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夏日炎炎,蟬鳴不休。
正午時分,人乏心浮。
薰風吹拂,花鳥倦怠。
一絲難得的清涼,藏在深山裡面。
清風從林間吹來,掬起一捧清冽的甘泉。
山中空淨萬裡,水中蛙聲一片。
夏日的驕陽哪怕再烈,溪水隨風而動,慵懶的夏日自有清涼。
高溫悶熱的夏季,暑熱難解。
伴隨著氣溫的日漸升高,南方盛夏已不遠。
茶圈裡冷泡茶的話題,再度升溫。
那究竟,六大茶類裡哪些茶適合冷泡呢?
《2》
傳統的茶,可以分六大類。
分別是綠,黃,白,青,紅,黑。
每一種不同的茶,對應不同的風味。
在這背後,適合的泡茶方法千差萬別。
喝綠茶嘗鮮,玻璃杯泡最好。
可以賞湯色,品滋味。
但換作了白茶,則最好是用蓋碗衝泡,更能完整客觀的展現好茶的色香味。
然而,提到冷泡法,卻是一種新潮的喝茶方式。
冷泡,顧名思義是用常溫的冷水,甚至於低溫的冰水泡茶。
這與傳統的熱水泡茶、喝茶方式,截然不同。
冷泡茶對茶葉的最直接影響,在於水溫明顯不足。
水溫不夠高,不夠熱,不夠沸,直接的影響是很難釋放出茶葉內部的深層次滋味。
特別是茶葉當中的高沸點物質,根本激發不出來。
故而,冷泡出來的茶湯,往往不夠香,湯感也不夠醇厚飽滿。
另外,受到水溫不足的影響。
冷水泡茶,對茶葉的內質影響有限,短時間內很難有充足的茶味浸出。
所以,冷泡一壺/一杯茶,所需要的泡茶時間比較長。
普通的玻璃杯泡茶,熱水只需一、兩分鐘便能激發出充足茶味。
而換作冷水泡茶,整個的泡茶時間,需要拖延到一兩個小時,甚至更久。
不過,恰恰因為冷水泡茶,水溫不足的特點。
導致冷水泡出來的茶湯,存在一個共同的優勢——不容易泡苦泡澀。
這點理解起來並不複雜,因為茶葉內部的充沛物質,壓根沒有被激發嘛。
那麼回到今天的話題,六大茶類裡哪些茶適合用冷泡呢?
《3》
部分綠茶,紅碎茶,適合冷泡。
冷泡茶,在衝泡時不使用熱水或沸水。
而是將茶葉浸泡在常溫水中,泡茶數小時,使得茶葉內部的可溶性物質緩慢溶出。
或者有部分茶友在冷泡茶時,會將其放置在冷藏箱內衝泡,泡茶的水溫遠低於常溫。
結合冷泡茶的特點,它適合衝泡苦澀味含量高的綠茶,或者是紅碎茶。
綠茶,屬於六大茶類裡的不發酵茶。
制茶初期經歷了關鍵的殺青步驟(蒸青、炒青、曬青等),殺青過後的綠茶,內部的多酚類物質停止了氧化。
於是,綠茶能夠保持綠葉綠湯的特性。
然而在部分綠茶當中,受到產區環境,茶樹品種等諸多因素影響,茶葉內部含有較高數量的多酚類、咖啡等物質。
茶多酚,味澀。
咖啡鹼,味苦。
當茶葉內部的苦澀物質含量偏高時,用常規方式衝泡出來的茶湯,容易苦和澀。
因為在高水溫的前提下,綠茶內的風味物質會較多釋放。
而茶葉內的維生素等養分,容易受到破壞。
而換成用冷泡的方式,可以減少多酚類,咖啡鹼類物質的釋放。
從而,這部分綠茶在冷泡的進程中,茶湯不容易泡苦泡澀。
相對而言,風味更佳出色。
我國的紅茶,按照不同的工藝特徵區分,可以分為三類。
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紅碎茶。
其中,適宜用冷水泡的紅茶是最後一類。
紅碎茶,業內又稱為分級紅茶。
是國際市場貿易的主要品種,也是最大宗的消費產品。
作為茶葉標準化生產的主流產品,紅碎茶的市場普及率高。
由於紅碎茶的特殊性,茶葉條形切成了短小而細的碎茶。
於是,紅碎茶在衝泡時,茶味物質釋放更快。
用常規的熱水/沸水衝泡,紅碎茶泡出來的茶湯,易濃重和苦澀。
而換成冷水衝泡,那麼可以更好的控制茶湯的濃淡度。
冷水泡茶的進程中,茶味物質的浸出速率較慢。
而條形經過切碎的紅碎茶,茶味物質釋放快, 用於冷泡茶或冷泡調飲的優勢更明顯。
冷泡出來的茶湯,相較於市面上的新式奶茶、茶飲料。
最大的優勢在於不含糖、不含添加劑。
衝泡方便簡單,新潮時尚,健康,適合年輕一類的消費群體。
但除此外,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好茶建議還是用傳統熱水衝泡,才不會浪費。
《4》
六大茶類裡,絕大部分茶葉都不適宜冷泡。
品質好的名優綠茶, 冷水衝泡下無法展現完整的茶葉香氣。
另外,清新清鮮風味為主的名優綠茶,在原料出色,工藝出眾的情況下,苦澀物質含量少。
高品質的綠茶,建議用玻璃杯泡,沸水衝泡。
唯有水溫足夠衝泡,才能更好的釋放茶葉內部的高沸點香氣。
黃茶,茶圈內以黃芽茶出名。
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黃芽等。
黃茶的加工,與綠茶相似,但經過了一道特殊的悶黃工序。
就整體的風味而言,口感爽口,香氣層次豐富。
風味別致的黃茶,簡單用冷水泡,無法泡出核心的完整風味。
白茶,是近年來的茶圈熱門,適合用沸水衝泡。
哪怕是以肥壯芽頭著稱的白毫銀針,囿於通體白毫密披,芽頭內部的層次多。
故而,白毫銀針的芽頭具備一定的防水性。
如果泡茶的水溫不足,很難將內部的芽頭浸透,釋放出充足的內在物質。
以毫香物質,養分充足,胺基酸含量高著稱的白毫銀針,沸水衝泡效果最好。
而換用冷泡的方式,無疑太過於浪費茶味!
