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新作《國寶100》線上首發

2020-12-25 燕趙都市報

2020年9月3日,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創作的新書《國寶100》在線上首發。書中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其中不僅講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在收藏圈、文物老饕們之間打聽到的各種趣聞,著實豐富了這本書的內容。在抖音直播之前,馬未都接受了記者微信採訪。馬未都說,自己講述國寶,並不是作為文獻資料而寫作,而是將自己與國寶的故事寫了進去,這是與別人講國寶的不同之處。

呂后印和瓷母瓶都很傳奇

記者:在這100件國寶中,您覺得經歷最傳奇的是哪件?

馬未都:其實每件文物都很傳奇,呂后印那章,放牛娃就一腳就踢出來了,你想傳奇不傳奇?它是中國漢代最重要的玉印,是現在迄今為止發現的等級最高的一個白玉印。

還有瓷母瓶,原來我在《百家講壇》講的就是這一件。我說還有一件你去找吧,結果那一件就出來了,你說傳奇不傳奇?我這叫口吐蓮花吧,金口一開他就找著了,所以每件東西都有它的傳奇,傳奇色彩是不一樣的。

記者:中國珍貴的文物數不勝數,這次您書中提到的100件文物,遴選標準是怎樣的?書中有河北博物院藏長信宮燈,您對這件文物有什麼印象?

馬未都:考慮到中國文物的豐富性,青銅、陶瓷、玉器、書畫、竹木等等都有所選擇,標準是它代表這一領域比較尖端的作品,這些國寶都是博物館收藏的,我們沒有選擇任何私人手中收藏的。

長信宮燈是滿城漢墓這個最重要的文物,這件文物是死者生前使用的燈具,這個燈具不是一般性質的皿器,所謂皿器就是專門為死人造,長信宮燈是他生前的所愛之物,所以這件文物能反映當時漢代社會最高的藝術成就,作為一個生活中的用燈都做得如此的精美,而且如此的合理,對今天的人來說真是嘆為觀止。

記者:您講國寶跟別人講國寶,有什麼不同?

馬未都:我講國寶跟別人講國寶有所不同的是,我講的是一個生動的故事,而這個故事是我們團隊一起努力去重新整理的。我也聽到了很多國寶故事,那些都是書本上看來的,是從書本到書本,我們不是從書本到書本,而是從書本到個人的表達。因為我在文物領域待了一輩子,對文物領域都比較熟知,所以我們的表達相對來說更加個性化。

正在寫唐詩宋詞解析的書

記者:觀復博物館在北京和上海都有館址,您考慮在其他地方再開一家觀復博物館嗎?

馬未都:我原來計劃要開10座博物館,在全國各地,那麼實際上實施前後有7座,因為各個地方政府的這個條件不一,有的我們實在是做不下去,在這種情況下杭州館和廈門館分別開了10年和13年之後都關了,還有些已經準備好了開放,最後沒有開放。那麼至於能不能到其他地方開,實際上是當地政府是否給予讓我們生存下去的一個條件,如果給不了這條件,那我們肯定就生存不下去,因為我們是讓博物館自我運營良性生存,而不是靠財政撥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定要首先考慮它的生存問題。

記者:這次疫情對博物館影響很大,您的觀復博物館這次遭受了怎樣的衝擊?未來博物館的方向又在哪兒?

馬未都:這次疫情對博物館衝擊顯然是很大,尤其對民辦博物館,國立的問題不大,國立的都是財政撥款的。我們不是客流萎縮,而是斷流,它是迅速就斷流了,那對博物館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而這次疫情使我們關門長達150天。這個雖然沒到我們的承受極限,但是給我們一個非常強有力的一個信號兒,對於這種災難性的這種衝擊,我們應該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從某種意義上講,它也不僅僅是對博物館,我想對其他很多行業都是嚴峻的考驗。

記者:您說在寫解析唐詩宋詞的書,為什麼會想做這套書?

