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步教你深度思考,從低效無用的信息中解脫出來,換種思維看世界

2020-12-10 論心館

從現在開始,請增加思維的深度,在深度思考中去領悟和充盈人生。

古代人接收信息的途徑很少,主要是通過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還有書信兩種方式來獲取信息。現代人獲取信息,除了這兩種方式之外,還有很多途徑,手機、電腦、電視、廣播等等。

古代人想要去一個地方,沒有地圖的指引,很容易偏離方向。現代人,用手機打開地圖,位置信息一目了然。

古代人讀一本書,沒有注釋,非常難以讀懂。現代人的技術書籍,有入門書籍,也有進階書籍,還有專家把難懂的部分,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方便人們學習。

我們身在資訊時代,有太多的便利。但是太容易得到的,人們往往不會去珍惜。

在古代,一位書生得到一本聖賢書,會如獲至寶,把書翻來覆去讀無數遍。直到舉一反三,悟出諸多道理才肯罷休。在書籍匱乏的年代,一本《孫子兵法》就有可能造就出一個用兵如神的將領。

在現代,人們可以輕易獲得知識與技術的相關資料。可是,人們卻更願意把時間用來消遣,拒絕深度思考。

當一個人拿起手機,一條一條信息在眼前閃過,一會兒放聲大笑,一會兒同情落淚,一會兒義憤填膺。在這個過程當中,他不用移動身體,甚至都不用思考,就可以輕易體會到別人的喜、怒、哀、樂。他的大腦看似在忙碌著處理各種各樣的信息,實際上卻沒有任何收穫。

當學習一門技術的時候,聽著老師的課程。老師教什麼,就學什麼,沒有講到的,也不會去主動探索。只願意學習最簡單的第一步,而不願意做更為複雜的實踐與鞏固。這樣學習的後果,是經歷很長時間的學習,依然只是學會了最基礎的知識,深入一點的技能卻還是難以掌握。

當召開工作會議的時候,老闆徵詢大家的意見。有的人見解獨到,侃侃而談。而有的人,只能沉默,因為他根本沒什麼想法。

有太多人已經習慣了被動接受信息,不懂得如何進行深度思考,而一個沒有深度思考能力的人,註定要度過平庸的一生。

如何才能養成深度思考的習慣呢?

01 多想一步,真相往往隱藏在表面之後

想要養成深度思考的習慣,首先要學會主動思考問題。有些人只是看到了表面的信息,卻相信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理。

當看到張三炒股掙到了錢,就覺得炒股有錢途,盲目進入股市。當看到李四做教育,很快就買房買車,又想著轉去做教育。結果不但沒有掙到錢,還賠得血本無歸。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他們只看到了別人的風光,卻不知道背後的故事。張三,之所以能炒股掙到錢,是因為他有一個炒了一輩子股票的長輩來指導。李四做教育能夠成功,是因為他有辛苦多年鑄造的人際關係網做後盾。

聰明人都知道,不要輕易相信自己看到的或者聽到的事情,在下結論之前,應該嘗試找到隱藏在事情表面之後的真相。

02 嘗試總結出普遍性規律,學會看「門道」

有句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當遇到一件事情,嘗試站在內行的角度來分析,可以把事情看得更透徹。

如果你喜歡看電視劇,不要只是簡單看到劇情的表面。而要嘗試站在編劇的角度來思考,這個故事背後的套路是什麼。故事有幾條主線,每條線路走向如何,主角人物性格設定和故事情節是否相符等等。在看劇的過程中,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久而久之,大多數電視劇的套路你都會搞明白。

如果你看到別人推銷商品,直播帶貨,要嘗試站在運營者的角度來分析他們的銷售技巧。先提價再降價,讓消費者覺得佔了便宜。然後打出限時優惠的旗號,造成消費者緊迫感。再宣傳自己的售後服務及時又良好,打消顧客疑慮等等。

如果你喜歡打遊戲,就要站在遊戲設計者的角度來思考。對方是如何設計關卡,如何提高遊戲趣味性,如何吸引用戶持續玩下去?如果你嘗試站在設計者的角度思考,就不會那麼容易沉溺其中,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站在內行的角度分析問題,不是為了讓你精通所有的行業。而是為了讓你成為一個有主見,不輕易受外界迷惑,能夠發現事物普遍規律的智者。

03 把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獲取

很多人可能聽過這個技巧,要想學會一個知識點的最好方法,就是把這個知識點講給別人聽。

在講解的過程當中,你的大腦會自動理清思路,原來不通透的點,也會變得通透。想想看,自己都不懂的知識,如何傳授給別人呢?

