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艾森曼設計的柏林大屠殺紀念碑

2021-01-20 藝術中國


彼得·艾森曼設計的柏林大屠殺紀念碑

建築設計師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表示,如果在今時今日,他的柏林大屠殺紀念碑恐怕無法建起,因為歐洲的反猶傾向再度興起。形成了大屠殺的社會傾向,而今推動歐洲的右翼民粹主義蓬勃發展。

「我相信我在柏林的大屠殺紀念碑無法在今日建成。」建築師彼得·艾森曼告訴德國《明鏡報》,歐洲現在「害怕陌生人」,他擔心歐洲的仇外心理和反猶太主義的興起,使得他當年為紀念全歐洲在二戰中遇難的猶太人而設計的建築在當下無法建成。該建築於2005年正式開放,位於阿道夫·希特勒當年的地堡附近。

他的想法也許是對的,但這樣的情況顯然是一個錯誤。真正的問題是,為何大屠殺紀念碑沒能讓歐洲遠離極右翼的惡魔?

就像在柏林一樣,在維也納,也有專門的公共藝術作品紀念大屠殺遇難者。瑞秋·懷特裡德(Rachel Whiteread)的猶太人廣場大屠殺紀念碑像是一個堆滿了書本的圖書館,每一本合上的書本,都代表著我們永遠不能恢復的一段生命。

瑞秋·懷特裡德在維也納的猶太人廣場大屠殺紀念碑

自從2000年揭幕以來,它就像艾森曼的紀念碑一樣,成為一個怪異的旅遊景點和市政符號。即便如此,不久之前,奧地利差點選出一個極右翼的總統,其所屬奧地利自由黨與納粹頗有淵源,而今是排外主義的堅定擁躉。諾伯特·霍弗(Nobert Hofer)被擊敗了,但歐洲人如果還記得歷史,為何會被極右翼政治所吸引呢?如果懷特裡德和艾森曼所創造的紀念碑還有任何價值的話,它不是應該讓種族仇恨成為邊緣力量,讓極右極端勢力成為最少群體嗎?然而,在新民粹主義的幌子下,反自由主義的右翼勢力愈發猖獗。

歷史的無知是這一切的原因,大屠殺紀念碑依然無法抵擋住人們的健忘,這是一個悲劇。是不是艾森曼這類藝術家對於公眾而言過於現代、過於抽象了?也許。但《辛德勒的名單》、《鋼琴家》這些電影算得上是大眾化了吧。自從1990年代以來,從雕塑到童書,推廣大屠殺的記憶已成為現代文化的前沿。結果如何呢?溫和成了骯髒的詞,左翼在消亡,而極右翼成了最響亮的聲音,它宣稱自己是在為人民代言。

什麼地方出錯了?不幸的,是記憶本身出了問題。即便在我們的個人生活中,它也會撒謊。所謂集體記憶的想法根本就是危險的。它要麼創造空虛、平淡、模糊、善意的表達,一旦它變得感性化,它就成了徹頭徹尾的謊言。

大屠殺紀念碑是真實的,必要的,但大眾記憶並不意味著什麼。只有歷史知識才能幫助人們將過去轉化成當下的意義。令人驚訝的是,儘管有這麼多電視紀錄片、書籍、電影和藝術品,我們對於二十世紀的公共知識依然令人震驚。

因為民主派在西方贏得了二戰,納粹主義被神話化為「他者」。然而,實際上,針對歐洲猶太人的屠殺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並非一個冷血的官僚機構自上而下推行的一系列命令,很多具體的個人也身處其中,做出有意識的參與決定。在國家和個人職責、決定和自由意志之間的有確切關係,森林屠殺、村莊燒掠,乃至滅絕種族的集中營,希特勒真正找到了願意執行著一切的劊子手。

我們以一種危險的自滿的方式看待大屠殺和納粹主義。因為現今西歐並沒有一黨制國家,人們認為不能和當時的納粹政權相提並論。但是當初的那些運動背後同樣也有民主的支持,受到大眾的愛戴。艾森曼的柏林大屠殺紀念碑暗示著納粹主義的視角,使得大屠殺看起來像是一個官僚主義主導的死亡驗算。更糟糕的是,這是仇恨、偏執與非理性的大雜燴。在現代技術社會中被釋放時,這些惡魔之火可以迅速在地球上創造地獄。如果我們覺得這一切不會發上,我們是徹頭徹尾的傻瓜,或者,我們再也沒有理由建造新的紀念碑。

