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大將回憶:士兵戰場上不敢直視對方,為抗日犧牲最多的一個省

2020-12-12 龍送蘭的家常事

俗話說得好,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我們中華民族14年來的抗日戰爭終於取得了勝利。

十四年的抗日戰爭,可以說是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最艱苦、最漫長的對外戰爭,也是我們民族近代歷史上反抗敵人壓迫的第一次勝利。整個十四年來,我們中華民族用三千五百萬人的傷亡,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打敗了威脅要在三個月內把中國消滅掉的威脅,最後實現了民族獨立,保衛了國家的領土主權。

川軍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也是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的標誌,老蔣集團把「綏靖」改為主動抗日,全國人民統一槍口,一致對外。因此,全國人民,特別是四川方面,開始動員起來,特別是發動起來,全國人民,特別是四川方面,在整個抗日戰爭中,為民族抗戰貢獻了三百五十萬大軍,在任何有戰事的地方,都能看到「川娃子」的身影。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時期,全中國上下徵召的軍隊總數不到1400萬人,而川軍的人數只有全國的四分之一。

川軍團出關前,小鬼子

總司令劉湘,在川軍團動員會上,就立下了誓言:「小鬼子一天不離開中國大陸,川軍決不回川!」川軍出徵前打的旗子是「死字旗」,這表明川軍堅決抗戰。但由於川軍的武器裝備實在太落後,三百五十萬出川抗擊的川軍戰士,最後只有六十五萬倖存下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川軍在各大戰場與日軍交戰時慘死。包括川軍總司令、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劉湘在內。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四川省可以說是為全國抗戰犧牲人口最多的省份。

川軍的「死字旗」川軍團在與日軍的戰爭中,所表現出的一種敢打、敢殺、不怕死的精神,連熱衷於「武俠小說」的日軍士兵也十分害怕。根據曾經和川軍交戰過的日軍大將回憶,當他們在戰場上和川軍交戰時,有時大部分士兵甚至不敢直視川軍士兵的眼睛,因為在川軍士兵的眼睛裡,只有一個詞——「死」。川軍抗戰時「瘋狂」到了什麼程度?這麼說吧,川軍每次給日軍重創,幾乎都是以全軍覆沒的方式進行。這種「打法」,小鬼子難道不怕?

國家脊梁,更有甚者,抗日戰爭爆發後,我國東北平原、華北平原、華東、甚至華中、華南等地相繼陷落,四川地處我國西南偏僻,小鬼子打不進來,因而成為全民族抗戰的大後方。客觀地說,抗戰期間,四川軍民無論在兵員、後勤物資供應商,都盡其所能地為前線服務,因此,抗戰時期的四川為抗戰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或許川軍不是最強大的軍隊,但是川軍一定是抗戰力量中最不怕死的,出川的川人也以三百五十萬人的鮮血,向祖國同胞們寫下了滿意的答卷:「川人永不負國!我們向偉大的革命先烈致敬!致敬偉大的新中國!

