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孚曾上書向我稱臣,張作霖向我磕過頭、段祺瑞主動地請我和他見過面……」,溥儀這個退位的皇帝,在大小軍閥的眼中,起碼還有站臺背書的價值,張作霖土匪出身見過多少風浪,只要對自己有利,別說給人磕頭了,就是捅自己一刀他都不會眨眼的。
溥儀雖然被馮玉祥趕出了紫禁城,被逼無奈跑到天津日租界生活,復闢之心卻還是在熊熊燃燒的。但手裡沒有人馬沒有槍,只靠一個「清廢帝」的招牌和一些遺老遺少的嘴炮,復闢無異於痴人說夢,所以清醒認識到這一點的溥儀,不僅把希望寄托在日本人身上,那些實力派軍閥,無疑也是他拉攏聯合的對象,其中給溥儀幻想最大的,無疑就是奉系軍閥。
張作霖雖然是土匪出身,但是頭腦還是比較精明的,一直以來對老東家都比較尊重,這不僅能為自己賺個「不忘舊主」的好名聲,更能最大程度上爭取滿清遺老遺少的支持,在政治上絕對划算,十分有利於他在滿清發祥地的發展,將東北牢牢握在手中。而這種工作,其實在溥儀退位之後、被趕出紫禁城之前,張作霖就一直在做,我們由此也能看出張大帥的算盤有多精。
民國八年時,張作霖就給溥儀的生父載灃匯過錢,這對家大業大人口多,但有只能靠民國政府施捨過日子,已經不得不偷偷變賣故宮寶物過日子的溥儀,無異於雪中送炭;民國九年直皖大戰,張作霖還惦記著溥儀,派人向溥儀通報情況的同時,還信誓旦旦地表示可以提供保護;民國十二年溥儀大婚,張作霖派人送上大禮……
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後,無奈寓居天津,這時候張作霖仍沒有輕視溥儀,派張學良給他送去了五十萬巨款,供其日常花銷。以致於溥儀後來在回憶錄中自己都說,當時滿清那些過氣的王宮大臣們,和奉系將領往來不斷熱乎得很,張作霖的這種態度更讓溥儀對他抱有幻想:說不定哪一天這個東北大軍閥就能擁戴自己復闢!
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大帥和溥廢帝有了這次不同尋常的會見。
事情發生在溥儀到天津這一年的六月。溥儀接到手下人的匯報:張大帥通過親信傳遞消息,希望能和皇帝見面,說說形勢嘮嘮家常,但會見地點要選在張作霖的臨時住所。溥儀身邊的老師兼高參陳寶琛當時就表示反對,認為皇帝接見軍閥,怎麼能降尊紆貴地去對方的住所呢,況且還離開了日租界,說不定會有安全問題。
結果到了第二天,張作霖又傳信過來,表示可以完全負責溥儀的安全,並且來人又大大地宣揚了張作霖對溥儀的忠心,溥儀拉攏張作霖心切,於是就直接坐上汽車出發了,並沒有告訴身邊「忠心耿耿」的大臣們!
到了張作霖住所之外,溥儀見到了奇怪的儀仗隊,他們不僅拿著現代步槍,還帶著刀槍劍戟,可以說是古今一肩挑。經過儀仗隊之後,自然就是兩個風雲人物的見面時刻,溥儀看見了「一個身材矮小、便裝打扮、留著小八字鬍 的人,我立刻認出這是張作霖。」
就在溥儀還在用什麼禮節時,張作霖卻做出了驚人之舉,他「毫不遲疑地走到我面前,趴在磚地上就向我磕了一個頭,同時問『皇上好』」,這簡直讓溥儀有點懵圈,不過很快他又高興起來:這是個大大的忠臣啊,已經手握兵權威震天下了,還對我這麼客氣,的確是個念舊的人!
兩人相對而坐,開始了有趣的談話,張作霖開口大罵馮玉祥,認為這廝把皇帝趕出宮是大逆不道,完全是為了獨佔皇室寶貝,同時也表示自己是個「文化遺產保護者」,對位於瀋陽的溥儀祖先的陵墓保護的十分妥善,接著還對溥儀噓寒問暖,表示「缺什麼東西,儘管告訴他」。
溥儀嘴上應付著張作霖,並對其「惦念」表示感謝,但張作霖問他缺什麼的時候,溥儀的內心獨白是:我缺的什麼?缺的是一個寶座,可是這天晚上我無法把它明說出來,這是顯然的事。
會談結束後,張作霖把溥儀送出門外,並且一直送上了車,於此同時他說出了關鍵的一句話: 「要是日本小鬼欺侮了你,你就告訴我,我會治他們!這句話既是說給溥儀聽的,同時也是說給他身邊時刻跟隨的日本人聽的。
可惜溥儀沒聽懂張大帥的話中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