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

2020-12-14 河北新聞網

近日,河北省衡水市委宣傳部、市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辦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系列主題媒體見面會暨現場採訪活動,對衡水市土壤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問題進行了新聞發布。

近年來,衡水市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先後出臺了《衡水市「淨土行動」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方案》《衡水市淨土保衛戰工作落實方案(2019-2020年)》,對土壤汙染防治工作進行了總體規劃和具體部署。市政府與各縣(市、區)政府籤訂了《土壤汙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層層傳導壓力、壓實各縣(市、區)各部門責任,確保省下達和衡水市確定的土壤汙染防治任務落地見效。

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分類施策、治用結合,圍繞畜禽糞汙、農作物秸稈、廢棄農膜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和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等工作,著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生態循環綠色農業。著力整治農業面源汙染,繼續推進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和廢棄農膜回收利用。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85.3%,規模畜禽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配套率達100%。2020年,衡水市年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820萬畝次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2%,主要農作物肥料利用率達到了40%以上,小麥重大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0%以上,小麥病蟲草防控項目區病蟲統防統治達50%以上,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廢棄農膜回收率預計達到82%以上,農田殘膜「白色汙染」得到有效控制。同時,完成衡水市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衡水市13個縣(市、區)耕地全部劃分為優先保護類。依託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在優先保護類耕地分區域、按年度、按計劃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著力加強汙染地塊環境監管,嚴格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製度,列入名錄的地塊不得作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建立完善部門聯動機制,制定印發《衡水市汙染地塊土壤環境聯動監管程序》,強化汙染地塊準入管理和土地徵收、收回、收購重點環節風險管控,明確各部門相應監督管理職責。嚴格建設用地土壤汙染調查報告的專家評審和國土空間規劃的技術審查,嚴格落實「淨地」供應制度,堅決杜絕「毒地」開發利用。

印發了《2020年衡水市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作專項推進方案》,將年度治理管控任務分配至各縣市區,明確了目標任務、重點工作、保障措施等。堅持抓好典型示範,積極推廣武邑縣「農村廁汙處理一體化模式」、故城縣「廁汙並治、黑灰兼治、分散收集、集中治理、綜合利用」模式和棗強縣「戶收集、村轉運、鄉處理」模式,督促各縣市區在學習其它地區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選擇創新適合的技術路線和治理模式。

衡水市緊緊圍繞構建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的功能定位,堅守生態、發展和民生三條底線,實施「綠色崛起、生態振興」發展戰略,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的原則,以城市綠化、衡水湖綠化、綠美廊道建設、林業園區建設、村莊綠化、農田林網建設為重點,大規模開展國土綠化,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截至目前,衡水市共完成造林131.34萬畝,佔省下達任務(77萬畝)的170.6%,佔市下達任務(110萬畝)的119.4%,超額完成省市下達造林任務。

立足京津冀重要節點城市發展定位,衡水市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森林城市為載體,堅持「量質齊升」發展方式,大力實施「森林進城、森林圍城」戰略;按照衡水湖環湖綠化規劃,依法依規開展環湖林帶建設、生態節點打造和遷村還綠工程,建設生態防護林和水源涵養林;按照「立體綠化、彩色綠化、多樹種綠化」的要求,優化廊道綠化樹種結構和空間布局;按照「高效集中、生態集約、興林富民」的原則,調整優化農業種植結構;以創建國家和省級森林鄉村為引領,建設森林鄉村示範區,積極推進環村林建設及住宅庭院、道路街巷、溝渠隙地和廣場遊園等綠化;以提升生態防護功能為目標,按照「有路有渠就有樹」的原則,以改造退化防護林為基礎,不斷提高農田防護林建設成效。(記者趙松)

