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神秘的奧爾特雲,太陽系最遠的邊界,突破星際空間的最後屏障

2021-01-10 宇宙天文館

如果你能穿越奧爾特雲,你會看到什麼?

人類的夢想是有一天能夠訪問遙遠的恆星系統和適宜居住的行星。但是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設計出一種比現在快得多的旅行方式,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首先得弄清楚神秘的奧爾特雲。什麼是奧爾特雲?在我們太陽系最黑暗的地方有什麼在等待著我們?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奧爾特雲定義為「太陽系最遠的區域」。這是一個理論化的結構,由太陽系最外圍被太陽引力捕獲的物體組成,它是我們與其他星際空間之間的最後一道路障,也是一條鴻溝。天文學家們認為它是一個巨大的球形或殼層,覆蓋了太陽系的所有側面,主要由冰塊狀的空間碎片組成。奧爾特雲的確切大小和質量尚未得到驗證,但是根據數據推算,奧爾特雲中漂浮著數萬億顆冰冷的巖石,它們的大小千差萬別,有些直徑只有幾米,還些卻大如巨山! 奧爾特雲也是一些彗星的來源,雲中的部分碎片在太陽系內飛行,在陽光的照射下,大部分時間只是在天空中閃過,但偶爾也會撞上一顆行星。

天文學家從未驗證或觀察到奧爾特雲的原因,是因為它太遠了。我們的望遠鏡無法捕獲所有的「非發光」物體。我們可以看到比奧爾特雲更遠的恆星,因為它們釋放光和輻射能讓我們的設備捕獲到;而且我們還可以通過其他方法探測這些恆星周圍的行星,從我們的角度來看,當行星經過恆星時,會產生一種被稱為凌日的暗化效應。在太陽系,凌日是指太陽被太陽系內的行星遮擋,也可以說是太陽系內行星在軌道內運行,經過的一種天文現象。在其他恆星系,也會發生凌日現象。但是,奧爾特雲沒有這樣的東西,所以除非我們發送探測器,否則我們是無法看到奧爾特雲的。

人們認為奧爾特雲距離我們約有2000到5000個天文單位,奧爾特雲的最外圍大概在10萬至20萬個天文單位之間。一個天文單位是指太陽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約1.5億公裡,由此可見,奧爾特雲與我們的距離是有多遙遠。

不過,我們也有探測器正在去往奧爾特雲的途中。1977年升空的旅行者1號應該會在大約300年的時間內抵達奧爾特雲。不幸的是,在那之前,它已經與地球失去了聯繫,成為了完完全全的太空「流浪者」。

假設我們能實現前往奧爾特雲的設想,那這段旅程將會是什麼樣?

根據出發的時間和方向,你乘坐的宇宙飛船可能會經過太陽系中的大多數行星,並通過柯伊伯帶。在柯伊伯帶和奧爾特之間也存在許多矮行星。其中最大的是塞德納(Sedna),它的大小約為冥王星的四分之三,目前距離地球約86 個天文單文遠。另一個是「 2015 RG387」,俗稱「地精」,距離地球大約有80個天文單位。即使是飛得最遠的探測器,也沒有近距離地觀測到它們,但它們可能會在我們離開太陽系的任務中穿過我們行駛過的路徑。這兩顆矮行星也可能還會在奧爾特雲中運行幾千年,它們的軌道路逕到底是如何運作的,天文學家們還在爭論。

一旦進入了奧爾特雲,我們將面對完全無法預測的未知。考慮到那些太空碎片都在以極快的飛行速度繞太陽運行,想要穿過它們,可想而知是多麼大的挑戰。

但是,也可能沒這麼困難。科幻電影中,小行星帶的內部經常被誤認為是極度危險的雷區,但在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就穿過了。而奧爾特雲中儘管漂浮著冰冷的巖石,但同樣地,也會存在很多間隙。

