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史:18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都沿襲純粹的極權和君主政體?

2020-12-16 夜吟敲落霜紅

歐洲史:18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都沿襲純粹的極權和君主政體?

歡迎來到百家號夜吟敲落霜紅,小編發現,直到18世紀,以法國和英國為主,責任感和罪惡感才開始蔓延滋生。這份感受在英國人對1787年獲得的屬國獅子山的使用方式中得到表現,博愛主義者使該國成為在英格蘭獲得自由的非洲奴隸的庇護所。

在有利的政治和經濟環境的雙重作用下,人道主義思想所培育的公眾情感將在下個世紀摧毀奴隸貿易,並在歐洲範圍內消滅奴隸制度。但這是另一段歷史要講述的內容。在歐洲勢力向世界蔓延的過程中,奴隸制是一份觸目驚心的社會和經濟現實,也將成為一段宏偉的傳奇,以最苛烈無情的方式象徵著暴力壓倒一切的現實和人類的貪婪。悲哀的是,它不過是比較突出地體現了發達社會用武力統治弱小社會的普遍現實。有些歐洲人意識到這一點,但依然相信他們給其餘世界帶去的東西足以彌補一切罪惡,其中最具分量的就是基督教。

召開特倫特大公會議的教皇保羅三世發布詔書宣稱:「印第安人是真正的人…不僅能夠理解天主教信仰,而且依我們所知,他們極其渴望接納這份信仰。」此類樂觀情緒僅僅反映了反宗教改革運動的精神,因為從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佔領殖民地之初,天主教就不乏在那裡傳教的動力。耶穌會傳教工作始於1542年的果阿,從那裡輻射到整片印度洋和東南亞,甚至波及日本。和其他天主教國家一樣,法國也重視傳教工作,甚至在沒有經濟或政治參與的地區也同樣熱心。儘管已經不乏關注,在16和17世紀,人們又為傳教事業投入了一份新的熱情,並也許給反宗教改革運動增添了一定的活力。

至少在形式上,羅馬天主教在16世紀獲得的信徒和領地比之前任何世紀都要多。要評價其真正的意義更為困難,但羅馬天主教會為美洲土著提供了後者所僅有的一丁點保護,其神學主張維繫著唯一的、針對早期帝國主義理論下的被臣服民族的託管理念,儘管這一理念有時顯得弱不禁風。新教對殖民地土著的關注遠遠滯後於天主教,其傳教工作也一樣。荷蘭人幾乎無所作為,英國的美洲殖民者不僅沒有贏得信徒,而且還奴役了一部分鄰近的美洲土著(值得稱讚的是,賓夕法尼亞的教友會教徒是個例外)。直到17世紀末,聲勢浩大的盎格魯一撒克遜海外傳教運動才現出端倪。

不僅如此,即便是作為禮物送給世界的福音,到達受眾手中時已存在悲劇性的歧義。而且,這份歐洲人輸出的思想對傳統體制和觀念極具潛在侵蝕力挑戰性和破壞力,威脅了社會權威、律法、道德機制和家庭及婚姻模式。傳教士經常身不由己地成為統治和臣服其他民族的工具,這一過程貫穿歐洲與世界其餘地區往來的整段歷史。也許,歐洲人帶給他們的一切最終都將成為威脅,或至少是一柄雙刃劍。葡萄牙人16世紀從美洲帶到非洲的糧食作物木薯、紅薯和玉米也許改善了非洲人的飲食,但有觀點稱,這也許同樣造成了人口增長,進而導致社會動蕩和騷亂。另一方面,落戶美洲的種植園創造出新的產業,促成了對奴隸的需求;咖啡和甘蔗就是這類產品。

更北部的英國殖民者種植小麥,因此不需要奴隸,但對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這份壓力驅使他們闖入印第安人自古以來的狩獵地,並無情地將後者趕出家園。這類鳩佔鵲巢的行為將決定當時尚未出生的子孫後代的生活方式,若要了解其意義所在,比1800年的人更長遠的視角會有所助益。畢竟,小麥最終使西半球成為歐洲城市的穀倉;在20世紀,就連俄羅斯和亞洲國家也要靠這些糧食過活。葡萄酒產業早在16世紀就被西班牙人引入馬德拉群島和美洲,至今繁榮依舊。香蕉、咖啡和茶葉分別在牙買加、爪哇和錫蘭落戶後,未來的政治格局就已大體確定。

