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情的翻譯家 世界的《紅樓夢》

2021-01-20 中國青年網

【光明書話】

作者:李晶(中國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

《紅樓夢》一共翻譯成了多少語言?我國少數民族語言一共八種:滿文、藏文、錫伯文、蒙文、維吾爾族文、哈薩克文、彝文和朝鮮文。在亞洲的傳播中,如果把朝韓算成同一種語言,一共有七種,分別為日文、朝韓文、越南文、泰文、緬甸文、阿拉伯文和馬來文。歐洲傳播更為廣泛,有羅馬尼亞文、匈牙利文、希臘文、捷克文、斯洛伐克文、俄文、義大利文、荷蘭文、德文、西班牙文、保加利亞文、瑞典文、法文和英文。總體而言,加上我們國家的少數民族語言,翻譯了《紅樓夢》的語言有30多種。

全世界最早的《紅樓夢》外文全譯本是漢朝對照文,朝鮮樂善齋藏的一百二十回譯本。這個譯本大致在1884年前後完成,譯者是朝鮮的翻譯官李鍾泰等人。原文120冊,現存大概117冊線裝本。朝鮮文全譯本比西方語言全譯本的出現早70餘年。70餘年後,西方語言的全譯本俄文本《紅樓夢》在莫斯科出版,譯者是帕納秀克。

目前為止,影響較大的外文全譯本是兩個日文版本。直接用《紅樓夢》作為全書標題的譯者是松枝茂夫先生,他是日本較有影響的漢學家,從1940年開始翻譯《紅樓夢》,1952年結束,大概花費12年時間。這個譯本反覆修訂,多次出版。從1940年-1985年,他花在《紅樓夢》翻譯時間上前後將近50年。他是不是日本最下功夫、最花時間的譯者呢?有人比他更勤奮。另一位日本翻譯家伊藤漱平1958年至1960年在東京平凡社出版第一版函套版《紅樓夢》,屬「中國古典文學全集」一種。該系列還包括《史記》《聊齋志異》《今古奇觀》《三言二拍》等中國典籍。1969年至1970年,他又出了全面修改版。1973年在1969年版的基礎上再次修訂。1996年-1997年,到了晚年他再次大規模修訂重譯。前前後後修訂和重譯大致有五次。

《紅樓夢》的英文翻譯開始得非常早,甚至比我們能夠查到的一些日韓翻譯還要早。早到什麼時間呢?1812年。它最早出現在一本叫《中文對話與單句》的中文教材裡面,編者是英國漢學家、翻譯家、傳教士馬禮遜。1892、1893年在香港出版了喬利的英文節譯本,翻譯了前五六十回。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節譯本1929年出現,由常年在美國居住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華裔學者王際真翻譯,美國蘭登書屋在英美同時出版。王際真先生翻譯的書名Dream of the Red Chamber,是到現在為止能看到最普及、大家知道最多的《紅樓夢》的一個譯名。

20世紀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對《紅樓夢》的翻譯來說比較重要,據法國漢學家雷威安統計:1978年翻譯家夫婦楊憲益和戴乃迭翻譯的《紅樓夢》英譯的第一卷、第二卷出版,1980年第三卷出版;英國漢學家霍克思翻譯的第一卷1973年出版,第二卷1977年前後出版,第三卷1980年前後出版;中國譯者李治華和他的法國妻子雅歌合譯的全譯本1981年出版。全譯版出版後,在法國文學界和媒體界引起轟動。法國《快報》周刊1981年底發表評論說:「全文譯出中國古典名著中最華美、最動人的這一巨著,無疑是1981年法國文學界的一件大事。」「填補了長達兩個世紀的令人痛心的空白,這樣一來人們就好像突然發現了東方有塞萬提斯和莎士比亞。」

楊憲益和戴乃迭翻譯的《紅樓夢》,選擇的底本前八十回是戚序本。他們不僅僅根據底本翻譯,而是和漢學家吳世昌合作,在此基礎上大量參校了庚辰本,以及其他脂本和程甲本,修訂增補了大量的內容。二位先生翻譯的後四十回以程甲本為第一底本,參照程乙本修訂增補。他們做了哪些工作?這兩種底本裡,此有彼無之處,儘量把有的東西保留下來。互相歧異的內容,就看譯者本人的文化知識積累來選擇,拿著兩三個主要的底本以及其他的一些參照本「擇善而從」。