這個道理的根本,就是把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獲取。

被動接受與主動獲取的差別在哪裡呢?

被動接受的特點,是你聽到一個知識點,學會了這個知識點,然後把它拋之腦後。主動獲取的特點,是你學會了一個知識點,然後把它變成自己知識體系的一部分。

假如你要讀一本書。

用被動接受的方式讀書,就是從書的第一章開始,按照順序,一節一節往下讀。讀書的過程當中,某些句子或許會讓你有所感悟,可是讀完之後,能記住的東西非常有限。

如果用主動獲取的方式讀書,不但可以提高效率,還可以記住書本的關鍵內容。那麼該如何主動去讀一本書呢?

在讀書之前,應該弄明白幾個問題。我為何選擇這本書,我希望通過這本書學到哪些東西。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需要仔細閱讀書的目錄與序言。如果目錄看不明白,可以簡單翻看一下對應的章節。

接下來,針對每個章節提出一個問題。然後把書本當成一本資料書來查閱,嘗試找到問題的答案。當你找到所有問題的答案,這本書也就讀完了。用主動獲取的態度讀書,你不但可以快速閱讀完一本書,還能找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核心觀點。

被動接受信息,比主動獲取信息更為輕鬆與愜意,它節省了很多思考的過程。但是,這種方式只能進行淺度思考,而且效率非常低下。

想要進行深度思考,你需要變被動為主動,帶著問題與目標來解讀信息,嘗試把信息變成自己知識體系的一部分。而不是遇到什麼信息,就接受什麼信息,然後再把它拋之腦後。

04 不要讓低效無用的信息,消耗你深度思考的能力

很多人說感覺一天什麼也沒幹,卻覺得很疲憊。其實人的精力一部分是由於體力上的消耗,另一部分是源於過度勞神。而長時間處於無營養的訊息中,內心就如同在雜樹叢中不停跳躍攀緣的猴子,讓人心生疲憊。

一個精神疲倦的人,很難做到深度思考。

一個人晚上12點才睡覺,第二天早上醒來先玩會手機,坐車上班的路上繼續玩手機。等到了公司的時候,他可能由於疲勞打不起精神,於是效率低下的工作著。工作沒多久,就累了,再玩會手機放鬆一下,就這樣撐到晚上下班。回家之後,再看看電影,玩玩遊戲,又到了凌晨12點。

這樣的生活方式,太過於消耗精力,一整天都處於疲勞的狀態,當然無法進行深度思考。時間久了,整個人都可能廢掉。

再來看另一種生活方式。

每天早上6點起床,跑步運動,然後讀一會兒書。到了公司之後,高效完成工作。吃完午飯,休息一會。下午沒到下班的時間,就可以提前完成工作。用節省下來的時間,繼續學習與成長。到了晚上,出去溜達一圈放鬆放鬆,然後回家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晚上10點準時睡覺。

覺得難以實現嗎?不,當你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時,需要什麼時,你一定會做出正確的選擇。深度思考不會讓你疲勞過度,相反,在深度思考時人的精神狀態穩定,思維變得更加敏捷,此時更容易獲取靈感。而且經常進行深度思考的人,記憶力也會更佳。

養成深度思考的好習慣時,也一定要斷除沉溺於無用信息的壞習慣。良好的思維習慣會讓你頭腦清明,精力充沛。

養成深度思考的習慣,可以告別糊裡糊塗的生活軌跡,讓你更清楚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相關焦點

