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在廣州,提起買海味乾貨,不少街坊首推的就是一德路商圈。早在民國時期,其就以海味乾果批發聞名中外,其中三菇六耳、鮑參翅肚等乾果幹制水產品擁有全球定價權,是廣州市著名的歷史街區。
在一德路和相鄰的海珠南路一帶,僅僅2公裡左右範圍內,聚集1200多家臨街商鋪、10個專業海味乾果批發市場,光是商鋪店員就有上萬人,每日商客絡繹不絕,日常管理壓力之大、難度之高可想而知。如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妥善化解轄區內矛盾糾紛,保持生產生活平穩有序進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近日,在市委政法委組織下,記者走進一德路商圈,採訪人民街綜治中心以及廣州市海味乾果行業商會等相關負責人一探究竟。
積極發揮商會作用 協同參與社會治理
一德路海味乾果市場,是廣州歷史上有名的「海味乾果一條街」,始於明清年間,到清末民初定型,時至今日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據越秀區人民街綜治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因為一德路地理位置優越,毗鄰珠江,水陸兩路交通便利,很早就有「三欄」(果欄、菜欄、魚欄)之稱,歷經歲月的沉澱,逐漸成行成市。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海味乾果行業的發展迅速,目前一德路海味乾果市場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海味乾果集散中心。據不完全統計,一德路海味乾果的銷售量佔到全國的70%左右。
一德路商圈專業市場種類多,經營模式傳統,每日客商流量大,商品交易體量大,是經濟糾紛多發,社會問題匯集的熱感地帶。2005年3月,在多家市場商鋪共同倡導推動下,一德路商圈成立廣州市海味乾果行業商會,其積極發揮社會組織作用,正確處理好傳統與創新的關係,幫助商家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順暢溝通渠道,解決疑難問題,化解矛盾糾紛,探索推動行業創新發展。
據了解,經過15年的發展壯大,廣州市海味乾果行業商會成員單位已有540多家,還被評為「廣州市4A級行業商會」、「廣州市社會組織優秀黨組織」等,在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定期抽檢上架農產品 打造「一德」誠信平臺
食品安全,牽動著千家萬戶。在一德路海味乾果市場,如何讓大家買的放心,吃的安心?「誠信經營是企業的立身之本。」據廣州市海味乾果行業商會(以下簡稱商會)會長田純青介紹,按照「政府推動,社會共建,行業自律」原則,海味乾果行業商會正確處理好活力與秩序的關係,加強制度建設,培養商戶誠信經營意識,構建行業誠信體系,塑造一德商圈金字招牌,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
「早在2006年,一德路就建立了農產品檢測室,做好行業自律,抓好食品安全,目前,我們堅持做好每周一次農產品上架前的抽檢,牢牢把好食品安全關,每月平均抽檢項目在2000個左右,發現有不合格產品立即報市場監管所監督處理。」 田純青介紹,2012年,商會成立鮑魚、海參、魚翅、魚肚、蟲草、燕窩、海產類和菇菌乾果類等8個專業委員會,制定行業服務和上架銷售標準,規範行業經營。為進一步提高商戶安全經營、誠信經營意識,商會還邀請人民街道市場監管部門為會員逐一開展商品安全政策宣講和培訓。
值得一提的是,一德路還打造了全市首個專業市場誠信平臺——「一德誠信平臺」。在海味乾果行業商會的牽頭帶動下,一德路商圈建立溯源和曝光機制,累計收納商圈內1.43萬家企業基本信息、行政處罰信息等數據,實現14個專業批發市場全覆蓋。利用平臺數據,各市場定期對商家誠信經營情況進行公示和評比。據統計,自「一德誠信平臺」建立以來,消費者利用微信掃碼即時查詢商家和食品信息已超100萬人次。
此外,海味乾果行業商會還注重打造特色品牌,將品牌建設列為商會黨支部項目,形成了「支部樹標杆、行業齊響應」的誠信建設理念。商會黨支部通過學習教育、星級評比、提醒曝光等措施,在行業內大力營造誠信經營氛圍。目前,商圈內已形成多個誠信特色品牌。
