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夜市經營談:要的就是臺灣味[圖]

2020-12-13 東方網

攤主、服務員的辛勤勞作,打出了士林夜市的名氣。

  東方網8月29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在臺灣地區,從夜市走出的「英雄人物」無處不在:臺灣鼎王麻辣鍋總經理陳世明,從臺中忠孝夜市起家,把一個小攤打造成一個年營收逾10億臺幣的麻辣火鍋連鎖帝國;臺南女子曾鳳玉,從路邊攤起家,借60萬臺幣高利貸用7年時間,把擔仔麵一路賣到了五星級的臺北「故宮」晶華,她自己也獲選「臺灣英雄」;年營業額達10億臺幣的滷肉飯名店「鬍鬚張」,從寧夏夜市起家,一直賣到紅遍兩岸……

  更多的攤販,只是在夜市默默地奮鬥著,勤懇地經營著,因為他們有著一種精神,將擺攤當做一種可以傳承下去的事業,而非僅僅是一種謀生的手段。
  
  大頭龍蚵仔煎攤主:不會賣掉攤位,請人來做也會堅持
  
  55歲的戴文龍穿著圍裙、戴著帽子,一手掌鍋,一手拿勺,正炒著自己的招牌菜:生炒花枝。鍋裡散出的香氣引得坐在桌邊的食客忍不住連連催促:老闆,快好了沒?

  其實,戴文龍最出名的「作品」是蚵仔煎。當年青春偶像劇《轉角遇到愛》來臺北士林取景,就在他的店裡,從此「大頭龍蚵仔煎」一炮而紅,吸引了不少追星族前來嘗鮮。

  但「大頭龍蚵仔煎」出名並非全沾了偶像劇的光,更重要的是老闆戴文龍的手藝。「我在這裡擺攤快40年了,我的父親更久。」戴文龍告訴記者,他們家是土生土長的臺北人,由於家裡條件不好,父親很早到街頭擺攤。自己上完初中後,就開始跟著父親一起做夜市小吃生意。

  為了讓自家蚵仔煎與眾不同,戴文龍自己不斷研究,終於調製出一定比例白色麵糊,讓煎出來的蚵仔煎外酥內軟,吃起來不會幹幹糊糊的。他家的招牌蚵仔煎,專挑選大顆飽滿的新鮮布袋蚵仔,搭配香濃土雞蛋,充滿蛋香、蚵仔香,吃貨都很喜愛。

  從舊市場搬到現在的地下市場,戴文龍見證了士林夜市發展的全過程。現在,戴文龍的父親已經中風在床,他帶著老伴一起經營著自己的攤位,晚上遇到繁忙時還會請幾個幫工。每天忙的時候要弄到凌晨1、2點,第二天一早又要起來準備食材,很是辛苦。

  儘管辛苦,但兩位老人卻很知足,因為擺攤已經融入他們的生活。唯一讓他們憂心的是,唯一的兒子似乎對擺攤並不怎麼感興趣。「兒子剛剛大學本科畢業,到國外留學去了,我希望他畢業後能夠接手我們的這個攤子。」戴媽媽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如果兒子畢業之後找份工作,一個月最多也就賺上三四萬臺幣,擺攤雖然辛苦點,但一個月好點能上十萬。除了經濟因素考慮外,更重要的是,老兩口希望兒子能夠繼承擺攤事業,成為「攤三代」。

  如果兒子不接手,戴文龍會賣掉攤位嗎?「不會,我們會留著這個攤位,請人來做也會堅持。」
  
  官財板姐妹花攤主:開了30年,不會迎合客人改變口味
  
  攤販中有一對姐妹花,姐姐53歲,妹妹50歲。她們的攤位在士林夜市也已經開了30年。官財板和臭豆腐是她們的招牌。

  妹妹30年前就開始在士林擺攤,然後生意越來越好就拉了姐姐入夥,姐妹同心,越做越大。現在已經在B1美食區盤下了5個攤位,要知道,整個B1美食區一共才94個攤位,每個攤位費每月需要4萬臺幣!再加上水電等其他費用,5個攤位每月光成本費就要20多萬臺幣。

  但姐妹倆能吃苦。不管市場如何變遷,環境如何改變,對兩姐妹來說,唯一不變的是她們所做的小吃,因為這代表著她們攤位的品質。她們做的官財板外面是一層麵包圈,裡面再放不同的材料做成不同的口味,放海鮮就叫海鮮板,放玉米、西紅柿就叫總匯板。好吃和衛生是她們的標準。