  • 深度思考需要升級結構化思維!
    作為結構化思維的一種,相比線性思維,更能全面、立體地展現思考的深度和廣度,有利於推出更有價值的觀點。自己已經習慣在工作中用金字塔梳理知識點,做營銷策劃案。但在這過程中,始終感覺用得很淺層——就只是把「已想到內容」,用金字塔的「樣子」羅列出來而已。即我對金字塔原理的使用,框架大於思考工具,形式大於內容。
  • 81思維模型:世界咖啡
    這150人要想達成合作,必須要通過語言進行溝通,這種暢通的信息流,可以保證人類在狩獵的過程中,保證偵查者、圍堵者、指揮者能夠快速的獲得信息,並做出相應的反應,進而捕獲比人類更強壯的獵物。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煉》一書中提到,組織要從自我超越、共同願景、心智模式、團隊學習、系統思考五個方面進行集體修煉,而集體修煉就是挖掘集體智慧。如何讓大家的思維進行碰撞,產生出花火?如何挖掘集體智慧?如何進行深度會談?
  • 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深度)
    引 言叔本華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我們每個人都被自己的認知牢牢禁錮其中。如果仔細檢查我們過往犯過的那些錯誤,或者失去的各種機會,你會發現:絕大多數過失都是我們自己的「認知局限」帶來的,這不是別人蓄意破壞的,更不是環境帶來的,所以人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局限」買單,我們都活在自己的「認知監獄」裡。
  • 極簡思考,九個步驟讓你的思維洞見有用武之地(附思維導圖)
    有沒有一種可以化繁為簡,讓你的思維洞見有用武之地的方法呢?今天我將向你介紹《極簡思考》這本書,由美國西點軍校的優秀畢業生,曾任職於世界頂級諮詢公司麥肯錫,後來創辦了自己的公司thought LEADERS的邁克·費廖洛(Mike Figliuolo)著作。
  • 說說《結構性思維:讓思考和表達像搭積木一樣有序省力》這本書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工作學習中,不管時候口頭表述,還是文字表達,你都可能正中以下4種表達陷阱中的任何一項。什麼是思維?有研究者這樣定義:思維是具有意識的人腦對客觀的反映。我認為,只要有大腦就有思維,思維就是大腦通過各種方式,比如聽,學,觸摸,感知等方式,對輸入的信息進行加工形成認知,然後表達出來的一種過程。
  • 《好好思考》:6個方法構建多元思維模型,幫你練就高超學習力
    這樣,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就要先思考這本書要討論的問題是什麼,再看作者用了哪些知識、概念和思維模型分析這個問題,然後把重要的概念、思維模型以關鍵詞的形式找出來,組織成解釋問題的知識結構,即關鍵詞網。另一種是未被表述的隱性知識,如我們在做事情中積累的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經驗。而工作中,我們能夠學習進步的一個重要步驟,就是把隱性知識變成可以學習的顯性思維模型。我們可以向優秀的同事和前輩去請教,我們如何在別人沒時間專門教自己的情況下,高效地向他們學習呢?
  • 如果你覺得自己思維遲緩,請你以後這樣思考!
    4、缺少創新能力的問題 有時候領導讓你出個方案,或想要搞一個活動,可是自己擠破腦袋想不出來好創意,所以每次都感覺是在白白浪費時間。 這些都是大多數人思維邏輯差會遇到的一些常見問題。
  • 換一種想法,拆掉思維裡的牆
    ●井底之蛙,永遠看不到遼闊的大海在現實生活中,可以見到許許多多的「井底之蛙」陶醉在自我的狹小領域中。這種自以為是的自足自得,只會導致光的短淺和心胸的狹隘。信息的落後和自我張狂會讓自己和現實離得越來越遠。因此,每個人都應該走出「小我」,積極地提升自身的能力,開闊自己的視野,這樣才能在洶湧的時代大潮中立於不敗之地。
  • 【MBA思維】這7種思維方式,讓你的生活慢慢變好
    有時人就像是一臺機器,一個新想法冒出來的時候,就是要驅動這臺機器運轉了。可是懶惰就像機器上的鏽阻擋你的行動。有人調侃,「我宛如戲臺上的老將軍,背上插滿了早睡健身的flag」。可是每到深夜的時候,手機又總是放不下。這樣下去機器啟動得起來才怪呢。
  • 拆解秋葉《寫作7堂課》:表面教寫文章,實教職場快速成長的思維
    比如,他以前教PPT時,發現學員缺的不是做PPT的能力,而是缺邏輯思考的能力。為此,其他PPT老師教的都是PPT製作技巧時,秋葉大叔卻通過PPT教會學員邏輯思考的能力。秋葉大叔教的學員,由於邏輯思考能力提升很快,他們做的PPT的內容,要比其他PPT老師教出的學員優秀很多;另外,他們依靠邏輯思考能力的提升,在職場做事更靠譜,加薪升職的機會遠勝從前。我相信在秋葉大叔心裡,教PPT和寫作差不了多少。
  • 《思維地圖》:國內首次引進的超效學習法,雞娃媽媽和老師推薦看