馬未都:在疫情期間關注我微博的都知道我在寫唐詩宋詞解析的書,如果順利的話明年這會兒應該能出來,那就是五本,唐代三本,宋代兩本。

我年輕的時候是文學編輯,唐詩宋詞是我的基本功,我寫這個書一天寫一個詩人,寫他的作品解析他,總體上是強調了時代背景,強調了個人的身世,強調了他的技術能量,看了我寫的唐詩宋詞的這套書,你會對唐詩宋詞整體上有一個非常全面的了解,如果你想了解唐詩宋詞,你就等著我這書吧。

(燕都融媒體記者 宋燕)

相關焦點

  • 馬未都新作《國寶100》:講述100件國寶的100個故事
    中新網北京9月4日電 (記者 高凱)觀復博物館創辦人、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新書《國寶100》3日晚在線上首發。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
  • 馬未都出新作《國寶100》:清楚國寶根源,才知道我們來自何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9月3日,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重磅新書《國寶100》在線上首發。此書,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
  • 100件國寶 100個故事 馬未都新作《國寶100》出版
    9月3日,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重磅新書《國寶100》在線上隆重首發。書中,馬未都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國寶100》不光講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在收藏圈、文物老饕們之間打聽到的各種趣聞,著實豐富了這本書的內容。
  • 馬未都新書《國寶100》首發,講國寶是換種方式看歷史
    日前,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新書《國寶100》首發。
  • 100件國寶,100個傳奇故事!馬未都出新書,講述國寶那些事兒
    9月3日,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重磅新書《國寶100》在線上首發。 該書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其中不光講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在收藏圈、文物老饕們之間打聽到的各種趣聞。
  • 聽名家說國寶,串聯上下古今,馬未都攜《國寶100》做客徐匯
    聽名家說國寶,串聯上下古今,馬未都攜《國寶100》做客徐匯 2020-09-01 1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馬未都解讀國寶奧秘 「觀復嘟嘟」姊妹篇「國寶100」即將開播
    由觀復博物館創始人、著名學者 「馬爺」馬未都主講的《國寶100》,將於8月27日登陸優酷。節目將歷史故事與文物影像相結合,探索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剖析文物的精工細造,解讀國寶背後的故事。這些文物到底承載了什麼樣的歷史,經歷了何種故事,與現在又有怎樣的聯繫?馬未都將帶領你一起梳理文物之謎和文化之謎。
  • 聽馬未都《國寶100》,文物結合故事,我們不能期望太多
    今天繼續來聊馬未都先生的《國寶100》,畢竟差不多聽了100期,心中肯定有很多想法。對於國寶文物最近也一向是非常感興趣,我離廣州博物館不是那麼遠,有時候有好的展覽,只要有時間,還是會趕過去看一下。但是,對於文物國寶這些東西,我們確實好像是去旅遊一樣,看個外觀,我們對於文物也不會那麼細緻,那麼細微的去觀察,不像馬未都先生一樣,他們是真正的內行,我們去觀看文物,就像去景點旅遊一樣,很多時候是打一個卡,如果沒有導遊,看了也就看了,真正內在的故事,我們可能不知道。
  • 文化學者馬未都接受採訪 盛讚西安的博物館有特色
    馬未都 記者 尚洪濤 攝用文物講述歷史,是撥開歷史迷霧的一種特殊方式。日前,著名文化學者馬未都推出了自己投入兩年心血完成的新作《國寶100》,試圖向普通讀者揭開國寶背後的傳奇與歷史。9月3日,馬未都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微信採訪,談文物,聊歷史之外,他也向陝西豎起大拇指,「陝西人的文物自豪感全國第一!」從東漢銅奔馬、曾侯乙編鐘,到戰國杜虎符、西漢長信宮燈,再到《清明上河圖》、圓明園獸首銅像……《國寶100》中,馬未都從全世界的博物館中遴選出100件中國文物,詳細講述,分別涉及青銅、陶瓷、玉器、漆器、家具、法書、碑帖、繪畫。
