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3日,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創作的新書《國寶100》在線上首發。書中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其中不僅講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在收藏圈、文物老饕們之間打聽到的各種趣聞,著實豐富了這本書的內容。在抖音直播之前,馬未都接受了記者微信採訪。馬未都說,自己講述國寶,並不是作為文獻資料而寫作,而是將自己與國寶的故事寫了進去,這是與別人講國寶的不同之處。
呂后印和瓷母瓶都很傳奇
記者:在這100件國寶中,您覺得經歷最傳奇的是哪件?
馬未都:其實每件文物都很傳奇,呂后印那章,放牛娃就一腳就踢出來了,你想傳奇不傳奇?它是中國漢代最重要的玉印,是現在迄今為止發現的等級最高的一個白玉印。
還有瓷母瓶,原來我在《百家講壇》講的就是這一件。我說還有一件你去找吧,結果那一件就出來了,你說傳奇不傳奇?我這叫口吐蓮花吧,金口一開他就找著了,所以每件東西都有它的傳奇,傳奇色彩是不一樣的。
記者:中國珍貴的文物數不勝數,這次您書中提到的100件文物,遴選標準是怎樣的?書中有河北博物院藏長信宮燈,您對這件文物有什麼印象?
馬未都:考慮到中國文物的豐富性,青銅、陶瓷、玉器、書畫、竹木等等都有所選擇,標準是它代表這一領域比較尖端的作品,這些國寶都是博物館收藏的,我們沒有選擇任何私人手中收藏的。
長信宮燈是滿城漢墓這個最重要的文物,這件文物是死者生前使用的燈具,這個燈具不是一般性質的皿器,所謂皿器就是專門為死人造,長信宮燈是他生前的所愛之物,所以這件文物能反映當時漢代社會最高的藝術成就,作為一個生活中的用燈都做得如此的精美,而且如此的合理,對今天的人來說真是嘆為觀止。
記者:您講國寶跟別人講國寶,有什麼不同?
馬未都:我講國寶跟別人講國寶有所不同的是,我講的是一個生動的故事,而這個故事是我們團隊一起努力去重新整理的。我也聽到了很多國寶故事,那些都是書本上看來的,是從書本到書本,我們不是從書本到書本,而是從書本到個人的表達。因為我在文物領域待了一輩子,對文物領域都比較熟知,所以我們的表達相對來說更加個性化。
正在寫唐詩宋詞解析的書
記者:觀復博物館在北京和上海都有館址,您考慮在其他地方再開一家觀復博物館嗎?
馬未都:我原來計劃要開10座博物館,在全國各地,那麼實際上實施前後有7座,因為各個地方政府的這個條件不一,有的我們實在是做不下去,在這種情況下杭州館和廈門館分別開了10年和13年之後都關了,還有些已經準備好了開放,最後沒有開放。那麼至於能不能到其他地方開,實際上是當地政府是否給予讓我們生存下去的一個條件,如果給不了這條件,那我們肯定就生存不下去,因為我們是讓博物館自我運營良性生存,而不是靠財政撥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定要首先考慮它的生存問題。
記者:這次疫情對博物館影響很大,您的觀復博物館這次遭受了怎樣的衝擊?未來博物館的方向又在哪兒?
馬未都:這次疫情對博物館衝擊顯然是很大,尤其對民辦博物館,國立的問題不大,國立的都是財政撥款的。我們不是客流萎縮,而是斷流,它是迅速就斷流了,那對博物館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而這次疫情使我們關門長達150天。這個雖然沒到我們的承受極限,但是給我們一個非常強有力的一個信號兒,對於這種災難性的這種衝擊,我們應該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從某種意義上講,它也不僅僅是對博物館,我想對其他很多行業都是嚴峻的考驗。
記者:您說在寫解析唐詩宋詞的書,為什麼會想做這套書?
馬未都:在疫情期間關注我微博的都知道我在寫唐詩宋詞解析的書,如果順利的話明年這會兒應該能出來,那就是五本,唐代三本,宋代兩本。
我年輕的時候是文學編輯,唐詩宋詞是我的基本功,我寫這個書一天寫一個詩人,寫他的作品解析他,總體上是強調了時代背景,強調了個人的身世,強調了他的技術能量,看了我寫的唐詩宋詞的這套書,你會對唐詩宋詞整體上有一個非常全面的了解,如果你想了解唐詩宋詞,你就等著我這書吧。
(燕都融媒體記者 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