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騎馬路過田邊,無意看到一個壯漢,從此半壁江山改姓朱

2021-01-12 藤家家的家

朱元璋曾寫過這樣一首詩:"我有千行鐵汁,一生不為兒女哭。忽聽昨日常公鬧,淚灑枯坤草木溼。"自認為不粘小節,"男兒有淚不輕彈"的朱元璋,聽到將軍常遇春去世的消息後痛哭流涕,感慨失去了自己的臂膀。而常遇春光,確實值得朱元璋重視。

常遇春經常被拿來與朱元璋的另一位大將徐達比較。朱元璋和徐達是小有關係,他剛起步,回到家鄉鳳陽,徐達自然就歸他指揮了;而常遇春則不同,他一開始並沒有跟著朱元璋混,據史料記載,兩人的相遇頗具戲劇性。

出生於1330年的常遇春,正值元末亂世。他不甘於平庸,類似陳勝那樣"嚴全知洪古知"的性格,雖然家裡只是窮苦的農民,每每逢春卻不願種一輩子田,選擇打熬筋骨,學習武術。此外,他的基本條件也不錯,身材高大,長相偉岸,很快就精通武藝,熟悉各種兵器。

寧願打工也要習武常逢春,當然不願意過平平淡淡的生活。《明史·常玉春傳》說,有一天,常玉春"困臥田中,夢神得一盾,一呼曰:"起,汝主至。""驚,太祖駕到,即來拜。"這件事發生的背景,是常玉春要去投奔綠林大盜劉據,卻棄他而去。

當時,天下有無數大大小小的勢力,常逢春飢,想找一份工作,也想去找一位認可自己,能為自己做出貢獻的"伯樂"明主。沒想到,他在懷遠一帶找工作,做起了劉合力的主要戰鬥力量,卻發現劉合力這個人除了搶劫,沒有別的本事。

失望之餘,常春打算脫離劉恆。據《明史》記載,朱元璋騎馬過田時,無意中看到一個正在睡覺的大個子(常遇春),恰巧夢到神人指點,告訴他老爺來了,別去睡覺!起床!於是常春醒了,來到朱元璋身邊,從此成了朱元璋手下的一員大將。

當然,一開始他並沒有受到重視,因為朱元璋覺得常遇春只是一個莽漢。《明史紀本索》記載了常遇春向朱元璋懺悔的過程。起初,朱元璋的態度很冷淡。他說:"你是不是餓了,吃不飽了,要不要來這裡混飯吃?"這話說得很直白。

常玉春的態度很誠懇:"如果我只是想吃辣喝酒,跟著劉據搶劫,金銀不缺,酒肉不缺。但劉據胸無大志,你有對待百姓的胸懷,明主之風,我想你能成就大事,所以才選擇去找你,我願意為你鞍前馬後,為你贏得一番事業!"

朱元璋終於看了他一眼,問道:"你能不能過河與我一戰,"春天到了,他拍著胸脯向他保證,朱元璋指哪兒就打哪兒,當先鋒。從此,常遇春奇襲取衢州,大戰九華山,射殺了陳友諒手下猛將張定邊,救了朱元璋,隨後還破了元朝大統,立下汗馬功勞。

有歷史學家曾對常遇春的一生做過總結,說朱元璋得到常遇春,就註定了半壁江山要改姓朱,對常遇春的評價很高。但常春並不長壽,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常春在行軍途中病逝,年僅40歲,他的出現,仿佛真的是為了幫助太祖打江山。

