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蘭盆節」有什麼含義?

2020-12-24 國學雜談

每年農曆的七月十五,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節日,佛教中叫「盂蘭盆節」,道教中叫「中元節」,民間俗稱「鬼節」。在這一天,大家祭祀父母,紀念先人,是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今天不談別的,專門聊一下這個佛教的「盂蘭盆節」的由來,學佛的朋友一般都了解,可是沒學佛的朋友,對此就可能比較陌生了。

在佛陀時代,印度就經常興辦盂蘭盆會,據《大盆淨土經》記載:印度頻婆娑羅王、須達長者和末莉夫人等,都曾依《佛說盂蘭盆經》,造五百金盆供養佛以及眾僧,以求滅除七世父母的罪業。

「盂蘭」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倒懸」(人被倒著掛起來)。「盆」就是指盛放供品的器皿,「盂蘭盆」的意思就是用來救被倒掛著的人的器物。後來就逐漸演變成:用盆子裝滿供果,供養佛陀以及僧侶,以求拯救苦難眾生。關於這個盂蘭盆節,佛教中還有一個目連救母的典故:

釋迦牟尼佛的得意弟子目犍連(簡稱目連),以神通著稱,傳說中他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死後變成惡鬼,目連通過神通看到後,非常傷心,就運用法力,送給母親食物,可是飯菜一到母親嘴邊,就會化為灰燼,目連沒有辦法,只好向佛陀哭著求救。

佛陀告訴目連,必須集合僧眾的力量,在每年的七月十五,將各種水果放入盆中,供養十方僧人,藉此功德,你的母親才能夠得救。目連就按佛說的做了,後來,他的母親終於得到解脫。

「盂蘭盆節」在我國開始流行,是在南北朝時期。《盂蘭盆經》被翻譯成漢文後,因為內容提倡的是報答父母之恩,與傳統儒家的孝道思想不謀而合,所以受到古代帝王的欣賞和重視,被廣為流傳,興盛不衰。據《釋氏六帖》記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諸寺。從此以後,蔚然成風,歷代帝王臣民都爭相效仿,興辦盂蘭盆會,以報答父母、祖先之恩德,到了清代,對七月十五的祭典活動就更加重視,各地的寺院普遍都舉辦盂蘭盆會。