相關焦點

  • 議論| 大屠殺紀念碑為何沒能讓歐洲遠離極右翼的惡魔?
    議論 | 大屠殺紀念碑為何沒能讓歐洲遠離極右翼的惡魔?·艾森曼設計的柏林大屠殺紀念碑建築設計師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表示,如果在今時今日,他的柏林大屠殺紀念碑恐怕無法建起,因為歐洲的反猶傾向再度興起。
  • 彼得·艾森曼:猶太人屠殺紀念碑——一個多語義完美統一的作品
    這個問題是彼得·艾森曼一直所努力探索的。是艾森曼每個作品都在體現的一個重要內容。之前筆者從未親身體驗彼得·艾森曼的作品,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是筆者第一次第近距離感受艾森曼的設計作品,這是一個精巧而具有著多重語義的設計作品。設計師想要表達的內容與其所使用的墓碑意向、牢籠的方格元素巧妙的結合,同樣也給我們設計紀念碑一個新的設計視角。
  • 柏林歐洲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的歷史啟思
    克服過去:柏林歐洲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的歷史啟思這是統一的德國對他過去歷史所做的懺悔。藉由紀念碑提醒我 們不要忘記納粹最恐怖的罪行——試圖滅絕一個民族。——Paul Spiegel(德國猶太人聯合會主席) 一、前言 2005年5月10日,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日60周年慶祝活動的一部分,位於德國首都柏林市中心的「歐洲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Denkmal fü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舉行了莊嚴隆重的揭幕儀式。
  • 德國柏林開建「大屠殺紀念碑林」(圖)
    8月16日,碑林設計者艾森曼(右)在工地前親吻「歐洲紀念遇難猶太人基金會」負責人羅什供圖/曉柯  主動站出來為自己的罪行負責  經過15年研究和討論,旨在紀念600萬二戰中死難猶太人的「大屠殺紀念碑林」
  • 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正式揭幕
    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正式揭幕  德國柏林———  據新華社柏林5月10日電位於德國首都柏林市中心的大屠殺紀念碑10日正式揭幕,並將於近日向公眾開放。  揭幕儀式在大屠殺紀念碑旁臨時搭建的一座巨大的白色帳篷裡隆重舉行。
  • 該網站由位於柏林的以色列藝術家Shahak Shapira創建精選了一些髖...
    歐文·赫瑟利(Owen Hatherley)在最新的意見專欄中說,通過將遊客參觀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大屠殺紀念館的自拍照與集中營的存檔照片並列,藝術家沙哈克·夏皮拉(Shahak Shapira)揭示了為什麼羞恥的設計很重要。
  • 建築的哲學詩人——彼得·艾森曼
    說起現代建築學,彼得·艾森曼是不得不提的「大咖」,他的「咖位」定位在建築家(師)(architect)、理論家(Theorist)、教育家(Educator)、評論家(Critic)幾個方面上。彼得·艾森曼的作品並不多,這也許在那些追求藝術性、哲學性作品的創作人並不少見,在藝術創作方面導致作品難產的因素太多,特別是建築、電影藝術需要巨大成本的遊戲當中。彼得·艾森曼是筆者很喜歡的建築家之一。
  • 柏林,貧窮但性感
    今年是柏林圍牆拆除30年,也是被諸多建築師、設計師視為聖殿的包浩斯藝術學院成立100周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授予柏林「設計之都」稱號。這座充滿了衝撞、迷思、反叛、掙扎的城市,值得我們親身體驗。
  • 德國建紀念碑向猶太人道歉,日本何時向南京大屠殺對中國道歉?
    在德國柏林市中心,有一座佔地面積1.9萬㎡的紀念廣場,這裡是記載著猶太人悲慘歷史的「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編輯:小洪|【攝影師:Zuyet Awarmati|新加坡環球旅行攝影師|來源:去驢行】紀念碑是美國建築師彼得·艾森曼和布羅·哈普達聯合設計的,由2711塊灰色的水泥碑組成,有許多出入口,遊客可以從四個不同的方向走入紀念碑群中。紀念碑的下方是一個地下檔案展覽館,這裡記載了歐洲猶太人當年被德國納粹迫害和屠殺的歷史資料。
  • 德國之行 柏林——尋找二戰留下的印記
    六月十七大街在大蒂爾加被柏林大五星截斷,大街的東端直到柏林中心的三月十八廣場,與著名的菩提樹下大街在布蘭登堡門相接。六月十七大街主要途徑勝利柱、柏林蘇聯紅軍紀念碑、國會大廈柏林蘇聯紅軍紀念碑建造於1945年,位於柏林要道6月17日大街上,由被毀的帝國總理辦公廳的大理石和花崗巖碎片建成,是柏林為數不多的紀念碑之一。
  • 德國柏林旅遊不可錯過的十個景點
    在歐洲背包旅行時,柏林是無法忽略的地方。作為世界歷史重要的節點,柏林也是20世紀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如今,柏林集商業,藝術,時尚,文化於一體,景點紛繁,但是其中有十個是你旅遊柏林不該錯過的十個景點,每一個都給你帶來柏林所獨有的體驗。
