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航線:交通與環保之間的矛盾

2021-02-08 中國船東協會

路透社最新的航運和燃料消耗數據的分析顯示,隨著海冰融化,北極航線的海況開始利於船舶航行,越來越多的船舶在這一管理鬆散的極地水域穿越,使氣候變暖進一步惡化。


圖片來源網絡僅供示意

2016年至2019年期間,西伯利亞沿岸冰區中最繁忙的航道的交通量增長了58%。根據挪威Nord大學極地物流中心(Center for High North Logistics)的研究人員收集的數據,去年,船舶在北海航線上共航行了2694次。

貿易由大宗商品生產商所推動,船舶主要往來於俄羅斯、中國和加拿大,通過北極航線輸送鐵礦石、石油、LNG和其他燃料。

COVID-19導致全球供應鏈中斷,航運市場大幅放緩,但它未能阻止北極航線的交通量增長。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2020年上半年船舶航行935次,而去年同期為855次。

交通量的增加引起了大家對環境的擔憂。大型船舶會釋放大量二氧化碳以及黑煙。而煙塵覆蓋附近的冰雪後,不會將太陽的熱量反射回大氣層,而是大量吸收,這加劇了北極地區的氣候變暖速度。

在過去的三十年裡,北極的升溫速度至少是世界其他地區的兩倍。近年來,各國政府也正因此而為在北極航線行駛做充分的準備。

清潔北極聯盟的首席顧問西安·普裡爾(Sian Prior)表示:「讓人擔憂的正是北極海冰的減少和發展航運之間的矛盾,而這種矛盾已經發生。」

LNG船在北海航線交通流中所佔比例最大。根據非營利的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ICCT)收集分享的數據,這些LNG船在2019年燃燒了239,000噸燃料,而在2017年僅有6,000噸。

有記錄以來最早解凍

北海航線,位於西伯利亞和挪威海岸,是該地區最繁忙的交通動脈。據航運專家估計,這使得貨船在歐洲和亞洲之間航行至少可以節省10天的時間。

這條航線比經好望角的航線短約6000海裡,比經蘇伊士運河的航程短2700海裡。

根據Nord極地物流中心(Centre for High North Logistics)的數據,這條捷徑吸引船舶在2019年進行了2694次航行,而2018年為2022次,2017年為1908次,2016年為1705次。這些航行每年由200-300艘船舶完成。

今年,俄羅斯北部異常溫暖的天氣導致西伯利亞海冰提前融化。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大學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科學家表示,這股熱浪與氣候變化有關,在7月下半月之前開啟了北海航線,標誌著該地區最早完全解凍。

隨著夏季熱浪進一步減小著海冰的面積,北海航線交通量預計將持續增加。

根據航運情報平臺MarineTraffic的數據,去年的9月是該地區在該航線航行的船舶數量最多的月份,有34艘船舶通過,而8月份為29艘。

北海航線以外的交通量也在增加。

政府間北極理事會工作組的一項研究顯示,2019年,共有1628艘船舶進入北極地區,比2013年增長25%。

Nord大學極地物流中心(Centre for High North Logistics)的常務董事Kjell Stokvik表示:「過去的幾年見證了這裡交通量的持續增長。只要國際市場對燃料和礦物貨物有需求,這種趨勢就會持續下去。」

他表示,俄羅斯特別地通過在北極開發能源和礦產項目來推動跨北極貿易。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設定了到2025年每年通過北海航線運輸8000萬噸貨物的目標,是目前的兩倍多。

對兩極環境保護的差別

環境保護主義者還關切北極水域燃油洩漏的風險,那裡惡劣的條件使清理工作特別具有挑戰性,洩漏還將對那裡敏感的生態系統產生毀滅性影響。

1989年,阿拉斯加南部的Exxon Valdez號的原油洩漏,在長達1300英裡(2100公裡)的海岸擴散了幾個月,導致威廉王子海峽內大量海洋動植物死亡。

這次事故被認為是人為造成的最嚴重的環境災難之一,同時也帶來了新的規定,即要求在該地區使用雙層船體。

對兩極的重視程度相差千裡。儘管沒有貨物通過南極水域,但南極水域卻受到了法規的嚴格保護,包括2011年通過的一項運載重型油料的禁令;而北極的航行規則卻要寬鬆得多。

兩極水域均受IMO極地水域船舶航行安全規則(Polar Code)管轄,該規則鼓勵船舶避免在北極使用或運輸重油。

IMO正在推動到2024年全面禁止在北極使用和運輸重油的規則。IMO的一位發言人表示:「我們計劃採取行動來減輕任何潛在的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然而,環保主義者指出,目前IMO成員國正在談判的規則草案中還包括一項條款,內容是在2029年前,在北極海岸線上作業的船舶可被豁免。

這一豁免最終將有利於當今北極地區一些最活躍的貨主國,包括俄羅斯和加拿大。清潔北極聯盟的Prior表示,這樣的「大漏洞」將使監管「幾乎毫無意義」。

「如果該草案落實的話,在目前使用北極航線的船舶中,有相當一部分,可能有四分之三或更多,在2029年7月1日之前不需要實施禁止在北極使用和運輸重油的禁令。」

而當被問及上述豁免是否會破壞擬議的監管時,IMO發言人說:「這是成員國在相關論壇討論後做出的決定。」

資料來源:路透社(喬納森·索爾報導;麥可·奧瓦斯卡繪圖;凱蒂·戴格爾和普拉文·查爾編輯)