霍克思和閔福德的譯本,企鵝出版社出了五卷,卷一到卷三由霍克思翻譯,卷四和卷五由閔福德翻譯。他們選擇的底本是人民文學出版社1964年出版的程乙本。霍克思先生也是一位兢兢業業、求真求實的譯者,他知道這個本子不完美,在翻譯過程中大量參照了俞校本和多種脂批本、程甲本,把程乙本大量刪的內容補了回來。比如這段:賈母等已經坐轎去了多遠,這門前尚未坐完。這個說「我不同你一處」,那個說「你壓了我們奶奶的包袱」,那邊車上又說「蹭了我的花兒」,這邊又說「碰折了我的扇子」,嘰嘰呱呱,說笑不絕。周瑞家的走來過去地說道:「姑娘們,這是街上,看人笑話」。霍克思先生把這段話補充到了他自己的譯文中,英文是這樣的:…and Grandmother Jia’s palanquin was well on the way to the temple before the last passengers in the rear had finished taking their places. A confused hubbub of laughter and chatter rose from the line of carriages while they were doing so,punctuated by an occasional louder and more distinctly audible protest,such as:「I’m not sitting next to you! Or,「You’re squashing the Mistress’s bundle! Or, 「Look,you』ve trodden on my spray!」Or,「You』ve ruined my fan, clumsy!」Zhou Rui’s wife walked up and down calling for some order:「Girls!Girls!You’re out in the street now, where people can see you. A little behavior, please!」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霍譯本文字特別傳神。他還有另外一個優點,就是以詩譯詩。霍版《紅樓夢》裡面的詩詞,儘可能被還原成合轍押韻的英文詩詞。

英文學術界對《紅樓夢》的評價,比較確鑿的介紹文章是閔福德先生2010年為喬利譯本新版寫的前言,大致能夠體現出當下歐美學術界對《紅樓夢》的概括性描述:

《石頭記》,又稱《紅樓夢》,是中國傳統小說中最偉大的一部。明朝時期湧現出形形色色的說書人,《紅樓夢》繼承了他們孕育出的白話小說的驕傲傳統——譬如橫空出世的冒險英雄故事《水滸傳》《三國演義》,或是對猴王在取經路上的艱險娓娓道來、充滿諷喻與奇幻想像的《西遊記》……《紅樓夢》建築在這一豐厚的講故事傳統上,但又為這一傳統拓展出一個全新的方向。它首次將中國的主流小說改造成一種流暢動人、精雕細琢的工具,用來傳達自省式的自傳、心理學意義上的現實主義,以及作者的回憶和反思。與此同時,小說致力於對「道」(人類經驗的意義)之所在進行詩意的、解謎般的詢問……同時舉起一面探照鏡,照見俗世「真」「假」之間的矛盾。小說的寫作技藝高超,篇幅極長,全書超過百萬字,涵括了來自各個生活階層中三百多個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

然後說到這個小說的創作及成書過程和作者生平,閔福德先生說:

這部小說最初撰寫於十八世紀中葉,作者是曹雪芹,他的祖父是曹寅。曹寅是滿清王朝(大致是路易十四統治時期)第二大帝康熙的富貴寵臣,不過到曹雪芹長大時,業已家貧。曹氏家族曾經烜赫一時,飽嘗財富與特權的滋味……雍正統治期間,曹氏家族被貶斥、摧毀,曹雪芹在北京西郊度過了一生的絕大部分時光。他在一貧如洗中追憶年少時的「黃金時代」,並以小說的形式記述下來,重塑了他的「夢」,深情切切地詳細描述了少年時期身邊的那些貴族翩翩少年。這部小說的計劃相當宏偉,他未能完成就已辭世。未完成的《紅樓夢》以手抄和評批本的形式流傳了數十年,後來由另一位漢族旗人高鶚編輯完工……至十九世紀,《紅樓夢》已經成為中國上流階層家喻戶曉的作品,影響深遠。正如俗諺所云: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是枉然。

閔福德說:「書中生動地描繪了盡態極妍的人物形象、感覺分明的旗人氣息、一個偉大文化最後一段鼎盛時期的百科全書式的景觀(涵括詩詞、繪畫、醫藥、器具、食物、茶飲、造園等方方面面),語言也非常精彩,採用地道的十八世紀北京口語,輔以精心提煉鍛造的文學語言,因而備受喜愛。」

為什麼把《紅樓夢》放到世界文學之林來看呢?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承載的是一個民族的語言和記憶。把《紅樓夢》譯介成其他語言,相當於給其他民族增加了文學素材。就像我們大量翻譯英文、日文、法文、西班牙文作品,從中了解異域文化那樣,我們可以知道除了中華民族、中國文化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聲音,這是對自己文化的豐富。從這個意義上講,《紅樓夢》的譯介是中國文化對世界文化的貢獻。

