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的極限之地奧爾特雲,這裡隱藏著什麼秘密,大家快來看一看

2021-01-10 美女小倩談科學

科學是我們人類手裡的武器,因為擁有了科學技術,人類將能夠做到很多的事情,我們能夠探索宇宙的秘密,我們能夠了解高能物理的神奇,所以我們國家一直提倡全面科普,只有全面都開始關注科學技術,那麼我們的國家才能夠強大起來,美女小倩給大家推出很多的有趣科學文章,就是希望能夠讓大家了解科學,希望朋友們能夠加我粉絲,一起探討。

今天我們要說的一個科學話題是奧爾特雲,這個是一個神秘的區域,也是我們太陽系最遙遠的邊界,在這裡擁有著很多的秘密,科學家為此進行了很多的努力,可是奧爾特雲依舊深藏在黑暗之中,讓科學家十分的無奈,不過科學家並不是一無所獲,起碼我們現在能夠了解一些奧爾特雲的事情,今天美女小倩和大家一起分享,由於我的個人水平限制,希望朋友們得到指正。

奧爾特雲的出現是在一九三二年的時候,當時愛沙尼亞天文學家恩斯特-朱利葉斯-奧皮克根據彗星的研究發現,認為彗星很可能來自於太陽系的邊緣雲團,這個理論初步的解釋了奧爾特雲,當然這個學說,還是有很多的不足。

到了一九五零年的時候,荷蘭天文學家簡-亨德裡克-奧爾特認為彗星在來回太陽系內外運行的時候,會受到很大因素的影響,最終會趨向毀滅,所以彗星的年齡不會比太陽的年齡大,所以他認為這個雲團受到太陽的影響很小,因此十分的穩定,很可能存在著數百萬計的彗星核,這些彗星核會不斷的來回徘徊於太陽系之間。

這位科學家的研究,給奧爾特雲帶來很大新的認識,從而也給很多科學家帶來一個新的課題,那就是研究太陽系邊緣的雲團,此後奧爾特雲的名稱就逐漸的出現了,很多科學家研究發現奧爾特雲彗星的總質量很大,應該是地球質量的五倍到一百倍之間。

奧爾特雲雖然被科學家研究,可是一直沒有一個直接的證據,所以科學家的研究處於一個理論的基礎,至於奧爾特雲和太陽的距離,一直爭論不休,有的人認為奧爾特雲距離太陽,應該在零點零一光年,可是更多的科學家認為至少在一光年左右,這個差距確實讓人感到困難,而且巨大的分歧,讓科學家也無法做出更多的證明。

小行星90377被科學家稱為塞德娜,這是一個被認為是在奧特星雲位置的天體,塞德娜被認為可能是奧爾特星雲的天體,這個小行星的軌道大約為七十六至八百五十個天文單位,這個距離比預計的軌道更加接近太陽,所以也引來一些爭議。

科學家發現的塞德娜小行星,如果是來自奧爾特雲的話,那麼就說明奧爾特雲會很接近太陽,但是實際上奧爾特星雲內層我人類科學家也一直沒有觀測到,換句話說如果一部分科學家的推測正確,那麼奧爾特星雲的距離就會比以往科學家預計的位置,更加的接近太陽,很可能奧爾特雲的密度也會比以往預計的要高出很多。

通過上面的解釋,估計很多小夥伴覺得奧爾特雲的一些秘密似乎解開了,其實並不是如此,因為我們距離解開秘密還很遙遠,美女小倩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人類的科學家一直沒有找到證據,科學需要直接的證據,可是科學家缺少的就是證據的證明。

現在我們能夠猜測出奧爾特雲的存在,其實是根據短期彗星的軌道以及長期彗星的軌道研究,做出的一個合理的推測,這個推測對於我們研究奧爾特雲有很大的幫助,但是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這並不能夠證明奧爾特雲就是存在的這個問題。

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太陽系內的短周期彗星,比如大家熟知的哈雷彗星,這個彗星的軌道呈現出一個橢圓的形狀,哈雷彗星的遠日點基本在我們的太陽系行星的範圍之內,也就是我們的八大行星的範圍,不會超出這個範圍。

