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巨頭OTA攜程與世界級Priceline的差距在哪裡?

2021-01-09 中投顧問

  在美國,有一家霸主級的OTA,公司成立近20年,股價自2013年9月飈至1千美元後,市值已經超過670億美元,與此同時,該公司不斷的在併購交易中拓展其業務鏈,成為世界級的OTA,這家公司就是Priceline。

  2015年的一場OTA併購戰中,攜程通過與百度換股的方式併購了去哪兒網,一舉奠定了國內OTA的龍頭老大地位,目前攜程的市值約在204億美元。而在美國,有一家霸主級的OTA,公司成立近20年,股價自2013年9月飈至1千美元後,一直在高位飄升,市值已經超過670億美元,與此同時,該公司不斷的在併購交易中拓展其業務鏈,成為世界級的OTA;這家公司就是Priceline。

  Priceline於1997年成立,總部在美國,目前在全球範圍內擁有15500個僱員。截止至2015年12月31日,Priceline當年的營收為92.24億美元,淨利潤25.51億美元,而作為中國境內唯一一家盈利的OTA平臺,攜程的營收則為17.75億美元,淨利潤3.7億美元,僅為Priceline的七分之一。根據已經披露的數據顯示,截止至2015年,Priceline持有攜程約12.63%的流通股。同樣是OTA平臺,都成立於20世紀末,那麼,Priceline是如何成為OTA霸主的呢?

  一、少年得志,資本熱捧

  Priceline公司的前身是Priceline.com,在2014年改為現用名ThePricelineGroup,Inc.,公司由美國人JayWalker創立,最初的業務是基於C2B的商業模式,即」NameYourOwnPrice」」,消費者可以自己制定想預訂機票和酒店的價位,航空公司和酒店在Priceline的後臺出價,成交後,Priceline不僅可以獲得交易佣金,如果實際成交價高於航空公司或酒店的報價,那麼差價也由Priceline獲得。

  為了保障航空公司與酒店的權益,防止用戶多次測試產品的底價,用戶一旦同意並且提交訂單後,這一交易便不可反悔。因此,在用戶出價前,必須要綁定其信用卡信息。」NameYourOwnPrice」服務最早開始於1998年4月初,到12月底,在Priceline的平臺上已經售出了13.5萬張機票,銷售額約為3040萬美元。

  憑藉獨特的商業模式和持續發展的勁頭,1999年,Priceline登陸納斯達克,共發行1000萬股股票,每股發行價16美元。上市當天,Priceline受到投資者的熱捧,首日市值達到129億美元,創下同時期公司上市首日市值的最高值。

  二、跌落谷底,李嘉誠接手後逐步轉型

  上市後,Priceline經歷了二十世紀末網際網路泡沫的嚴峻考驗。為了探索新的盈利點,Priceline利用」NameYourOwnPrice」開展新車售賣、二手物品交易、房屋貸款等交易。但是,新業務的探索並沒有讓Priceline扭虧為盈,股價也一度跌至2美元以下。壓力之下,在2000年,曾經風光無限的創始人JayWalker離開了公司,而Priceline也將業務範圍逐漸收縮在旅遊服務上。

  2001年,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投資Priceline,至2003年年底,李嘉誠等共持有Priceline約33.96%的股權,成為Priceline的絕對大股東,Priceline進入了亞洲管理模式。隨著市場環境轉暖以及Priceline經營策略的改變,2006年,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悉售所持Priceline的股票,獲得了較為可觀的收益。

  2002年,JeffBoyd出任Priceline的CEO,Priceline也從一個僅做「NameYourOwnPrice」的中介平臺,逐漸開始在旅遊行業進行服務探索,向OnlineTravelAgency轉型,自此,Priceline的併購大幕緩緩拉開。

  三、布局明確,終成霸主

  Priceline的第一個併購標的是成立於1994年的線上酒店預訂平臺Travelweb;該公司於2000年後進行了整合,股東包括PegasusSolutions和世界五大酒店公司。該筆交易在2004年完成,Priceline獲得Travelweb的大部分股權,作價約3000萬美元。同年,Priceline以1.61億美元的價格併購了ActiveHotels.com,一家成立於英國的酒店在線預訂平臺,交易前該公司可提供從BB到5星級酒店等8000多家物業的住宿預訂,是歐洲地區領先的住宿預訂平臺。

  2005年,Priceline的酒店併購策略持續發酵。7月份,Priceline以現金的形式收購Booking.com,作價1.33億美元。Booking是一家總部位於荷蘭的公司,主營業務與ActiveHotels相似,因此,Priceline整合了兩家公司的業務,形成了新的Booking.com。新Booking.com為Priceline帶來了巨大的客流量。併購十年後,截止至2015年的2月,Booking.com可以提供85萬個物業,其中包括39萬個度假物業,這些物業分布在全球220多個國家,可以提供42種語言服務。

