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建築群被拆 學者:應有保護歷史的自覺

2020-12-19 中國青年網

  核心提示:6月5日,北京大學原16-18號樓院內的10棵大樹被砍伐,許多學生到現場「悼念」大樹。在人們眼中,砍掉的不只是大樹,拆掉的不只是老樓,而是在傷北大的校園文脈!

 

  通觀海外各名校,無不注重保護歷史文脈,上百年樓齡的建築比比皆是,仍然具備重要的實用功能。

  6月5日,北京大學原16-18號樓院內的10棵大樹被砍伐,許多學生到現場「悼念」大樹。在人們眼中,砍掉的不只是大樹,拆掉的不只是老樓,而是在傷北大的校園文脈!

  北大南門建築群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1952年「院系調整」時,組建了以周培源為主任、梁思成為設計處處長的「三校建設委員會」,負責新北大、新清華校舍的建設。北大南門校舍作為新北大的核心區域,得到了三校建設委員會的精心規劃和建設。

  南門建築群風格樣式同燕園一脈相承,每組樓群都用三合院形式,以半圍合的院落布局,散落在「中軸線」南門林蔭大道兩側,洋溢著斯文而質樸的校園氣息。每幢建築都是中式筒瓦硬山坡頂建築,飾有鴟吻,樓與樓之間用「柱廊」加以連接,在大樹、藤蘿掩映下,處處體現了梁思成「民族形式」的理想。

  北大南門的每一寸土地都寫滿了歷史。這裡承載了新中國許多著名歷史事件,1981年北大學生「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就是從這裡喊出的;1984年「小平您好」的橫幅,也是在這裡寫成的。失去了「南門記憶」,北大的歷史就不完整了,中國現代史也失去了一處寶貴的歷史印記。可惜,可惜!

  通觀海外各名校,無不注重保護歷史文脈,上百年樓齡的建築比比皆是,通過精心維護,仍然具備重要的實用功能。如今,南門一帶的老樓和大樹何去何從,不僅值得北大主事者深思,也應得到文物部門的重視,共同保護好彌足珍貴的「20世紀大學遺產」。

 

 

·盤點2011高考作文 世乒賽等話題上榜
·「條幅哥」畢業前掛條幅求愛 照片曝光()
·蔣大為欠款門案宣判 姚曼獲刑5()
·鄧超孫儷今日大婚 姚明趙本山將出席(組圖)
·中國短道速滑隊麗江被打 多人受傷住院()

 

