說,以前新羅人在8月15這天打敗了渤海國,因此要舉辦活動表示慶祝,並且還會製作各種各樣的美食。這樣的慶祝活動於是代代相傳,形成了八月十五這天固定的節日。

03 終於有了中秋節?

唐朝之前,中秋並不是一種固定的節日。南北朝時有位文人寫了一本記載湖北、湖南地區節日習俗的書叫《荊楚歲時記》,裡面記載了一年所有大的節日,獨獨沒有「中秋節」。這至少說明到隋朝時期還沒有中秋節。

而在唐朝早期,大部分唐朝人都是在七夕節這天賞月亮,直到唐中、晚期以後才有了八月十五賞月的習慣。所以《全唐詩》中,65位詩人的111首寫八月十五這天賞月的詩歌,大多是晚唐時期的作品。其中最早的詩歌是56歲杜甫寫的。

就唐朝的傳統節慶來說,8月中旬主要舉行祭祀活動,以慶祝這年豐收。無論是文人的賞月玩月之風還是貴族祭祀活動,都是小圈子的活動。但構成節日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要有廣大民眾的參與。

也就是說,在和尚圓仁來中國的這段時間裡,中秋這天實際有兩種活動,一種是唐朝本土讀書人的賞月,一種是新羅人聚居地的慶祝活動,新羅人的這個中秋慶祝也更接地氣一點。

唐朝這個時代恰恰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上到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對外來文化非常喜歡,所以才會有胡旋舞、胡麻餅這些充滿異域風情的東西風靡一時。這麼去看,居住在中國土地上的新羅人慶祝「八月十五」的節日活動對於喜歡「胡俗」的唐朝人來說,不能不產生影響呀。

唐朝文人學士賞月活動的進一步發展,再加上新羅僑民的節慶影響,到北宋終於形成了中國傳統的八月十五中秋節。或許,現在中秋節必備的月餅,或許也曾受到過新羅人的「飩餅」的影響呢。

參考資料:

1、李斌城:《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

2、楊琳:《中秋節的起源》,《尋根》,1997年第4期。

3、劉德增:《中秋節源自新羅考》,《文史哲》,2003年第6期。

4、張勃:《中秋節在唐代的形成》,《民族藝術》,2013年第1期。

相關焦點

  • 中秋節來源於新羅?別激動,兩個不同的節日而已
    而且,直到唐高宗時期,朝鮮半島中北部才離開中國獨立發展。越南中北部的安南政權在北宋太祖前才脫離中國。因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秋節就快到了,當我們談及這個節日的時候,朝鮮半島的新羅政權又是無法迴避的國家。原因就在於,無論古今中外,都有一種觀點存在著:我們的中秋節來源於新羅。
  • 實力並不算最強的新羅為何能統一朝鮮半島?只因懂得借力打力
    在朝鮮三國(高句麗、百濟、新羅)時代,新羅並不是實力最強的國家,為何能輕易吞併高句麗和百濟而統一朝鮮半島?原因就是新羅國王金春秋及其繼位者金法敏懂得借力打力,依次藉助唐軍、高句麗殘餘勢力、吐蕃之力來對抗強敵,最終使朝鮮半島三國合一!
  • 新羅王國:朝鮮的「三國志」,聯合大唐滅兩國,稱霸半島
    新羅王國與百濟王國和高句麗一起是韓國的「三國志」之一。新羅位於朝鮮半島的東南部,而百濟控制了西南部,而高句麗則控制在北部。新羅開始崛起,成為當地聯邦中最強大的城邦。受到百濟崛起,西部以及日本南部和東部崛起的威脅,新羅在公元300年代後期與高句麗結盟。不過很快,高句麗開始在南部佔領越來越多的領土,於427年在平壤建立新首都,並對新羅本身構成越來越大的威脅。新羅改變了聯盟,與百濟一起試圖阻止擴張主義者高句麗。
  • 朝鮮半島·歷史概述
    朝鮮半島的歷史較為簡單,只有古朝鮮、前三國、三國、統一新羅、後三國、高麗王朝、朝鮮王朝、日據時期、朝韓分治這麼9個時期。
  • 古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半島南部受東朝鮮暖流影響,氣候呈現海洋性特徵,北部與中國東北相似,大陸性氣候特徵明顯。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古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它們之間的到底是什麼關係呢?公元前12世紀,殷商遺臣箕子為躲避戰亂,帶領一小部分人建立了箕子朝鮮,成為半島第一個中國地方政權,朝鮮官方史書《三國史記》對此有明確記載。20世紀以來,受民族主義影響,半島學者不斷置疑這段歷史,極力否認箕子朝鮮的存在。
  • 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朝鮮、韓國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20世紀以來,受民族主義影響,半島學者不斷置疑這段歷史,極力否認箕子朝鮮的存在。公元前195年,燕王盧綰北投匈奴,部將衛滿率千餘燕軍由東北進入朝鮮半島,攻滅了箕子朝鮮,成立了衛滿朝鮮。衛滿勵精圖治,鼓勵生產,實力見漲,受到了漢武帝的關注和忌憚。公元前109年,漢軍進入朝鮮半島,兩年後,衛滿朝鮮覆滅。這個政權得到了文獻和文物的雙重認證,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早的實體政權。
  • 位於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
    中國古代東北的扶餘人建立高句麗、百濟,朝鮮本土的辰韓建立新羅,通過兼併小國,最終發展成「三國時代」,又稱「前三國時代」。統一的新羅分裂後形成的是「後三國時代」。朝鮮的三國時代,起始時間公元前57年到公元688年,其實是中國古代的東北少數民族扶餘建立了高句麗和百濟,只有新羅是朝鮮本土三韓勢力中的辰韓所建立。後來高麗史學家把高句麗和百濟歸結為朝鮮史,就和現在的韓國歷史教授說端午節發源於韓國,朱元璋是韓國人一樣的性質。看地圖,能發現三國時代地圖,和現在朝鮮半島地圖明顯不一樣,三國時代並不完全屬於朝鮮本土國家爭鬥的歷史。
  • 1分鐘漲姿勢:100年間韓國、朝鮮流行美女分化史
    1分鐘漲姿勢:100年間韓國、朝鮮流行美女分化史 澎湃新聞記者 崔彩雲 實習生 索菲 2015-03-18 16:16
  • 朝鮮半島第1武將,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朝鮮、韓國
    金庾信,一個在朝韓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歷史人物,出生於6世紀末的朝鮮半島政權新羅國,自幼就表現出了極強的格鬥天賦,15歲就獲準加入了新羅格鬥最高組織花郎道(跆拳道前身)。面對快要滅國的絕境,新羅向唐朝發出了求救令。考慮到不能讓朝鮮半島一家獨大的需要,唐朝向新羅出動援軍,並積極配和新羅大將金庾信帶領的新羅軍,向高句麗和百濟發起猛烈的反攻。660年百濟滅亡,8年之後的668年高句麗覆滅,這一切金庾信都是作為新羅國高層全程參與其中。因而金庾信成為新羅最具經驗的將領。
  • 朝鮮歷史上的北進擴張:讓中國的疆域退出了朝鮮半島