而且,這一切改變都發生在因需求多樣化而充滿複雜性的19世紀,工業化進程增加了對棉花等舊時主要作物的需求(英格蘭在1760年進口了250萬磅棉花,到1837年,這一數字增至3.6億),還創造了一些新的需求;橡膠從南美成功引入馬來西亞和印度支那也是這一局面所導致的結果,並對未來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歐洲霸權時代早期的這些狀況對未來究竟有多大的意義,將在隨後的歷史進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現。在此,唯一的重點是指出該模式所具有的、往往反覆出現的又一特徵,即無計劃性和隨意性。這是很多個人決策的無序混合,而且決策者的數量相對極少。即便是最無心插柳的念頭也會導致驚天動地的後果。

值得一提的是,1859年被帶到澳大利亞的幾十隻兔子不出數十年的工夫就繁衍至數百萬,使澳大利亞大片鄉村淪為荒地。英國蟾蜍肆虐百慕達的事件與此類似,但規模較小。但有意識的動物引進具有更重大的意義(對澳大利亞兔災最早的應對措施是引入英國短尾鼬和黃鼠狼;而更好的手段還要等到兔瘟的發現)。到1800年,幾乎所有歐洲家畜都已在美洲定居,其中最重要的是牛和馬。在1800年前的這段時期,這些家畜使草原印第安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待冷藏運輸船出現後,它們將使南美洲成為巨大的肉類出口基地,大洋洲同樣在英國人引入綿羊後轉變為肉類產地,而英國人引進綿羊的源頭則是西班牙。

而且,歐洲人當然還帶去了人類的血統。就像美洲的英國人一樣,荷蘭人對種族通婚長期秉持保守的態度。但在拉美、果阿和葡萄牙控制的非洲地區,混血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在英屬北美,種族問題也以完全不同和相反的方式留下了深刻印記。由於通婚現象並不顯著,有色人種幾乎可以和法定僕從畫上等號,這給未來留下了極大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問題。大量殖民人口的出現形成了未來的版圖,也給管理提出了難題。18世紀,英國殖民地幾乎一直具有某種形式的代議制機構,體現了議會制的傳統和實踐,而法國、葡萄牙和西班牙都沿襲純粹的極權和君主政體。

所有殖民地都沒有期望任何形式的獨立地位,也沒有考慮任何保障其利益不受母國侵犯的需要,不管他們將母國的利益看得至高無上、還是將雙方看作互惠互補的存在。麻煩將最終因此而起,到1763年,至少在英屬北美殖民地,能讓人回想起17世紀英格蘭王室和議會之爭的跡象開始出現。當殖民者與其他國家對立時,即便其政府沒有向該國正式開戰,他們也總是表現出對切身利益的積極關注。甚至當荷蘭與英國正式聯手對抗法國,兩國的水手和商人依舊在「界外」爭戰不休不過,18世紀帝國統治的問題主要出在西半球。那裡是殖民者前往的目標。

