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位於復興路的餛飩店已經開了20多年了,他只做零食

2020-12-16 叮叮噹噹嘟嚕qz

繁榮的上海是一個熙熙攘攘的大都市自然巨多食物,更不用說海納百川,上海的地方菜很多,復興路,一家只做晚飯的老餛飩店,深夜食堂在老西門社區已經有20多年了,餛飩是一種很普通的食物,但他的家人堅持用普通食物,由許多食客做成美食家。

小餐館家族名為紅燈籠餛飩,正面非常小,裝飾簡單,他家只有餛飩,所以餛飩品種很多,點菜後,餛飩大概七八分鐘就可以煮好,遠遠就能聞到香味,在爐子上煮餛飩的湯裡,有真正的豬骨頭和鹹肉,此外,餛飩湯裡還將含有雞蛋皮和少量醃製芥末提味,韭菜和最後一勺豬油是必不可少的亮點,只有這樣餛飩才能嘗到香濃。

蔬菜肉餛飩是上海中最經典的餛飩,果皮很薄,你可以看到裡面美味的餡料,店裡做餛飩的手藝很好,用這個小餛飩皮包上大餡,就可以吃到青菜的新鮮味道,又嫩又脆,吃了一口餛飩,喝了一口湯,滿足感立刻上升。

鮮肉餛飩很新鮮,味道很緊實而且很有彈性,咬了一口,果汁立刻流出,與湯汁餛飩混合,吃一口鮮香特別好吃,回味無窮。

拌餛飩,夏天吃湯餛飩有點太熱,一個拌餛飩,也是不錯的選擇,用餛飩分為兩種,一種是幹拌,另一種是放在芝麻糊裡拌勻,雖然幹拌看起來很清淡,但他有濃烈的芝麻油味,還可以加雞蛋皮和芥末,很好吃,而且餛飩拌麻將比較好,喜歡吃麻辣的一匙熱油,我覺得很滿足。

除了餛飩,他家的水煮雞蛋也很好吃,一碗餛飩和一個水煮雞蛋讓吃餛飩很滿足,這家店的餃子是用手提袋一個一個地裝滿餡料的,老班堅持晚上開業,為那些晚上餓著肚子的人提供家裡的溫暖。

很多人晚上已經吃過飯了,半夜會來這裡吃一碗餛飩,不僅可以填飽肚子,還能讓人有精神上的愉悅感,對於這種經營多年的老字號店來說,只有回頭客才足以讓店主繼續經營下去,對老闆來說,賺錢是一個方面,被需要的感覺也讓人很有成就感!