同時哈雷彗星的軌道平面十分意思,我們古人設定的黃道面的沒有什麼太大的差距,所以說哈雷彗星跟太陽系內的很多小行星、隕石几乎沒有什麼太多的差別,所以哈雷彗星基本上屬於太陽系內的自然現象之一。

可是科學家對比哈雷彗星和其他一些長周期和非周期彗星,它們的相互軌道明顯處於一種,完全不同的情況之中,那些長周期和非周期的彗星,它們的軌跡延伸比較遠,甚至可以說我們在地球上的天空望遠鏡難以觀測。

這只是一個區別而已,同時科學家發現,長周期和非周期彗星完全沒有共面性,也就是說他們會來自天空的任意方向,也就是說他們能夠從任何一角度來到我們的太陽系之中,比較著名的就是海爾波普彗星的軌道,這個彗星的平面與黃道面呈現出一個九十度垂直的現象。

科學家經過軌道方面的研究發現,這些長周期和非周期的彗星,軌道一般類似於拋物線,所以這些彗星,很可能是雲團內擺脫出來的一些物質,因為軌道如果規律的話,不存在這樣的現象,所以奧爾特雲的存在,才被科學家估算出來。

當然科學家的研究還在繼續,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表明奧爾特雲的存在,可是有一點我們能夠確定,那就是長周期和非周期性的彗星,不可能是平白無故的來到太陽系的範圍之內。

奧爾特雲的提出,無疑給人們帶來很大的幻想,其中有一些人竟然提出所謂的外星人囚禁輪、以及太陽系伴生星球理論,這些理論有一個特點就是製造一直地球似乎滅亡的理論。其實科學家在研究奧爾特雲的時候,就提出一個理論。

這個理論是現在的奧爾特雲由於彗星的不斷減少,質量已經越來越低,很可能現在的奧爾特雲,只剩下一個空殼而已了,所以那些非自然的謠言,大家千萬不要相信,朋友們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留言評論,美女小倩會及時回復。【作者:賈紅宇】