  越來越多的大陸遊客來到士林夜市品嘗小吃,一些遊客不文明的習慣也讓兩姐妹直搖頭:「有的遊客會直接在地上吐痰,吃剩的垃圾也隨手丟到地上。」還有各地人的口味也有不同,一些街頭小販開始迎合不同地方口味對小吃進行改良,但姐妹倆卻拒絕如此,「上海人比較喜歡酸甜,東北人嫌口味不夠重,四川人又覺得不夠辣,我們做出來的只有一種臺灣味道。」

  在兩姐妹看來,遊客雖然口味各異,但是來到士林是為了品嘗真正臺灣小吃的味道,所以保持臺灣小吃的原汁原味以及自己的特色才是最重要。
  
  大餅包小餅攤主:將大陸手藝帶到臺灣,會堅守下去
  
  35歲的陳文錫(化名)算是攤販中比較年輕的,他63歲的媽媽也和他一起擺攤。母子倆的攤位賣的是大餅包小餅,這個攤子是他父親留下來的。

  陳文錫的父親是山東人,1949年從大陸來到臺灣,1969年就和妻子開始在臺北士林街頭擺攤,那個時候經濟不景氣,像他們夫妻倆出門一起擺攤的人有很多。

  因為陳文錫父親是山東人,平時喜歡吃麵食,並做得一手好大餅,他們夫妻倆便在街頭賣大餅。陳文錫小時候就是吃著父親做的大餅長大的,並跟著父親一起和面,學習做餅手藝。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臺灣當地開始流行一種大餅包小餅的吃法,大餅是鍋餅,小餅是油炸酥餅,兩種餅包在一起,漸漸成為夜市名小吃。陳文錫的父親也發揮麵食特長,做起了大餅包小餅的生意,一時間銷路很好。

  等到陳文錫中學畢業,就跟著父母一起在街頭擺攤,一家三口經營著麵食攤,日子也過得順順利利。不想,就在幾年前,父親因為一場大病突然去世,只剩下陳文錫和母親相依為命,還有這個夜市攤。

  「我的手藝是父親教給我的,也是從大陸傳過來的,這個攤位我會堅守下去。」在陳文錫看來,這個攤位不僅凝聚著父親的心血,更象徵著一種文化的結合,他會將攤位和手藝一起傳承下去。
  
  夜市人生並非一帆風順

  賺錢越來越難,已有攤位轉讓
  
  名聲在外的士林夜市,並非每個攤販都如外界所想的那般「過著幸福的生活」。在夜市擺攤幾乎全年無休,長時間站著經營,支出的精力、體力比正常上班族要多得多。此外,由於入夜市門檻低,生存環境比較複雜,比鄰攤位爭地盤時有發生。

  50歲的李阿姨在士林市場一樓做早市,主要賣蔬菜,她在這裡擺攤已經30年,但今年有一點喪氣的感覺,主要是生意越來越難做。她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一樓攤位每個月攤位費是2萬臺幣,她兩個攤位就是4萬臺幣,再加上水電、清潔費等,每個月的成本就要接近5萬臺幣。蔬菜的利潤很薄,一個月只掙1萬多臺幣,自己一個人要顧兩個攤位太辛苦,又捨不得請幫工,因為人工費很貴,一個幫工每天工資就要1300臺幣,一個月下來掙得比她還多。

  在一樓市場,記者還看到有幾家攤位上面貼著轉讓通知。李阿姨告訴記者,這些都是因為生意不好堅持不下去的。而在前兩年,這裡的攤位無比緊俏。

  相比一樓市場,B1美食區情況好多了,記者巡視一周,沒看到任何一家攤位轉讓。儘管下面的攤位費要比上面貴一倍,但遊客的大量湧入仍讓這裡的生意異常火爆。不過這裡比樓上要更加辛苦,每天要忙碌到凌晨兩三點,早上又要早起準備食材,忙的時候甚至都沒時間吃上一口飯。

