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不為人所熟悉的香港,我覺得這地方的居民與商戶之間充滿溫情,很有人情味。有些人會覺得這裡節奏懶散,但我偏愛它的人性化。」--許鞍華
《桃姐》海報
《桃姐》講什麼
電影由許鞍華導演,葉德嫻、劉德華、秦海璐主演。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一位生長於大家庭的少爺羅傑與自幼照顧其長大的家傭桃姐之間所發生的一段溫暖人心的主僕故事。影片中的養老院鏡頭在深水埗取景。電影獲得第48屆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與最佳女主角三項大獎。
石硤尾美荷樓
深水埗老片場
深水埗年代久遠,有幾處建築堪稱「香港之最」。
深水埗,九龍半島西北一個典型香港舊區。到香港如果想買名牌,沒有人會去深水埗;如果想像在迪士尼、海洋公園那樣勁玩一番,也沒有人會去深水埗。深水埗有什麼?這裡有2000多年歷史的李鄭屋古墓、從興盛走向沉寂的工業廠區、香港最早落成的公營房屋、香港最早期的私人大型屋苑,還有新近發展的填海區。有人說,深水埗是香港歷史的見證者,走進這裡,也就走進了普通人日常的香港。
深水埗有多少年歷史?答案是兩千年。1955年港府興建屋邨時,在東京街北端發現了東漢遺址李鄭屋漢墓。李鄭屋古墓出土的文物有58件,包括陶製及銅製的日常用具,這些文物有助於了解古代香港居民的起居生活,在香港備受重視。現在參觀李鄭屋漢墓,不僅能看文物,還可去旁邊的漢花園走走。花園仿照漢代風格建造,附近居民常來這裡休憩。
從漢花園出來,可以去看深水埗民居的另一項香港之最,就是被稱為「公屋鼻祖」的石硤尾徙置大廈。這裡原是一片木屋棚區,1953年平安夜的一場大火使53000多位居民無家可歸,政府為了安置居民興建了徙置大廈,以此開創了為下層居民提供住所的公共屋邨制度。
徙置大廈一直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其中的第41座美荷樓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這座平面為H形的7層樓房,是當年老屋邨的代表。裡面的房屋均為120平方呎(約11平方米),沒水沒電,只在大樓中央有公共水龍頭、廁所和浴室;兩端的單位由長長的公共走廊(俗稱冷巷)連接。目前,美荷樓已被改建成青年旅舍,公用浴室和廁格都按原貌保留了下來,今年下半年到香港,就可以體驗入住了。
石硤尾附近還有一座值得一遊的舊建築---石硤尾工廠大廈,它是深水埗工業發展的見證者。邵氏舊片裡,工廠女工梳著孖辮、提著飯盒去上班,她們去的就是這種工廠大廈。這座大廈2000年停用後,被活化成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上世紀70年代工廠大廈的「石屎」地面、建築格局都保留著,不同的是藝術品代替了舊機器,實驗劇場的念白代替了馬達的轟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