  由於亞洲經濟的崛起,Priceline不願意錯過在亞洲旅遊市場的投資機會。2007年11月,Priceline併購了一家總部在新加坡,運營地在曼谷的在線住宿預訂平臺Agoda,成交價在1.5億美元左右。併購時,Agoda擁有7000家泰國房源以及3萬3前家世界其它地區房源,當年前十個月的預訂額是3100萬美元。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和2009年,美國經濟開始停滯,但Priceline逆勢增長,其2009年的淨利潤較2008年上漲了62.1%。鑑於Priceline良好的表現,投資者對Priceline充滿了信心,股票價格也穩定在高位。2009年,Priceline入選SP500指數,入選該指數的公司一般是流通性好、成交量大的行業龍頭型公司,擁有過硬的財務指標,入選SP500的公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應美國市場未來的發展與走勢。

  2010年,Priceline繼續在行業內擴張,這一次,它把觸手升向了租車行業。TravelJigsaw是一家總部在英國的線上租車平臺,業務覆蓋80多個國家的四千多站點,可以用20種語言為用戶提供服務。TravelJigsaw也是就是後來大家熟知的Priceline的拳頭產品-Rentalcars.com。

  2011年,Priceline超過了競爭對手Expedia,成為全球OTA的新霸主。據Priceline和Expedia的年報顯示,2011年Priceline的營收是43.36億美元,淨利潤10.6億美元。而Expedia在2011財年的營收是34.5億美元,淨利潤是4.7億美元,從數據上來看,Priceline逐漸開始對Expedia進行碾壓。

  2012年,Priceline成立了自己的風險投資機構PricelineVentures,專門對其產業鏈內的中小企業進行投資。在2013年完成的交易中,Priceline與Kayak的併購交易成為那一階段在線旅遊史上最大的一筆交易,交易金額約18億美元。Kayak是一家提供酒店、機票等搜索服務的公司,成立於2004年,於2012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Kayak作為一個搜索比價工具,可以為Priceline帶來巨大的流量。

  2014年和2015年,Priceline並沒有停下併購的腳步。根據其官網披露,兩年內Priceline收購了網上訂餐平臺Opentable、基於雲計算為酒店提供運營和定價策略的PriceMatch、訂酒店送航空裡程的Rocketmiles、擁有三十多年歷史的澳大利亞的訂餐平臺ASDigital。

  Priceline一系列的併購舉措讓它在OTA領域奠定了不可撼動的地位。根據2015年Priceline披露的年報顯示:Priceline在2015年的全年營收為92.24億美元,淨利潤25.51億美元。其中,酒店預訂業務是Priceline的重要營收來源,集團90%的收入來自於該項業務,Booking.com專注歐洲市場,Agoda.com專注亞洲市場;機票預訂佔據集團預訂業務的10%,為Priceline貢獻了2%的營收;Priceline的汽車與郵輪租賃業務一般與傳統產品捆綁銷售,但由於用戶需求強勁,Priceline也逐漸將這些產品單獨售賣,汽車與郵輪租賃項目在2015年為Priceline賺取了2%的營收。Kayak所帶來的廣告收入也成為Priceline新的營利點。

  Priceline的成功與其清晰、高效的併購策略密不可分。在業務方面,Priceline將住宿預訂、汽車租賃、餐館預訂、搜索工具等都納入囊中,與旅遊產品配套;與此同時,配合原有的「NameYourOwnPrice」業務,將整個旅遊服務線上化,打造出一個完整的OTA體系。由於Priceline的住宿預訂業務是主要盈利項,因此,對酒店管理工具PriceMatch的併購也是為了更好的管理線下住宿資源,將利潤牢牢把控在手裡。

  從併購的地域來看,Priceline先從歐洲市場發力,逐漸轉向亞洲,近期,Priceline還收購了巴西的一家名為HotelUrbano的OTA平臺,作價6000萬美金,將業務延伸至拉丁美洲。Priceline非常願意探索美國以外的市場,而境外市場也為Priceline貢獻了巨大的收益。2015年的年報顯示,Priceline在美國境外的營收合計74.07億美元,佔總營收的80.3%。不過,對境外市場的依賴,也成為Priceline未來發展的潛在風險。然而,Priceline的擴張策略並不莽撞,舉例來說,由於政策與消費習慣的差異,Priceline對於中國市場的拓展是極其謹慎的,因此僅是以入股攜程的方式探索在中國發展業務的可能性。

