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關區清水鋪鎮:發展獼猴桃種植助農增收

2020-12-16 金臺資訊

連日來,畢節市七星關區清水鋪鎮大地村獼猴桃種植基地一派繁忙景象。

為全力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的工作,助力脫貧攻堅,七星關區清水鋪鎮大地村鎮村幹部積極帶領當地群眾在獼猴桃基地開展除草、施肥等管護工作。

「種獼猴桃比我們以前種苞谷好的多,我們來勞動一天就有80塊錢。以前,我一個人在家要帶小孩,又要算苞谷種錢、肥料錢、打草藥的錢,通通算起來,只有一半的收入,現在不缺班的話,一個月就有2400塊錢的收入。」這幾天,為搶抓農時,當地村民都前來務工,忙著做獼猴桃管護工作,清水鋪鎮大地村村民段習懷一邊除草一邊告訴記者,能夠實現就近務工幫助家庭增加收入,她感到很滿意。

據了解,清水鋪鎮大地村今年在原先種有300畝瓜蔞的中藥材基地上套種獼猴桃,通過增加種植品種,以提高產業效益。同時,為了讓產業發展帶動脫貧,基地採用土地流轉和務工兩種方式,幫助群眾群眾實現產業增收。

「現在正是農忙的時候,一天大概有50個村民在合作社務工,其中有30人左右是貧困戶。他們主要做的工作就是起壟、鋤草、種植辣椒和藤瓜等,目前為止已經連續工作一個月了。」清水鋪鎮大地村村支書段習勇表示,在積極引導群眾到合作社務工的同時也會及時地解決村民們的工資結算。

據介紹,基地除草、施肥等管護工作將在近期全部結束。為確保獼猴桃苗茁壯成長,當地鎮村幹部也將繼續參與後續各項管護、銷售等環節,層層把關,進一步實現產業壯大帶動就業,助力脫貧攻堅。

「我們不但把獼猴桃的這個產業發展、維護好,而且還要把全村的產業規模化、規範化發展,做大做強的同時帶動更多的群眾一起增收致富。種植辣椒,蔬菜之類,我們都是有公司訂單收購,我們才種植的,我們也希望把我村的產業發展下去,帶動所有的群眾發展,為了我村的貧困戶全部脫貧。」段習勇表示該村選種的辣椒和蔬菜,是提前聯繫好公司訂單收購後進行種植,確保種得下、賣得出。

據了解,自2013年以來,清水鋪鎮大地村通過村社一體合作社,共種有青脆李、鳳凰李、刺梨等經果林5390餘畝,中藥材600餘畝,共帶動了全村166戶貧困戶參與。(趙夢楠)