相關焦點

  • 中國抗戰犧牲最多的省份是哪個?日本老兵:戰場上不敢直視對方
    據不完全統計數據統計,在這場14年的抗日戰爭中,我國總共付出了3500萬人的重大代價,而這些還僅僅是中國正規軍的傷亡總人數。那麼中國這麼多省份中,哪個省是抗戰中犧牲最大的省份呢?它就是四川,在抗戰期間由與兵力的懸殊我國不少省份相繼失守,但是四川省除外,敵軍一直久攻不下四川。
  • 洪希伯:抗日戰場上,國共兩軍各自俘獲了多少日軍?
    抗日戰爭的輝煌勝利及其帶來的深重災難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 全民族抗戰的烽火早已遠去,但關於這場戰爭,總有一些自稱「歷史真相」的謠言在網絡上流傳。前些年最流行的謠言是關於國共兩黨在抗戰中的犧牲問題,但這種把「犧牲大」等同於「貢獻大」的說法在邏輯上根本站不住腳。於是謠言製造者們開始轉變方向,今年流行的一則流言聲稱,抗戰中共產黨抗日武裝僅僅擊斃了851名日軍,言之鑿鑿,有零有整。
  • 一代抗日名將,壯烈犧牲後被日軍割下頭顱,孕妻獨闖敵營要回頭顱
    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歷史對話。 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 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抗日戰爭持續了十四年的時間。在這十四年之中,先輩們跟侵略者進行的戰爭數不勝數,一個月百次恐怕都是少的。
  • 盤點讓日軍敬佩哭泣的7名中國抗日將軍!
    楊靖宇犧牲後日方報導:所有的討伐隊員都發出了男兒之泣。趙尚志趙尚志與楊靖宇齊名,在東北聯史上合稱「南楊北趙」,他指揮的「冰趟子大捷」等戰役堪稱經典戰例。趙尚志手裡掌握著東北抗聯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軍隊,讓東北地區的日寇聞風喪膽,在肖田地突圍後,敵軍驚呼:「此中必有名將指揮」。
  • 日軍的萬歲衝鋒,在戰場賭上士兵性命,卻只是徒勞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日軍的萬歲衝鋒,在戰場賭上士兵性命,卻只是徒勞」。歡迎關注,點讚,收藏哦~二戰時期,法西斯日本帝國主要在東亞和東南亞開闢戰場,進行侵略殖民活動,為中國、菲律賓等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然而日本法西斯主義終究是錯誤的,是反人類的,這也決定了日本帝國最終的覆滅。
  • 二戰日軍「奇葩」大將,帶兵不打仗只種地,戰後10萬士兵發了財!
    日軍在打仗時,如果出現了長時間斷糧的情況,有一個奇葩的將領,他就開始對士兵們進行「動員」,讓他們開始「吃草充飢」,對抗戰史較為熟悉的朋友也許聽說過這個人,他就是牟田口廉也。今村均這個人曾參與並策划過「七七事變」,在東南亞戰場與遠東戰場上都有過一些表現,此人與其他「瘋子」相比,是一個相對溫和的人,被譽為是日軍中腦子「最清醒」的將領。
  • 二戰哪國消滅日軍最多?此國殺155萬,日本至今不敢惹,不是中國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慘烈的戰爭,其中有61個國家和地區被捲入,造成了9000萬人的傷亡,而這對於我國來說,也是比較慘痛的回憶,在抗日戰場上,中國軍民也付出了2000萬人以上傷亡的代價。那麼作為軸心國之一的日本法西斯軍隊傷亡人數又是多少?二戰哪國殲滅日軍人數最多呢?
  • 犧牲在中國抗日戰場的「外國八路」漢斯·希伯
    1939年3月7日,希伯聆聽周恩來的報告,沈其震為他翻譯。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迅速成為全世界注目的焦點,大量的西方記者來到中國。他們的行跡遍及中國各大城市、各大戰場以及抗日革命根據地,報導中國戰局以及中國人民保衛家園、抗擊侵略者的鬥爭情況。
  • 他是國軍著名抗日將領,壯烈犧牲後,卻為何被國民黨污衊為漢奸?
    在近代的抗日戰爭中,我們中國軍隊中湧現出了大量的抗日將領,除了我們共產黨中的將領,還有來自國民黨的將領,比如薛嶽、張自忠、方先覺、孫立人、馬佔山等等,這些可以說都是蔣介石的得力戰將。我們今天繼續來為大家介紹一個來自國民黨的著名抗日將領。
  • 血灑大青山——犧牲在中國抗日戰場的「外國八路」漢斯·希伯
    但他又不僅僅是一位記者,在中國山東抗戰最嚴峻、最困難的一段時間,他穿上八路軍軍裝與中國人民共患難,最終以一名抗擊日寇的戰士的身份在戰場上犧牲。 希伯的事跡一度只留下極簡單的墓志銘,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作家王火四處奔走,多方探訪,完成傳記小說《外國八路》。
  • 為何日軍愛和中國士兵拼刺刀?卻不敢美蘇軍隊拼,原因令人憤怒!