相關焦點

  • 日本的盂蘭盆節
    清明起初只是節氣名稱,後逐漸與農曆三月的寒食節、上巳節交匯融合,成為「時年八節」中的清明節。這一天,既是祭祖掃墓、慎終追遠的感傷之日,也是撲蝶插柳、踏青賞春佳節。在日本清明節是什麼時候呢?日本的盂蘭盆節(也叫中元節)與我們的清明節相似,也是祭祖、返鄉的節日。
  • 盂蘭盆節
    盂蘭盆節又被稱為是中元節,後來流傳於日本,而在日本盂蘭盆節是僅次於元旦的盛大活動節日,那麼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吧!日本盂蘭盆節時間盂蘭盆節原指陰曆7月15日的中元節,但在日本,自明治6年(1873年)1月1日起採用新曆後,盂蘭盆節一般在陽曆8月13-8月16日前後。
  • 舞動日本之夏 盂蘭盆節觀盂蘭盆舞(組圖)
    盂蘭盆節這個名字對於中國人來說不是很熟悉,但如果提起他的另一個名字「中元節」或「鬼節」,大家肯定會不由自己的高呼一聲,「哦,原來就是七月十五啊!」說來慚愧,中國民間的盂蘭盆活動已蕩然無存,而國人已然不知盂蘭盆為何物。現在談及盂蘭盆節,國人的第一反應是日本的節日。實際上這是很大的誤解。盂蘭盆節是華夏的節日,日本盂蘭盆節只不過是孑遺而已。
  • 【日本節日】盂蘭盆節
    盂蘭盆節(お盆)原指陰曆7月15日的中元節,但在日本,自明治6年(1873年)1月1日起採用新曆後,盂蘭盆節一般在陽曆8月15日度過。盂蘭盆節為飛鳥時代傳入日本,現在已經成為日本僅次於元旦的第二大節日。
  • 日本庄嚴又熱鬧的假日:盂蘭盆節
    不知大家對盂蘭盆節有什麼印象呢? 而在日本同樣也是盂蘭盆節哦! 很多人都知道這個節日,但卻分不清他們的區別,其實,盂蘭盆節、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並稱為中國傳統三大鬼節。
  • 百科知識:盂蘭盆節
    盂蘭盆節 盂蘭盆節、祭祖節、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節期與古老文化中的陰陽消長循環之理有關,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 お盆(盂蘭盆節),對日本人有多重要?!
    對於日本人來說,盂蘭盆節是他們向子女展示如何表達對祖先的感謝,讓孩子們了解「正因為有祖先,所以才有了現在的我」的最佳時機。時代雖然飛速變化,但是日本人對於盂蘭盆節、對於祖先的感恩之心卻從來沒有改變。這也是無論發生什麼情況,盂蘭盆節都要回老家歸省的原因所在吧。即便是在疫情期間,從上到下想要慶祝盂蘭盆節的心情也是和以前一樣的。
  • 日本習俗——盂蘭盆節
    日本習俗——盂蘭盆節    盂蘭盆節原指陰曆7月15日的中元節,但在日本,自明治6年(1873年)1月1日起採用新曆後,盂蘭盆節一般在陽曆8月15日度過。盂蘭盆節為飛鳥時代傳入日本,現在已經成為日本僅次於元旦的第二大節日。
  • 農曆七月十五,盂蘭盆節!
    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是佛歡喜日,又稱盂蘭盆節。依照法訊,功德人生將在盂蘭盆節當天舉辦「盂蘭盆超度法會「,同時為了讓平臺廣大師兄同沾法喜,於盂蘭盆節臨近之日發起為期三天的盂蘭盆節活動,望諸位師兄能積極參與,共積福德。
  • 日本夏日最盛大的祭典──盂蘭盆節
    在日本,每年夏天都有一個被視為僅次於元旦的重要節日,在這個節日裡大多企業會一連休假幾天,所以很多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會趁此期間趕回家與家人團聚或外出旅遊。這個節日就是「盂蘭盆節」,我們俗稱的「鬼節」。▋日本盂蘭盆節的來源盂蘭盆節來源於佛教儀式,在日語中稱為「お盆」(obon),是日語「盂蘭盆會」(urabone)的簡稱。
  • 日本盂蘭盆節,還分新盆和舊盆?
    因此,說到盂蘭盆節,很多人都會想到夏季的風物詩。你知道嗎根據地域不同時間也不同?盂蘭盆節分為7月的盂蘭盆節即新盂蘭盆節(7月盆),然後是8月的盂蘭盆節也就是舊盂蘭盆節(8月盆)這兩個。這次就介紹一下新節和舊節的區別。
  • 今年的小長假—盂蘭盆節怎麼過?
    日本將迎來今年的盂蘭盆節小長假。而以東京為首的大都市,疫情之下,不少日本人開始犯難,是否返鄉?是否出遊?都成了一道舉棋不定的選擇題。先普及一下盂蘭盆節盂蘭盆節(お盆/おぼん),是日本的傳統節日,即當地的中元節。
  • 盂蘭盆節——佛教中很隆重的節日
    農曆七月十五,是盂蘭盆節,俗稱「中元節」。依照佛教的說法,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也是僧自恣日,結夏安居三個月,在這一天圓滿,所以也稱為佛歡喜日。各地寺廟會舉行「盂蘭盆法會」,接受佛弟子供奉佛祖和僧人,濟度六道苦難,以及報謝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 日本盂蘭盆節,一場疫情下的雲狂歡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許黛如】夏天是日本一年中最熱鬧的季節,有各種主題的煙花大會。僅次於新年的重要節日盂蘭盆節(祭祖活動)也在夏天,但今年因為疫情各地關於盂蘭盆節的大型慶典和活動多數被取消,很掃興。不過,商場、超市早就開始出售節日相關物品,交通部門也增加多列臨時列車來應對即將到來的「盂蘭盆連休」和「全民大遷徙」。
  • 「日本語」夏の風物詩:盂蘭盆節
    自8月12日起日本進入了盂蘭盆節假期。盂蘭盆節並非日本國定假日,但一般企業都會在盂蘭盆節放上一周假期,人們就會利用此假期回到家鄉祭拜先祖或是外出旅遊,故而盂蘭盆節、5月黃金周與新年是日本交通最為繁忙的三個時期。
  • 日本妖怪文化——盂蘭盆節之「蜻蜓一日」的傳統是什麼?
    據說,在地獄之釜的封蓋開啟、人們開始準備盂蘭盆節的這一天, 紅蜻蜓會降生到這個世上。日本傳統節日裡,這種將盂蘭盆節和蜻蜓聯繫起來的地方有很多。根據傳統習俗,在盂蘭盆節期間,任何地方都禁止殺生,甚至連蟲子都禁止捕捉,尤其是蜻蜓。
  • 日本盂蘭盆節流行「父子還鄉」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孫秀萍 蘇洙】眼下正值日本一年一度的盂蘭盆節假期,通常日本人會選擇偕妻子兒女回鄉度假。據日本新聞網站「withnews」14日報導,今年的盂蘭盆節,日本人的回鄉模式出現變化,「父子還鄉」作為一種新的模式受到廣泛關注。
  • 盂蘭盆節:8月份日本街頭的盛大狂歡!
    中元節,又稱七月半祭祖節、盂蘭盆節,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鬼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 佛弟子應該這樣過 「 盂蘭盆節 」
    但對於佛教而言,七月十五卻是孝親報恩、供養僧眾的「佛歡喜日」、「盂蘭盆節」。盂蘭盆節源自佛門孝經之一的《佛說盂蘭盆經》。經中稱目犍連尊者在修行有成後,想要讓父母也能離苦得樂。但當他找到母親時,卻發現母親在餓鬼道受苦,不能飲食,皮骨相連。
  • 日本「盂蘭盆節」:源於中國的鬼節活動,留下了本土的民族烙印
    其實,日本的鬼節——「盂蘭盆節」,其實就是來自中國的「盂蘭盆節」,兩者連名稱都是一樣的,並沒有發生改變。 兩者名稱相同,但是日本的「盂蘭盆節」的儀式內容和文化內涵,早已植根於自身的文化當中,與中國的鬼節有了完全不同的特徵和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