青茶,又稱烏龍茶,派系眾多。
以閩北烏龍裡的武夷巖茶為例,它根本不適宜用冷水衝泡。
巖茶的加工,經過了焙火。
經過高溫炭焙的巖茶,風味獨特,擁有工藝香,內部擁有不少高沸點的香氣。
與此同時,不同山場環境出產的水仙、肉桂,大紅袍,還具有不同的山場氣息。
用冷水泡茶,無法展現巖茶的細膩風味變化。
巖骨花香,香清甘活,色香味醇的獨到風味,難以呈現。
經過焙火的巖茶,適宜的泡茶水溫,有且僅有沸水!
紅茶,發酵程度較高。
武夷山,除了巖茶出名外,紅茶的發展也不錯。
當地的桐木村是世界紅茶的發源地。紅茶鼻祖正山小種就誕生於此。
同時,也是金駿眉的出身地。
傳統風味的正山小種,經過了獨特的煙燻工序,具有松煙香、桂圓香等獨特香型。
香型層次豐富,花香高雅,湯感清新明麗的正山小種,建議用高溫的沸水衝泡。
冷水泡茶,永遠無法達到極致銷魂的茶湯狀態。
黑茶,分支眾多。
以熟普為例,雲南當地大葉品種製成的熟普,葉片較大,滋味感強。
經過系列的加工製作後,熟普具有湯感醇厚,茶湯厚實等風味特徵。
經過多年的倉儲陳化,茶味甘醇的熟普,如果泡茶水溫不足,根本實現不了足夠的滋味。
用低溫或常溫的冷水衝泡,根本就是亂彈琴。
《5》
濃蔭夏日,空氣中充滿了燥熱。
這時候,很多茶友會選擇用一杯茶,祛暑解熱。
出於夏日高溫的考慮,很多人會覺得冷泡茶的解暑效果,要比傳統的熱茶要更好。
其實並不是。
冷泡茶,只能起到一時的物理降溫作用。
當人體在攝入冷茶,或者是專門冷藏過後的茶湯時。
因為茶湯的溫度,低於體溫。
所以茶湯喝入後,身體處於外熱內冷的狀態。
這會導致身體表層的毛孔收縮,影響汗液的及時排出。人體自身的散熱受到影響。
而如果是腸胃功能不好的朋友,在喝入冷藏時,胃部容易受到刺激。
從而導致胃痛、腹瀉等問題。
夏天消暑,不建議一味貪涼。
對於年輕群體而言,夏日喝冷飲、喝冷泡茶,無傷大雅。
因為相對而言,年輕人的血氣會更加充足,脾胃功能更好。
但對於年齡較大的群體而言,喝冷飲不利養生。
相對而言,夏天還是喝熱茶更舒心、解暑。
溫度適宜的茶湯飲下後,可以促使體表的毛孔舒張,舒暢的發一場汗。
伴隨著汗液的流出,人體可以很好的散熱,從而感受到真正的清涼。
心靜自然涼,身心舒坦。
從這點看,夏天喝熱茶解暑效果,可要比冷泡茶的效果更好。
《6》
立夏過後,春已逝,夏到來。
馮延巳寫:風乍起,吹皺一湖春水。
簡單的一句詞,賦予了春風無限情意。
夏天的風,輕輕的吹著。
夏風不比春風柔情,但卻多了幾許清涼。
清風明月無人管,並做南來一味涼。
炎炎的夏日裡,一杯好茶,藏著清冽解暑的妙方。
好茶的內部,擁有豐富的養分物質和芳香物質。
不論是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它們都含有不少讓人清心靜氣的有益成分。
泡茶時,若是水溫不足,直接冷水泡茶。
無法讓茶葉內的有效成分,快速釋放。
泡好茶,水溫越高,釋放出來的茶味更精彩!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