相關焦點

  • 走進神秘的奧爾特雲,太陽系最遠的邊界,突破星際空間的最後屏障
    如果你能穿越奧爾特雲,你會看到什麼?人類的夢想是有一天能夠訪問遙遠的恆星系統和適宜居住的行星。但是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設計出一種比現在快得多的旅行方式,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首先得弄清楚神秘的奧爾特雲。什麼是奧爾特雲?在我們太陽系最黑暗的地方有什麼在等待著我們?
  • 科學家發現,一個半徑1光年的球形雲團包裹著太陽系,咋回事?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比幾百年前要深入,可是現在的大部分宇宙學理論都是宏觀的推測,人類其實對太陽系的了解都不夠深入,太陽系究竟有多大?這個問題還沒有確切的答案,在地球上還有很多未知的難題等待著人類探索,更別提地球外了,對於太陽系內行星的探測幾乎都源自探測器,這些探測器的探索範圍有限,一些天體的內部環境十分極端,探測器只能遠距離觀察,所以太陽系內還存在太多的秘密。
  • 尚處於理論階段的巨大天體結構——奧爾特雲
    科學家們認為,奧爾特雲是一個球形的外殼,包裹住了太陽系內其他的天體。就好像一個由許多冰構太空殘骸聚成的加厚的泡泡壁,奧爾特雲內可能含有成千上百億,體積和大山一般大的太空殘骸。彗星之家因為某些長周期彗星軌道極端的長,科學家們懷疑奧爾特雲就是這類彗星的來源。
  • 人類飛出太陽繫到底有多難?看看太陽系真實大小就清楚了
    那麼飛出地球飛出太陽系真的那麼簡單嗎?不得不說這是非常難的事情,對於一些比較了解天文知識的小夥伴來說,平常動輒就是十幾億光年、幾十億光年,甚至宇宙的可觀測直徑都到了930億光年。這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說即使是光速飛行都需要數百億年。
  • 科學家猜測,早期太陽系可能有兩個太陽,一個脫離太陽系而去
    如果我們站在太陽系外觀測地球,是很難真正觀測到的,原因就是有兩道防護保護著地球,一道是厚達一光年的奧爾特雲,一道是柯伊伯帶。自從發現了柯伊伯帶以及更神秘的奧爾特雲之後,科學家對太陽系邊緣的探索研究一直在不斷深入。可惜人類的科技實力還非常有限,我們現在的探測器也只能對柯伊伯帶進行一些簡單的探測研究,而更遙遠外圍的奧爾特雲,我們現在還沒有能力到達。
  • 人類什麼時候可以飛出太陽系?人類會被困死在太陽系中?怎麼解釋
    有人認為人類飛出太陽系是必然的事,雖然以目前的科技水平來看,我們對太陽系的了解還遠遠不夠,但可以確定的是,我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太陽系,既然我們知道了它的存在,我們就會想方設法地去弄懂它,甚至去利用它。要相信,人類的野心是無法估量的。
  • 包圍著太陽系的奧爾特雲是什麼?它是科學家的假設還是真的存在
    儘管人類觀測星空的歷史有上千年之久,可是人類至今卻並不了解太陽系,迄今為止,人類還並沒有完全了解整個太陽系的結構,因為太陽系太大了,太陽系的半徑大約是100000 AU(天文單位,1A.U.=1.496x108千米)。所以太陽系的邊緣究竟是怎麼樣的,人類至今還沒有搞清楚。
  • 太陽系邊緣在哪!柯伊伯帶?奧爾特雲?太陽系有多大還不清楚!
    廣義上的太陽系我們知道,廣義上,太陽系的領域包括太陽,4顆像地球的內行星,由許多小巖石組成的小行星帶,4顆充滿氣體的巨大外行星,充滿冰凍的小巖石,被稱為柯伊伯帶的第二個小天體區。此外,在柯伊伯帶之外還有黃道離散盤面和太陽圈,和依然屬於假設的奧爾特雲。那麼,太陽系究竟有多大?它的盡頭又在哪裡呢?
  • 太陽系的邊緣令人困惑,科學家懷疑遠古太陽系與想像中的完全不同
    我們都知道,太陽系是一個以太陽為中心的單恆星系統,地球、月球以及太陽系內的所有天體都在太陽的引力下乖乖地圍繞著太陽運行,所以我們通常都會想當然地認為,宇宙中的恆星系統都應該是像太陽系這種樣子,然而實際情況上卻不是這樣。
  • K15·通識·028·柯伊伯帶、離散盤和奧爾特雲
    柯伊伯帶過去曾經被認為空無一物,是太陽系的盡頭所在。但事實上這裡滿布著直徑從數公裡到上千公裡的冰微行星。柯伊伯帶類似於小行星帶,但範圍大得多,它比小行星帶寬20倍,重20至200倍。大部分柯伊伯帶天體在由冷凍的揮發成分(冰),如甲烷、氨和水組成。
  • 揭秘旅行者一號,飛出太陽系要17571年,2025年電池耗盡
    截止到2019年10月23日,旅行者一號處於太陽系211億公裡區域的範圍內。旅行者一號是人類發射過最遠的外太陽系探測器,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旅行者一號至今都還沒有飛出太陽系。旅行者一號發射升空以後,就已經註定是一場孤獨的「旅行」。它帶著人類對太陽系的探索,獨自前往宇宙的未知深處。截止到2020年,旅行者一號已經孤獨地在宇宙中飛行了43年之久。