  • 德國柏林大屠殺紀念館(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館)參觀感言
    水泥墩之間的地面高低不平,行走其間頗為艱難,而這些水泥墩的下面則是地下歷史陳列館。設計者稱,水泥墩的數量並沒有特別的象徵意義,只是根據場地的面積來確定。各個水泥墩以不同的角度微微傾斜,其間地面高低不平,行走起來頗為困難。設計者說,水泥墩的數量並沒有特殊象徵意義,只是根據場地面積來確定。參觀者必須在這片極易迷路的水泥「叢林」中找尋出路,這種體驗式的參觀方法正是這個紀念館設計的獨到之處。「你只有置身其中,才能體會這片場地的魔力,」設計顧問京特·施盧舍說,「首先,人們會看到一大片水泥墩,很多很多。一旦你走進去,你會感到孤獨。
  • 多地紀念「國際大屠殺紀念日」
    策劃 攝影部國際室製作 榮浩監製 張瑞琪 武巍攝影 逯陽 單宇琦亞普·阿林 吉爾·科恩·馬根2005年,第60屆聯大全體會議一致通過,每年1月27日為「國際大屠殺紀念日」。1月27日,在德國首都柏林,一名女子在雨後參觀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所在地。
  • 走近柏林蘇軍紀念碑
    從玉帶般纏繞著柏林的施普雷河中升起的晨霧,將初春裡的一切都輕輕地籠罩起來:菩提樹、大街、巴洛克式哥德式等風格的古典建築、鋼架玻窗的現代建築、車輛、行人……若隱若現,若即若離。  我們乘坐的麵包車輕緩地停靠在「6·17」大街邊。華人導遊用普通話介紹:「前面是柏林蘇軍紀念碑。」  柏林蘇軍紀念碑,是我心儀已久的地方。
  • 柏林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群竣工
    新華網柏林12月19日專電(記者鄭漢根)柏林市中心的猶太人紀念建築碑群日前竣工。這個建築物是為了紀念全歐洲被納粹德國屠殺的600萬猶太人。  建築碑群佔地1.9萬平方米,由2711塊石碑組成。地點在柏林市中心標誌建築物布蘭登堡門附近,聯邦議院和聯邦總理府也近在咫尺。建築物的投資達到2800萬歐元,全部由德國聯邦政府負擔。
  • 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 銘刻在德國心臟的懺悔
    本報駐德國記者 江建國 5月10日,在紀念二戰結束60周年之際,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在柏林舉行了隆重的揭幕儀式。5月12日,這個紀念碑在經過17年的辯論、設計和建設以後,拆除了建築工地上的鐵柵欄,正式向公眾開放。紀念碑位於柏林市中心地帶,距柏林的標誌性建築布蘭登堡門僅一箭之遙。
  • 近3000座水泥鑄成的宏大紀念碑群,沉吟猶太民族的哀傷!
    大屠殺紀念館是柏林的地標式建築。它是由美國著名建築設計師Peter Eisenmann用2711根高低不同的水泥柱建成的,蔓延了很大一片,就像一片抽象的墓地。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群,緊鄰德國聯邦議院和布蘭登堡門,由2711根長短不一灰色碑柱組成。靜想其設計絕妙寓意深刻。置身其間猶如迷宮,遠遠望去好似波浪。每塊石碑都無任何文字標識,是無數亡魂在無聲哭訴;材質堅實厚重形如棺材。步入其中,無盡而單調的形狀,讓人不由得陷入沉思。艾森曼的設計從根本上打破了紀念碑的概念,放棄了任何一種象徵性符號的使用。
  • ...愛國僑眷吳守昕向三峽博物館捐贈《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碑碑文》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1日,83歲高齡的僑眷吳守昕向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捐贈了其書寫的《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碑碑文》書法作品。這幅書法作品已被鐫刻在位於加拿大多倫多的「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碑」上。《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碑碑文》(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供圖)
  • 柏林圍牆倒塌18周年 柏林擬建象徵統一紀念碑(圖)
    人們在柏林布蘭登堡門前欣賞《消失的柏林圍牆》。這個作品由韓國藝術家李雲素設計,作品意在紀念柏林圍牆倒塌18周年 新華社 發1989年11月9日,全世界的電視觀眾目睹了在柏林布蘭登堡門前上演的驚心動魄的一幕,長久以來作為東西方對抗標誌的柏林圍牆最終被推倒了。2007年11月9日是柏林圍牆倒塌18周年紀念日。德國於當天舉行各種儀式紀念這個日子。
  • 猶太人紀念碑又稱浩劫紀念碑,銘記每一位被納粹屠殺的猶太人!
    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德語:DenkmalfürdieermordetenJudenEuropas),又稱為浩劫紀念碑,地點在布蘭登門南面,因為面積很大所以相當好找,整個紀念碑由很多不同大小高度的方碑組成,裡面的地形也是有高低起伏,在最外面看是看不出來的,必須貫穿整個建築體才能體會不同之處,讓人有一種感覺有秩序但又因某種因素造成情緒落差的氛圍,讓後人去紀念這些曾經受害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