來源:衡水日報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國家海洋局:海洋生態環境穩中向好,入海河流水質不容樂觀
    新華社北京3月19日電(記者 劉詩平)國家海洋局19日發布的《2017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7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但入海河流水質狀況不容樂觀,近岸局部海域汙染依然嚴重。
  • 圖解丨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衡水市紮實推進淨土保衛戰
    圖解丨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衡水市紮實推進淨土保衛戰 長城網 2020-11-27 12:5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衡水市紮實推進「淨土保衛戰」綜述
    經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紮實工作,我市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完善土壤汙染防治政策體系土壤環境質量關係百姓民生福祉,關係國土生態安全,關係國家可持續發展大計。同時,完成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全市13個縣(市、區)耕地全部劃分為優先保護類。依託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在優先保護類耕地分區域、按年度、按計劃推進了高標準農田建設。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制定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是保障人民群眾「住得安心」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
  • 雲南:「十三五」期間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淨土保衛戰取得積極成效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30日訊 記者從雲南省生態環境廳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雲南省淨土保衛戰各項重點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土壤汙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深入推進,汙染地塊準入管理機制基本形成,土壤環境風險得到管控,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 中擘土壤:農業土壤改良的好幫手
    一方面,由於工礦業和城鄉生活汙染向農業轉移排放,導致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下降和汙染問題日益凸顯;另一方面,在農業生產內部,由於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長期不合理過量使用,以及畜禽糞汙、農作物秸稈和農田殘膜等農業廢棄物不合理處置等,形成的農業面源汙染問題日益嚴重。這些都加劇了土壤和水體汙染,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
  • 大名城股票穩中向好,大名城質量是市場優選
    大名城質量就在這一過程中從市場中脫穎而出。大名城質量主要集中在物業管控,名城企業集團採用的是安心科技系統,全方位電子巡察,小區物業利用科學化、數位化、可視化的管理方法針對小區內部實現定時定點巡邏檢查來避免人工檢查所帶來的死角弊端,實現高效、可控的物業巡察,確保小區業主信息與安全,大名城質量能夠讓業主在體驗物業服務中看得見。
  • 再談土壤環境質量新標準:答中國環境修復網評論
    很感謝中國環境修復網的佚名同志(註:下次期待真名,好讓我表達敬意)對我發表的「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修訂之我見」進行評述,這些意見有益於促進對一些問題的進一步思考。       文中《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修訂之我見》簡稱「原文」,評《陳能場「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修訂之我見」》簡稱「評文」。      1. 中國土壤汙染源到底為何?
  • 黑龍江省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並總體優良
    報告顯示,我省深入貫徹土壤汙染防治法,強力推進「土十條」,從整體情況看,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並總體優良,農用地優先保護類佔比達99.87%,受汙染耕地和汙染地塊風險可防可控;到2020年底受汙染耕地和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預計分別達到92%和90%以上。
  • 8月份衡水市空氣品質在省內傳輸通道城市排名第一
    8月份衡水市空氣品質在省內傳輸通道城市排名第一六項汙染全部低於《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二級要求日前,記者從衡水市生態環境局獲悉:8月份,衡水市空氣品質綜合指數8月份,衡水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29天,空氣品質為優小時數483小時,較去年同期(264小時)增加近一倍。PM2.5、PM10、SO2、NO2、CO、O3-8h六項汙染物濃度均低於《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二級要求。
  • 福建:就業穩中向好 居民錢包更鼓
    上半年經濟成績單中,我省就業狀況總體平穩,穩中向好。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32.33萬人,完成全年任務58.78%;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8.75萬人,完成全年任務87.5%;期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83%,控制在4.2%目標以內。就業穩了,收入漲了。據住戶抽樣調查,上半年,我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16元,居全國第七位,同比增長9.0%。
  • 雲南省藥品安全保障實現穩中向好
    12月10日,記者從雲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我省藥監部門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藥品安全決策部署,聚焦主責主業狠抓工作落實,全省藥品安全穩中向好,連續20年未發生重特大藥品安全事故
  • 淮安開放型經濟穩中向好
    融媒體記者 左文東通 訊 員 薛同武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考驗和複雜多變的宏觀經濟環境,我市認真落實「六穩」「六保」部署要求,全力穩外資、穩外貿、促消費,開放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聚焦項目推進,利用外資穩中向好。
  • 雲南藥品安全保障實現穩中向好
    雲南網訊(記者 陳雲芬)12月10日,記者從雲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雲南省藥監部門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藥品安全決策部署,聚焦主責主業狠抓工作落實,全省藥品安全穩中向好,連續20年未發生重特大藥品安全事故,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用藥安全。
  • 穩中向好 10月我國吸收外資同比增長18.3%
    商務部16日數據顯示,10月當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81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3%(折合118.3億美元,同比增長18.4%),連續7個月實現同比增長,延續了穩中向好態勢。  1至10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8006.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4%(折合1150.9億美元,同比增長3.9%),增幅比1至9月提高1.2個百分點。
  • 柴達木盆地生態環境狀況趨於向好
    戴永峰 攝中新網西寧12月18日電 (孫睿)記者18日從青海省海西州官方獲悉,通過各項措施的實施,「十三五」以來,柴達木盆地生態環境狀況保持穩定並趨於向好。截至目前,柴達木盆地所有國控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總體達標率100%;空氣品質持續向好,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態環境狀況保持穩定並趨於向好。另據監測顯示,「十三五」以來,柴達木盆地10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全部達標,4個一般水功能區水質全部達標。
  • 2018年農村電影放映穩中向好
    「整體態勢穩中向好。」中宣部電影數字節目管理中心大數據部副主任黃昭婷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如是總結2018年度農村電影放映公益事業的發展情況。    黃昭婷介紹,「穩」主要體現在市場運行平穩有序,2018年度農村電影市場各月份、各地區訂購場次分布結構與往年基本一致,訂購活動形成了較為穩定的時間和空間規律,有效鞏固了農村電影發展成果。    「向好」主要體現在農村電影放映質量的提高。
  • 寧吉喆: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高質量發展向前邁進
    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高質量發展向前邁進 國家統計局局長 寧吉喆   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任務,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 土壤酸鹼度很重要,加點優選養花料,改善土壤環境養花好
    土壤酸鹼度很重要,加點優選養花料,改善土壤環境養花好小夥伴中一些是喜歡酸性土壤的花,還有一些是喜歡中性土壤的。但是在家的我們哪有什麼好方法決定土壤的酸鹼性呢?其實不然,在家我們可以用很多的家常用水來改變土壤的肥沃和酸鹼性的哦!
  • 土壤修復市場向好 外企緣何紛紛收兵?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經過探索,國內修復行業龍頭企業已經大大縮短了和國外企業的差距,而且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了符合國情的創新。未來隨著政策法律的完善和企業自身的不斷磨練,國內修復企業和技術走出國門也是必然。近年來,土壤地下水修復市場前景持續向好,而大部分外資從業企業卻在這本可大展宏圖的時候鳴金收兵了。
  • 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在2020年第三輪土壤中有機氯農藥實驗室能力...
    為掌握環境監測實驗室的技術能力和質量管理水平,持續監督各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促進成員單位監測技術水平提升,保證監測數據質量,根據生態環境部《2020年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方案》和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關於發布2020年國家環境監測網實驗室能力考核計劃的通知》要求,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組織開展了土壤中有機氯農藥實驗室能力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