《光明日報》( 2020年07月25日 09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痴情的翻譯家,世界的《紅樓夢》
    19世紀晚期,朝鮮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紅樓夢》的全譯本;日本學者翻譯《紅樓夢》,窮盡一生,不斷修改,可以說「至死方休」;而西方對《紅樓夢》的摘譯和節譯甚至比日韓還要早,當時的外交官要來中國工作,他們為了學習中文,把《紅樓夢》當成了教材。
  • 魯獎翻譯家 趙振江 「不寫詩」的詩人用西語翻譯《紅樓夢》
    身為資深西語詩歌翻譯,在過去幾十年裡,趙振江將包括聶魯達等在內的西班牙語重要詩人詩作翻譯成中文,詞準意達,詩意盎然,讓很多國內詩人以及廣大文學讀者受益。他對語言的見解,也帶給很多詩人啟發。如果說,詩人使用語言,是在用語言的花朵部分工作,詩歌翻譯家琢磨語言,是在語言的根部工作。趙振江在詩歌的內部、根部浸潤之深,領悟之透,早就抵達一名優秀詩人的高級水準。
  • 《紅樓夢》人名的翻譯
    筆者十歲左右就通讀了《水滸傳》《三國演義》,但《紅樓夢》幾次下定決心還是看不完全。回想起來,原因之一恐怕就是人物太多,人物關係盤根錯節、太過複雜。中國人讀《紅樓夢》尚且如此,要翻譯《紅樓夢》給外國人看,如何處理這些人名無疑更是對譯者的考驗。
  • 《紅樓夢》被翻譯成了多少種語言? 外文譯者原來這麼拼
    原標題:《紅樓夢》被翻譯成了多少種語言 外國人如何閱讀和評價《紅樓夢》作為中國人最耳熟能詳的古典名著,被翻譯成了哪些語言?有哪些重要的譯本?從世界文學史上看,這部作品有怎樣的地位?外國人如何閱讀《紅樓夢》?
  • 《紅樓夢》被翻譯成了多少種語言 外國人如何閱讀和評價
    《紅樓夢》作為中國人最耳熟能詳的古典名著,被翻譯成了哪些語言?有哪些重要的譯本?從世界文學史上看,這部作品有怎樣的地位?外國人如何閱讀《紅樓夢》?近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的朝內166文學公益講座,特別邀請到中國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李晶分享了和《紅樓夢》相關的這些冷知識。
  • 《紅樓夢》在世界:兩百多年來,外國人如何讀「紅樓」?
    而在計算《紅樓夢》在東方世界的傳播時,把朝韓算為同一種語言來進行統計。除朝韓文外,亞洲語言中的譯文還有七種,以日文翻譯為多,此外還有越南文、泰文、緬甸文、阿拉伯文和馬來文。 在歐洲語言中,俄文版的《紅樓夢》是西方世界中第一個出現的全譯本。
  • 《紅樓夢》維吾爾語譯本的文化翻譯
    摘要:從諺語、成語等文化詞語的角度觀察分析了《紅樓夢》維吾爾語譯本中的文化現象的處理,並討論了漢維語翻譯中歸化和異化的選擇,認為需要防止兩種極端傾向,以異化為主,歸化為輔,兩者互為補充,達到兩種文化「恰恰調和」。
  • 他是翻譯界的文學泰鬥,把《楚辭》《史記》《紅樓夢》推向了世界
    在他24歲時,便一副玩樂的心態,以英國古典詩體——英雄雙韻體的形式,把《離騷》翻譯成了英文。(英雄雙韻體是一種詩歌押韻方法,例見: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他的翻譯才華,轟動了整個牛津。而這首英文版的《離騷》作為公認的最好翻譯版本,至今還陳列在歐洲各大圖書館。
  • 外國人怎麼讀《紅樓夢》
    李晶說,「因為教材收錄的一定是最好的文學作品,所以《紅樓夢》最早出現在了中文教材裡,最早讀《紅樓夢》的老外是為了學中文。」有一本1816年出版的名為《中文對話與單句》的教材,作者是英國翻譯家馬禮遜,裡面就選譯了《紅樓夢》第三十一回中寶玉和襲人的兩段對話。
  • 外國人怎麼讀《紅樓夢》?
    李晶說,「因為教材收錄的一定是最好的文學作品,所以《紅樓夢》最早出現在了中文教材裡,最早讀《紅樓夢》的老外是為了學中文。」有一本1816年出版的名為《中文對話與單句》的教材,作者是英國翻譯家馬禮遜,裡面就選譯了《紅樓夢》第三十一回中寶玉和襲人的兩段對話。早在1812年,馬禮遜就翻譯過第四回的「葫蘆僧判斷葫蘆案」,只是譯文並沒有公開發表,而是附在書信中寄給了他在英國的朋友。
  • 曾在寧波工作的包臘 是第一個翻譯《紅樓夢》的老外
