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箋之語——上海交通大學收藏名人手札擷英展」在滬開幕
6月28日至9月28日,「箋之語——上海交通大學收藏名人手札擷英展」在上海交大徐匯校區董浩雲航運博物館舉行,26通名人手札真跡首次公開亮相,述說著各界名人對交大或精心呵護、或激勵督勉、或求助解困的故事,也講述著交大「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的精神傳統。
-
上海交大董浩雲航運博物館建館15周年紀念暨「浩航之魅」紀念特展...
24歲時,董浩雲成立了自己的船務公司——中國航運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幾十年間他開創了中國、亞洲和世界航運史上的多項「第一」,被譽為「現代鄭和」。他熱衷教育,早年就對交大頗多捐輸,包括捐建了文治堂,為美國校友會捐款設立了「董浩雲講座」。1982年,董浩雲因突發心臟病,在香港逝世,享年70歲。
-
「浩航之魅」——紀念董浩雲航運博物館建館15周年大會在上海交大...
1月18日上午,由上海交通大學基金會、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董浩雲航運與物流研究院共同舉辦的「浩航之魅——紀念董浩雲航運博物館建館15周年大會」在交大徐匯校區董浩雲航運博物館舉行。
-
圖:董建華出席「董浩雲航運博物館」開館儀式
圖:董建華出席「董浩雲航運博物館
-
國際博物館日活動舉行—新聞—科學網
-
博物館奇妙夜|「藏」在學校裡的航運博物館
數百年後,巨輪遠航,「現代鄭和」董浩雲,開創了世界航運史多項第一。不同的歷史坐標,同樣的愛國之心,訴說著兩代航運人的海上傳奇。沉睡在深海的船錨與不屈的靈魂,唯有穿越時空的沉寂,才能尋到一絲光影。今天,我們一同走進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一覽航運發展史的光榮與夢想。董浩雲是誰?
-
這座建在大學裡的航運博物館,收藏了不少海上故事
數百年後,巨輪遠航,「現代鄭和」董浩雲,開創了世界航運史多項第一。不同的歷史坐標,同樣的愛國之心,訴說著兩代航運人的海上傳奇。那隕落深海的船錨與不屈的靈魂,唯有穿越時空的沉寂,才能尋到一絲光影。第15個中國航海日已然來臨,讓我們走進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一覽航運發展史的光榮與夢想。
-
鄭板橋真跡書畫亮相國家典籍博物館
鄭板橋書畫真跡《嶠壁蘭圖》 應妮 攝中新網北京5月4日電 (記者 應妮)「清官板橋三絕傳世——鄭板橋專題展」4日在北京中國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幕,鄭板橋真跡書畫《嶠壁蘭圖》《春風十裡》等三件國家一級文物亮相。
-
上海交大,來了!
何來上海交大? 那要先回答下面這個問題 十九世紀末的中國什麼樣?校園風景校史館從此開始 這所學堂便與國家的命運 緊緊連在一起 當「實業交通」 成為關係國家圖強的基石1921年 它被定名「交通大學」之後的許多年在紛飛的戰火中在時代的變遷裡學校幾經磨礪、數度重生最終在1959年確定了「上海交通大學」這一校名並沿用至今至於為何以「交通」命名在這跨越了三個世紀的時光裡學校始終承載著「儲才興邦」的建校理念更以「天地交而萬物通」
-
[視頻]上海交大,來了!
何來上海交大?那要先回答下面這個問題十九世紀末的中國什麼樣?至於為何以「交通」命名在這跨越了三個世紀的時光裡學校始終承載著「儲才興邦」的建校理念更以「天地交而萬物通」說到上海交大很多同學的第一反應一個字大
-
檔案文博管理中心舉行上海交通大學博物館(籌)館長聘任儀式
6月30日,檔案文博管理中心在徐匯校區舉行上海交通大學博物館(籌)館長聘任儀式,聘任上海博物館原副館長陳克倫研究員為學校博物館(籌)館長。上海交大原黨委書記王宗光,原黨委書記姜斯憲,上海交大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安勝,著名國畫家戴敦邦教授及其親屬,檔案文博管理中心相關領導出席儀式。聘任儀式由檔案文博管理中心主任張凱主持。
-
上海最有看頭的12個小眾博物館,走起
但如果你想有一個特別的博物館體驗,上海的這些小眾博物館一定不要錯過。這些小眾博物館可能不像上海博物館那樣鼎鼎大名,但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專長,時間充裕的話,走過這一個個博物館,能增長不少見識,豐富自己人生的厚度。
-
達·文西作品真跡在京展覽!不僅僅是「漲姿勢」
聽小編的不少朋友們說,他們就做到了,而且欣賞到了舉世文明的文藝復興巨匠達·文西的作品真跡。 他們去了哪兒?原來是去了剛開館一周的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這可是國內高校目前面積最大的一座博物館了,首次登陸中國的達·文西手稿真跡、全世界僅存一件的明代櫸木矮南官帽椅加上梁啓超、陳寅恪等大家的書信手札,絕對讓人大飽眼福。
-
到這4個名人紀念館 感受徐匯的年長歲月
據樂遊上海,徐匯區有很多名人紀念館很適合秋天去走一走!位於南丹路17號(光啟公園內)的徐光啟紀念館、位於虹橋路68號的馬相伯館、位於華山路1800號的錢學森圖書館和位於華山路1954號的董浩雲航運博物館都是免費開放的。
-
「朕知道了」膠帶亮相北京 康熙真跡受熱捧
「朕知道了」膠帶亮相北京康熙真跡受熱捧 (1/3) "← →"翻頁
-
62幅畢卡索真跡亮相上海世博會中國館
來自法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的62件畢卡索真跡將在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逐一開箱亮相。據了解,本次展覽全部展品的保險金額達數十億元人民幣。12日下午,率先開箱的是畢卡索名作《扮小丑的保羅》。此前在臺北市的展出中,觀眾票選其為「心目中最喜愛的畢卡索作品」。
-
檔案文博管理中心舉行博物館事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專家論證會
會議邀請了中國航海博物館黨委書記兼副館長張東蘇、上海視覺藝術文物保護與修復學院院長張嵐、上海交大人文學院王錫榮教授、上海玻璃博物館館長張琳、浙江中國茶葉博物館原館長吳曉力、上海大學博物館館長李明斌、上海科技館上海科學傳播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嫻、同濟大學博物館副館長章回波、上海交大科技史文化研究院助理教授沈辛成、上海交大文化發展基金會執行理事陸強等專家,並特邀校圖書館館長李新碗教授與會。
-
珍藏名人手跡 最愛那舊墨裡的風流
名人手跡的收藏自古就有,宋代蘇東坡、歐陽修、王安石等名人的手札在當時就已炙手可熱。近年來,國內手札收藏與拍賣活動此起彼伏。 11月10日—12月10日,《百年中國——近代名人墨跡展》在濟南文化西路海辰大廈聚雅齋美術館免費向市民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