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上海的米其林指南評得挺扯的,但今年新上榜的一家滬菜小店還是引起了我的注意——廣元路上的豪生酒家,開了有二十年,細水長流做熟客生意,今年得到「輪胎人」必比登的推薦。
餐廳很簡樸,三張桌子一間包房,一派家常格調,並無特別之處。有趣在沒有菜單,菜場裡買來啥,廚師就燒啥,按照預訂時報的人均配菜。若不預約,冒冒失失衝過去,可是要吃閉門羹的。人均多少呢?100元/位是基本,想吃多一點菜,150~180元/位也可以,最貴不過200元/位,再高上去,就沒必要了。
餐前小菜,花生榨菜各一碟
姿態神秘,價格卻親民,蠻像江南姆媽在小孩放學前準備飯菜的腔調。怪不得好多老客人把這裡當成自家飯廳,常常「回來」。
既蒙米其林垂青,又受本地人歡迎,豪生究竟好在哪裡?帶著好奇,我們先後去了三、四次,分別替你們試了100元標配版、150元升級版,以及任性的「私點版」(人均也沒有超過200元)。
冷菜
技法齊全,點到為止
一般情況,幾人用餐,就配幾碟冷菜。
雖然配得簡單,卻各有其味。白切、糟滷、醬烤、涼拌,一個都不少。若是三五好友小聚,白切豬肝、醬蘿蔔、烤墨魚、糟雞……這幾道招牌菜都吃得到。
白切豬肝,是整頓飯的前哨,以不卑不亢的姿態,向初訪客人傳達餐廳基調。豬肝血水洗得乾淨,切成均勻秀氣的薄片,配一碟香油調過的鮮醬油,清清爽爽。
這道菜端上來,隱藏臺詞是這樣的:「儂平常吃的豬肝都是濃油赤醬,吃過白切的伐?」絕對驕傲!
這驕傲不是沒有道理,內臟白燒,沒點功夫做不好吃。在後來的一些菜品中,我們又多次見識了這種「輕下手處理重食材」,以柔克剛的技法。
醬蘿卜,盛盤類似日料中的「大根」,嘴刁的同桌立馬吃出裡頭的日式調味。聽說不少老客人點這道菜,是為了懷念曾經四處旅行、將靈感帶回豪生的毛姐。
糟雞,幾乎各家海派菜館都有,酒意拿捏得好的卻不多。精妙的糟雞,酒香撲鼻,但不至於蓋過肉本身的鹹香。廚房端上來這一碟,不見血絲、肉質鮮嫩,天冷了下酒正正好。
第二次來,翻了醉蝦的牌子。上桌時有點生,吃到了藍色腦漿,只好多等刻把鍾,待蝦浸透入味。也許是節約成本,廚房用了小沼蝦。如果用河蝦,白酒花雕裡再加點話梅和糖,就完美了。
應我們「吃些沒吃過的」要求,廚房弄了一道湊趣的冷菜——色拉卷,蛋皮卷黃瓜,中間夾了臺灣肉鬆和色拉醬,完全是媽媽哄孩子吃飯做的家庭創意菜啊~
熱菜
出奇制勝的本土Fusion
豪生的廚師魯師傅,從開張到現在,已經在小小後廚燒了二十年菜。
他一不顧忌菜系、二不刻意奉迎。什麼新鮮燒什麼,怎麼好吃怎麼燒。幾乎招招都不按章法,吃起來卻是平易近人的家常味道。
清蒸鯔魚是常設菜,幾乎每桌都能分到一條。江南的食材,廣式的調味。鮮美清淡、控時精準。一上桌,銀光乍破。
起勺淋汁在魚肚皮上,將蔥絲搗亂,幾筷子下去,一條20釐米多長的魚就只剩骨頭了。
幹燒明蝦一人一隻,蝦雖買小了,但勝在茄汁燒的掛口,我對點綴其間的酒釀毫無保留地表達了喜愛之情,一粒粒全部夾光。
炸豬排是復古做派,裹了麵包糠,厚薄適中,火力得當,金黃酥香,「咔呲」一口咬下去,叫人歡喜。
這個雞毛菜,端上來青翠逼人,卻藏了些「悶騷」的招數。
先用粵菜白灼的手法處理至斷生,口感清爽。底部醬色湯汁入了酒香,勾了本幫菜的魂,掃尾是幾瓣大蒜澆頭,真是隨性!