  • 馬未都每天講一個國寶故事——中國的「比薩斜塔」
    馬未都每天講一個國寶故事——中國的「比薩斜塔」 每天一個國寶故事
  • 馬未都:這件「醜」國寶中國人不敢碰,日本卻把它供為鎮館之寶
    馬未都:這件「醜」國寶中國人不敢碰,日本卻把它供為鎮館之寶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除了積澱下來許多文化和精神傳承外,老祖宗們也給我們後輩留下許許多多的珍寶,這些珍寶現在都被叫做文物,華夏文明的產物特別多,能流傳下來的文物也是不會少,就已經出土的文物而言
  • 觀復博物館藏品,國寶天字罐,馬未都:看一眼都奢侈
    大家都知道博物館的藏品是很多的,很多博物館都存在國寶文物。馬未都作為觀復博物館的館長也有著很多的藏品,馬未都曾展示過一個觀復博物館的藏品國寶天字罐,還說」看一眼都奢侈「。到底是什麼樣的國寶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他是馬未都的師父,被稱「京城第一玩家」,抗戰後曾追回萬件國寶
    玩,本意是以手玩弄,並不為獲得直接利益而是單純娛樂自身;在《周易》上,還有研究之意,比如「玩古知今」。就當下來說,靠「玩」被人津津樂道的,一者是德雲社的班主于謙,他直接就寫了本《玩兒》,除了抽菸、喝酒、燙頭,還有一些「玩兒」比天都大;再者就是觀復博物館的創辦人馬未都,從帶王朔入門的編輯到中國古代器物的收藏家。而其中,馬未都從玩到研究、把玩變成一種文化的引路人,則是有著「京城第一玩家」之稱的王世襄。馬未都表示,自己一半的學問幾乎是受到了老爺子的影響。
  • 《國家寶藏》宣布在天貓開店 十餘款國寶IP新品獨家首發
    《國家寶藏》宣布在天貓開店 十餘款國寶IP新品獨家首發 iwangshang / 網商君 / 2018-12-17 摘要:在博物館熱的背後我們看到一幅中國文創消費者的用戶畫像
  • 馬未都:我最珍貴的4件紫檀「至寶」,故宮專家看了都得眼紅!
    馬未都是個收藏家,他師從王世襄先生,得到真傳後在古董市場上「叱詫風雲」,曾撿漏了不少珍寶,後來東西越來越多,馬未都就起了開私人博物館的念頭,那個時候國內的私人博物館還是空白,於是在馬未都東奔西跑之下,這座全國首個私人博物館終於落地,開館之時海內外報紙都廣泛報導了這件事,馬未都一時間風頭無兩。
  • 馬未都:主要有2種功能
    馬未都:主要有2種功能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於鹹豐十三年(1860年)攻入北京。清軍以少數兵力拼死抵抗,由於武器裝備懸殊過大,英法聯軍得以進入圓明園。英軍負責人額爾金,得到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授意,野蠻的火燒搶掠圓明園。康雍乾三代一百多年的積累,被英法聯軍搶去。其中,就包括了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
  • 香港富豪宴請馬未都:我吃了一頓神奇的飯
    那些年月,香港的古董行很興盛,馬未都時不常就往那裡跑一趟,有一次,他在好萊塢街淘換寶貝,看到一對成色很好的瓷枕,一問價錢,連見多識廣的馬未都都被它的「身價」給驚著了。,就想見見這位內地的收藏界大家,於是他託人找到了馬未都,說要邀請他吃飯,一起聊聊瓷枕。
  • 馬未都:主席提到的這件寶物全國只有2件,其中一件在我這!
    馬未都:主席提到的這件寶物,世界上僅存2條,其中一條在我這! 一帶一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前幾年的高峰論壇上,主席也重提絲綢之路,希望可以借用它的歷史符號來指代一帶一路,加強我們與其他國家的關係,而在講話中,主席還特意提到了一件國寶級文物
  • 馬未都:相中一個仿汝窯,老闆卻不識貨,我就鼓勵他說出多少錢!
    馬未都:相中一個仿汝窯,老闆卻不識貨,我就鼓勵他說出多少錢! 其貌不揚的地攤,往往也可以創造奇蹟,一大批國寶級文物都是從地攤上走進博物館裡的。比如馬未都曾在地攤上撿漏了一個西漢鎏金蠶,同款的是陝西博物館的展館之寶,民間擁有者僅馬未都一家,可見馬未都確實是有眼力勁。
  • 馬未都:我去參觀博物館,發現館藏文物被調包,連大氣都不敢出!
    提起博物館,可能有很多喜歡文物的朋友經常去,博物館裡面收藏的大多都是各種有著珍貴价值的文物,有些還是價值連城的國寶,當然,去看的各位肯定都是「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畢竟文物這麼珍貴,肯定都要保護好。但寶物畢竟價值連城,總會有別有用心的人,比如在馬未都自己的博物館中,就曾發生過一件文物失竊案,但沒過幾天就查明了是一個內部員工動的手,馬未都看他年輕,寶物也找回來了,也就低調處理,馬未都說:得饒人處且饒人,他還年輕,往後日子還長,不能因為一時貪念就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