相關焦點

  • 常遇春投奔朱元璋初立功,朱元璋采石磯之戰巧用計謀展現雄主氣概
    朱元璋的嶽父郭子興去世以後,順理成章地,郭子興的部眾全歸朱元璋所有。郭子興是個不好相處的人,朱元璋靠著過人的機智,小心伺候,嶽婿一場好始好終,由此也可看出朱元璋的不凡能耐。至正十四年(1354年),朱元璋的親侄兒朱文正,以及姐夫李貞帶著外甥保兒,得到消息,一塊前來投靠朱元璋。
  • 朱元璋為什麼將養子朱英改為沐姓,又讓他遠鎮雲南,原來是這想法
    ◆文:剛子聊歷史◆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公元1368年正月,剛滿四十歲的朱元璋在南京改元稱帝,繼皇帝大位,年號洪武。明太祖後期,太子朱標病逝,皇長孫朱允炆性格軟弱。朱元璋為了給後世君王留下一個安定的政治局勢,屢次發動大獄,誅殺功臣宿將,將早期隨自己徵戰南北的元勳幾乎屠戮殆盡,唯獨留下了長興候耿炳文與西平候沐英。
  • 大明的國姓是「朱」,民間百姓吃豬肉怎麼辦?朱元璋只改了一個字
    大明的國姓是「朱」,民間百姓吃豬肉怎麼辦?朱元璋只改了一個字在我們華夏5000年的文明史上,對於名字的使用權自小就非常的慎重 ,作為擁有傳統文化的文明古國,皇上對於自己的名字更有著別樣的歷史是意義。朱元璋為老百姓著想。隨著儒家文化的深入骨髓,我們不僅懂得禮讓的尊幼有序,更知道君君臣臣的距離,要守好自己的規矩,做到不逾越到他人的職位當中是一件多麼難能可貴的事情。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打下了天下,那麼多的「朱」姓皇帝不僅想起那些為對於美食趨之若慕的百姓們該如何使用豬肉 。
  • 朱元璋剛點頭,孫兒說了一句話,朱:一個不留!
    朱元璋剛點頭,孫兒說了一句話,朱:一個不留!文|明炫翊朱元璋的發家史並不是順利,但大致還算友好。可以說,朱元璋的成功,和他的得力的手下是分不開的。朱元璋攻入應天之後,此時的南方已經存在了三股不可忽視的勢力。一個是陳友諒,另一個是張士誠,而朱元璋所在的位置正好是夾在中間。陳、張都不簡單,戰績厲害的是張士誠,他曾經幾萬人駐守高郵,被元朝出動百萬(實數人馬)圍攻,結果元軍硬是打了3個月都沒有把張士誠給消滅掉。
  • 朱元璋出家皇覺寺,在珈藍神背部寫下發配3000裡,從此無人敢欺負
    朱老爹一家缺衣少食,身體本來就虛弱,一得病就挺不住,沒幾天一家人就都病例了。有一天朱元錦帶病出去 剜草根死在路上。朱老爹的老伴聽說大兒子死了,一著急也咽了氣。跟著朱老爹了一聲「天殺我也」,飲恨而亡。朱元璋守著三 具屍體哭得死去活來,可是光哭又有什麼用,總不能老讓屍體停在家裡呀!
  • 朱元璋任命一人當都督,此人邊哭邊拒絕,最終倖免於難
    據說,當年朱元璋還是一介平民,剛剛參軍的時候,發生了這樣一件奇怪的事情,就是當朱元璋所在的軍隊路過一個村莊,進去歇息的時候,遇到了一位農夫,並住在了這家農夫的家中,這位農夫極其的擅長看一個人的面相,當農夫看到朱元璋的時候,發出了「公相驚奇,妙不可言」的感慨,連忙說朱元璋以後一定是個棟梁之才
  • 每88個瀋陽人中就有一個姓「朱」
    1月20日,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從瀋陽市統計局獨家了解到,根據最新人口普查結果,在瀋陽市的常住人口中,沒有一個姓「豬」的,不過姓「朱」和「諸」的倒是為數不少,其中,「朱」姓市民有94621人,相當於每88個瀋陽人中就有一個姓「朱」的。
  • 朱棣拿下南京後,如果不遷都的話,未來明朝可以保住半壁江山麼
    朱高熾的偶像是他爺爺朱元璋,因為是朱元璋親自冊封朱高熾為燕國世子的,這份恩情朱高熾忘不了。可惜朱高熾只做了9個月皇帝就去世了,沒能完成遷都的事情。這會子他兒子朱瞻基上臺做了皇帝,他也崇拜自己的爺爺,既然是爺爺朱棣選擇遷都,那麼他也就沒有理由反駁這件事了。所以就將北京定為都城。
  • 中國最不可思議的一個姓氏,曾為豪門貴族,改姓後鮮為人知
    中國最不可思議的一個姓氏,曾為豪門貴族,改姓後鮮為人知文/侃侃史話對於咱們中國人來說,姓氏是根之所在,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能憑藉著自己的姓氏,尋找到祖根。古人在什麼情況下才會改姓?其實,古人改姓有很多種可能,比如因為避禍、避仇改姓;帝王賜姓;民族改漢姓;漢族人改民族姓;因為避諱而改姓;因入贅、過繼、收養而改姓。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的這個姓氏,也源自改姓,它是一個複姓,此姓很奇特,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少見,這個姓氏就是「第五」。
  • 朱元璋誕生出現異光,朱五四一臉絕望,網友:薑還是老的辣
    朱元璋誕生出現異光,朱五四一臉絕望,網友:薑還是老的辣我喜歡歷史,喜歡那些過去的人和事,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太多事情值得我們回味,如下文字寫給自己,也寫給喜歡歷史的你。「要麼不做,要麼做絕」,此為朱大哥(暫且稱朱元璋為朱大哥、朱佬)做事stely。「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此為朱大哥的座右銘。但凡日後幹大事的人物,出生都會有神明的暗示。霸為明朝開國皇帝的朱元璋,出生那夜,房屋中出現異光,鄰居都以為朱五四家著火了。