相關焦點

  • 上海復興路,這家破爛的餛飩店,已經20多年沒有改變口味
    上海餛飩是一種很普通的食物,上海的餛飩可分為大餛飩和小餛飩,大餛飩個頭比較大,餡料種類很多,蔬菜肉餛飩、薺菜、蘑菇餡、芥末肉餡等大概有幾十種,而小餛飩只有一種,只有肉餡,有點小,很多人把小餛飩看成湯來,因為湯來湯很新鮮,而大餛飩就像餃子一樣,是當米飯吃的時候,到一碗大餛飩就能吃得很飽。
  • 上海復興路這家餛飩店開了20多年,只做宵夜,老西門街坊都愛吃
    上海這座繁華的大都市,美食自然巨多,且不說海納百川,可以將各地美食匯集於此,單單上海本地的美食就數不勝數,復興路這家只做夜宵的老餛飩鋪子,近20多年來一直是老西門街坊的深夜食堂,餛飩本是很家常食物,但是他家硬生生的把這很普通 的食物,做成了美食,受到很多食客追捧。
  • 上海復興路這家破爛餛飩店,20多年味道沒變過,一勺豬油是靈魂
    上海的餛飩是很家常的食物,上海的餛飩分大餛飩和小餛飩,大餛飩個頭比較大,餡兒的種類比較多,菜肉餛飩,薺菜香菇餡兒,榨菜肉餡兒等等,大概有幾十種之多,而小餛飩只有一種,只有肉餡兒的,個頭一點點,很多人把小餛飩當成湯來喝,因為餛飩裡的湯是很鮮的,而大餛飩就像水餃一樣,是當飯吃的來,來上一碗大餛飩就可以吃得很飽。
  • 海豐美食|這家只賣生的冬至鴿店,已經開了20多年
    已經開了20年的時光了×××① | 每天起早,清晨6:30就開始賣/ / /這家冬至鴿位於銅錢山接近美食街的後半段夫妻倆一直在這條小巷子裡做著,甚至連一個「正經店面」都沒有,寄居在一個裁縫店裡面,但就是小桌小椅一擺,就已經是重複了20年的動作了。
  • 上海這家有20年歷史的商店只做兩種零食
    有一個下崗的阿姨在街道附近開了一家不到三平方米的小店,他只做了兩種零食,客人每天都很飽。阿姨是一家紡織廠的下崗女工,下崗後,她經營著這家小店,這家商店的大小只能容納三個人,開門,左右她把當天準備好的所有配料都賣完了,這家店的名字叫排骨年糕和店店店,只賣排骨年糕和春卷,黛安是她的貓的名字,看來這隻貓在她家裡的地位真是非同尋常。
  • 500米復興路,每一家都是寶藏!
    在西門開了十多年的老麵館,承載了不少人的童年回憶,也是「真正無錫味陽春麵十大名店」之一。 店名:花滿心HEARTDANCE(復興路店)地址:復興路108號(熙盛源隔壁)營業時間:10:3--14:00  16:3--20:00電話:15251533132
  • 這家餛飩店開了23年,名氣超大但可能你還真沒吃過!
  • 瀋陽30多年的餛飩店,憑著3種餡料的餛飩,屹立不倒人氣依舊
    瀋陽是一座有歷史有內涵的城市,從當地的美食就有所體現,瀋陽的美食眾多,除了本地的特色美食以外,像餛飩,面,湯包這一類的食物,在瀋陽也很受歡迎。餛飩歷史悠久,至今已經有2000多年,在全國各地都很受歡迎。
  • 上海最銷魂的30家餛飩店,一天一碗,一個月不重樣!
    吃貨們對這家店應該都不陌生,最早位於靜安別墅的弄堂小餛飩,店面搬了,搬去了威海路,比起在靜安別墅的時候寬敞了不少,但小店的人情味如舊。歷經了十多年的耕耘打磨,從當初的一家夫妻小店,做到了如今日銷數千隻餛飩的成績。老闆雖不是上海人,但是能夠把上海餛飩做得道道地地、有滋有味。
  • 這家餛飩店自民國以來已經開業100多年了,他的肉很好吃
    兩天前,鹹陽的一個朋友帶我去了鹹陽北的大門,他說有一家叫張記的餛飩店已經經營了了,他說我必須試試。當我到達商店時,我發現他很寬敞,我點了一份雞絲餛飩和一個蒸餃,坐下後,服務員來倒水,服務態度很好。朋友們說很多鹹陽的人從小就吃餛飩,當長大出去工作的時候,他一定也有一碗經典的雞肉餛飩!
  • 南京這家破爛餛飩店,堅持用柴火煮餛飩,7塊錢一碗客人搶著吃
    提起南京的美食,人們就想到鴨子,畢竟南京有鴨都的稱號,而且在南京烹製鴨子的方法五花八門,但南京的湯包,餛飩,面等同樣很受歡迎,南京這家很破爛的餛飩店,30多年了,一直堅持用柴火煮餛飩,煮出來的餛飩有濃濃的柴火香味,7塊錢一碗客人搶著吃。
