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果不是看書,我大概也不會知道,北京有座東嶽廟。
東嶽廟,自然是一個廟,道家的廟,坐落在北京朝陽門外,至今已有七百年歷史。
書的名字就叫《東嶽廟》,作者全名安 絲婉 富善,很明顯是個外國人,裡面都是各種中國古代神仙故事和民間傳說,這種反差讀起來簡直不要太好玩。
外國人寫中國廟宇,就如同鄰居來欣賞自己家的房子,不同視角,帶來不一樣的思想碰撞,驀然回首,火花四濺。
讀富善女士的《東嶽廟》之前,我對這個廟一無所知,讀完之後,我忍不住很想去看看這個廟。
02.
從稱呼上,我就覺得東嶽廟這個名字蠻好玩的,在我的印象中,道家不是應該叫「觀」嗎?比如白雲觀?
然而,東嶽廟確確實實是一座道家廟宇,是為祭拜中國最神聖的山--泰山修建的。書中也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廟」指的是任何一座供奉著一尊或幾尊神的建築。這麼一看,倒是解釋的通了。而且我也第一次知道,原來不僅封神的人可以有廟宇,連動物、高山的靈魂都是可以有廟宇供奉的。
實際上,東嶽廟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萬神廟,供奉著幾百尊神和幾倍於他們的侍從。你在廟裡自然能看到道教的影子,比如來來往往的道士和老子塑像,也能看到佛教蹤跡,比如供奉觀音菩薩的大殿。很多的形象其實也是有佛教淵源的,比如哼哈二將。更好玩的是,「在東嶽廟,佛教、儒教和道教的教義,以及古代種族信仰的遺存都混同在一起,共同來滿足人民的需要。......出於人們生活的需要,才有這些神的出現。沒有什麼需要是至關重要或微不足道的,因而都要從精神世界尋找一些力量來滿足這些需要。」
中國的勞動人民一直以勤儉節約著稱。在古代,他們抵禦不了那麼多天災人禍,所以發明了各種神,請求神來滿足自己的請求,這種寄託,是樸素的,又是鄭重而又美好的。
對神的崇拜,其實體現的是大眾最基本的一個信仰:生命是永恆的,即使死後,也會以靈魂的形式存在著,而且依然會對在世的人產生影響。那麼如何抵擋邪惡的靈魂侵擾,讓友善的靈魂庇佑我們呢?在這種信仰中,神出現了,按照人們為他們安排好的位置,接受普羅大眾的朝拜。
03.
那麼,問題來了,幾百尊神,要怎麼介紹呢?
一個個挨著來嗎?那樣似乎蠻無聊的,估計一會兒就讓人睏倦了。
富善女士採用的是分類法,給所有供奉的神都劃分了類別,這樣一看就一目了然了,比如財神、瘟疫神、藥神(原來真的有藥神啊)、行業守護神、子孫娘娘......以作者的中文老師施老師的口述為主,夾雜著作者自己聽到的、查到的一些歷史資料。書後面光備註的參考書有好幾頁,看起來研究的也是非常用心了。
想到一個外國人如此認真刻苦地研究中國廟宇,總讓我想起白求恩大夫無私地來中國救死扶傷。雖然性質不同,卻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個是救助肉體,一個是挖掘精神內涵。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自然是源遠流長。在歷史長河中,出現了很多的神話傳說,比如《封神演義》裡蠱惑國君的妲己、超級厲害的姜子牙(有人說東嶽廟中的神就是按照封神演義中封的神來供奉的),比如《西遊記》裡各顯神通的神仙,比如《山海經》中各種妖魔鬼怪,更不用說《聊齋》裡各種鬼狐和書生的故事。我們從來不缺故事,我們只是缺少一雙發現的眼睛。
富善女士的筆下,這些神話故事從遠古的畫卷中慢慢展開,躍然我們眼前:
施老師說,和東嶽大帝或黃飛虎一起安坐在寢殿裡的是東嶽大帝的妻子,叫祝融,她的故事也可以在《封神演義》裡找到。她有十二隻火鳥,可以在戰爭中幫助黃飛虎燒掉敵人的營地。人們擔心家裡會著火的時候,都要給祝融上供。
而且,在故事中,也能讀到一股濃濃人間煙火氣,熱氣騰騰,生機勃勃:
廟裡的鐘聲柔和低沉地響起來,一群老太太踮著小腳,在侍女的攙扶下,一個殿座接著一個殿座,把香插到已經堆滿香灰的香爐裡;從衣著上看像是學生的年輕人,在阜財殿前彎腰祈禱;母親牽著孩子在摸銅特,因為摸摸它會祛病消災;所有的人都會在娘娘面前駐足行禮。
富善女士在書中,比較詳盡地為我們介紹了各個供奉神像的歷史淵源和與之相關的神話故事,最受人們喜歡的自然是阜財殿裡的財神和旁邊子孫娘娘殿裡各位娘娘了,一為求財,一為求子。繁榮、發展,似乎是普羅大眾永恆的追求。
讀財神的故事很好玩,因為阜財殿裡的財神不讓人燒香,而是勸人勤奮節儉,這還真有點中國特色呢。而旁邊的子孫娘娘殿,竟然也分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等,各位娘娘分工明確,確保一個小生命健康長大。想想,生命何其脆弱,可是又何其美好。我願意相信,冥冥之中,肯定是有神靈暗中保佑一個孩子長大。那些拜娘娘的家長們,自有一顆拳拳的心和一份真摯的愛。
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感嘆,原來我們有這麼多的好故事啊,我們總是愁沒有素材,其實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不少寶貝呢,只是我們現在挖掘的太少了。
04.
《東嶽廟》一方面勾勒出了20世紀30年代初東嶽廟的盛況,是各個階層,不同時段在東嶽廟活動場景的生動再現;另一方面,這本書匯集了幾乎所有殿座內主要奉祀神祇的由來與歷史傳說,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普通百姓的信仰,立體呈現了東嶽廟在大眾生活中的地位和影響,是一部全面反映北京東嶽廟民俗事象的「百科全書」。
《一代宗師》裡武學的三個境界是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聊齋》裡,有人看見鬼狐,有人看見愛情,有人看見悲觀離合,而在《東嶽廟》中,我看到的是作者對中國文化的一種熱愛,由著這份熱愛,我們也得到了好處,又重新感受了一番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