相關焦點

  • 臺灣士林夜市又要來上海了!這次在這裡……
    那裡既不靠地鐵,他也沒有代步車,要走路15分鐘,才能到周邊一處更為幽僻的產業園區。周俊佑看重這裡的大片空地,計劃今年底把早已撤出上海的臺北士林夜市重新開起來,但種種外部條件卻對他頗為不利。而這也是上海市民第一次在市內接觸到如此大規模的臺灣美食薈萃。當年前往嘗鮮的記者也曾將信將疑,這會不會是掛羊頭賣狗肉?直到聽到一個個攤主濃重的臺灣腔才勉強放下心來。因手握「稀缺資源」,錦江樂園士林夜市一炮而紅。許多美食攤頭前一度張貼著「傲嬌」的牌子,上書:距排到還要等4小時。來自臺灣饒河街夜市的張阿嬤時至今日仍在錦江樂園經營蚵仔煎生意。
  • 「士林夜市」周日落幕 下一個「士林夜市」在哪兒?
    「士林嘉年華」的主辦方計劃在百聯中環購物廣場打造一個上世紀60年代的臺灣地區復古風情的街景夜市,現場展示臺灣地區的生活和文化。為了原汁原味,服裝都會從臺灣地區運過來,以便更好還原上世紀60年代臺灣地區夜市的風貌。  常駐規劃由上港總裁提出  無論是錦江樂園還是百聯中環,士林夜市在滬都像短期的「嘉年華」。
  • 士林夜市管理談:限時+限地+放權 攤販必須持證上崗
    東方網8月29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臺灣地區各大城市均分布有大大小小的夜市,而夜市也已成為臺灣旅遊的一張閃亮名片。在諸多夜市中,對大陸遊客而言,最出名的莫過於臺北的士林夜市,其中最核心的區域就是士林市場。  白天,士林夜市周邊交通無阻,商家半營業半休息;入夜後,攤販遍地,甚至封路佔道經營。兩者巨大的反差,依據的是一個規則:限時限地。
  • 這次最正宗的臺灣士林夜市來了!吃貨注意!士林嘉年華空降濟寧太白湖景區
    牡蠣又是補鈣的最好食品,它含磷很豐富,由於鈣被體內吸收時需要磷的幫助,所以有利於鈣的吸收, 同時具有排除體內毒素的效用。趕快來一口臺北的愛戀吧!家鄉泡菜臭豆腐三十年老店的老闆娘蔡媽媽說,以前老闆覺得大家都賣香腸,沒有什麼特色,如果能把香腸灌得大一點,也許能增加客源,結果很受歡迎,香腸也隨著名氣,越做越灌越大!在夜市真的很少買一整根了,士林大香腸的吃法就是切片伴著香氣的蒜頭,驚人的SIZE,迷人的味,還不快來排隊?度小月擔仔麵
  • 【臺北士林夜市:大名鼎鼎】臺灣夜市的秘密
    夜市是眾多吃貨去臺灣的重要原因,臺灣是祖國的寶島,也是我們吃貨的「飽」島,臺灣的美食可以說是中華美食的縮影,其中更以臺灣的夜市小吃最為吸引遊客的眼球和食慾,可以說沒去過臺灣夜市的人,就等於沒去過臺灣。士林夜市可謂是名揚國際,並且還是臺北市最大的夜市,它幾乎成為了遊客們必去的地方之一。
  • 臺灣「士林夜市」要搬來鰲江啦,整整12天!
    本報今天就帶來一個令你們振奮的消息:  臺灣「士林夜市」美食嘉年華1月13日開始要在溫州鰲江三中吉祥路口( 萬達廣場北側停車場 )登場了!  聽說現場有40多個攤位,40多種臺灣特色小吃。還有最具臺灣風情、體現臺灣原創文化特色的特產和時尚文創類商品。  活動時間:2015年1月13日至2015年1月25日,每天09時至20時。
  • 【吃在臺灣】士林夜市小總結
    說到臺灣,你可以不去墾丁天氣晴,可以錯過故宮博物館的內蘊,也可以忽略阿里山而直奔市中心,但是臺灣大名鼎鼎的夜市卻是不能不去,否則就相當於沒有到過臺灣。在臺灣一共有十大最出名的夜市,分別是臺北士林夜市、臺中逢甲夜市、嘉義文化路夜市、臺南花園夜市、高雄六合夜市、鳳山中華街夜市、宜蘭羅東夜市、華西街夜市、寧夏夜市和基隆廟口。
  • 臺灣美食攻略:臺灣旅遊必去夜市之士林夜市
    這是第22篇文章去臺灣遊玩不到夜市逛逛,就稱不上「到臺灣旅遊過」!臺灣每個縣市都有最負盛名的夜市,蚵仔煎、蚵仔面、炒米粉、肉圓、花枝羹、萬巒豬腳、滷肉飯、棺材板……不管你多晚去,總可以在夜市上找到美味的食物。
  • 士林夜市: 臺灣小吃大全
    小小的包子鋪,常常門前排滿了人 深圳報業集團記者 邸繼勇/文 程軍祥/圖      臺灣夜市是臺灣草根飲食文化的薈萃地。若想多快好省地瀏覽臺灣美食,夜市是必修的一門功課。臺北夜市中以士林夜市最負盛名。   士林夜市是由不少小巷組成的綜合夜市,在臺北市中心坐地鐵到劍潭站下車出了地鐵口就是,很方便。這兒有幾百個攤位,小吃應有盡有,最有特色的是蚵仔煎、大餅包小餅、士林大香腸、生煎包、藥燉排骨等,還有太陽餅、鳳梨酥、澎湖魚乾、烏魚子等地方特色食品,讓到了這兒的人都會吃得不想離開。