  • 為什麼奧爾特星雲是太陽系的邊緣?
    同樣由海王星外天體組成的柯伊伯帶和離散盤與太陽的距離不到奧爾特雲的千分之一。奧爾特雲的外邊緣標誌著太陽繫結構上的邊緣,也是太陽引力影響範圍的邊緣。 目前對奧爾特雲沒有直接的觀測證據,但科學家仍然認為它是所有長周期彗星、進入內太陽系的哈雷類彗星、半人馬小行星及木星族彗星的發源之地。奧爾特雲外層受太陽系的引力牽制較弱,因此很容易受到臨近恆星和整個銀河系的引力影響。這些擾動都會不時導致奧爾特雲天體離開原有軌道,進入內太陽系,並成為彗星。根據軌道推算,大部分短周期彗星都可能來自於離散盤,其餘的仍有可能來自奧爾特雲。
  • 太陽系發生過星際戰爭?這顆星球表面的創痕,讓人疑惑重重
    從人類文明近萬年的發展能夠看出,科學技術絕對是第一推動力,它不僅將人類從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帶到了工業時代,極大地拓寬了人類的視野和探索範圍。在這種「一片大好」的情況之下,人類想要徵服宇宙的野心慢慢膨脹,人類終將成為主宰。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顯然不是,因為太陽系未解之謎的「怪事」比比皆是。
  • 包圍著太陽系的奧爾特雲是什麼?它是科學家的假設還是真的存在
    儘管人類觀測星空的歷史有上千年之久,可是人類至今卻並不了解太陽系,迄今為止,人類還並沒有完全了解整個太陽系的結構,因為太陽系太大了,太陽系的半徑大約是100000 AU(天文單位,1A.U.=1.496x108千米)。所以太陽系的邊緣究竟是怎麼樣的,人類至今還沒有搞清楚。
  • 人類何時才能飛出太陽系
    我們的太陽系超乎你的想像,你可能認為8大行星就是太陽系的範圍,走出海王星就會走出我們的太陽系,然而並不是,在海王星以外還有一片屬於小天體的世界,她叫做柯伊伯帶。在柯伊伯帶之中除了大量的小行星以外,還有冥王星,閱神星等矮行星的存在 ,我們的探測器已經飛到了這個遙遠的地帶,甚至向著更深的地方飛去,那麼柯伊伯帶是否就是太陽系的邊緣呢,當然也不是,在柯伊伯帶之外,還有一片巨大的雲帶世界,他被我們稱之為奧爾特雲,他是一個包圍著太陽系的球體雲團,裡面布滿著不少不活躍的彗星,距離太陽約50000到1000000個天文單位。
  • 太陽系中的神秘土衛六——泰坦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
    土星的衛星泰坦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擁有較厚大氣層的衛星。(圖片:NASA/JPL-Caltech/Space Science Institute)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也就是泰坦,可能是太陽系中最神秘的天體之一了,泰坦衛星上有碳氫化合物湖,冰凍的冰殼,還有和行星一樣厚的大氣層,泰坦的核心究竟在發生著什麼?
  • 網友問:用手電筒往夜空中照射一束強光,明天會不會出太陽系了?
    一般認為太陽系的邊緣是奧爾特雲,距離太陽有1光年,所以你昨天發出的手電光,是無法走出太陽系的。柯伊伯帶其實大多數時候,人們都會狹義地認為,柯伊伯帶以內為太陽系範圍,因為我們看到的絕大部分太陽系圖片,都只標註到柯伊伯帶;柯伊伯帶直徑從50~200個天文單位,而200天文單位的距離,光需要傳播42個小時。
  • 星際訪客到來,穿越太陽系,有什麼驚喜?
    根據一周的觀察結果,歷史上第二個星際天體「到訪」了我們太陽系。但是這個新的「到訪者」與第一個星際穿越天體「奧陌陌」有什麼不同之處呢?自從天文學業餘愛好者鮑裡索夫在第一次發現彗星C/2019 Q4(鮑裡索夫)後,科學家們都期望能對它有更多的了解。後續的觀察結果明確地證明它的軌跡起源於外太陽系。對比第一個「到訪」的星際天體「奧陌陌」,可以提供一個關於天體外部特徵的普遍參考.
  • 這樣的太陽系知識很有趣
    朋友們大家好,從今天開始,我們將為大家介紹我們所居住的太陽系。如果你對天文學還沒有了解,那麼通過本專欄的通俗講解,你將會跟我們一起步入天文的殿堂;如果你已經學過了一點天文學知識,那你也將能夠通過我們新角度的介紹,了解一些關於太陽系的有趣知識。
  • 這樣的太陽系知識很有趣
    朋友們大家好,從今天開始,我們將為大家介紹我們所居住的太陽系。如果你對天文學還沒有了解,那麼通過本專欄的通俗講解,你將會跟我們一起步入天文的殿堂;如果你已經學過了一點天文學知識,那你也將能夠通過我們新角度的介紹,了解一些關於太陽系的有趣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