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開始,請增加思維的深度,在深度思考中去領悟和充盈人生。
古代人接收信息的途徑很少,主要是通過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還有書信兩種方式來獲取信息。現代人獲取信息,除了這兩種方式之外,還有很多途徑,手機、電腦、電視、廣播等等。
古代人想要去一個地方,沒有地圖的指引,很容易偏離方向。現代人,用手機打開地圖,位置信息一目了然。
古代人讀一本書,沒有注釋,非常難以讀懂。現代人的技術書籍,有入門書籍,也有進階書籍,還有專家把難懂的部分,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方便人們學習。
我們身在資訊時代,有太多的便利。但是太容易得到的,人們往往不會去珍惜。
在古代,一位書生得到一本聖賢書,會如獲至寶,把書翻來覆去讀無數遍。直到舉一反三,悟出諸多道理才肯罷休。在書籍匱乏的年代,一本《孫子兵法》就有可能造就出一個用兵如神的將領。
在現代,人們可以輕易獲得知識與技術的相關資料。可是,人們卻更願意把時間用來消遣,拒絕深度思考。
當一個人拿起手機,一條一條信息在眼前閃過,一會兒放聲大笑,一會兒同情落淚,一會兒義憤填膺。在這個過程當中,他不用移動身體,甚至都不用思考,就可以輕易體會到別人的喜、怒、哀、樂。他的大腦看似在忙碌著處理各種各樣的信息,實際上卻沒有任何收穫。
當學習一門技術的時候,聽著老師的課程。老師教什麼,就學什麼,沒有講到的,也不會去主動探索。只願意學習最簡單的第一步,而不願意做更為複雜的實踐與鞏固。這樣學習的後果,是經歷很長時間的學習,依然只是學會了最基礎的知識,深入一點的技能卻還是難以掌握。
當召開工作會議的時候,老闆徵詢大家的意見。有的人見解獨到,侃侃而談。而有的人,只能沉默,因為他根本沒什麼想法。
有太多人已經習慣了被動接受信息,不懂得如何進行深度思考,而一個沒有深度思考能力的人,註定要度過平庸的一生。
如何才能養成深度思考的習慣呢?
01 多想一步,真相往往隱藏在表面之後
想要養成深度思考的習慣,首先要學會主動思考問題。有些人只是看到了表面的信息,卻相信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理。
當看到張三炒股掙到了錢,就覺得炒股有錢途,盲目進入股市。當看到李四做教育,很快就買房買車,又想著轉去做教育。結果不但沒有掙到錢,還賠得血本無歸。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他們只看到了別人的風光,卻不知道背後的故事。張三,之所以能炒股掙到錢,是因為他有一個炒了一輩子股票的長輩來指導。李四做教育能夠成功,是因為他有辛苦多年鑄造的人際關係網做後盾。
聰明人都知道,不要輕易相信自己看到的或者聽到的事情,在下結論之前,應該嘗試找到隱藏在事情表面之後的真相。
02 嘗試總結出普遍性規律,學會看「門道」
有句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當遇到一件事情,嘗試站在內行的角度來分析,可以把事情看得更透徹。
如果你喜歡看電視劇,不要只是簡單看到劇情的表面。而要嘗試站在編劇的角度來思考,這個故事背後的套路是什麼。故事有幾條主線,每條線路走向如何,主角人物性格設定和故事情節是否相符等等。在看劇的過程中,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久而久之,大多數電視劇的套路你都會搞明白。
如果你看到別人推銷商品,直播帶貨,要嘗試站在運營者的角度來分析他們的銷售技巧。先提價再降價,讓消費者覺得佔了便宜。然後打出限時優惠的旗號,造成消費者緊迫感。再宣傳自己的售後服務及時又良好,打消顧客疑慮等等。
如果你喜歡打遊戲,就要站在遊戲設計者的角度來思考。對方是如何設計關卡,如何提高遊戲趣味性,如何吸引用戶持續玩下去?如果你嘗試站在設計者的角度思考,就不會那麼容易沉溺其中,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站在內行的角度分析問題,不是為了讓你精通所有的行業。而是為了讓你成為一個有主見,不輕易受外界迷惑,能夠發現事物普遍規律的智者。
03 把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獲取
很多人可能聽過這個技巧,要想學會一個知識點的最好方法,就是把這個知識點講給別人聽。
在講解的過程當中,你的大腦會自動理清思路,原來不通透的點,也會變得通透。想想看,自己都不懂的知識,如何傳授給別人呢?