成立行業性調委會 把矛盾糾紛消除在萌芽期
「除了倡導商家誠信經營,加強行業自律外,我們還積極化解行業矛盾糾紛。」田純青舉例說,一宗積壓兩年多的「魚肚糾紛」在商會積極調解下,僅用兩個小時時間就予以化解。原來,2017年,客戶黃小姐在一德路海味乾果市場向商家紀某某購買了一批魚肚,當時介紹說此批魚肚是存放多年的老貨,購買的行情單價在每斤1萬元左右。事後,黃小姐認為此批魚肚好像是人為做舊的,且價格偏高,因此提出要將剩餘的魚肚按原價退回給紀某某,但紀某某以當時行情就是如此不予接受。雙方對此各執己見,互不退讓,為此,黃小姐在之後的兩年內多次到街道、工商部門和區裡反映和投訴,但問題一直未能得到解決。2019年3月,在商會協調委員會多方調解下,雙方均接受了按8800元一斤的價格由商家回收32.24斤魚肚的方案,此買賣糾紛最終得到妥善解決。
「我們希望能協助政府最大限度地把行業內發生的各種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今年8月,商會協調委員在越秀區司法局指導下,升級成為「人民調解委員會」。據悉,這是全市首個專業市場領域的行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
調解室設在商會辦公室一側。記者走進調解室看到,房間正中央擺放著一張紅棕色實木方桌,桌上放著一套精緻的茶具,環顧四周,一面朝陽窗戶,陽光灑進來,微風習習,讓人感覺溫暖平靜。「我們通過邊喝茶邊聊天的調解方式,營造輕鬆的氛圍,這樣當事人雙方更容易敞開心扉,有助於化解矛盾。」 田純青告訴記者,包括他在內,參與調解成員一般不少於5人,「其中辦公室有2人是固定成員外,鮑魚、海參、魚翅、魚肚、蟲草、燕窩、海產類和菇菌乾果類等8個專業委員會還要派出至少2名代表參加。」截至今年9月,已累計調解矛盾糾紛10餘宗,涉及金額100餘萬元,調解受理範圍廣泛,除了化解多宗棘手的買賣和勞資糾紛外,還成功調解了商戶的家事糾紛等。
此外,在人民街指導下,商會還成立了行業平安促進會,通過平促會開展月度安全巡查工作,有效促進了各個商場進一步強化安全管理、提高防範能力。
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兩不誤 專業市場復市率達100%
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據商會秘書長陳淑民介紹,面對疫情,商會採購了價值60多萬元的防疫物資,提供給會員、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同時,督促會員企業落實防疫主體責任,正確處理好發展與穩定的關係,實現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不誤。
疫情發生後,商會迅速組建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督促會員和各市場嚴格落實防疫要求和禁止野生動物交易政策,積極對接街道和藥店醫院,及時解決會員單位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緊缺問題。同時,商會根據越秀區「暖企10條」「穩經濟43條」等系列政策措施,及時回應商家普遍關注的「減租降費」和「野生禁售」兩大熱點問題,組織會員代表參加「積極抗疫·依法衛企」法律宣講活動,諮詢市場商鋪租賃、企業勞務問題,協調解決會員企業困難。目前,專業市場復市率已達100%。
商會還發起人民街地區慈善聯盟,引導商圈非公黨組織、商會成員積極開展助殘濟困、扶貧賑災等活動,累計捐贈物資款約37萬餘元,惠及困難群眾4000人次。疫情防控初期,慈善聯盟向武漢慈善基金會捐贈1萬元,向政府、學校、醫院等捐贈物資款共約32萬元。據統計,成立至今,商會已累計向社會捐款捐物超過800萬元。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章程 通訊員 穗政法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章程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