相關焦點

  • 七星關區:紅心獼猴桃 百姓「致富果」
    8月26日,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普宜鎮擺蓋村村民在獼猴桃種植基地採收成熟的獼猴桃  金秋送爽,瓜果飄香。每年8月中下旬,正是獼猴桃成熟上市的季節,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普宜鎮擺蓋村獼猴桃種植基地內,紅心獼猴桃長勢喜人,目前,基地內獼猴桃已進入採摘上市階段,整個基地呈現出一派繁忙豐收景象。  走進獼猴桃種植基地,10多個工人圍坐在一起,對剛剛採摘回來的紅心獼猴桃進行分選、裝筐……一旁的基地負責人陳建也忙個不停,並對已打包好的紅心獼猴桃進行稱重。
  • 七星關區:櫻桃豐收 助農增收
    穀雨過後,四處生機勃勃,駛入畢節市七星關區楊家灣鎮發達村,入眼皆畫,2000多畝綠如潮的櫻桃林遍植山坡,火紅的櫻桃閃爍其中。櫻桃好吃卻難賣,發達村的產業發展陷入了困境。為改變現狀,當地政府通過修路通水、舉辦櫻桃採摘節等舉措,大力助推櫻桃種植,並於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被央視財經頻道強勢推介,徹底改變了發達村櫻桃「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局面。
  • 七星關區阿市鄉:支部前移謀產業發展,助農增收打贏殲滅戰
    為有效利用好4、5、6三個月的"窗口期",畢節市七星關區阿市鄉立足工作實際,堅持"強黨建,興產業,助脫貧"的思路,統籌推進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鼓足幹勁衝刺90天,堅決打贏殲滅戰。
  • 七星關區青場鎮發展特色農業 推動群眾增收
    七星關區青場鎮發展特色農業 推動群眾增收 發布時間:2020-12-04 11:10:56      來源:畢節日報   近年來,七星關區青場鎮緊緊圍繞群眾持續增收主線
  • 七星關區燕子口鎮1600畝青花椒助農增收
    在七星關區燕子口鎮黃泥村的眾力花椒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1600畝花椒地鬱鬱蔥蔥,清香環繞。滿山的花椒樹下,村民們手持剪子忙著採摘的畫面構成了一幅欣欣向榮的夏日豐收圖。  其中,已經成熟的800多畝九葉青花椒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 貴州畢節市畜牧水產局到七星關區清水鋪考察蝦蟹生態養殖
    貴州畢節市畜牧水產局到七星關區清水鋪考察蝦蟹生態養殖2018-08-14 22:57:00  水產養殖網          瀏覽量: 3427 次 我要評論 8月13日,畢節市畜牧水產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勤在市水產站站長、省特色水產產業技術體系畢節綜合試驗站站長詹會祥等人的陪同下,到七星關區清水鋪鎮畢節市清山綠水生態發展有限公司考察蝦蟹生態養殖
  • 畢節七星關區農業工作亮點紛呈 推進全區農牧業快速發展
    農業工作成效顯著 七星關區建設了現代高效農業園區、七星關休閒農業園區、七星關區中藥材產業園區、七星關區城市田園生態休閒示範園區4個省級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依託貴州星豐公司種植蔬菜,依託鴻達牧業、海琪等蛋雞養殖、天河生豬養殖等,實現特色種植與養殖的互補,取得了良好的配套效益,實現生態循環、旅遊觀光、綜合示範的目標。
  • 七星關區清水鋪鎮百畝瓜蔞採收忙
    11月9日,七星關區清水鋪鎮瓜蔞種植基地十分熱鬧,群眾忙著採收瓜蔞,金燦燦的瓜蔞為清水鋪的貧困群眾帶來脫貧希望。據悉,該基地佔地800畝,覆蓋該鎮大地、紅巖溝、小埡三個行政村,由恆大集團投入151.3萬元援建。
  • 七星關區小吉場鎮:合作社養殖龍蝦 助民增收致富
    搬運捕撈上來的小龍蝦將捕撈完小龍蝦的網拋回水中捕撈小龍蝦農戶在小龍蝦養殖基地內捕撈李祚福(左)帶著當地農戶捕撈初夏時節,七星關區小吉場鎮南豐村小龍蝦養殖基地裡一片繁忙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李祚福成立了小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流轉了20多畝土地來發展小龍蝦養殖。從以前不懂養殖,到如今基地裡的養殖能手,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南豐村的部分村民由原來的傳統種植「老農」,搖身一變成了基地裡餵養小龍蝦的技術人員,村民王瑞智就是其中一員。
  • 河北灤州:特色種植助農冬閒增收