人們認為在奧爾特雲中找到生命的機會很低,但科學家從一些彗星樣品中發現,其上的分子比太陽還老,這使我們能夠接觸到宇宙最初的一些構造。但要在地球上研究這些分子很困難,因為它們不適合我們的環境。

如果我們能從源頭取樣,然後從奧爾特雲中取樣,我們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甚至更遠。而奧爾特雲是我們最大的障礙。如果我們以旅行者1號現在的速度行駛,我們還需要大約300年才能到達奧爾特雲,而完全穿越它,則是需要更長的時間:3萬年。當我們完全越過奧爾特雲,就會進入虛空。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恆星系統在四光年之外,顯然,這是一段相距甚遠的旅程。

為了讓人類的眼睛能夠看到奧爾特雲,我們需要一艘航行速度比目前為止我們建造的任何東西還要快的宇宙飛船,它得足夠大才能容下我們的太空人,而且我們還得保證它能維護太空人的安全,並提供可靠的通信以及足夠的生活空間。 它還將需要消耗大量的可再生燃料。如果人類想要訪問其他恆星系統,那麼穿越這個太陽系裡最神秘的邊界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

這裡是宇宙天文館,關注我,了解更多宇宙天文知識。

相關焦點

  • 旅行者1號推進器沉睡37年被喚醒 人類首次在太陽系邊緣星際空間...
    這是人類首次在太陽系邊緣的星際空間啟動發動機。 )進入星際空間,是目前飛進恆星際空間唯一的地球人造物體。 以太陽風為界, 日球層頂包裹著太陽系 2013年秋季,世界各大媒體爭相宣布一個消息:「旅行者1號」飛出了太陽系。這時人們眼中的太陽系是日球層頂以內的空間。人們以太陽風的範圍為標準,定義太陽系邊界。 恆星之間的空間並非空無一物,而是充滿了低溫的星際介質粒子。太陽會不斷向外吹出帶電粒子,稱為太陽風。
  • NASA「旅行者二號」穿越太陽系 揭星際空間交界處面紗
    中新網11月6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當地時間4日,《自然天文學》上的文章介紹了美國宇航局(NASA)「旅行者二號」(Voyager 2)探測船,揭秘了人們知之甚少的太陽系遙遠邊界。這個超遠邊界就是太陽能量影響最遠之處,也是星際空間開始的地方。
  • 網友問:用手電筒往夜空中照射一束強光,明天會不會出太陽系了?
    一般認為太陽系的邊緣是奧爾特雲,距離太陽有1光年,所以你昨天發出的手電光,是無法走出太陽系的。柯伊伯帶其實大多數時候,人們都會狹義地認為,柯伊伯帶以內為太陽系範圍,因為我們看到的絕大部分太陽系圖片,都只標註到柯伊伯帶;柯伊伯帶直徑從50~200個天文單位,而200天文單位的距離,光需要傳播42個小時。
  • 旅行者2號:我飛出太陽系了嗎?
    那麼,旅行者2號飛出太陽系了嗎?2012年,與旅行者2號同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也飛出了日光層。但是對於這兩個探測器是否飛出太陽系,一直有不同看法。這取決於對太陽系邊界的定義。  NASA此次表示,太陽系的邊界被認為在奧爾特雲外緣之外,奧爾特雲是一組仍然受太陽引力影響的小型物天體。旅行者2號需要大約300年才能到達奧爾特雲的內部邊緣。而飛越奧爾特雲,則可能需要3萬年。
  • 太陽系的極限之地奧爾特雲,這裡隱藏著什麼秘密,大家快來看一看
    今天我們要說的一個科學話題是奧爾特雲,這個是一個神秘的區域,也是我們太陽系最遙遠的邊界,在這裡擁有著很多的秘密,科學家為此進行了很多的努力,可是奧爾特雲依舊深藏在黑暗之中,讓科學家十分的無奈,不過科學家並不是一無所獲,起碼我們現在能夠了解一些奧爾特雲的事情,今天美女小倩和大家一起分享,由於我的個人水平限制,希望朋友們得到指正。
  • 人類首次星際太空飛行開啟,我們的目光不只是太陽系
