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一種想法,拆掉思維裡的牆

2021-01-13 陽光的屁屁蟲

●井底之蛙,永遠看不到遼闊的大海

在現實生活中,可以見到許許多多的「井底之蛙」陶醉在自我的狹小領域中。這種自以為是的自足自得,只會導致光的短淺和心胸的狹隘。信息的落後和自我張狂會讓自己和現實離得越來越遠。

因此,每個人都應該走出「小我」,積極地提升自身的能力,開闊自己的視野,這樣才能在洶湧的時代大潮中立於不敗之地。

生活中,我們隨處可以看到,許多人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在渾渾噩噩中度日,害怕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更不願增強自己的本領,去發揮自身的優勢以適應變化,最終在安逸中消磨了所有的生命能量。

●人生無處不「套牢」,思路決定出路

當人們拼著性命往套中鑽時,卻怎麼也得不到自己所渴望得到的東西。也許,這種削尖腦袋往套中鑽的動機和想法本身就是一個圈套,或者說是一堵圍困人生的牆吧。

仔細想想,人又不能沒有一點東西將自己套牢。過於自由,心裡就空落落的,魂不守舍,食不甘味,這種那種的孤獨就要來吃咬人。人不是被這個套牢,就是被那個套牢,一套接著一套,徹底的「孤鬼兒一個」是不可想像的。有種說法是不錯的:凡是活人必然是套中之人。

人生不應該有太多的勞累與負荷。現在擁有的,我們應該珍惜;已經失去的,也沒必要再為之哭泣。抬頭向前看,會有更美好的生活等你。只要還有一顆樂觀向上的心,人生就會一路充滿陽光。

●走出囚禁思維的柵欄

有時,我們固有的思維就是囚禁自己的柵欄,要還創造力以自由,首先就要突破常規思維。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樣,世上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每個人自身的獨特性,造成其別具一格的思維方式,每個人都可以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發展道路。但保持個性的同時,也應追求突破創新;否則,你將陷入自身的思路圈套當中。

成功的人往往是一些不那麼安分守己的人,他們絕對不會因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績而沾沾自喜,不會因獲得一點兒小成功就停下繼續前行的腳步。因此,只有突破舊我,才獲得又一次的蛻變,人生才會呈現更好的局面。

●甩掉「金科玉律」的束縛

很多所謂的金科玉律,只是些成見和偏見罷了。認信奉它,誰就會受制於它。

大家都記得這句金科玉律:「想要別辦怎樣對待你,就先怎樣對待別人。」這可能是一句大家從小就學過,而且會拿來教導孩子的至理名言。

我們被自己對世界的偏見和蒙蔽,看不到個人見解的可笑荒謬。這種狹隘的觀念,直接影響了我們在處理變革引發的差異時採取的決策和行動。

生活是不斷變化的,觀念也要不斷地更新。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成功的喜悅總是屬於那些思路常新、不落俗套的人。因此,想別人不敢想,做別人不敢做,往往會為我們創造出意想不到的機遇。

●打破權威

生活中有很多權威和偶像,他們會禁錮你的頭腦,束縛你的手腳。如果盲目地附和眾議,就會喪失獨立思考的習性;如果無原則地屈從他人,就會被剝奪自主行動的能力。

任何知識都是相對的,它們具有先進性,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有些人雖然知識不多,但初生牛犢不怕虎,思想活躍,敢於奮力拼搏,反而增加了成功的希望。

在個人成功的經驗之中,保持自我的本色及以自身的創造成性去贏得一個新天地,是最有意義的。權威的意見固然有他的緣由所在,然而權威只能作為我們人生的參考,卻不能取代我們對於自己人生的獨立思考。

●換一個角度,換一片天地

很多情況下,製造痛苦的並非事件本身,而是我們自己。

有一位哲人曾經說過:「我們的痛苦不是問題本身帶來的,而是我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產生。」這句話很經典,它引導我們學會解脫,而解脫的最好方式是面對不同的情況,用不同的思路去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因為事物都是多面性的,視角不同,得出的結果就會不同。

