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高銀行、敏捷銀行、開放銀行...20大概念揭秘銀行業大變局

2020-12-25 OFweek維科網

在當下移動互聯技術主導的金融生態中,綜合金融機構、民營銀行、持牌消金公司、行動支付商、金融科技公司、網貸平臺等新主體出現,而銀行業金融機構則在尋求轉型以適應新生態。這一過程中,許多有關「銀行」的概念湧現,但都在折射一個主題——尋找業務與科技的契合點。

本文從銀行發展的戰略理念、銀行的新商業模式及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分類三大方面,詳細梳理了20大銀行概念及其釋義。

Bank 1.0/2.0/3.0/4.0

這一組概念來自金融創新研究專家、未來學家布萊特·金(Brett King)出版的Bank X.0系列叢書。自2010年以來,他先後提出Bank 1.0、2.0(2010年),Bank3.0(2012年)和Bank4.0(2018年)。

在布萊特·金看來,Bank1.0時代以依賴實體網絡發展為主要特徵;Bank2.0時代伴隨著自助設備和網際網路的出現,銀行逐漸轉變運營模式;Bank3.0時代是在移動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銀行不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行為」;Bank4.0時代,金融服務將成為即時、情境式的體驗、無障礙的互動,並由人工智慧主導,不再依賴實體網絡,而是內嵌到客戶生活的世界中。

在Bank4.0時代,銀行傳統的「網點規模經營」和「品牌建立在場景之上」等思維將遭遇重大挑戰。思維轉變是銀行金融科技戰略部署的前提,科技賦能銀行金融服務還需要有與之適應的管理模式、組織結構,而這些都源自決定發展方向的戰略理念。

關於銀行發展的戰略理念

樂高銀行

概念來自對銀行創新業務組件的形象比喻,指將傳統支持銀行服務的單體應用進行微服務化改造,通過對領域模型的拆分、劃分,並以微服務的方式進行迭代與研發,在銀行中臺搭建起模塊化、組件化、共享化的敏捷服務中心,藉助多元化、精細化的業務服務組件,銀行前端業務部門可以像搭積木一樣調用中臺上的業務組件來編排業務模塊,創新業務就可以「樂高式」地搭建起來,進而實現業務敏捷的核心目的。

而從實踐層面看,當前我國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在尋求與技術商合作時,更傾向與技術巨頭合作,引入較為成熟的模塊化技術系統產品,很大程度上就是看重成熟的模塊化產品能迅速上線開展業務,降低銀行運營成本。

數字銀行

從現實來看,這一概念更多指的是「銀行數位化」,而「數位化運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數位化基礎的建設是運營的根本,在基建進程中,銀行需要解決數據集中存儲、統一數據標準、提升數據算力、建設數據平臺、建立配套機制等問題。

目前,越來越多的銀行已經開始部署渠道策略或服務策略,做客戶旅程管理和價值管理,著手構建統一、集中的客戶資料庫,供不同業務條線調用數據,結束「分散經營」的局面,實現服務價值最大化。

從發展潛力看,廣發銀行網絡金融部總經理關鐵軍表示,商業銀行雖不同程度存有統一數據標準、構建數據系統、培育數據人才、探索數據模型等待解問題,但擁有大量高價值數據的優勢依舊不可小窺。商業銀行在數位化轉型和依託數據進行線上化經營方面的差異化安排,正在令商業銀行加速分化。

敏捷銀行

概念來自《麥肯錫中國銀行業CEO季刊》2019年春季刊《敏捷銀行》。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曲向軍表示,銀行業已全面步入4.0時代,金融服務無處不在,但就是不在銀行網點,客戶脫媒趨勢日益明顯,跨界競爭也愈發激烈。

面對內憂外患,越來越多銀行選擇部署開啟數位化銀行戰略來贏得競爭優勢,而敏捷是數位化轉型最重要的實施手段。

麥肯錫將敏捷型企業分為兩類——生而敏捷的網際網路企業和轉型敏捷的傳統企業,顯然傳統銀行業金融機構屬於後者。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韓峰表示,銀行可通過四種連續性路徑實現轉型,從小範圍試點的敏捷創新試驗室切入、建立獨立於傳統組織架構的數位化工廠、選取傳統銀行業務條線推動規模化敏捷轉型到自上而下在整個銀行開展全組織敏捷。至於具體選擇哪條路徑,則取決於銀行自身數位化程度以及資源調動能力。