相關焦點

  • OTA巨頭攻守戰:美團「狼來了」,攜程如何防?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OTA巨頭攻守戰:美團「狼來了」,攜程如何防?作者:曹恩惠如王興所言,美團的邊界正在不斷延伸。在OTA領域,2020年其對霸主攜程,發起了有力的衝擊。而在2021年伊始,美團又搶佔了酒店行業的頭條:該公司欲入股國內老牌酒店集團東呈國際集團,投資金額或超10億元。
  • 【深度點評】攜程牽手Priceline James梁太極拳打出「邦德風範」
    8月7日早間消息,美國在線旅遊公司Priceline宣布與攜程旅行網達成投資合作協議,Priceline將向攜程投資5億美元,以擴展兩家公司在中國的出入境旅行業務。對核心員工直接進行激勵,KPI指標與股價掛鈎;第二、產品創新,從訂房訂票到休閒度假、差旅管家、進而拓展到籤證服務、租車服務、訂餐服務、旅遊保險等等,尤其是旅遊保險給攜程帶來超過四分之一的淨利潤;第三、產業鏈創新,通過收購兼併,搶佔目的地資源、將國內成長最快兩家OTA同程、途牛歸入攜程系,還有途風、途家等,攜程投資成為中國旅遊業最強勁的風投之一;第四、國際合作,放眼世界500強,堅定地與中國的BAT抗衡
  • 雙11領略美國OTA資深「剁手機」:Priceline Group
    ——「龍文化指數」創始人 近4個攜程那麼大的全球在線旅遊霸主Priceline集團是全球在線旅遊服務業巨頭,總部位於美國,為歐洲、美洲、亞太、中東及非洲根據雅虎財經數據,截止2017年11月8日,Priceline企業價值943.5億美元,是中國最大OTA攜程(企業價值256.6億美元)的將近4倍。
  • 透過Q3業績看攜程(TCOM.US):國際OTA巨頭形勢正在被改寫
    Expedia由於業績表現十分不理想,錄得29.2%的大幅下跌,導致目前市場對OTA行業預期並不高,進而引發部分投資者對攜程國際化業務的擔憂。然而,細看上述兩家行業巨頭的財報,我們或許能發現,現在恰是攜程國際化業務最有潛力的時候。
  • 總結歸納:國內排名前三的ota酒店代理商公司!
    國內ota酒店代理商行業有許多知名的代理商公司,其中各項規模以及資金服務實力到底如何呢,筆者今天總結了國內十大代理商公司,僅代表個人看法,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排名吧!
  • 2021,全新的酒店OTA代理將如何成就大業?
    OTA行業加速布局 在2016年攜程投資去哪兒之後,看似一統之後行業卻發生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國內OTA風起雲湧,海航入股並增持途牛、同程併購萬達旅業,整合萬達線下供應商、萬達騰訊10億增持同程估值暴漲至130億元、驢媽媽獲得豐盛10億元投資、阿里去啊更名飛豬再度啟程,而新美大獲得priceline的注資、途家D輪+融資後估值已超過10億美元....
  • 同是在線旅遊巨頭,攜程為何比不過Booking?
    同樣身為OTA公司,攜程與Booking的差距不是一點點。但在15年前,初入美國股市的攜程,當日收盤較發行價上漲88.65%,創納斯達克三年來開盤股票漲幅記錄,與Booking股價持平。不過到今天,Booking的股價漲了一百多倍,而攜程的股價只上漲了二十多倍。
  • 國內旅遊回暖攜程三季度扭虧 文旅數位化獲政策扶持 OTA們好日子要...
    來源:華夏時報摘要:在經歷了年內連續兩季的虧損之後,國內在線旅遊服務業的領頭羊攜程集團終於在第三季度宣布實現扭虧為盈。這也是這家旅遊業巨頭在COVID-19疫情爆發之後發布的第一份正向業績財報。這也是這家旅遊業巨頭在COVID-19疫情爆發之後發布的第一份正向業績財報,儘管不能因此認為旅遊行業將從此走出疫情陰霾重振市場,但至少先在目前的政策和市場環境下,像攜程這樣一批在線旅遊企業有很大的機會借勢實現數位化對文旅產業的融合發展,成為這個古老行業新的主導力量。
  • 4大OTA解讀:專注酒店的Booking與美團VS綜合旅遊的Expedia與攜程
    在很多人不知不覺之時,美團已經躋身世界級OTA巨頭之列。5月23日,美團點評的一季度財報顯示,國內酒店間夜量由2018年一季度的6060萬增長至2019年同期的7860萬,同比增速29.8%。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12個月內,美團的國內酒店間夜量合計已達3.02億,成為「一年3億間」的在線酒店預訂平臺。
  • 攜程收購荷蘭OTA集團Travix