相關焦點

  • 還原歷史,保護古樹 北大「兩園」治理主拆簡易平房(圖)
    有獎評新聞   為澄清社會輿論對北大朗潤園、鏡春園文物保護和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不實之詞,昨天,北大公開其校園環境整治方案,表示只拆除文物保護區內的簡陋臨時生活用房,將生活區從中遷出,修繕和恢復古建築,同時整治駁岸水系,還原兩岸的歷史風貌。
  • 北大拆老建築引發爭議 大部分聲音反對
    因為這批建築是新北大遷址海澱後歷史風雲的見證。1952年院系調整時組建了清華、北京、燕京大學三校調整建築計劃委員會,負責新北大、新清華校舍的建設。南門校舍為與燕園固有建築取得協調而設計,建築風格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見證了北大、燕大合二為一的歷史風雲。
  • 「全新」北大靠拆出來?現代建築沒有傳統也沒有文化
    自4年前拆除南門老樓引發爭議後,北京大學欲再拆三棟老建築。目前,北大南門建築群中的16號-18號樓改建工程已啟動,這三座樓均建於1952年,已有近60年歷史。如4年前北大拆遷南門建築群的27號樓,遭到校友們質疑一樣,這次三棟老建築的拆除,也引起北大校友的關注。
  • 反思上海優秀歷史建築被拆:文化持有者到底是誰
    反思上海優秀歷史建築被拆:文化持有者到底是誰 2017-06-13  目前看,事情呈現「一邊倒」的局面,輿論對業主的質疑大致有以下角度:一、對自家房屋進行大規模改造,不能排除藉由房屋的公共文化屬性達到個人財產增值目的的嫌疑;二、雖是在改造自家房屋,但該房屋是政府認定的「歷史建築」,缺乏基本的報備程序;三、業主不只破壞了自家房屋的形態結構,還破壞了房屋所在地段12幢歷史建築群的整體風貌。
  • 上海歷史建築將被拆除,復旦同濟專家呼籲:不能拆
    來自滬上知名學者、作家的呼籲 我們是來自同濟大學和復旦大學的建築、歷史、社會學學者,以及作家、遺產保護工作者。近日,我們驚悉位於上海市虹口區黃浦路上、屬於上海全球化地標揚子江碼頭的三棟歷史建築——黃浦路110-112號、120號和178號——瀕臨拆除。
  • 兩位頂尖學者歸國,加盟北大、浙大任院長
    根據北京大學官網消息,頂級 AI 華人學者、UCLA 教授朱松純受聘擔任北京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 根據浙江大學「浙藥之聲」公眾號消息,藥物製劑及生物材料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顧臻教授作為講席教授全職加盟浙江大學,受聘為藥學院院長。
  • 「還原五四」——美國學者珍貴歷史圖片面世
    原標題:「還原五四」——美國學者珍貴歷史圖片面世 「每一處閣樓都可能藏著寶貝。」在大洋彼岸美國,寶潔公司家族的後人偶然在自家閣樓的紫檀木箱子裡發現大批底片——西德尼·甘博在上世紀初拍攝的中國社會生活和重要事件歷史瞬間。
  • 北京將保護清華北大等71處近現代建築 不得拆除
    溫宗勇表示,優秀近現代建築的標準為,一方面是要反映社會歷史的發展,或與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有關,比如馬寅初的故居,798近現代建築群,它反映了「一五時期」全面向蘇聯學習的歷史背景;另一方面是反映建築藝術的發展,或是北京的標誌性建築,如民族飯店、北京長途電話大樓。
  • 上海一歷史保護建築被拆 90後女孩曾花8千萬買下
    但有媒體曝光,原來的歷史保護建築已經被拆得面目全非,基本蕩然無存,業主還在原址上蓋了鋼筋混凝土的貌似現代風格建築。記者今天從多方了解到,此處建築幾年前被一個私人業主以8000多萬元價格買下,這個業主為一個90後海歸女孩,其母親在對這處工程進行照看。目前,靜安方面已經介入調查,責令其立刻停止修建新建築,並對老建築進行復原。
  • 市人大常委會調研我市古建築群保護和活化利用情況
    14、15兩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薛厚華帶隊,就我市古建築群保護和活化利用情況進行調研。近年來,我市把古建築群落保護和活化利用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認真執行《文物保護法》,認真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全面落實古建築保護有保護標誌、有保護範圍、有記錄檔案、有保護機構或專人進行保護,同時,積極發動社會力量,投入到古建築修繕和保護中,截止目前,我市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均進行了修繕,得到了有效保護。
  • 登封「天地之中」 歷史建築群保護管理榮獲5星等級
    來源: 鄭州晚報近日,在杭州餘杭良渚古城遺址召開的2020年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年會暨世界文化遺產城市市長論壇上,河南省世界文化遺產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和洛陽龍門石窟同時被評為2019年度保護管理工作5星等級。
  •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師生來太昊陵考察學習
    9月4日,北大考古文博學院組織在校師生31人蒞臨太昊陵考察學習,並就文物保護工作和文化傳承與太昊陵管理處部分同志進行深入探討。北大考古文博學院是我國高等院校中成立的第一個考古學系,已有50多年的歷史。該學院此次組織師生來太昊陵考察學習,主要是太昊陵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資源吸引了他們。在太昊陵管理處主任雷鐵梁的陪同下,該學院師生們興致勃勃地遊覽了太昊陵及附屬景點獨秀園。師生們無不被太昊陵古建築群的博大雄偉和伏羲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深感染。
  • 上海政協調研報告|歷史風貌保護要強化整體保護和活化利用
    2018年,上海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開展了「傳承文脈,保護城市歷史風貌」的專題調研。課題組成員深入上海市中心城區的12片歷史文化風貌區,以及郊區的部分歷史文化風貌區,梳理歷史風貌保護的基本情況及突出問題,圍繞在更高層次上推進歷史風貌保護和活化利用,提出對策與建議。「保護歷史風貌是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建設卓越全球城市的題中應有之義。」
  • 上海:十年保護改造名人歷史建築群 成文化精品
    新華社上海10月18日電(記者陸文軍)歷經整整10年的艱苦保護,位於上海盧灣區思南路的成片珍貴歷史人文風貌區,修舊如故,在傳承城市歷史文脈中舒展新生。日前,「思南公館」保留保護改造項目已向公眾開放,成為「活的」上海近代歷史人文博物館。
  • 福城清拆一處違法建築群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張尉心 楊明銘 通訊員 戴振軍 鄧樂平)23日,龍華新區福城辦事處在九龍山科技園開展違建清拆行動,一處佔地4500平方米的違法建築群被依法拆除。至此,該辦事處9月來三次開展專項清拆行動,清拆違建面積超過9000平方米。
  • 品質生活 | 「拆歷史建築」事件不斷,真的是保護不力?
    對於本市的歷史風貌保護,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提出了新目標:上海將切實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推進第二批131個歷史風貌街坊保護,彰顯城市人文底蘊。最近發布的《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同樣強調歷史風貌保護:加強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堅持「整體保護、積極保護、嚴格保護」的原則,中心城區從「拆、改、留」轉向「留、改、拆」,以保護保留為主,不斷拓展保護對象體系。
  •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獲保護管理5星等級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獲保護管理5星等級】在近日杭州餘杭良渚古城遺址召開的2020年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年會暨世界文化遺產城市市長論壇上,我省世界文化遺產洛陽龍門石窟和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同時被評為2019年度保護管理工作5星等級;龍門石窟監測年度報告被評為「2019年度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優秀監測年度報告」,並就遺產保護管理工作經驗作大會發言。
  • 關於保護五常歷史建築的建議
    2020年春節前,我回到家鄉五常,看到市區建設大街電業營業廳右側臨街上一棟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日本建築被拆了,被拆的還不止臨街的一棟,我知道,在這個拆遷範圍內,裡面還有好幾棟這樣的日本建築
  • 京張鐵路多座歷史建築獲文物認定,民間學者呼籲做文物普查
    本文圖片均來自北京青年報近日,延慶區文化和旅遊局將「康莊車站建築群、西撥子車站建築群、龍潭溝44號橋」三處京張鐵路歷史建築公布為不可移動文物。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此次文物認定,始於民間學者遞交的《不可移動文物認定申請表》。
  • 北大宣傳片不必總靠翻歷史書度日
    對這種改變,有的網友選擇支持,認為北大的宣傳片應該靈活多樣,也可以關注北大「草根」學生的情感經歷與成長曆程;有的網友則表示反對,認為北大校慶的宣傳片怎麼可以不談北大的輝煌歷史呢,要知道現在的北大可謂問題多多,再不向蔡元培時代的北大看齊,北大何談復興?  對於以上兩種意見,我個人比較傾向於前者。大多數校慶宣傳片,在印象之中,往往有以下元素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