    自2020年2月23日起,「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148.64個天文單位(222億千米;138億英裡),這是迄今為止人造物體離地球最遠的距離。 然而,磁場方向的改變(從太陽的磁場到遠到星際領域之外的磁場)作為旅行者1號穿過太陽風頂層邊界的最後一條官方標準,沒有人觀察到這一變化(磁場方向僅僅只改變了2度)。
  • 星際介質或是道「天然屏障」!旅行者1號讀數顯示,有害物增至2.4
    趣味探索訊 從地面上看去,外太空是一片黑如鍋底的神秘空間,是一個承載著無數天體的星辰大海,它們看起來是那麼擁擠,可以說外太空美麗得讓人嚮往,然而真實情況可能會讓你失望,太空並不是我們所看的那樣,星辰之間距離近則數十光年,遠則數萬光年,並且星際介質中充滿致命有害物,所以星際介質或是道天然屏障
  • 發射升空41年後,旅行者2號進入了星際空間
    2018年11月5日,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Credits: NASA/JPL-Caltech旅行者2號,1977年8月20日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上面六張圖,是旅行者2號最重要的六個歷史時刻。41年後,北京時間2018年12月11日零點,NASA在美國地球物理年會上宣布,通過比較旅行者2號上搭載的不同儀器傳回的數據,旅行者2號於11月5日通過了日球層的外部邊緣,進入了星際空間。這個邊界,稱為日球層頂(heliopause),這裡是太陽風和星際介質相遇的地方。
  • 穿過太陽圈:探索太陽系以外的奇異太空
    來源:新浪科技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太陽系和鄰近恆星之間的廣闊空間一直被認為是可怕且浩瀚的虛無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2012年8月,旅行者1號成為第一艘穿越太陽圈(太陽所能支配或控制的太空區域)並進入星際空間的太空飛行器;6年之後的2018年11月,旅行者2號也離開太陽系,成為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物體
  • 「外星人」設置屏障?科學家發現邊緣牆,「旅行者」飛不出太陽系
    有科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發現,在太陽系邊緣,出現了特殊的「屏障」,經過研究後發現,這道特殊的「屏障」是小行星聚集並組成。除此以外,太陽系邊緣還出現了能釋放特殊能量的物質,這些物質正在與小行星帶融合,使得這道「屏障」更加堅固。
  • 人類深空宇宙飛行探測器最遠飛到什麼地方?飛出太陽系了麼?
    在探索深空宇宙奧秘方面,美國早早的就以強大科技做後盾,對人類認知宇宙,了解宇宙,尤其是對太陽系內的各大行星的探索做出了最重要的貢獻。他們早在上世紀末就真正開始了宇宙探測計劃,分別於1977年8月20日和9月5日把深空宇宙探測飛行器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發射升空。這兩個探測器沿著兩條不同的軌道飛行。
  • 旅行者1號會成為首個飛出太陽系的人造物體嗎?
    在五艘可以飛出太陽系的飛行器中,雖然旅行者1號現在是距離太陽最遠並且是飛得最快的飛行器,但它很有可能不會成為首個飛出太陽系的人造物體。既然旅行者1號都不大可能了,另外四艘也就更不可能了。此前有報導稱,旅行者1號已經飛出太陽系。但這其實是不對的,旅行者1號只是離開了距離太陽120天文單位的日球層頂(太陽風層頂),開始飛入星際介質之中。而太陽系的範圍可以延伸到6.3萬天文單位(1光年)之外的奧爾特雲,所以旅行者1號還遠未飛到太陽系的邊緣,它還在太陽系內部。
  • 究竟有沒有飛出太陽系?