相關焦點

  • 跨越北極三萬噸紙漿走「冰上絲綢之路」,北極航線首航青島港
    繞過馬六甲海峽、避開印度洋,穿越冰層覆蓋的北極,9月17日,滿載近3萬噸紙漿的天禧輪從芬蘭歷時近一個月順利抵達青島港開始接卸作業。這是山東港口集團今年迎來的首個穿越有「冰上絲綢之路」之稱的北極航線航次,至此山東港口徹底打通了東亞經北冰洋連接歐盟的藍色經濟通道。
  • 俄在北極部署最強防空系統 保護俄北極航線安全
    俄制S-400防空飛彈系統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俄羅斯軍方開始在北極的新地島部署S-400防空飛彈系統。俄軍事專家稱,俄軍此舉是為了有效保護北極航線和俄羅斯在北極的經濟利益。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17日稱,俄北方艦隊新聞處處長瓦季姆·謝爾加上校表示,俄北方艦隊駐紮在北極新地島群島尤日內島上的防空飛彈團已全部換裝S-400防空系統。最新的防空系統大幅增加俄軍在北極地區的空中控制區域。該團的軍人已完成新系統操作培訓,做好投入戰鬥執勤的準備。   俄軍事觀察員弗拉基米爾·穆欣表示,由於種種原因,俄羅斯決定在北極地區換裝S-400防空系統。
  • 冰與火之歌:北極,不止於北極
    作為地緣上的「近北極國家」,以及陸上最接近北極圈的國家之一,中國是北極事務的重要利益攸關方。早在1925年,中國就加入《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正式開啟參與北極事務的進程,如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在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不斷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北極在戰略、經濟、科研、環保、航道、資源等方面的價值不斷提升,正在成為各國關注的熱點地區。近年來,中國主要從北極航道和資源開發兩個方面切入北極議題。
  • 開放北極航線的好處
    民用客機利用北極航線飛行,往來北美與亞洲的定期航班,已經由過去理論研究及試驗,向實用性階段前進。最近,俄羅斯民航總局和加拿大民航導航公司,公布了一項「北極航線飛行的技術和經濟效益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書,裡面詳細從多個方面分析、論證其技術可行性和巨大的經濟價值評估。
  • 北極航線,亞歐市場新選項?
    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是,北極航線的運行還要考慮航運需求因素,即北極航線的貨流結構問題。通常意義上講,北極航線運輸有四種貨流,一是北極範圍內的貨流,二是通過北極範圍的過境貨流,三是北極範圍內輸出的貨流,四是北極範圍輸入的貨流。不管哪種貨流,目前來看,貨量還有待進一步開發。
  • 俄羅斯將在北極部署蘇-34戰機,覆蓋整個北海航線
    據《莫斯科時報》7月22日報導,俄羅斯正在加強其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存在,以更好地保護其北海航線。隨著雷達、無線電電子設備、飛彈系統和其他先進武器的安裝部署,更多的軍事基礎設施已經在俄羅斯廣闊的北極海岸投入使用。
  • 北極航線開闢,俄羅斯會不會成為北極航線上的最大贏家?
    北極航線是來往於歐洲和亞洲或者北美洲之間的一條航線,它是經過北極的最近的一條航線,在海運上,它是指大部分航段位於俄羅斯北部的「東北航道」,和「西北航道」,由於靠近北極外圍,所以被稱為北極航線。北極航線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第一,是對來往於美洲和亞洲的飛機飛行;第二,則是對沿航線的各個國家的輪船運輸。從第一點作用來看,並看不出北極航線對俄羅斯的好處,但從第二點上來看,對俄羅斯的優勢是展露無遺。先來說北極航線在飛機飛行上為何對俄羅斯影響不大。
  • 水晶郵輪公司開設北極航線
    原標題:水晶郵輪公司開設北極航線  豪華郵輪公司水晶郵輪將於2016年推出一條新航線——穿越神秘的西北航道,帶領遊客們參觀北極。   這趟旅程將始於2016年8月16日,為期32天。公司將派遣重約6.8噸,有13層甲板的「水晶尚寧號」郵輪執行這次航行任務。
  • 氣候和技術:北極航道機遇背後的挑戰
    早在1925年,中國就加入《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正式開啟參與北極事務的進程,如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在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不斷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北極在戰略、經濟、科研、環保、航道、資源等方面的價值不斷提升,正在成為各國關注的熱點地區。近年來,中國主要從北極航道和資源開發兩個方面切入北極議題。而「冰上絲綢之路」可視為「一帶一路」倡議在北極圈內的延伸,有可能縮短中國到歐洲的航線。