    我們現在稱呼的朝鮮半島,包括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實際上,現在的朝鮮和韓國都屬於韓民族的國家,也可以叫做朝鮮族。我們首先要區別的朝鮮和古朝鮮的區別。今天的朝鮮名字來源於明朝時期,李成桂建立李朝之後,朱元璋賜名為「朝鮮」,也就成為了今天的朝鮮。
  • 3分鐘看懂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李氏朝鮮,到底是什麼關係
    朝鮮半島自古以來與我國相鄰,有時,它屬於中原王朝或割據政權的勢力範圍之內。有時,它則是獨立出來,成為藩屬國等。十萬年前,朝鮮半島上就有人類活動的跡象,而大約公元前1000時,那裡進入了文明社會。漸漸的,古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等政權在這片土地先後建立。
  • 朝鮮半島分裂的由來
    按照史學界通行的說法,在公元前的古朝鮮時期,半島北部先後出現檀君朝鮮、箕子朝鮮和衛滿朝鮮三個王朝,南半部則有馬韓、辰韓、棄韓等部族國家。公元前後半島進入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並立時期,為時700餘年。公元7世紀,新羅同唐朝聯合克滅高句麗、百濟兩國,基本統一半島,從此以後朝鮮便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
  • 小眾古代史,朝鮮半島新羅、百濟和高句麗三足鼎立時代
    他要自己去海外創業,他帶著一些商朝的移民,一路跋涉進入朝鮮半島的北部,這時候的朝鮮半島已經有了不少部落,但與殷商的封建文明相比還是比較落後的,箕子的到來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技術,很快當地的人就心悅誠服地接受箕子,箕子在平壤建立了自己的都城,並且把商朝的一些政治、經濟、文化制度都搬到了朝鮮,周武王看著箕子這麼堅決,也沒有為難他,就正式的冊封了箕子為朝鮮的君王,而且聲明這位朝鮮的國君
  • 屢次出戰的唐朝,為何在最後關頭放棄了朝鮮半島?
    【本文為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文/王凱迪   公元七世紀中葉,朝鮮半島風雲突變,曾經的三國鼎立之勢因為唐王朝的強力介入而土崩瓦解,高句麗與百濟兩個曾經雄霸一時的政權瞬間消散,取而代之的新羅成為了朝鮮半島的唯一政權
  • 箕子朝鮮、三國時代、王李朝鮮、南北分治——朝鮮半島5000年簡史
    朝鮮半島三面臨海,北面與中國和俄羅斯接壤,南面為朝鮮海峽,與日本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圖如下:朝鮮半島的歷史,主要分為幾個階段:檀君朝鮮上古時期,跟中國和其他國家一樣,這片土地上住著很多個朝鮮族部落,相傳公元前2333年,太陽神之子桓雄和
  • 中國的中秋節是舶來品? 新羅中秋早於中國唐代
    因為中韓兩國不僅端午節日期相同,而且中秋節和春節日期也相同。近來,山東教育學院的劉德增教授對中國中秋節的淵源進行了考證,在一篇論文中他指出,在唐代,中國的中秋尚無節日性質,八月十五中秋賞月僅是少數文人學士的雅興,中國的中秋節應來源於新羅。  新羅中秋早於中國唐代  中國傳統的中秋節的核心內容是家人團聚賞月,而韓國人的八月十五日之節是一個豐收和感恩的節日,這一天他們要擺設宴席,各家要在家庭墓地舉行紀念儀式,晚上要共賞圓月。
  • 朝鮮半島統一的次數!這次的形式又會怎樣?
    雖然朝鮮半島受我們國家影響甚深,卻沒有像我們國家那樣,一直以統一為主旋律,反而分裂的時間居多,而且統一的次數也屈指可數!公元前後,朝鮮半島經過數次分裂與兼併剩下了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三個國家,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七世紀中期,新羅聯合唐朝軍隊攻滅百濟和新羅,676年新羅統一朝鮮.朝鮮半島第一次統一(箕子朝鮮沒有統一半島),距離我國第一個統一帝國秦朝,大約900年。9世紀末期,統一新羅分裂成"後三國"。
  • 朝鮮半島上的都督府,唐朝國力最鼎盛的象徵
    導語:朝鮮半島,中國歷史上對中原政權影響最大的地區之一。在歷史上,中原政權為了保護朝鮮半島,履行宗主國對藩國的承諾,一共發動了五次戰爭,數百萬士兵踏上了這塊貧瘠的土地,為了這個半島上的彈丸小國而興師動眾。 在明朝時期,朝鮮的最大敵人就是日本基本國策的制定者——豐田秀吉。
  • 納尼,韓國人說中秋節起源於韓國,那中秋節真正起源於何?
    今天是中秋節,首先祝各位中秋節快樂!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四大傳統佳節(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 中國宋代地圖《華夷圖》首次出現朝鮮半島
    託勒密的《地理學》中,沒有描繪朝鮮半島。後世傳抄的託勒密亞洲地圖中,西方認識的東方之極是「賽裡斯國」,中國邊上的朝鮮半島還不為西方所知。上圖為易德裡西的世界地圖。中國的東邊還有一個新羅「Si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