    愛因斯坦曾說,「教育是學校裡教過的知識都忘掉以後,自己還能保留的東西。」我在思維地圖裡看到了類似的解讀。作者大衛.海勒強調,「當學生離開學校時,能掌握目前還沒有被明確教過的能力,擁有超越課後作業、命題作文和各學科事實性信息測試的創造性思維,分析性思維和概念性思維。
  • 思維導圖,發散性的思考工具
    現在很多人習慣在工作與學習的時候使用思維導圖,但是也有很多人做出來的不是真正的思維導圖,包括我。整理了一下思維導圖的基本信息分享給大家。什麼是思維導圖官方給出的定義是具有發散性、可視化的思考工具,由於可視化的特性,所以也叫做思維地圖。
  • 2021跨年演講背後的深度再思考
    年末年初,社會各行業名人紛紛通過跨年演講表達自己對於2021年乃至更遠未來的展望與思考。這裡,我們就集合其中幾位代表人物的重要觀點,再次深度思考2021年中國乃至世界可能面對的未來。這一本土時代,不是中國的封閉,而是中國的進一步「被喚醒」以及中國對於自身「內部結構合理」的深度思考。  著名經濟學家吳曉波則在他的跨年演講《預見2021——勇敢者的心》援引湯因比在《歷史研究》中的闡述:「創造是一種遭遇的結果,文明總是在異常困難、而非異常優越的環境中降生。挑戰越大,刺激越大。」人類文明幾乎所有的發展都符合「湯因比原則」,中國42年改革開放的發展亦然。
  • 別讓「假勤奮」害了你,5種方法教你「高品質勤奮」,事半功倍
    你有沒有問過自己,既然你真勤奮努力了這麼久,為什麼還一直在原地打轉?你的勤奮收穫了什麼結果?《別再做低品質勤奮者》一書中說:「毀掉你的不是勤奮,而是無用功,忙碌≠勤奮,沒有結果的勤奮都是在做秀」。看吧,現在你還敢說自己在真勤奮、真努力嗎?那麼,為什麼你的勤奮,會變成低品質的「假勤奮」呢?
  • 從內觀到解脫的三步禪法
    通過觀,通過不斷地內觀下去,禪修者就會慢慢解脫,內心越來越寂靜,最終涅槃成佛。以下三步內觀禪法,就是解脫、涅槃、成佛的過程。以下是我對觀的體驗,每個已建立起觀的能力的禪修者,可依此進行具體的體驗。禪修者開始只能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意覺中的某一個覺進行觀,只能進行單一某個覺的觀。看時,禪修者能實現我知道自己只是在看;聽時,我知道自己只是在聽;嗅時,我知道自己只是在嗅;吃時,我知道自己只是在吃;觸摸時,我知道自己只是在觸摸;想時,我知道自己只是在想。
  • 什麼是思維?它和數學思維是什麼關係?
    我過去幾年一直的思路:「小學數學很簡單,隨便教孩子數數就好了。」可是孩子一上小學,當我正式開始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我才意識到:我人生的滑鐵盧來了,教孩子數學簡直比高考還累。第一題:3+1=幾,孩子能算出來是4,第二題:3+?
  • 那些牛人的結構化思維是如何煉成的?
    3)網際網路時代,信息都是碎片化的,如果沒有結構化思維,信息只是信息,可如果有了結構化思維,就能夠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每當接觸到碎片信息的時候,把它塞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就可以了。所以說,解決問題、溝通、學習,如果沒有結構化思維,效率都不高。
  • 《思考的整理學》:暢銷日本34年不衰,教你獨立思考,擁有創造力
    今天,三皮兒就帶你解讀《思考的整理學》,教你學會獨立思考,具有創造力。01.這就好似「填鴨式」教育,老師給你什麼你就接受什麼,長久如此,就會導致我們既沒有了學習欲望,也沒有了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因此,從填鴨式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是邁出獨立思考的重要一步。現在我們的思維已經開始發生轉變,那到底該如何去做呢,如何把抽象、瑣碎的想法變成具有創造性的觀點呢?
  • 了解3大思考流程、5大思維模式
    而當年備戰研究生考試的時候,我複習得非常吃力,因為從不注重思維能力的鍛鍊和培養,在做題的時候發現自己很多題都看不透徹,總感覺題目太繞,把自己思緒都繞亂了走不出來。我們一生中會經歷大大小小的考試、遇到很多猝不及防的問題,而邏輯思維能力是我們能夠挑戰這些考試和問題的法寶。
  • 有一種思維法則叫黃金圈思維
    如果我們先說「做什麼的」,就無法激起對方大腦皮層的部分,也就是邏輯方面不能直接走入別人的思維方式中;如果你用黃金圈思維,先說「為什麼的部分」,就反之有效,恰恰的激起了對方的「思考」。02 為什麼我們需要黃金思維圈」使用黃金思維圈不是因為「黃金」值錢,而是它的思維模型能幫助我們少走很多彎路,同時用這個法則可以幫助自己「深度思考」,從而看透問題的本質,其次也是一種很好的路徑管理,當然也可以有效的讓別人接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