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件國寶 100個故事 馬未都新作《國寶100》出版

2020-12-25 青瞳視角

9月3日,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重磅新書《國寶100》在線上隆重首發。書中,馬未都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國寶100》不光講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在收藏圈、文物老饕們之間打聽到的各種趣聞,著實豐富了這本書的內容。

《國寶100》共分4卷,每卷收錄24件國寶:第一卷收錄了商代后母戊鼎、東漢銅奔馬、清代各種釉彩大瓶等重量級國寶;第二卷收錄了「中華第一玉雕龍」、西周大盂鼎、戰國青銅杜虎符、西漢長信宮燈、北宋李公麟《五馬圖》、元代廣勝寺《藥師經變》壁畫等國寶;第三卷收錄了戰國曾侯乙編鐘、戰國商鞅方升、漢代「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西晉陸機《平復帖》、唐代宮廷金銀茶具、南宋《玉版十三行》、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等;第四卷收錄了《清明上河圖》、圓明園獸首銅像、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等國寶。馬未都講述了這些國寶的前世今生,以及圍繞著國寶發生的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同時插入大量精美圖片,讓讀者對於每件國寶擁有更加直觀的認識。

讀者或許會好奇,《國寶100》中這100件國寶是如何選出來的?談及選擇標準,馬未都表示,《國寶100》中的國寶分布在世界各地,每件國寶都極具代表性,類別涉及青銅、陶瓷、玉器、漆器、家具、法書、碑帖、繪畫等多個門類,時間從幾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清晚期,跨越幾千年。它們有的得到無數讚譽,被國內精心收藏,有的在歷史變故中輾轉定居異國他鄉。馬未都力圖詳細講述這些國寶的前世今生,深挖這些國寶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單是把這100件國寶的相關資料整理出來就是一個非常浩大的工程。

在馬未都看來,講國寶故事,其實就是在講述歷史,「通過國寶來講述歷史,是了解歷史的一種特殊欣賞方式」。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歷代王朝的更迭,流傳下來不計其數的奇珍異寶。這些奇珍異寶凝聚了一代工匠的智慧和汗水,同時也匯集了那個時代的藝術審美、生活故事與人文精神。所以,從某種層面而言,它們代表了一個時代的全部,文物本身便是故事的起源,亦是走向未來的載體。因此,了解國寶背後故事的意義就顯得特別重要——你只有清楚國寶的文化根源在哪兒,才能知道今天的我們來自何處。

據出版方介紹,《國寶100》前後耗時2年多的時間,先是推出音頻,繼而推出視頻,此次又以圖書的形式呈現。馬未都說:「圖書具有視頻和音頻所不可替代的優勢,因為呈現在書裡的文字更嚴謹,同時書裡還配有大量插圖,有所講國寶的清晰照片,也有與之相關文物的圖片、歷史圖片、博物館照片及關鍵人物的照片等,讀者在閱讀文字的同時,可以獲得更加直觀的認識。」

供圖/出版社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張知依編輯/崔巍

[ 北京頭條客戶端 ]