而對於傳統銀行如何布局,麥肯錫指出,要從戰略目標、組織結構、溝通機制、思維轉變、技術創新五個方面協同進行。

智能銀行

智能銀行理念最先由花旗銀行引入中國。2009年11月,花旗銀行在上海新天地開設了第一家智能銀行。

智能銀行有時也特指智能銀行機,也稱可視化櫃檯,與傳統的ATM機類似,智能銀行機可以提供全天候的遠程人工服務,不但能實現傳統ATM的存取款和轉帳功能,還能自助開戶、自助申領儲蓄卡和信用卡。24小時智能銀行通過科技創新開拓新型服務模式,有機融合了本地客戶自助和遠程座席協助,在遠程終端進行操作、授權等應用,替代普通櫃員在櫃檯的業務操作。

2018年4月,中國建設銀行在上海開設了首家「無人銀行」,刷臉取款、機器人服務、VR體驗等業務辦理模式,實際上便是智能設備的綜合應用。「無人銀行」可以看作是智能銀行的高級實現,不過業務辦理高度智能化在替代櫃員的同時,又產生了對機器操作引導員的需求,尤其對於中老年客戶,顯然無法有效使用這些智能設備。此外,人工服務的情感交流也是機器無法替代的。

智慧銀行

目前,工行、建行、農行、中行四家國有大型銀行均提出了建設「智慧銀行」的戰略目標。智慧銀行是傳統銀行、網絡銀行的高級階段,是銀行以智慧化手段和新的思維模式來審視自身需求,並利用創新科技塑造新服務、新產品、新的運營和業務模式,實現規模經濟,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達到有效的客戶管理和高效的營銷績效的目的。

從定義看,智慧銀行不僅包括技術應用落地和場景融合,更包含運營思維的「智化」。

智慧銀行的支撐平臺是智慧門戶。其主要特徵是社會化、智能化和多樣化,目標是增強銀行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信息科技與業務發展的深度融合,推動業務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流程創新、管理創新,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社會公眾提供豐富、安全和便捷的多樣化金融服務。

挑戰者銀行

指藉助金融科技誕生出的新型銀行機構,對傳統銀行業機構造成強烈衝擊和挑戰,故將這部分新型銀行稱為「挑戰者銀行」。相較於傳統銀行機構,挑戰者銀行在基礎建設階段就融入科技基因,呈現出數位化經營、輕資產、開放平臺等特點。

由此來看,新生的虛擬銀行、直銷銀行、網際網路銀行,以及我國的民營銀行都能包含在內,並不存在明確的範圍邊界。

金融科技的出現並未改變銀行的本質屬性,但挑戰者銀行運用金融科技對銀行的渠道、產品、客群、風控等領域進行了全方位改造和優化,逐漸在許多細分業務如個人信貸、中小微企業融資、支付、理財等領域對傳統銀行發起強有力的挑戰。實際上,任何行業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都會走向更加垂直的細分領域。在「長尾效益」的影響下,傳統銀行機構開始積極尋求轉變以應對挑戰。

輕型銀行

招商銀行在其2018年財報中將「輕型銀行」作為四大發展目標之首。「輕型」的意義包含銀行在資本、管理和運營三個層面的革新。「輕資本」指銀行資本結構的優化,零售業務吸收資本的比重增大,同時優化風控,提升資產質量;「輕管理」即指低管理成本和高管理效率,包含事業部管理的扁平化;「輕運營」指摒棄傳統規模經營思維,延伸營業網點功能,拓寬獲客渠道,降低獲客成本,以及轉化存量客戶。

「輕型銀行」是在銀行利差趨緊、低成本資金減少、存量客戶見頂、零售業務轉型等背景下提出的,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系統化戰略。