有時候,人只要稍微改變一下思路,人生的前景、工作的效率就會大為改觀。

對於每個人來說,思維定勢使頭腦忽略了定式之外的事物和觀念。而根據社會學、心理學和腦科學的研究成果來看,思維定式似乎是難以避免的。

●別讓「約拿情緒」毀了你

「約拿情結」的典故出自《聖經》,卻高度概括了人的一種狀態。人渴望成功又害怕面的成功,內心一直在積極與消極的兩端徘徊。其實,這種心理迷茫狀態來源於內心深處的恐懼感,而這種深層的恐懼心理,也成了人最嚴重致命傷。

「約拿情結」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我們想取得成功,但成功以後,又總是伴隨著一種心理迷茫。我們既自信又自卑,我們既對傑出的人物感到敬仰,又總是心懷一種敵意。我們敬佩最終取得成功的人,而對成功者,又懷有一種不安、焦慮、慌亂和嫉妒。

在不安、恐懼的心態下仍勇於作為,是克服精神緊張的處方,它能使人在行動之中獲得活潑與生氣,漸漸忘卻恐懼心理。只要不畏縮,有了初步行動,就能帶動第二、第三次的出發,如此一來,心理與行動都會漸漸走上正確的軌道。

有的人想做大事,卻漫無目標,得過肯過。這樣的人肯定會有很多局限性而無法超越自我,難有大的突破和進展。實際上,凡是有「得過且過」心態的人,無不是給自己立了一堵牆,並陶然忘我地在圍牆之內沉醉。殊不知,這儼然是在耗費生命。