1800年,在世界其餘地區,貿易依然比佔領更為重要,就連印度也是如此,很多重要區域依然沒有完全受到歐洲的衝擊。到1789年,當年駛向廣州的東印度公司船隻也只有21艘;荷蘭人只被獲準每年派兩艘船前往日本。當時的中亞依然只能通過成吉思汗時代的長途陸路抵達,俄羅斯人對歐亞內陸施加的影響力依然遠遠稱不上有效。非洲被氣候和疾病阻隔。在能夠稱霸非洲以前,歐洲人還要進行不少探索和發現工作,才能繪製出這片大陸的完整地圖。好了,今天的故事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到這咯。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論君主的政體和世襲
    作為18世紀激進政治思想的代表,潘恩的著作是平等、自由、民主的經典論述,《常識》更是美國革命的重要文獻,他為美國革命所作的特殊貢獻是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可能改變的。(錢滿素)荷蘭沒有國王,近百年來已經比歐洲任何君主政體的國家安享了更多的和平①。古代的歷史也可以正式這種說法;因為最初一批宗族首領所過的恬靜的田園生活本身自有一種樂趣,這種樂趣當我們讀到猶太王族史的時候便消失了。由國王掌握的政權形式最初是異教徒開始採用的,後來猶太人向他們模仿了這種慣例。這是魔鬼為了鼓勵偶像崇拜而進行的最得意的傑作。
  • 二戰時期,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幹嘛?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殖民主義國家,在其國力最鼎盛時期甚至通過籤訂《託德西利亞斯條約》像切西瓜一樣分割世界。然而從17世紀開始兩國就走上了持續的衰敗之路,很快新興的荷蘭、英國、法國就取代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地位,大航海時代盛極一時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成為被人譏諷的「歐洲病夫」。
  • 葡萄牙和西班牙足球哪個厲害?葡萄牙對西班牙勝率預測
    葡萄牙和西班牙足球哪個厲害?葡萄牙對西班牙勝率預測 2018世界盃葡萄牙vs西班牙勝率預測來了!葡萄牙和西班牙足球哪個厲害?
  • 西班牙和葡萄牙相比,誰的綜合實力強?
    一、西班牙和葡萄牙國土面積及人口比較: 西班牙,位於歐洲西南部的君主立憲制國,。地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該國是一個多山國家,總面積505925平方公裡,西班牙人口4672.37萬(2018年)。近代史上,西班牙是一個重要的文化發源地,在文藝復興時期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
  •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歐洲擴張中,這兩個「故事」,你知道嗎?
    此時,兩隻巨大的歐洲鐵鉗圍住了歐亞大陸:在陸上,俄國人穿過西伯利亞,到達太平洋;在海上西歐人繞過非洲,到達印度、東南亞和中國。與此同時,以哥倫布為首的西方人開始向西穿越大西洋,發現美洲,環航全球。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歐洲擴張中,這兩個「故事」,你知道嗎?西歐的擴張:伊比利亞階段(1500-1600)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在16世紀的歐洲擴張中居領先地位。
  • 1970年代,西班牙受葡萄牙以及希臘影響,轉型民主政體
    1970年代,西班牙開始從弗朗哥獨裁政權轉型民主政體,其中因素之一就是西班牙深受同處於歐洲卻正在進行轉型的周邊國家的影響,那便是——葡萄牙以及希臘。葡萄牙是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初始國,它擁有比西班牙更悠久的專制統治歷史。
  • 歷史上的政體何其複雜,但用四個元素可以組合出所有政體|文史宴
    這種帝國內部可能貴族和祭司有一席之地,但都沒有自主權,祭司和貴族要由君主任命,君主也可以隨意將其罷免。歷史上的一些大帝國包括中華帝國、羅馬帝國、波斯帝國、埃及帝國都可歸於宮殿政體,其中中華帝國的秦制最為典型和極端。
  • 在世界盃賽場「握手言和」,葡萄牙和西班牙有著怎樣的歷史恩怨?
    文/極端熊北京時間6月16日凌晨,俄羅斯世界盃上演開賽以來最具重量的一場比賽,葡萄牙VS西班牙!最終,這對「伊比利亞兄弟」以一場3:3的進球大戰「握手言和」了。但整場比賽進行的比拼異常激烈,難道西葡兩國歷史上也有很多恩怨?
  • 歐洲攻略之西班牙葡萄牙
    葡萄牙葡萄牙被評選為世界上最適合養老的國家之一,這裡全年氣候溫和,年平均日照3300小時,是歐洲陽光最充裕的地區,美景多多,度假資源豐富,使得葡萄牙成為歐洲人退休後嚮往的國家!無論是誰,來到這裡之後,都會和大海相愛。
  • 下海的葡萄牙和西班牙
    十三到十四世紀,歐洲經濟迅速發展,上到封建貴族,下至普通百姓。對黃金和奢侈品的的需求劇增。傳統的貿易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歐洲人的需求,所以他們想著向東去拓展他們的生存空間,成為他們解決的辦法。十五世紀末到十六世界初地理大發現以及新航路的開闢,歐洲國家紛紛走上了海外貿易和海外擴展的道路。歐洲的文藝復興以來,新興的資產者努力擺脫「封建」與「宗教」的枷鎖,用槍炮和各種世俗力量塑造了個人權益的理念。從16世紀以來歐洲各殖民國家的海洋擴張中,就能感受到這種文化理論的精神意義就是使得上齊心,實現世俗生活中最大的國家榮耀與個人利益。