  • 蓬佩奧警告中國,不要涉足北極,外交部反問:美國在南海幻想什麼
    2020年最受關注的,應該是美國總統大選風雲,即便總統人選已經確定,但拜登與川普之間的風波還是接連不斷,再加上疫情已經導致超35萬人死亡,社會秩序紊亂,可以說現在的美國社會是非常糟糕的,但即使這樣都阻止不了他們對國際市場的關注和威脅。
  • 為什麼中國首份北極政策白皮書會引發強烈反響?
    北極國家有高度健全法律制度,對北極開發的環保、勞工、商業利用規定了很高的門檻,也有很高的標準。我相信我們會按照相關的標準和法律辦事,為北極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福祉做出積極的貢獻。」他說,對於中國要在北極事務中發揮的作用需強調兩點:不越位、不缺位。
  • 為開闢北極航線,俄羅斯打造核動力破冰船,美國想搞卻支撐不起來
    若進一步深入研究,俄軍在北極地區的基地將會發現,俄軍大規模進軍北極並沒有造成太大的迫害,北極航線的開通獲利成為了一個巨大的推動力。從地理學理論上講,北極直航航線在歐洲與東亞的貿易中佔有相當大的優勢,單程可節省數千公裡的航程,而且可節省大量時間,非常適合於海運。與傳統南方航線相比,北極航線可以節省10%-30%的運輸時間。
  • 影響北極生境的北極航道
    去年,船舶在該航線上航行了2694船次。 西伯利亞海岸嚴寒水域的航行,促進了大宗商品生產商的貿易發展,使得鐵礦石、石油、液化天然氣(LNG)和其他燃料通過北極水域輸送到世界各地。 即使新冠疫情大流行中斷了某些商品的供應鏈,大大降低了全球的物流運輸速度,但也沒有阻止北極航道運輸量的增加。
  • 阿蒙森:第一個同時徵服南極和北極的偉大探險家,永遠消失在北極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慕和)阿蒙森:第一個同時徵服南極和北極的偉大探險家,永遠消失在北極1872年7月16日,阿蒙森出生於挪威。父親是個船主,阿蒙森從小積累了一些航海知識。1888年(16歲),挪威探險家南森跨越格陵蘭島的新聞,深深激勵了阿蒙森,他決心也要航海探險。
  • 第九屆中俄北極論壇探討北極多領域合作議題
    人民網莫斯科12月4日電 (記者張光政)12月2日至3日,第九屆中俄北極論壇以視頻會議的形式舉行。本屆論壇由中國海洋大學主辦,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協辦,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給予大力支持。來自中俄高校、科研院所的百餘名代表就兩國在北極的科研、教育、醫療、環保、後疫情時代經濟發展等領域的合作問題展開討論。引人注目的是,在本屆論壇新增的醫療合作議題中,中俄兩國學者就如何更好利用北極地區的生物資源及藥材,加強中俄醫療合作進行了熱烈討論。
  • 氣候變暖讓俄羅斯撿到"寶」:貨船可走北極航線
    【環球網軍事綜合報導】據俄羅斯衛星新聞網10日報導,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層在夏天迅速融化,目前在7月中旬到10月中旬,船隻可以在北極航線航行。美國《華盛頓郵報》認為,俄羅斯可能因氣候變暖獲得一條自己的「蘇伊士運河」。文章稱,「馬士基」號貨船上周成功越過白令海峽,是第一艘成功挑戰北極航線的大型貨船。
  • 哈爾濱—黑河—漠河航線開通 黑龍江副省長致辭
    哈爾濱經黑河至漠河支線航線首航儀式26日上午在哈爾濱機場舉行。這標誌著黑龍江省支線航空發展的新突破,也是黑龍江省與奧凱航空公司加強交流合作的又一成功範例。    省委常委、副省長劉國中出席首航儀式並致辭。    劉國中說,隨著經濟社會和旅遊事業的發展,省內各地區之間交通不便的矛盾日益顯現,已難以適應公眾和廣大遊客對快捷、便利交通的需求。
  • 挪威政府發布最新報告,闡述對北極地區的政策立場
    #北極及北極圈爭議區新動向#最近挪威外交部起草了題為《挪威在北極地區的居民,利益及能力》具有最新戰略意義的一份報告,闡述了挪威政府對北極地區所持的政策立場。2020年11月27日挪威首相埃爾娜 索爾伯格籤發並正式對外發布了這份政府報告。
  • 雪龍號破冰船首次穿越北冰洋 開闢北極新航線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北京時間17日,中國北極科考隊乘坐的「雪龍」號極地破冰船停靠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港。法新社說,這是「雪龍」號執行的第五次中國國家北極科考任務,卻是它首次停靠、也是中國科考隊首次正式訪問北極國家。
  • 13000元解鎖北極:斯瓦爾巴最高性價比,北極星號經典短線
    北極星號的斯匹次卑爾根經典短線本來就以極高性價比而倍受關注,而這次推薦的三個航次的尾艙,價格甚至比一般航次還要低。假期時間緊張?旅遊預算有限?沒關係,這並不影響您來一場貨真價實的北極探險。航 線 ☻☻☻◯◯只要是斯瓦爾巴一地航線,不管哪家公司哪艘遊輪,都不會放過它最精彩的西北部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