    第一個翻譯《紅樓夢》的是一個曾在寧波浙海關工作的英國人,叫包臘,他還曾率領首個中國使團訪歐、組織中國首次參展世博會。前天晚上,主持《海關洋員傳記叢書》翻譯工作的中山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李愛麗,做客寧波三聯書店·築蹊生活,講述了以包臘為代表的洋大臣們在中國的奮鬥傳奇。
  • 《紅樓夢》裡地名人名含有雙關之意,外國人要如何翻譯呢
    等到這批考生看到了寫作部分的翻譯大題之後,不由得面面相覷,深蹙娥眉。考試結束,有關這次考試的翻譯大題立刻在網上走紅了。那麼,這次的英語四級翻譯大題,究竟考了什麼?答案是——《紅樓夢》(A Dream of Red Mansions)。
  • 《紅樓夢》|林黛玉如何英譯?
    《紅樓夢》作為中國人最耳熟能詳的古典名著,被翻譯成了哪些語言?有哪些重要的譯本?從世界文學史上看,這部作品有怎樣的地位?外國人如何閱讀《紅樓夢》?近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的朝內166文學公益講座,特別邀請到中國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李晶分享了和《紅樓夢》相關的這些冷知識。
  • 《紅樓夢》被誤讀百年 專家:可以資助外國翻譯家
    2008年10月下旬,人文學者裴鈺推出了個人新作《莎士比亞眼裡的林黛玉》,在這本書裡,作者通過比較《紅樓夢》的中英文版,發現英文版襲人的名字居然被翻譯成「襲擊男人」;黛玉的名字,也含有「放蕩的女人」的意思。英文翻譯家們還把賈寶玉的怡紅院改成了怡「綠」院;把劉姥姥變成了基督徒。
  • 外國人怎麼閱讀《紅樓夢》?林妹妹是「黑色的玉石」
    中新網北京4月22日電(記者 應妮)《紅樓夢》一共翻譯成了多少種語言、有多少外語的全譯本?第一個外文全譯本是什麼語言?影響最大的譯本是哪種語言?英文世界裡的「林妹妹」又是什麼樣?日前,中國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李晶,應人民文學出版社之邀與讀者分享了這些《紅樓夢》的冷知識。楊憲益、戴乃迭合譯英文版《紅樓夢》精裝三冊。
  • 《紅樓夢》因何而遭世人獨愛?《紅樓夢》的「痴作者」究竟是誰?
    直到二十多歲的時候,才覺得《紅樓夢》是最能令我感動的一部著作。但說來慚愧,自己還真沒有好好的讀過原著,我對《紅樓夢》的喜愛起初還是因為那部至今都依然被奉為經典的87版的《紅樓夢》電視劇。「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小孩子家家的要想讀出點《紅樓夢》的箇中滋味還真是有點難為的。眾所周知,《紅樓夢》是一部小說。
  • 《紅樓夢》海外遭惡搞 黛玉成了放蕩的女人?
    【BlackJade的字面意思是黑色的玉石,她是林家女兒,寶玉的表妹……有才華,漂亮,苗條,不太健康,多疑,愛嫉妒,是陰性的人物,寶玉的「女朋友」。】除了對於黛玉、襲人等譯名的評判令人瞠目之外,書中多次提到《紅樓夢》英譯的發端,也與事實相牴牾。此處仍以「讓外國人發暈的《紅樓夢》人名」一文中的敘述為例,第十五頁有這樣一段文字:早在1830年,《紅樓夢》就有了第一個英文譯本,當時,英國皇家學會會員JohnDavis翻譯了《紅樓夢》第三回的片段,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英文節譯本。《紅樓夢》的海外傳播也從此拉開了序幕。
  • 鋼琴獨奏中國歌劇紅樓夢片段《顰兒心系讀書郎》詞曲:靜遠
    》《寶黛初見似相識》   第二場、《寧府賞梅玉夢仙境》《初試雲雨小魚兒》《人仙道魔秦可卿》   第三場、《劉姥姥一進榮國府》《一僧一道骨不凡》   第四場、《寶玉情探花襲人》《襲人巧言釋玉懷》《寶哥痴情淘胭脂》   第五場、《頑童茗煙鬧學房》《顰兒心系讀書郎
  • 反覆修訂、重組底本、窮畢生之力,《紅樓夢》外文版譯者有多拼?
    曹雪芹撰著的《紅樓夢》不僅在中國被奉為圭臬、家喻戶曉,在世界文學之林,也是不可多得的瑰寶。一代代「紅迷」譯者窮畢生之力,使《紅樓夢》的美名傳揚於海外。英國人將《紅樓夢》視為「世界文學的財富」,認為它的出現「給世界文學增加了榮譽」,法國人更將曹雪芹與塞萬提斯和莎士比亞並稱。
  • 《紅樓夢》英譯品讀 (十一)
    作者:王曉輝        2015年7月, 《光明日報》刊登了一篇報導,標題是「林語堂英譯《紅樓夢》原稿在日本被發現」。報導一經刊出,立刻引起紅學界和翻譯界的廣泛關注。        林語堂真的翻譯過《紅樓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