一個有生氣、有計劃、克服消極心態的人,一定會不辭任何勞苦,堅持不懈的向前邁進,他們從來不會想到「將就過」這樣的話。

那些克服消極心態而成就的大事,絕非僅想「填飽肚子」以及做事「得過且過」的人所能完成的,只有那些意志堅決、不辭辛苦、十分熱心的人才能完成這些事業。

相關焦點

  • 拆掉思維裡的牆,成長為自己的樣子
    當我們像走入一片黑暗看不到曙光的時候,是因為我們看不到曙光,還是曙光不存在,這可能都是需要我們去深度思考的問題,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書呢,是拆掉思維裡的牆。拆掉思維裡的牆是一本暢銷書,很多人看這本書之後都很有啟發和收穫,這本書的第1章講的是安全感的問題,講了一個特別現實的問題,買房那麼我們買房的原因是什麼?
  • 《拆掉思維裡的牆》:不做安全感的奴隸,讓有趣的生命撲面而來
    你需要閱讀這本書,拆掉思維裡的牆,打開夢想的窗,走出生命的困境,加速人生的巡航。-- 新東方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徐小平人們經常羨慕別人功成名就,抱怨自己時運不濟,遇人不淑。其實試著換個角度去思考,換個方式去行動,換個心情去感悟,拆掉「思維裡的牆」,你就會發現「牆」外的世界更華麗,也許成功就是這樣簡單。
  • 薦書丨拆掉思維的牆(套裝9冊)-「享書社」
    #享書社個人成長#拆掉思維的牆(套裝9冊)拆掉思維裡的牆 你只是假裝很努力 別再說你沒時間:練好職場基本功 思考的力量 成為你想看到的改變 邏輯工作法 把碎片化時間用起來 別再用勤奮掩飾你的懶惰 少做一點不會死《拆掉思維裡的牆》編輯推薦啟發1000000位讀者更新心智模式,幫助10000000人成長為自己的樣子
  • 《拆掉思維裡的牆》:你的心智模式,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yes」,這本《拆掉思維裡的牆》也許適合當下的你讀一讀。這是一本融合了心理學和職業規劃為一體的書,作家畢淑敏評論:「這本書,你讀的時候會充滿興趣,合卷之後會引發思考。本書中所闡釋的觀點和豐富的事例,我相信會在某一個點上觸動心靈,甚至會改變你生命的軌跡。」本文從心智模式的角度,探討我們日常生活中被哪些固定思維束縛住,哪些牆是我們必須拆除的?
  • 《拆掉思維裡的牆》:安全感我們一生都在尋找,它是我們需要的嗎
    今天把古典老師的《拆掉思維裡的牆》這本書看完了,我們該拆掉思維裡的哪些牆呢?古典老師說:我們最應該拆除的是牆是安全感的牆。從小到大我們都在尋找安全感。小時候離開媽媽去上幼兒園會哭,是因為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缺乏安全感。上學後和同學關係不好,會難過,因為沒人玩,很孤獨,沒有安全感。成績考不好,會害怕,擔心考差了,父母不開心,會不喜歡自己。
  • 《拆掉思維裡的牆》:單身時,不要只和結婚的人談戀愛
    但是越長大越知道,那是一種被思維和環境困住的人,真正的人生是有無限種可能。一,不要只和結婚的人談戀愛。最初你是不是有這樣的想法:此生和一個人牽手,和牽手的那個人擁抱,和擁抱的那個人上床,和上床的那個人結婚,然後和結婚的那個人生兒育女,最後和生兒育女的那個人白頭偕老。
  • 拆掉思維中的牆,你才能控制好成本!
    其實這是因為我們陷入了一個固定的思維模式。在我們的思維裡面,成本明細表裡列出來的成本,只要和以前相比變化不大,沒有明顯的上升,就相當於有效地控制了成本。但其實這個時候我們往往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並不是說成本沒有明顯上升就是正常的,很有可能在某個環節甚至整個流程中存在著某種浪費,而且這種浪費是長期存在的,每個月都會有,以至於我們忽略了它。
  • 「拆掉思維裡的牆」,你可以這樣做!
    在企業中,任何新想法都需要成功案例來驗證,譬如「數據A、B、C使我們相信某款健身app會擁有十億美元的市場」。與任何認知方式一樣,商業案例式思維有其優勢和局限性。嚴格進行推論時,需要闡明假設、估計需求、解釋機會和風險,最後證明預期。然而在一些商業計劃中,推論的結果可能建立於不著邊際的臆測之上,造成紙上談兵的情況。商業案例式的思維適合條件相對穩定的情況。
  • 拆掉思維裡的牆,專業中醫人是時候鍛鍊產品思維了
    現在醫館運營也很需要這種產品思維,這種建立過程可以分六步,我們可以稱之為:產品思維的六脈神劍。 第一劍:品牌基礎 現在零零後已經20歲了,他們的審美已經發生了改變,所以產品思維第一步,就是要在商標設計這塊下功夫,產品名字要結合企業文化,但也要保持中醫古典的美學思維。
  • 先拆掉你思維的牆
    當法盟的王總找我讓我分享一些東西的時候,我很忐忑:如何從我那略顯單薄而平淡的職業生涯裡提煉出一些和其他分享嘉賓不一樣的點,給到大家哪怕一點點小小的幫助?畢竟大家都是犧牲了自己周六的休息時間,冒著生命危險來這裡聽分享的。想來想去,可能可以說說自己那兩年「出軌」帶來的思考吧!