相關焦點

  • 馬未都新作《國寶100》:講述100件國寶的100個故事
    中新網北京9月4日電 (記者 高凱)觀復博物館創辦人、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新書《國寶100》3日晚在線上首發。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
  • 100件國寶,100個傳奇故事!馬未都出新書,講述國寶那些事兒
    9月3日,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重磅新書《國寶100》在線上首發。 該書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其中不光講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在收藏圈、文物老饕們之間打聽到的各種趣聞。
  • 馬未都出新作《國寶100》:清楚國寶根源,才知道我們來自何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9月3日,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重磅新書《國寶100》在線上首發。此書,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
  • 馬未都新作《國寶100》線上首發
    2020年9月3日,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創作的新書《國寶100》在線上首發。書中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其中不僅講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在收藏圈、文物老饕們之間打聽到的各種趣聞,著實豐富了這本書的內容。在抖音直播之前,馬未都接受了記者微信採訪。馬未都說,自己講述國寶,並不是作為文獻資料而寫作,而是將自己與國寶的故事寫了進去,這是與別人講國寶的不同之處。
  • 馬未都新書《國寶100》首發,講國寶是換種方式看歷史
    此書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其中不僅講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在收藏圈、文物老饕們之中打聽到的各種趣聞。100件國寶,時間跨越幾千年《國寶100》中這100件國寶分布在世界各地,每件國寶都極具代表性,類別涉及青銅、陶瓷、玉器、漆器、家具、法書、碑帖、繪畫等多個門類,時間從幾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清晚期,跨越幾千年。
  • 聽名家說國寶,串聯上下古今,馬未都攜《國寶100》做客徐匯
    聽名家說國寶,串聯上下古今,馬未都攜《國寶100》做客徐匯 2020-09-01 1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馬未都解讀國寶奧秘 「觀復嘟嘟」姊妹篇「國寶100」即將開播
    由觀復博物館創始人、著名學者 「馬爺」馬未都主講的《國寶100》,將於8月27日登陸優酷。節目將歷史故事與文物影像相結合,探索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剖析文物的精工細造,解讀國寶背後的故事。這些文物到底承載了什麼樣的歷史,經歷了何種故事,與現在又有怎樣的聯繫?馬未都將帶領你一起梳理文物之謎和文化之謎。
  • 聽馬未都《國寶100》,文物結合故事,我們不能期望太多
    今天繼續來聊馬未都先生的《國寶100》,畢竟差不多聽了100期,心中肯定有很多想法。對於國寶文物最近也一向是非常感興趣,我離廣州博物館不是那麼遠,有時候有好的展覽,只要有時間,還是會趕過去看一下。但是,對於文物國寶這些東西,我們確實好像是去旅遊一樣,看個外觀,我們對於文物也不會那麼細緻,那麼細微的去觀察,不像馬未都先生一樣,他們是真正的內行,我們去觀看文物,就像去景點旅遊一樣,很多時候是打一個卡,如果沒有導遊,看了也就看了,真正內在的故事,我們可能不知道。
  • 馬未都每天講一個國寶故事——中國的「比薩斜塔」
    馬未都每天講一個國寶故事——中國的「比薩斜塔」 每天一個國寶故事
  • 《如果國寶會說話》裡的100件國寶,這個博物館有30件展品
    裡邊的藏品數量有100餘萬件,展廳數量48個。B1是古代中國展廳,一層和二層是近代中國和復興之路展廳。還有一些特展,比如大運河文化站、樂器展。三層是新時代部分,四層則是中國古代的瓷器、佛造像、錢幣、書畫、玉器展,現在的特展是「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說到國博最值得看的展,個人覺得還是古代部分。
  • 又有100件國寶排隊上線講故事,這次它們專注賣萌!