  • 和尚做了一首讚美詩向朱元璋示好,卻為何落得個人頭落地
    倘若有人觸犯了逆鱗,不管你是有心還是無意,都有可能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看過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的朋友都記得這樣一個情節,名士楊修看到曹操在一個寬敞的大門上寫了一個活字,賣弄聰明,給他人解開了其中之意,結果招致曹操起了殺心。看到沒有?
  • 朱元璋只寫了一個字,算命先生看到之後立刻對他下跪
    即使在現代文明比較發達的如今,我們有時候在街頭巷尾依然能夠看到算命先生在那擺著攤點靜候有緣人。雖然說現代人都不太相信這些理論,但是在中國古代,這種算命的思想還是比較盛行的。而古代的算命先生也算得上是一個比較厲害的職業,受到了很多人的敬重,今天咱們就講一個跟算命先生有關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明朝的開國皇帝身上。
  • 8歲小乞丐遇到皇帝,被收養為義子,從此中國多了一個省
    在中國古代,一個平民想要遇到見到皇帝幾乎是沒多大可能的。但是在明朝卻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就是一個8歲的小乞丐遇到了皇帝,而且皇帝對他說:「從此以後我就是你爹」。簡直讓人難以置信,但是這一事確實發生了。他就是沐英,是朱元璋的養子,出生在濠州定遠縣一戶窮苦人家。由於父親早逝,自幼隨母度日,家境貧寒。因為江淮地區爆發了紅巾軍起義,元朝對於紅巾軍的起事隨即展開鎮壓。但是由於戰事不斷,百姓流離失所,沐英跟隨母親躲避兵亂,可是不久母親就死在逃難的路上。從此沐英無依無靠,年僅8歲的他開始了一個人的流浪。
  • 朱元璋身邊的第一謀士,劉基是如何幫助朱元璋謀略建功的
    劉基,他是朱元璋身邊的第一謀士,也是大明王朝的開國功臣,他的謀略、學識才智深得朱元璋的仰慕。當他被朱元璋虔誠的請出山後,便忠心無二的追隨在朱元璋的麾下,為他出謀劃策。可見劉基是一位真材實料的足智多謀、才能出眾的整改和自家、軍事家和文學家。
  • 朱元璋無力埋葬家人,鄰居劉繼祖贈給墳地,後來朱元璋怎麼報答?
    朱元璋是大明的開國皇帝,也是我一直很喜歡的一位皇帝,我覺得大家不要只看到朱元璋怎麼的殺功臣,很多時候他也是迫不得已,自古以來皇帝都是疑心病太重。而從一無所有,到創立大明王朝這樣大的基業,朱元璋自然知道創業的艱辛,也想讓朱家王朝長久,所以才會殺掉一些居功自傲的功臣。
  • 朱元璋放牛時睡覺,無意中做了兩個動作,劉伯溫就認定他會當皇帝
    朱元璋放牛時睡覺,無意中做了兩個動作,劉伯溫就認定他會當皇帝諸葛亮的威名基本大家都耳熟能詳,著名的典故「空城計」、「三顧茅廬」的主人公,生活中「智慧」的代名詞,有的時候我們形容同事同學聰明有智慧的時候常常稱他們為「智囊團」「小諸葛亮」,由此可見
  • 可能你所不知道是,朱元璋每改一個名字,是對應他的一個人生階段
    其實相比於朱重八這個名字,朱興宗聽起來可能會更趨於有內涵點,這時說明朱元璋可能已經不局限於貧農化。當朱元璋24的時候,他遇到了反元的軍隊郭子興的部隊,後來加入了他們的隊伍,改了個名字叫朱×德裕。現在在提及朱元璋的曾用名的時候,很少有人會提及朱×德裕這個名字。基本有很少的人會知道。在《大越史記全書》這本書中有這樣說到過:「元代朱×德裕稱帝(即明太祖),而後改名為元璋。」
  • 「原創」海豐阿東:大餅朱老大,買房雙贏積陰德,無意撿個大元寶
    「原創」海豐阿東:大餅朱老大,買房雙贏積陰德,無意撿個大元寶在魯迅公園附近,有一條馬路上有一家專門賣燒餅的小店。那店主人夫妻來自長江以北的某個省份。老闆姓朱,家中排行老大。雖然工錢不多,但朱老大夫妻倆挺勤快的,深得那小店的老闆器重。兩年下來不但學會了一些基本的,做點心的方法,而且也有了一點積蓄。有天他們夫妻倆在外面看到有個店面轉讓,租金也不高,於是他們一商量就把那個店接手下來,專門買大餅油條。因為是為自己的店幹活,兩個人更賣力了。他們做的大餅油條。大餅香噴噴的芝麻挺多,那油條更是粗粗壯壯的,讓人一看就感到食慾大增。
  • 朱重八為何改名朱元璋?只因和元朝有不共戴天的仇恨!
    文/晚風暮雨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從草根逆襲為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傳奇色彩的帝王之一。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身貧寒,和當時無數普通人一樣,都採用數字取名。朱重八參加反元義軍後,經過深思熟慮,改名為朱元璋。「朱」為姓不變,與「誅」同音,「元」指的就是元朝,而「璋」則是古代的一種玉器,極為鋒利,《說文》記載:「璋,剡上為圭,半圭為璋」。朱元璋三個字就是「誅元璋」,即把自己當做誅滅元朝的利器,表現出與元朝勢不兩立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