相關焦點

  • 敏捷開發加速銀行中臺崛起,「樂高銀行」新玩法迅速流行
    2018年是中國開放銀行元年,銀行金融服務模式在經歷了網點經濟、APP經濟之後,正式進入到了API經濟階段。在金融科技賦能下,開放銀行推動銀行金融服務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走向敏捷開發,打造樂高銀行  對於中小銀行面臨的這些問題,嚴宜揚表示,破局的關鍵在於誰能夠幫金融機構建立起彈性敏捷部署、靈活調度資源的能力,快速地支撐銀行的產品創新,支撐場景化和平臺化的金融業務,進而打造全新的樂高銀行。
  • 全球「開放銀行」模式大盤點
    悲觀者認為,開放銀行對於銀行業沒有太多好處,銀行服務將退居底層化,淪為「啞管道」。普華永道近期開展的一項歐洲銀行業調查表明,68%的受訪銀行認為PSD2會讓銀行業的處境變糟,主要威脅在於客戶幾乎越來越不需要與銀行直接互動,銀行的存在感漸行漸遠。
  • 中信銀行信用卡業績背後 科技賦能銀行敏捷組織轉型
    在發卡量、交易量、業務收入等業績實現飛躍式發展的同時,中信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尤顯出色,截至報告期末,中信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為89.48億元,不良率為1.74%,較上年末下降 0.11 個百分點,風險水平保持穩定。當前,國內消費金融市場已處於風險釋放期,多家銀行2019年報顯示,消費信貸產品不良率攀升。
  • 星展銀行CIO:從開放銀行的實踐看星展銀行數位化改造
    星展銀行最初走上數位化道路的時候,就將自己和新興金融科技以及初創公司對比,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客戶們需要的是新形態的銀行,銀行業早已從根本上被重新定義了,我們要完全數位化,而不僅僅是披上「數位化」的外衣。
  • 百信銀行陳龍強:開放銀行的發展模式探討
    近年來,隨著新興科技的崛起,銀行也迎來的新的發展變革,其中開放銀行更是成為銀行都在關注的方向,那麼什麼是開放銀行,開放銀行都有哪些模式和發展呢?4月24-25日,由北京移動金融產業聯盟、行動支付網聯合主辦的2019第三屆中國移動金融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百信銀行副首席戰略官兼戰略部總經理陳龍強帶來了開放銀行的發展模式探討。
  • 銀聯牽手各大銀行形成「統一戰線」 「雲閃付」成銀行業統一APP
    對此,銀聯的思變路徑是採取合縱連橫的策略,聯合各家銀行對銀行帳戶體系進行集中統籌。經濟觀察網了解到,作為銀行業聯手打造的移動端統一入口,「雲閃付」APP將匯聚銀聯及各大銀行的支付工具、支付場景以及權益優惠。
  • 民營銀行積極探索數位化轉型 360公司成為天津金城銀行第一大股東
    至此,360公司成為天津金城銀行第一大股東,這是國內首例民營銀行大股東變更交易。而且,金城銀行還是第三家由網際網路公司任大股東的民營銀行,其他兩家分別為阿里系螞蟻集團入股的網商銀行和騰訊入股的微眾銀行。自2014年開閘以來,民營銀行的設立工作穩步推進。
  • 「大財富管理」時代,為什麼說:光大銀行很「奧利給」?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不斷變遷,銀行業始終走在改革開放的前列,從四大國有銀行專業化發展到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再到股份制銀行A股、港股IPO上市,每一次銀行業的深入變革都是一次金融對於經濟發展的內生推動。其中,股份制銀行作為銀行體系的重要一環,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貢獻可謂是居功至偉。
  • 北京銀行手機銀行APP6.0煥新上線
    北京銀行堅持以戰略眼光布局數位化轉型與創新,堅持以金融科技和數位技術為支撐,實現數位化生態建設和數位化用戶體驗的全面升級,打造更加精細化、數位化、專業化、敏捷化、高質量的智慧金融轉型發展之路。  據悉,北京銀行手機銀行APP6.0依託行業領先的移動金融開發平臺(TMF),以智創簡,憑藉「六大創新,二十大亮點」,煥新升級。
  • 焦作中旅銀行:全力打造「小而美」的旅遊特色銀行
    當國有大行走向大而全,小銀行路在何方?面對日益複雜的經濟環境和市場背景,城商行如何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發展空間?在日前召開的河南省建設優秀城商行經驗交流會上,焦作中旅銀行提出的「打造『小而美』的旅遊特色銀行」觀點,為與會城商行代表帶來不少啟發。
  • 未來銀行業是金融科技的天下 直銷銀行誰執牛耳?