    但在中國戰場上,中日之間卻頻繁爆發白刃戰。相反的,日軍卻極少與美、蘇軍隊展開肉搏。對此,有網友針對各國當時的武器配備,分析出其中的原因。中國戰場上,對面的中國軍隊基本都處於絕對劣勢,這裡指的是火力上,日軍配備的大量火炮能輕鬆敲掉中國軍隊的輕重機槍。
  • 二戰時,這位日軍大將「不務正業」,不打仗,天天研究如何種好旱稻...
    大家好,我是小俗事 日本投降以後,絕大多數的高級軍官都被軍事法庭判為戰爭罪犯,不是無期徒刑就是絞刑,但有一位日軍大將卻幸運地躲過了這一懲罰,被改判為無罪釋放,直至壽終正寢。
  • 抗日戰場上的蘇械師:與日本「鋼軍」正面拼死相抗,重創敵軍
    蘇軍裝備的轉盤機槍在抗戰中也少量引進蘇械師成為繼德械師後在抗日戰場上中國軍隊的又一支精銳武裝,其中最著名的一支蘇械師非國民革命軍第200機械化步兵師莫屬了,該師下轄兩個戰車團,主要裝備有蘇制82輛T-26坦克,其中的70輛都被部署到了第200師,從第200師精良的裝備上可見,國民政府對中國軍隊僅有的一個第200機械化步兵師是何等的看重。
  • 廣西抗日老兵:曾在象鼻山上殺日寇,從日軍刺刀下死裡逃生
    伍永植是一位抗日老兵,他的抗日事跡在廣西全州文家橋家喻戶曉。他曾經兩次上戰場殺敵,在桂林象鼻山上炮擊日軍,被日軍俘虜後差點被當做活靶子刺殺。他用真實的親身經歷,演繹了抗日勇士不屈的戰魂。1938年12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22歲的伍永植加入了第五軍,成為了一名普通士兵。伍永植在軍中得到了全面、正規的軍事訓練。1939年11月,伍永植跟隨第600團參加了著名的崑崙關戰役,剛上戰場時,跟其他新兵一樣,他心裡非常害怕。但是在擊斃了一個日軍之後,他就不再畏懼戰鬥。
  • 抗日戰場最美麗的戰友情 21歲朝鮮族女戰士為救英雄犧牲
    1934年3月21日,童長榮率部在汪清縣十裡坪廟溝一帶被日軍包圍,突圍時中彈犧牲。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發表的《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中稱他是為抗日救國而捐軀的民族英雄。童長榮烈士生平經歷早年童長榮,字爛華,又名張長榮,1907年出生在安徽省桐城縣(今樅陽縣)樅陽鎮一個貧寒的「書香之家」,幼年喪父,孤兒寡母,終年相依為命。
  • 日軍苦練拼刺戰術,為何對蘇軍、美軍的戰鬥中,很少使用白刃格鬥
    很多抗日影視劇或小說裡,都有抗日隊伍和日軍拼刺刀的情節,打仗打到一定程度,雙方就上刺刀了,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打得很慘烈。但在我國戰場上十分常見的白刃格鬥,似乎在日軍和蘇軍、美軍的戰鬥中,卻很少出現這種場景,為何日軍不敢和他們拼刺刀呢?
  • 抗日劇的日軍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其武士刀能換20箱手榴彈
    所以,一個大佐手底下大概是3500名士兵左右。聽起來不是很厲害,實際卻又是另一回事。原來,日軍的軍銜晉升是非常難的,對於每一位普通日本士兵,想要成為大佐是畢生的夢想。
  • 松山戰役:此仗打得十分慘烈,8000名抗日戰士犧牲,日軍無一生還
    松山戰役:此仗打得十分慘烈,8000名抗日戰士犧牲,日軍無一生還文/觀心通史1942年5月,中國援緬遠徵軍全線敗退,日軍趁機攻入雲南,騰衝瞬間淪陷,滇緬公路也被日軍切斷。這對中國當時的抗日事業來說,是一個非常沉重的打擊。1944年5月,抗日形勢發生重大的變化,中國在滇西集結20萬遠徵軍,準備重新打通滇緬公路。遠徵軍率先攻打了龍陵、騰衝和松山等要地。松山地處雲南龍陵縣東北部,雄踞怒江西岸,具有地形優勢,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抗戰時期,日軍守備隊為了守住松山,駐守了日軍56師團113聯隊3500多名士兵。
  • 日軍真的像劇中那樣不堪一擊嗎?戰場老兵告訴你日軍有多麼兇殘
    在劇中日軍被耍的的團團裝,我軍都是神射手,一槍一個準,出發點雖好,但那真的是真實歷史嗎?真的是我們後人想看到的嗎?  日軍真的向影視劇中那樣不堪一擊嗎?戰場老兵告訴你日軍有多麼兇殘。在四川廣漢有一位九十九歲老兵馬定新,跟鬼子火拼了數年,對鬼子的底細了解的清清楚楚,他看著電視機內的抗日劇嘆了口氣:要是小鬼子那麼不堪一擊,我們用得著犧牲那麼多戰友嗎?戰爭需要打十幾年嗎?
  • 俄國2000士兵不抵日軍35000人,激戰兩天後,日軍奪取「旅順港」
    日俄戰役(圖片來自網際網路侵刪)旅順對於俄國來講,是一個太過遙遠的戰場,幾乎是俄國在遠東勢力範圍所及的最南端。如果俄軍把一個營的兵力從莫斯科運到旅順,得經過漫長的西地利亞大鐵路,抵達哈爾濱之後再從哈爾濱運達大連支線,再轉往旅順,要花一個月的時間。即便旅順的俄軍遭到包圍,也無法及時派兵增援。而且旅順對於俄國來講,也不是一個理想的決鬥場。遼東半島丘陵密布,夏季炎熱多雨地面幾乎變成一片泥濘的沼澤,難於行軍,蚊蟲滋生,疫病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