  • 這家流行了十多年的炸雞店,每隻炸雞要20元錢
    雞肉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吃的一種食物,他能為人體提供大量的營養物質。雞肉與「吉」同名,在吉祥中有大吉大利的意思,因此雞肉是婚禮或家庭晚餐不可缺少的一道菜。在濟南有很多炸雞店,炸雞很好吃,其中一個位於燕山路和平路的交叉口,這條路已經通車十多年了,這家店在濟南開了很多分店,每一家店的門口都排起了長隊。他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是因為他的雞肉不僅味道好,而且價格特別實惠,一隻雞隻值19元9角,每次出鍋都會被搶。
  • 合興這家餛飩店,老闆只賣餛飩,下午1點就賣光
    賣花卷饅頭的、炸餅油條的、麵條小米粥的,一字排開。試想在這個時候,如果能呼哧呼哧地吃一碗餛飩,那真是從頭暖到腳。繼續走街串巷,去尋找我們這座小城的餛飩店,散落在每一處的寶藏餛飩,都包裹著一部分人的舌尖印象。
  • 天津這家老館子,開了20多年!只做一道菜,卻有人開車2小時去吃
    天津的老菜館還真是不少,據說有的人全都去過,開了超過20年的老菜館一共是15家,今天柚子姐姐跟大家分享的這一家開了20多年,並且是只做一道菜!這一家開在了天津哈爾濱大道上,開了這幾十年,讓人沒想到就是就是人家只做一道菜,那就是紅燜羊肉!這一家館子就叫津新紅燜羊肉!紅燜羊肉大家吃過嗎?肥瘦相間的羊肉,入口軟綿,鮮美多汁!入口儘是醇厚的羊肉香!
  • 上海最銷魂的20碗餛飩
    上海人不太擅長做麵食,但這餛飩倒是算少有的精品。同樣是餛飩,吃起來也是大有講究:小餛飩重皮,飄逸輕柔像薄紗,豬油紫菜蛋皮蝦米鮮辣粉少不了;大餛飩重餡,最好是鹼水皮,餡料紮實緊湊飽腹感十足!春天已經來臨,乍暖還寒時,不如出門尋一碗老上海餛飩,追尋那抹嫋嫋熱氣,暖胃更暖心。
  • 曹張新村的老牌餛飩店,29年只賣1種餛飩.
    一家開了29年的老牌餛飩店,只賣1種餛飩,只有3個口味,很多人從小吃到大,店家和食客之間的情分
  • 開家餛飩店需要注意什麼問題,做不好這兩點,餛飩店無法經營下去
    今天結合我自己開餛飩店這麼多年的經驗,分享給大家開家餛飩店需要注意的這些問題,做不好這兩點,餛飩店無法經營下去。餛飩店的成敗也許就在門店位置上,好的位置可以讓你輕鬆經營就可以收益頗豐,位置太差再大的品牌也回天無術。餛飩店適合開的位置有:1,去菜市場的主幹道上,越靠近菜市場越好,人流量最大的必經之路上。2,小學、初中的校門口。3,大型社區門口,當然入住人口越多越好。店面最好控制在月租3000以下,房租太高不適合開餛飩店。
  • 天竺路這家只做素食的私房菜館,藏著趕走雨天壞心情的秘訣
    因周邊廟宇眾多,自古而今,香客大都會在禮佛時途經天竺路。 香客大多食素,不長的天竺路上,專供香客的民宿、素食就開了一片。  我們花了一小時的時間在天竺路上逛了逛,向有經驗的人取取經,而知竹就是香客推薦的一家餐館,只做素食。
  • 這家虎頭山薺菜包出的美味大餛飩,在三明一開就是20年!
    二十年的堅持只是因為彼此 沿著東新二路往坡上走,我們踏入了這家駐足在新市北路的老店——菜肉大餛飩。                 老闆夫妻倆都是龍巖長汀人,91年就來到三明定居。從鍋中現撈出的菜肉大餛飩像元寶一樣,晶瑩剔透。大餛飩是真的大,比它的兄弟餃子還要大上幾分。十塊錢一碗裡有11個大餛飩,一份飽肚真是十分划算。
  • 【秘方首公開】什麼餛飩店,讓他惦記了整整35年?
    皮子比較厚,是阿拉講的黑麵粉做出來的,老有咬勁呃。我記得伊個辰光廚房裡廂燒大灶頭,旁邊有一隻壺,裝著豬油,餛飩出鍋的時候,師傅就拿著壺滴一點豬油進去,老香呃。」龔文點了一碗大餛飩,灑了不少胡椒粉進去。龔文今年40多歲了,曾做過多年廚師的他對美食一直有興趣。從小住在老盧灣區,小時候外婆帶他來,現在只要有機會,他就會帶自己的孩子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