    [華夏時報網]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張夏楠 發自北京金融科技風起雲湧,網際網路成為展業、獲客的重要渠道,也是銀行業變革的動力和方向。以金融科技作為載體的新型直銷銀行正在興起,幾乎可以肯定,未來的銀行業是直銷銀行的天下。
  • 純網銀、開放銀行、金融雲 三大趨勢掀起臺灣銀行業變革風暴
    隨著金管會發下三張純網銀執照,純網銀能否發揮鯰魚效應,促使傳統銀行加速金融創新,外界拭目以待,而傳統銀行為迎戰數字轉型挑戰,也積極希望導入開放銀行,要在百家爭鳴的金融圈動態成長。其中,今年為純網銀元年,銀行業者認為,新加入者和競爭者,將使法令的開放速度將更加快,餅也會擴大得更快,對金融業是好事,未來銀行誰能掌握科技連動及創新能力,就能在這塊大餅持有的分量愈大。
  • 科技賦能,張家港農商銀行打造智慧銀行開放「核心」
    觸及金融科技「深水區」 打造智慧銀行開放「核心」  從數位化轉型到智能化升級,銀行業的金融科技創新潛力更需要新ICT技術支持,尤其體現在構建開放、安全的核心業務系統方面。2019年8月18日,張家港農商行新一代核心系統上線,以實現「全核心,強核心」模式為目標,硬體設備全部採用開放的通用伺服器,資料庫則採用分布式資料庫TDSQL,確保業務全面安全可靠。
  • 8月光大銀行人民幣利率多少?附2020年8月光大銀行存款利率一覽表
    8月光大銀行最新存款利率表2020 人民幣存款利率哪種高?中國光大銀行成立於1992年8月,是中國光大集團下屬子公司之一,是直屬國務院的部級公司,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產物。總部設在北京,是經國務院批覆並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的金融企業,為客戶提供全面的商業銀行產品與服務。
  • 中資抄底葡萄牙銀行業攻略: 11家銀行財務指標大揭底
    編者按  2014年,銀行成為中資出境併購最為熱門的金融標的。根據晨哨集團監測,2014年中資共發生6宗出境銀行業併購交易,佔全年金融標的出境併購宗數的33.33%。歐洲是中資金融併購最為熱門目的地。
  • 恒生銀行(中國)行長宋躍升:環境變了,不確定性增強了,銀行業如何...
    其中,以「不忘初心,擁抱變革」為主題的2019中國區銀行業年會作為四大分論壇之一,在當天同步進行。恒生銀行(中國)副董事長兼行長宋躍升受邀在年會上發表主題演講——《以質為本,提升價值——金融銀行業抓住開放機遇再出發》。
  • 青島銀行業調整作息時間 周末一半銀行停業(圖)
    昨日,青島市銀行業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明年1月1日起,青島市城區銀行網點將率先實行朝九晚五和雙休日輪休,外資銀行可執行總行規定,同時雙休日輪休銀行將會提前公示。  事實上,銀行業「朝九晚五」營業模式並非新鮮事,武漢、鄭州、石家莊等一些城市早已試點推行,可推行一段時間後,個別城市甚至又有銀行打破「朝九晚五」慣例,開始延長營業時間。另外,銀行業與老百姓的生活及各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資金往來都有密切關係,加上多數市民還普遍執行「朝八晚六」工作制,銀行業「朝九晚五」會不會給普通百姓和其他行業帶來影響呢?銀行業為何要這麼做?
  • 多瑙河畔「靈魂的銀行」:羅馬尼亞銀行業百年變遷史
    1866年4月20日,普魯士霍亨佐倫王室的旁支卡羅爾一世接任羅馬尼亞大公,開啟了羅馬尼亞近一個世紀的霍亨佐倫王朝。1897年羅馬尼亞儲蓄銀行成立34周年時,發行了上方這枚紀念大銅章。此銅章直徑64.8毫米,重109.5克。章中一身戎裝的人物為國王卡羅爾一世國王。這枚精美銅章的設計刻模師是Dimitrescu Fec。
  • 銀行:因信而立|銀行|匯票_鳳凰讀書
    新聞背景 西方銀行業「金匠起源論」關於早期銀行業的產生,歐洲流傳著一種「金匠起源論」,這一說法是基於銀行的儲存功能。中世紀時,歐洲商業日漸興起,造就了一批有錢的商人,他們將賺來的金子存放在保衛措施較好的金匠鋪,同時交付一定額度的保管費。金匠為存錢人開立憑證,以後拿著這張憑證就可以取出黃金。
  • 畢馬威:虛擬銀行和金融科技發力 看好2020年香港銀行業
    智通財經獲悉,2019年12月4日,畢馬威發布報告《香港銀行業展望2020》指出,香港在2002年初推出虛擬銀行服務後勢將顛復傳統銀行業務模式,使不同行業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預計香港銀行業面對高速發展和激烈的競爭將進一步採用科技解決方案管理成本,同時提高營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