這個道理的根本,就是把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獲取。
被動接受與主動獲取的差別在哪裡呢?
被動接受的特點,是你聽到一個知識點,學會了這個知識點,然後把它拋之腦後。主動獲取的特點,是你學會了一個知識點,然後把它變成自己知識體系的一部分。
假如你要讀一本書。
用被動接受的方式讀書,就是從書的第一章開始,按照順序,一節一節往下讀。讀書的過程當中,某些句子或許會讓你有所感悟,可是讀完之後,能記住的東西非常有限。
如果用主動獲取的方式讀書,不但可以提高效率,還可以記住書本的關鍵內容。那麼該如何主動去讀一本書呢?
在讀書之前,應該弄明白幾個問題。我為何選擇這本書,我希望通過這本書學到哪些東西。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需要仔細閱讀書的目錄與序言。如果目錄看不明白,可以簡單翻看一下對應的章節。
接下來,針對每個章節提出一個問題。然後把書本當成一本資料書來查閱,嘗試找到問題的答案。當你找到所有問題的答案,這本書也就讀完了。用主動獲取的態度讀書,你不但可以快速閱讀完一本書,還能找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核心觀點。
被動接受信息,比主動獲取信息更為輕鬆與愜意,它節省了很多思考的過程。但是,這種方式只能進行淺度思考,而且效率非常低下。
想要進行深度思考,你需要變被動為主動,帶著問題與目標來解讀信息,嘗試把信息變成自己知識體系的一部分。而不是遇到什麼信息,就接受什麼信息,然後再把它拋之腦後。
04 不要讓低效無用的信息,消耗你深度思考的能力
很多人說感覺一天什麼也沒幹,卻覺得很疲憊。其實人的精力一部分是由於體力上的消耗,另一部分是源於過度勞神。而長時間處於無營養的訊息中,內心就如同在雜樹叢中不停跳躍攀緣的猴子,讓人心生疲憊。
一個精神疲倦的人,很難做到深度思考。
一個人晚上12點才睡覺,第二天早上醒來先玩會手機,坐車上班的路上繼續玩手機。等到了公司的時候,他可能由於疲勞打不起精神,於是效率低下的工作著。工作沒多久,就累了,再玩會手機放鬆一下,就這樣撐到晚上下班。回家之後,再看看電影,玩玩遊戲,又到了凌晨12點。
這樣的生活方式,太過於消耗精力,一整天都處於疲勞的狀態,當然無法進行深度思考。時間久了,整個人都可能廢掉。
再來看另一種生活方式。
每天早上6點起床,跑步運動,然後讀一會兒書。到了公司之後,高效完成工作。吃完午飯,休息一會。下午沒到下班的時間,就可以提前完成工作。用節省下來的時間,繼續學習與成長。到了晚上,出去溜達一圈放鬆放鬆,然後回家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晚上10點準時睡覺。
覺得難以實現嗎?不,當你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時,需要什麼時,你一定會做出正確的選擇。深度思考不會讓你疲勞過度,相反,在深度思考時人的精神狀態穩定,思維變得更加敏捷,此時更容易獲取靈感。而且經常進行深度思考的人,記憶力也會更佳。
養成深度思考的好習慣時,也一定要斷除沉溺於無用信息的壞習慣。良好的思維習慣會讓你頭腦清明,精力充沛。
養成深度思考的習慣,可以告別糊裡糊塗的生活軌跡,讓你更清楚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