接下來是兩道好玩的菜。
芹菜炒牛肉,用滋味很足的自製滷牛肉,搭配去葉藥芹,大火快炒。又下了很重的花椒和小米椒,略有辣度,在一眾清淡菜餚之後點來,是個小高潮。
酸菜大腸,撒了濃重的黑胡椒,多麼清奇的組合——大腸是阿姨隔天用醋和麵粉洗好的,煮軟了放冰箱作為超級備胎,留給少數重口味內臟擁躉者。
與本幫菜裡紅亮的草頭圈子不同,豪生這道大腸清清白白,有底氣不靠醬油遮味道。敢這麼燒,功勞一半要算給洗大腸的阿姨。既要反覆搓洗到沒有腥臊味,還要保留腸內壁上好吃的「白油」,真的不容易。
同樣清清爽爽的炒腰花
吃到這裡,我們就明白了!
豪生的菜絕不是傳統本幫菜的濃油赤醬。那位鶴髮童顏、精瘦幹練的魯師傅,如同一位深藏不露的武林人。狹小而乾淨的廚房,是他發著光的習武聖地。
可是既為過招,我們當然也要出招。第二次去,我點了幾道傳統本幫菜,想再試試魯師傅的拳法。
結果,幾道菜都燒得離經叛道。
響油鱔絲,既非蘇式的響油,也非本幫的鱔糊。炒得清淡不上芡,幾乎不見醬色,盤底是一線乾淨的油。
鱔絲入口柔綿滑嫩,沒有過度上醬,味道清甜自然。和大腸、豬肝同妙之處,是食材處理得到位,即使調味清爽也毫無異味。這完全是廚師個人口味和海派廚房的智慧結晶。
八寶辣醬,難得的是將甜、鹹、辣、鮮匯聚一堂,口腔內軟脆交替,不亦樂乎。所謂八寶,其實並無定數。豪生加入了吸汁的豆腐乾,和不宜納味的年糕,溫和調味,掛口留香卻不相互糾纏。
用好友的話來說:「每樣東西都交代得很清楚,空口都能吃」。於是我們筷如雨下,一人夾一寶下酒。
如果人數多(或和我們一樣飯量大),可以試試八寶鴨,記得預定。
整鴨上桌,大家「哇哦」的一聲,然後進入集體拍照環節。
大館子做八寶鴨,通常要先整鴨去骨,塞足糯米後中間綁個結,是為「八寶葫蘆鴨」。這裡用的是偏瘦的草鴨,不拆骨,更簡便,倒也無妨。
阿姨幫我們開膛破肚,糯米芬芳與鴨肉相得益彰。省去了瑤柱之類富貴配方,只用香菇、白果和蝦幹,鮮香的意思也到了。
糯米事先蒸好再塞進去,節約了蒸鴨子的時間。生抽老抽加冰糖,蒸上三個鐘頭,糯米浸潤透軟,澆點兒鴨汁,搶著吃!
最後,鴨肚掏空了,再把鴨架剪碎繼續下酒,這下不急了,鴨架冷掉也好吃。
主食
姆媽燒的米道
主食有菜肉大餛飩和蔥油拌麵,菜肉餛飩是阿姨現包的,份數有限。
蔥油拌麵就神了,一整碗端上來,但聞蔥香不見蔥。用筷子輕挑深搗,原來薄薄地鋪在底下。
拌開後迅速分食,面已煮軟,將爛未爛,拿捏得剛好。油蔥裡加了一味醋,有奇效。整碗撈完,碗底竟乾淨不見油光。這做法實在少見。
這就是豪生,一個廚師,一個阿姨,一個老闆的組合,在這裡延續了二十年。
門面沒變,桌椅沒變,連菜式、口味都幾乎沒變。對許多老客人來說,到豪生就是「回家吃飯」。
老客人心中的豪生:
客人送的臺卡:無煙
我們在豪生的經歷是如此愉快,但有一個觀點我必須講清楚:同樣水準的本幫菜,在上海灘至少藏著十幾二十家,為什麼米其林偏偏推薦豪生?
就連米其林都吃不透上海,這也許才是上海厲害的地方!
本文授權轉載自
公眾號一片吃心(ID: chixin1pian)
在原文基礎上有刪改
文 | 一片吃心
圖 | 一片吃心、閩兒
編輯 | lemon、穗穗
設計 | 屁屁
企鵝市集,發現全世界的好產品。讓你吃喝得更懂、更好、更安心。
本地餐廳往期回顧
夏休結束,你等的麵館開門了嗎?
這三家糖炒慄子,很有秋天的味道
這家小餐廳裡,也許藏著上海最好吃的日系意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