    新華社照片,唐山(河北) ,2020年12月18日 河北灤州:特色種植助農冬閒增收 12月18日,河北省灤州市榛子鎮水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在大棚內採收香菇。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新華社照片,唐山(河北) ,2020年12月18日 河北灤州:特色種植助農冬閒增收 12月18日,河北省灤州市榛子鎮水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在大棚內採收香菇。
  • 七星關區:「三業」高質量發展 助推經濟穩步向前
    走進七星關區朱昌鎮泰豐園,道路兩旁的樹木、涼亭、湖水、走廊如詩如畫;草莓大棚、食用菌大棚、花卉超市、葡萄林、梨樹林錯落有致,美麗的園區風光盡收眼底。近年來,園區憑藉鄰近城區、交通便利、資源豐富等優勢,按照「園區景區化、農旅一體化」的發展思路,有效助推產業革命和群眾就業增收,走在農業高質量發展前列。
  • 七星關區:疫情防控十二時辰
    寅時:畢節市七星關區基層黨員幹部在朱昌登記過往車輛人員信息(文杰 攝)面對疫情,畢節市七星關區1600個基層黨組織迅速行動,組織黨員、動員群眾、凝聚群眾,把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穩防穩控的各項舉措落到實處。
  • 畢節七星關區亮巖鎮:「紅心產業」帶來紅火日子
    畢節七星關區亮巖鎮:「紅心產業」帶來紅火日子 發布時間:2020-08-11 14:38:37      來源:畢節日報
  • 打響致富「金蒜盤」——七星關區大河鄉大力發展大蒜種植助力脫貧...
    在七星關區大河鄉下溝村,村民們正在田地裡平整土地、栽種大蒜、蓋土,一派繁忙的景象。「上周開始栽種,這兩天應該全村都能種完,今年一定是個豐收年。」下溝村黨支部書記許少鵬樂呵呵地說。之前,大河鄉一直以種植烤菸為主,沒有新產業支柱。
  • 致公黨中央幫扶七星關區:同心同德助發展 小康路上致公情
    以推動發展為己任,探索新幫扶模式考察調研、建言獻策。30年來,致公黨中央歷任主席、副主席及致公黨中央各部門負責人多次深入七星關區考察,就產業發展、教育教學、農業農村發展、農民增收、醫療衛生、科技致富等工作進行調研,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和建議。
  • 七星關區:搬遷群眾穩就業 示範園內管護忙
    5月5日,正值立夏,畢節市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盛豐農業科技示範園內,務工群眾搶抓農時,加緊農業管護,為收穫季打下基礎。七星關區盛豐農業科技示範園內,務工群眾正對種植的西紅柿進行管護在二號智能溫室(蔬菜多種模式種植展示廳)大棚,室內不同蔬菜的栽培分區明確,規劃合理,各種現代化的蔬菜栽培方式讓人眼前一亮,工人只需進行簡單操作,就能完成管護工作,搬遷群眾曾慶芬每天在這裡做著蔬菜管護的工作。
  • 七星關區千溪鄉:在家門發展「火紅」事業
    時下正值深秋,萬物都已豐收,在七星關區千溪鄉興榮村辣椒種植基地裡,紅彤彤的朝天辣綴滿枝頭,幾十名村民腰掛竹籃,唱著民歌在地裡採摘新鮮辣椒,盡情享受著豐收帶來的喜悅。「一斤8毛,一天能採100來斤,手腳麻利的今天能掙200元左右,當天就能結帳,大伙兒都熱情得很。」興榮村貧困戶楊忠瓊雙腳蹲地,右手採椒左手拿著。「都怪自己記性差,忘記帶籃子了,一會兒我就回家去拿,這裡效率才高。」
  • 七星關區青場鎮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激活鄉村內生動力-新華網
    近年來,七星關區青場鎮立足實際,因地制宜,以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統籌布局積極推進產業生產紮實開展,農業發展駛上「快車道」,為農民增收打開「致富門」。  主導產業提質增效。以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確權為契機,不斷調整產業布局、調優種養結構,大力發展蔬菜、馬鈴薯、烤菸、牲畜養殖等主導產業。
  • 貴州畢節七星關區:山水太極 古茶飄香
    七星關區地處烏蒙山腹地川、滇、黔三省交匯處,有著悠久的產茶歷史,早在秦漢時期就種植、製作、飲用茶葉。地處赤水河流域的亮巖、燕子口、層臺、阿市等鄉鎮,據相關部門的考察結果顯示,現尚存古茶樹10萬餘株,這些古茶樹有的年齡達數百年,基徑達30釐米以上,株高最高的達5米。其中以太極村最多。
  • 農旅融合走新路 鄉村振興助脫貧——七星關區「山水園」旅遊景區...
    一幅幅畫面,栩栩如生,猶如詩人筆下的良辰美景;也好似出自畫家的山水畫,這些都是七星關區「山水園」旅遊景區的一個個縮影。地處七星關區對坡鎮中心村新開田組的「山水園」旅遊景區,曾是山地連片,荒坡連綿,誰也沒有想到,這無人問津的山旮旯,旅遊景區一打造,鄉村靚麗了;觀光遊客來了;村民也能在家門口就業增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