    民航資源網2020年5月22日消息:據Skift報導,攜程集團於去年12月從商務旅遊巨頭BCD travel手中收購了在線旅行社集團Travix。荷蘭媒體注意到,上個月監管機構批准了這筆交易。兩家公司沒有披露交易價格。
  • 先投資攜程美團又下注滴滴 OTA巨頭Booking圖啥?
    (原標題:先投資攜程美團,又下注滴滴,這家市值近千億美元的OTA巨頭圖啥?)
  • 「巨頭」攜程的華麗轉身
    但是,國外機票電商的主流模式是航空公司直銷,第三方在線旅遊平臺獲得的市場份額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Priceline 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在線旅遊平臺,其機票業務年出票量只有區區700 萬張左右。另外一大巨頭Expedia 的機票出票量在過去十年裡也只增長了35%,而每張機票的佣金更是下滑了27%。航
  • 攜程給藝龍換了個CEO,就能對標Booking?
    在此定位的基礎上攜程已有14個一級頻道,在旅遊市場也通過併購,合縱連橫幾乎所有的大型旅遊公司都和攜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攜程的股價也翻3倍增長到70美金,市值突破100億美金。這說明一站式的戰略是非常成功的,而且國內去哪兒、同程、途牛等大型OTA也都是沿用的這個戰略。 那為什麼攜程對藝龍的定位不是一站式的旅遊服務,為什麼攜程期望將藝龍對標Booking?
  • 冬天裡的OTA:攜程、飛豬、美團三國殺
    現在看,國內遊業務雖已在逐步恢復,但客觀講也好不到哪裡去,重點在於,這個病毒當前只能說是暫時被阻斷了,但疫情並未結束,甚至還有捲土重來的風險,大多數用戶還在觀望中。窘境顯然並非攜程一家所獨有,大量中小入局企業無疑更為尷尬,一場波及全行業的大洗牌已悄然推開。
  • 分享住宿「大混戰」:Airbnb、途家、攜程、美團、Priceline,這些...
    目前,中國分享酒店市場已經形成了以外資巨頭Airbnb、以途家為代表的分享住宿平臺和以美團榛果為代表的後起之秀之間「混戰」的局面;他們背後又都有巨頭「暗戰」,一場激烈的「三國殺」正在上演。而這場酣戰之外,還有新玩家正在悄悄入局。
  • 攜程與Priceline交易,本質是債券加看漲期權-虎嗅網
    8月7日,在線旅行巨頭Priceline宣布向攜程投資5億美元。受此消息影響,攜程股票在盤後交易中最高上漲了17.43%,市值一度超過90億美元。  交易的本質是攜程向Priceline售出價值5億美元的「債券加看漲期權」。可轉債續存期內,攜程要向按期向Priceline支付利息,期滿後Priceline有權按事先約定的價格(暫未披露)將5億美元債權的全部或部分轉為攜程股票。
  • 看飛豬平臺的酒店默認排名,酒店ota排名也有莫名其妙的時候?
    酒店管理鄭叫獸今天給大家分享:依靠阿里集團,飛豬平臺發展的速度也十分快速,並且與攜程平臺相比,飛豬平臺除了有較為完善的產品篩選功能外,還有十分注重優惠促銷等活動的設計,將電商平臺一些運營成功手法結合到了酒店ota上,因此形成了自身平臺的特色,
  • 攜程「深耕國內」競爭白熱化
    作為國內最大OTA平臺,當中國出境遊用戶開始向國內回流之時,攜程就已經聞風而動,主動貼近用戶需求。,國內熱門旅遊目的地能夠更好地展示到用戶面前,攜程深耕國內市場成功邁出了第一步。基於國內市場的全面復甦以及攜程國內業績漲勢喜人,攜程開始從戰略上向國內市場傾斜。在2020攜程集團全球合作夥伴峰會上,攜程聯合創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表示,攜程明年會從內容、產品、供應鏈和質量四個方向深耕國內旅遊市場,並以深耕國內為基礎,從而實現全球戰略的布局。
  • 攜程大股東看好美團旅行,Priceline與美團旅行戰略合作!
    而此前,Priceline在2014年8月,以5億美元投資攜程,並於2015年進行增持,成為攜程重要股東。而2015年對於攜程也意義非凡,在這一年先後完成對老對手藝龍和去哪兒的收購,OTA行業僅剩單一巨頭。但此後,攜程在產品、服務等方面,不斷被爆出消費者的不滿。
  • 攜程大股東看好美團旅行,Priceline與美團旅行戰略合作
    而此前,Priceline在2014年8月,以5億美元投資攜程,並於2015年進行增持,成為攜程重要股東。而2015年對於攜程也意義非凡,在這一年先後完成對老對手藝龍和去哪兒的收購,OTA行業僅剩單一巨頭。但此後,攜程在產品、服務等方面,不斷被爆出消費者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