  • 歐洲史:18世紀歐洲的權力均勢
    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18世紀的而歐洲歷史。在18世紀,由於各國海軍力量的發展,海外領土的安全也逐漸得到保障。英國、法國和荷蘭等國政府開始在跨大洋的事務中發揮作用,而在此之前,這種角色都是由私方擔當的。不過,在強大的海軍和一支大型商船隊之間並沒有直接的對應關係。
  • 《十九世紀歐洲史》讀書報告
    【摘要】這本書中,作者自始至終都圍繞一個話題進行,那就是「自由」。回望歐洲近代風雲,歐洲人在先後經歷了文藝復興下的人文主義嚮導、新教改革的洗禮和啟蒙運動下的理性主義薰陶以後,歐洲人的民主自由意識得以空前提高,經濟和文化呈現出新張力,進一步的覺醒平民們開始採取實際行動來捍衛自身應有的民主權利。
  • 18世紀的法蘭西,稱霸歐洲的一搏
    似乎從17世紀到18世紀,乃至19世紀,法蘭西民族都有稱霸歐洲,稱雄世界殖民地,成為全球第一強國的潛質。後來法國趕上了大航海時代,之後的幾百年內與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國在全世界各地搶佔殖民地。義大利和德意志各自的漫長分裂說完西法蘭克王國,然後說說另外兩個「兄弟」——中法蘭克王國和東法蘭克王國,也就是後來義大利和德意志兩國的雛形。這兩國各自民族統一的任務直到19世紀中後期才完成。和法國相比,差距在400多年!
  • 西班牙為何不吞掉葡萄牙?16世紀就吞過了,但很快又被迫吐出來
    公元1492年,卡斯蒂利亞王國的特拉斯塔馬拉王朝的伊莎貝拉一世(女性君主),以卡斯蒂利亞王國為基礎,實現了除了葡萄牙王國之外的大半個伊比利亞半島的統一,正式國號「西班牙王國」,至此西班牙這個國家誕生。所以綜上所述,西班牙(公元1492年)比葡萄牙(公元1139年)的誕生要晚300多年,不過疆域比葡萄牙大得多,除了西南部小部分,伊比利亞半島大部分都是西班牙領土。
  • 西班牙和葡萄牙相比,誰的綜合實力強?
    一、西班牙和葡萄牙國土面積及人口比較: 西班牙,位於歐洲西南部的君主立憲制國,。地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該國是一個多山國家,總面積505925平方公裡,西班牙人口4672.37萬(2018年)。近代史上,西班牙是一個重要的文化發源地,在文藝復興時期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
  • 歐洲史:17世紀歐洲各國的海軍
    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17世紀的歐洲。在18世紀,大多數戰役都以沿海地點命名,這些沿海地點與交戰地點間的距離往往在1天的航程之內。當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例外,西班牙的戰艦護送著滿載財富的船隊往返美洲,葡萄牙則在巴西和亞洲海域保留軍隊。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的武裝商船也出航海外,但這些都不是在國家層面運作的海軍。
  • 在世界盃賽場「握手言和」,葡萄牙和西班牙有著怎樣的歷史恩怨?
    文/極端熊北京時間6月16日凌晨,俄羅斯世界盃上演開賽以來最具重量的一場比賽,葡萄牙VS西班牙!最終,這對「伊比利亞兄弟」以一場3:3的進球大戰「握手言和」了。但整場比賽進行的比拼異常激烈,難道西葡兩國歷史上也有很多恩怨?
  • 葡萄牙,西班牙先後失去海上霸權後;誰才是最大贏家?
    文丨老金聊史(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15世紀到17世紀為歐洲的地理大發現時期,同時也是新航路的開闢。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以求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
  • 歐洲史:17世紀歐洲各國的海軍
    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17世紀的歐洲。在18世紀,大多數戰役都以沿海地點命名,這些沿海地點與交戰地點間的距離往往在1天的航程之內。當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例外,西班牙的戰艦護送著滿載財富的船隊往返美洲,葡萄牙則在巴西和亞洲海域保留軍隊。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的武裝商船也出航海外,但這些都不是在國家層面運作的海軍。
  • 西班牙及葡萄牙地跨西歐和北非
    當下,一般地跨兩大洲的國家都是因為地理位置處於兩大洲的連接處,非羅馬帝國,蒙古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及大英殖民帝國那樣因強大而跨大洲連大洋。 當然世界上也有數個強國因海外領地和強大而地跨幾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