    近期央視的文化類節目都要被國寶們承包了。如果說看不夠《國家寶藏》精挑細選的27件國寶的話,現在又有100件國寶排隊等著給你講故事了。說的就是紀錄頻道今年開年播出的《如果國寶會說話》,豆瓣評分9.4,又是一檔良心節目。徐歡導演和她的團隊可以說是研究國寶的資深影視人員了,製作的《故宮》、《故宮100》都是高分的經典作品。
  • 文化學者馬未都接受採訪 盛讚西安的博物館有特色
    馬未都 記者 尚洪濤 攝用文物講述歷史,是撥開歷史迷霧的一種特殊方式。日前,著名文化學者馬未都推出了自己投入兩年心血完成的新作《國寶100》,試圖向普通讀者揭開國寶背後的傳奇與歷史。9月3日,馬未都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微信採訪,談文物,聊歷史之外,他也向陝西豎起大拇指,「陝西人的文物自豪感全國第一!」從東漢銅奔馬、曾侯乙編鐘,到戰國杜虎符、西漢長信宮燈,再到《清明上河圖》、圓明園獸首銅像……《國寶100》中,馬未都從全世界的博物館中遴選出100件中國文物,詳細講述,分別涉及青銅、陶瓷、玉器、漆器、家具、法書、碑帖、繪畫。
  • 馬未都:這件「醜」國寶中國人不敢碰,日本卻把它供為鎮館之寶
    馬未都:這件「醜」國寶中國人不敢碰,日本卻把它供為鎮館之寶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除了積澱下來許多文化和精神傳承外,老祖宗們也給我們後輩留下許許多多的珍寶,這些珍寶現在都被叫做文物,華夏文明的產物特別多,能流傳下來的文物也是不會少,就已經出土的文物而言
  • 3個學生掏鳥蛋,卻掏出一件100億國寶,專家:單舍利子就有9顆
    話說這大千世界真的是無奇不有,有人放羊能撿到國家一級文物,有的人在河裡玩耍能撿到3000年前的古黃金,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件事情同樣讓人覺得很奇葩,有3個小孩放學回家的路上,卻商量著去哪裡玩耍,可是誰能想到的卻幫助我們文物局掏出了一件價值100億的絕世國寶,真的堪稱是奇緣啊!
  • 他是馬未都的師父,被稱「京城第一玩家」,抗戰後曾追回萬件國寶
    就當下來說,靠「玩」被人津津樂道的,一者是德雲社的班主于謙,他直接就寫了本《玩兒》,除了抽菸、喝酒、燙頭,還有一些「玩兒」比天都大;再者就是觀復博物館的創辦人馬未都,從帶王朔入門的編輯到中國古代器物的收藏家。而其中,馬未都從玩到研究、把玩變成一種文化的引路人,則是有著「京城第一玩家」之稱的王世襄。馬未都表示,自己一半的學問幾乎是受到了老爺子的影響。
  •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河南文物佔三分之一
    2018年的第一天晚上10點,該片第一季如約亮相CCTV-9,採用一集主講一寶的形式,介紹來自全國各地的100件國寶。與《國家寶藏》用超過半小時的時間去說一件文物不同,《如果國寶會說話》每集只有短短5分鐘,總計100集。全片共分四季,每季25集,以時間為脈絡,依次講述國寶,目前豆瓣評價超過了9分。這部紀錄片拍攝的初衷是什麼,5分鐘的時間內又打算告訴觀眾什麼?日前該片總導演徐歡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 我國近代流失的1000萬件國寶在何方,這6個國家最多
    我國近代流失的1000萬件國寶在何方,這6個國家最多我國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文化古國。從8000年前的石器時代,跨越了數十個朝代,中國在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上長期領跑世界。中國古人創造了輝煌絢爛的中華文明。
  • 觀復博物館藏品,國寶天字罐,馬未都:看一眼都奢侈
    大家都知道博物館的藏品是很多的,很多博物館都存在國寶文物。馬未都作為觀復博物館的館長也有著很多的藏品,馬未都曾展示過一個觀復博物館的藏品國寶天字罐,還說」看一眼都奢侈「。到底是什麼樣的國寶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中國最憋屈的國寶,用7000斤名玉做成,卻被當菜缸裝了100年鹹菜
    在我國的歷史上,誕生了無數的寶物,不但材料名貴,更是有著非凡的歷史意義,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身為國寶,也是屢遭浩劫,比如被英法聯軍從北京劫掠出去的財寶,還有一件周朝時期的兮甲盤,僅僅是因為長得像平底鍋,結果在元朝期間,被無意間撿到的民間婦女當成了煎餅爐,盤子的幾個尖角也被折去。
  • 《如果國寶會說話》12月25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首映
    百集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12月25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首映。2018年1月1日起,100件國寶將在這部紀錄片中陸續開口「說話」,為人們講述自己的傳奇故事,以全新視角帶領觀眾讀懂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