    1號,也就是由美國宇航局研發的一艘無人空間探測器,這顆重達825.5kg的外太陽系空間探測器攜帶有宇宙射線傳感器、等離子體傳感器、紅外幹涉儀以及廣角、窄角電視攝影儀等11種科學精密儀器。大家都知道,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排行第三,而旅行者1號則主要探測木星、土星以及天王星和海王星,旅行者1號發射於1977年9月5號12點56分,距今已有43年的時間,且還在持續飛行,同時它也是距今離地球最遠的人造衛星,那麼旅行者1號在這43年期間經過哪些星球?現在是不是已經飛出太陽系了呢?
  • 旅行者1號2號已經飛出太陽系了嗎?太陽系有多大?
    截至2019年2月22日,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約145個天文單位(220億公裡),相當於145倍地球到太陽的距離,是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物。那它是否已經離開了太陽系範圍呢?我們得先弄清楚太陽繫到底有多大,太陽系的邊界到底在哪。
  • 太陽系中發現新的星際高速公路
    據《科學進展》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條貫穿太陽系的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它可以在未來加快太空飛行器從地球到太陽系遙遠部分的旅行時間,並監測和了解可能與地球碰撞的近地物體。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太陽系中各種天體的軌道,並計算出它們如何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
  • 包圍著太陽系的奧爾特雲是什麼?它是科學家的假設還是真的存在
    而在探索彗星來源的時候,人類將彗星的起源鎖定在了神秘的太陽系邊緣地帶。奧爾特雲的提出1932年,愛沙尼亞天文學家恩斯特·朱利葉斯·歐匹克提出彗星是來自太陽系外層邊緣的雲團。就像旅行者1號宇宙飛船,它是人類發射的最遠和最快的太空飛行器,但它還需要大約300年才能到達奧爾特雲的邊緣,要穿越它更需要3萬年的時間。在目前天文學家的共識中,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陽的引力約束天體的集合體。太陽系的外圍分布著柯伊伯帶,而邊界則籠罩著奧爾特雲。黃道離散盤則分布在兩者之間。
  • 科學家發現,一個半徑1光年的球形雲團包裹著太陽系,咋回事?
    在海王星軌道的外側,還存在一個「柯伊伯帶」,大約距離太陽30個天文單位,也就是30倍從地球到太陽之間的距離,柯伊伯帶的最遠處甚至可以達到55個天文單位,從理論上來說,柯伊伯帶也應該屬於太陽系的範圍,太陽系兵不應該在海王星處終止。
  • 旅行者2號探測到太陽系外空間密度增大,難道太陽系被罩住了嗎
    在2018年11月的時候,旅行者2號終於在41年的太空飛行中,越過了太陽系影響極限的標誌,進入了星際空間。但是,這個探測器的任務還沒停止,它一直在向地球發送所收集到的數據。最近,科學家分析傳回的數據發現,隨著它離太陽越來越遠,空間的密度越來越大,它受到的阻力也越來越大。
  • 星際穿越滿一年,旅行者2號看到了哪些新鮮事?
    在太空之中,太陽也用太陽風體吹起了這樣一個「氣球」,而星際物質的存在和使得這個「氣球」擁有了特別的大小與形狀,科學家們將這個氣球稱為「日球層」。而太陽風與星際物質相交會的地方,則被稱為「日球層頂」。來自太陽系內部的飛行器,一旦越過日球層頂,就脫離了太陽風所能影響的空間範圍,進入了「星際穿越」的新旅程中。
  • 「旅行者1號」已飛行外太陽系,拍攝是最後一張照片,讓人深思
    而走過了222億公裡的旅行者1號,目前已經飛離了太陽系,而旅行者2號到了大約有185億公裡的地方,兩個人都已經飛出了太陽圈層,進入了全新的星際空間,他們都領略了太空中哪些奇妙的風景呢?離開「太陽系」的人造物體,小小的太空飛行器怎麼運行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