  • 拆掉思維裡的牆 發展自我興趣實現理想
    興趣與其說是一種天賦,不如說是一種自我技能——那些生活得有趣的人,往往是下意識掌握這種技術的人,而我們大部分人則可以通過有意識地學習,讓自己活得有趣。一旦明白興趣是門自我管理的技術,那麼任何人只要下定決心,就一定能夠活得有趣。你的興趣從何而來?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一種情緒,而情緒,是人類進化出來的一種生存工具。
  • 為了雙門冰箱入戶,成都一住戶拆掉三堵牆!
    結果為了個冰箱拆掉冰箱門,最後還拆掉廚房門扇,費盡周折後才把冰箱搬進去。為個雙開門冰箱拆了家裡三堵牆家住羊西立交附近的寧小姐家就是這樣的,為了要雙門冰箱,拆掉了家裡的三堵牆。寧小姐喜歡做西式點心,所以一定要買一個雙門冰箱,但廚房面積較小,擺放了櫥櫃之後,所剩空間不多,根本不放下雙門冰箱。
  • 「凡牆都是門」----創新發展之思維突破
    而創新就是「視牆為門」,破「牆」開門。這正如世界經濟學家熊彼特所言「企業家工作是創造性的破壞」,不破「牆」那來的門?  走進喬家大院、王家大院旅遊,身處高牆大院內,給人一種閉塞的感覺。此景觀與治富之前的晉商不同,那時的晉商完全是一種「走西口」、創票號的創新氣勢。晉商在困難之時,創新吃苦精神很強,而一旦獲得巨大成果時卻容易求穩怕闖。這是晉商屢屢在「拐點」中失敗的一種原因。
  • 這種想法,讓人很難理解!
    然而,郭沫若等人提議要拆掉城牆,最後這種建議獲得批准,以至於北境城牆被拆除。 那麼,郭沫若為啥提議扒掉北京城牆?這種想法,讓人很費解!
  • 紐西蘭網紅景點「內衣牆」,美女到此會脫掉內衣,男人卻想拆掉它
    導語:紐西蘭網紅景點「內衣牆」,美女到此會脫掉內衣,男人卻想拆掉它大家好,外出旅遊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紐西蘭的網紅景點「內衣牆」,美女到此就會脫掉內衣,男人想拆掉它。說起紐西蘭都是不陌生的,就算有很多人沒有去過紐西蘭,也是對紐西蘭有一定的了解,因為紐西蘭的美景太吸引人了,很多遊客都知道被紐西蘭的景色所吸引,紐西蘭也是大洋洲最美麗的國家之一,擁有3項世界遺產,其次是紐西蘭的生活節奏比較緩慢,這裡的人們生活很是悠閒,相當的令人們羨慕紐西蘭的生活方式。
  • 有一種思維法則叫黃金圈思維
    黃金圈法則也是一種複利思維,在供給飽和的今天,想要受眾群體為你買單,就要有不同的故事。02 為什麼我們需要黃金思維圈」使用黃金思維圈不是因為「黃金」值錢,而是它的思維模型能幫助我們少走很多彎路,同時用這個法則可以幫助自己「深度思考」,從而看透問題的本質,其次也是一種很好的路徑管理,當然也可以有效的讓別人接受「你」。
  • (教程篇)我的世界:密碼門的製作,製作思維比想法重要100倍!
    我們都知道,我的世界中可以做出各種各樣的小道具,但是有時候你有個想法的話,無法動手也是一件頭疼的事情。想法給我們一個靈感,讓我們動腦子,然後我們最後落地動手。但是有時候不知道從從哪一步下手是一個可怕的東西。所以我們以密碼門為開端做一個思維的練習,那我們下次有想法的時候就不會怕了。
  • 換一種想法,地獄也可以變成天堂
    我們的想法決定了自己活在天堂還是地獄。蘇東坡和佛印禪師倆人亦師亦友,他們的故事也廣為人知。才華橫溢的蘇東坡,卻仕途坎坷,但是面對四次被貶,他仍然豁達樂觀,這離不開了好友佛印對他的影響。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也渴望擁佛印有這樣的朋友。然而,其事實是蘇東坡有佛性,認同佛理,才得以接受佛印禪師的影響。如果蘇東坡是位虔誠的基督徒,他和佛印禪師能成為摯友嗎?
  • 居民們想要拆掉重建,聰明的商人卻想著另類開發
    居住其中的人,會是怎樣的想法?對於他們而言,已經在此居住多年,感情什麼的自然還是有的,但是這種感情又有一些不同,想要繼續留下來,卻又想要換一個更舒適的環境。如何處理這看起來自相矛盾的想法呢?拆掉重建,這樣直接而粗暴的方式卻能夠最快地解決問題。對於很多居民來說,有一次告別破舊房屋的機會,也會顯得非常難得,拆遷戶在當下,可是一個十足的「褒義詞」。當然,這同時也是很多房地產開發商的想法,並且成為了目前最為通用的一種開發模式。不過,也並非只有這一種模式,另外一種新穎的模式也正在成為主流。
  • 沈東軍|源頭思維:高手必備的一種思考方式
    現在很多都市女性會去醫院打HPV病毒疫苗,就是一種有效的防止宮頸癌的源頭思維。而在企業裡也有很多「病毒」,很多員工身上都有企業不歡迎的文化「病毒」,這些「病毒」就是不符合公司的價值觀,而這些「病毒」如果不提前去處理,他們就是隱藏在員工身上的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