  • 邊行邊吃-臺灣士林夜市
    夜市是臺灣享譽國際的一大觀光特色,便宜又美味的小吃讓遊客趨之若鶩!士林夜市為臺北市最具規模的觀光夜市,它主要分為兩部分,一個是捷運站對面的臨時市場,另一個是以陽明戲院為中心,延伸至文林路、基河路、大東路、大南路,範圍廣大。
  • 世界三大美食夜市臺灣士林夜市必吃小吃攻略!
    臺灣「士林夜市」是聞名世界的中華美食傳承品牌,是世界三大美食夜市之一,也是臺北最著名、最平民化的夜市好去處
  • 臺灣士林夜市攤主紮根大陸的「味道」情結
    中新社石家莊9月20日電 題:臺灣士林夜市攤主紮根大陸的「味道」情結  作者 李茜  連日來,每當河北省會石家莊夜幕降臨,來自臺灣的53歲蚵仔煎鋪老闆陳忠雄便格外忙碌,他不僅要照顧自家店鋪生意,還要到其他攤鋪轉轉,看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
  • [海峽午報]臺灣:大陸遊客減少 客源嚴重流失 臺北士林夜市面臨經營...
    [海峽午報]臺灣:大陸遊客減少 客源嚴重流失 臺北士林夜市面臨經營困境 臺灣:大陸遊客減少,客源嚴重流失, 臺北士林夜市面臨經營困境。
  • 臺灣士林夜市100攤歇業生意慘不忍睹 專家:一切就是註定終局
    [新聞頁-臺海網]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士林夜市日前傳出已經倒閉100多家攤位,生意掉到僅剩1成,慘不忍賭,對此網絡觀察家「宅神」朱學恆今天翻出9年前寫士林夜市崩壞的文章,神準預言了士林夜市如今的慘狀,指大家都賺快錢,房東也貫徹壓榨到底的邏輯,「一切就是註定的終局啊
  • 臺灣士林夜市亮相海峽兩岸博覽會 帶來地道臺灣味
    臺灣美食作為中華美食的一部分,深受大陸人民喜愛。臺灣小吃一直是海峽兩岸博覽會最受市民關注的展區之一。本屆海峽兩岸博覽會,將臺灣夜市文化與美食小吃進行了有機融合。以獨特的士林夜市文化主題展,將臺灣獨特的美食文化帶到魯臺會現場,打造最貼近大眾生活的「舌尖上的臺灣」。臺北士林夜市作為臺灣最具人氣、最具知名度的觀光夜市之一。
  • 臺灣士林夜市二闖上海,能贏嗎?
    那裡既不靠地鐵,他也沒有代步車,要走路15分鐘,才能到周邊一處更為幽僻的產業園區。周俊佑看重這裡的大片空地,計劃今年底把早已撤出上海的臺北士林夜市重新開起來,但種種外部條件卻對他頗為不利。不同於臺北的四季如春,上海很快將進入冬季,夜市的需求會出現明顯收窄;另一方面,周俊佑選中的夜市新址,相比6年前士林夜市首次來滬入駐的錦江樂園,區位更加偏遠,遊客導流情況尚不明朗。
  • 逛遍臺北士林夜市美食
  • 士林夜市,臺灣特色小吃的集散地
    在士林夜市,你可以找到臺灣的一些現存或已消失的夜市的影子。這裡是臺灣特色小吃的縮影,也是最平民化的夜市去處。由於有著品種繁多的美味臺灣小吃,因此士林夜市是每個大陸遊客到臺灣必去的夜遊一站。當夜幕還沒完全降臨,特色小吃的香味便撲鼻而來,伴著攤販們的叫賣聲,廉價實惠的美食吸引著一批批的臺灣人和遊客,狹窄的過道往往被食客們擠得水洩不通,士林成為了臺灣夜市文化和夜市經濟最佳代言。
  • 「臺灣士林夜市」又來杭州了!!!
    關於士林夜市:士林夜市是臺北最著名、也最平民化的夜市去處,南北小吃、流行服飾、雜貨、加上如織的人潮,溢散熱鬧滾滾的氣息。 小編幫你來總結: 大腸包小腸 這是臺灣90年代興起的一種小吃,說穿了很簡單,就是將體積較大的糯米腸切開後,再夾體積較小的臺式香腸,即稱為「大腸包小腸」。
  • 臺灣士林夜市有望「常駐」溫州
    由溫州市臺辦、商務局主辦,臺北士林夜市發展協會、溫州臺海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承辦的士林夜市小吃,自2013年12月30日開始在溫州進行為期一周的試運行擺攤。50個攤位排開,蚵仔煎、蚵仔面線、臺灣擔仔麵等士林夜市美食受到市民熱捧。溫州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方棟才告訴記者,臺灣士林夜市美食有望「常駐」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