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張騫11:張騫打通河西走廊,漢武帝設置四郡,納入版圖

2020-12-06 聊文史

烏孫人不肯遷回祁連山,如何控制河西走廊呢?張騫向漢武帝建議,招募大批貧苦人民去河西開荒,由官府資助,並建立郡府。將來進軍時,就地取糧,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漢武帝高興地採納這個建議。

漢武帝立即下令出榜募民,並下令在河西設置酒泉郡。大批貧民在官府的資助下,帶著農具、種子,到河西開墾種植,建造房屋。河西的防衛力量很快加強了。

到漢朝參觀的幾十個烏孫客人,在長安遊覽了宮殿、街市。看到了鐵器等許多新奇的東西,臨別時依依不捨地說:「漢朝土廣人多,物產豐富,我們回去報告國王,要永遠友好相處。」

出使西域各國的副使,伴隨著幾十人或幾百人的參觀隊伍陸續回漢了。各國的商人、官員騎著駱駝和馬匹,帶著各國的珍奇物品,紛紛來到長安。他們買賣貨物,受到漢人的友好招待。

從此,西域各國商人一批批到漢朝來,漢朝的官員和商人一批批到西域去,河西走廊熱鬧起來了,開荒種田的人越來越多,設置酒泉郡後,又將河西分成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個郡。

張騫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促進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的交流,對漢朝北方邊界的防衛,起了重要作用,功勳卓著,武帝封張騫負責國家外交的「大行」官職。可是,不久張騫就病逝了。

相關焦點

  • 張騫西域奇遇記
    與此同時,一條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弧形山脈被頂推隆起---這就是祁連山。在祁連山脈的北麓自然形成了這條咽喉般的狹長走廊,它南北溝通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東西連接著黃土高原和塔裡木盆地。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中,河西走廊關乎一個國家政治經略、經貿促進、文化交融的宏圖,而對於生活在中原的人們打通河西走廊前往更為遼闊的西部是他們不變的夢想,這個夢想的開端源於兩千年前一個帝國的開拓......
  • 張騫出使西域能媲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嗎
    在漢武帝初期,漢帝國的最西端,僅到金城。金城,即今甘肅省蘭州市,看地圖即知,蘭州在如今中國版圖中,算是腹地,堪稱中國之中。漢帝國的南邊,本來在秦時,曾開闢了桂林、南海、象三郡,以及閩中郡。但這四個地方,在秦末漢初,因為楚漢戰爭,無力控制,從而分離為南越、閩越、東甌三個國家了。如今中國版圖上的西康、雲貴川、甘肅邊境——當時稱為南夷——的地方,秦時便未開闢,漢初更是鞭長莫及。
  • 董耀會:河西四郡設置及漢長城修建的漫漫長路
    《漢書•武帝紀》載「……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張掖、敦煌郡,徙民以實之。」這就是漢代打通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方大通道後,於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開始設置河西四郡,隔絕匈羌、拱衛秦隴的同時,四郡也成為漢朝西徵西域、北伐匈奴的軍事後方。正是有了河西四郡,保障了漢匈戰爭的最後勝利,鞏固了在西域的軍事戰略地位。
  • 張騫為何要開拓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又有哪些重要意義?
    當時的張騫二十七歲,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郎官,他渴望著建功立業。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時不幸被匈奴俘虜,祁連山脈和河西走廊四周一貫是匈奴部落的領土,匈奴與漢朝結怨已久,在當時依靠和親維繫兩國關係,匈奴部落的首領軍臣單于希望張騫歸順匈奴,甚至將一位匈奴女子許配給他,但張騫不為所動,於是首領命人嚴加看守使團,張騫被迫開啟了囚禁生涯,這一囚禁就是十年。
  • 河西走廊,一條貫通古今的歷史文化長廊
    在今天的中國版圖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由西北至東南走向的省級行政區劃甘肅省。這是中國西部的一個省份形狀猶如一隻「如意」,它的中段,是一條自然形成的地理大通道,這條通道地處黃河以西,形似走廊,被人們稱作——「河西走廊」。
  • 霍去病攻下4座重鎮,漢武帝分別取4個大氣名字,讓中國受益2100年
    漢朝積蓄了60年國力,終於在漢武帝劉徹繼位後爆發,有了一戰匈奴的實力。 漢武帝四年,匈奴殺了月氏王,並將其趕出河西走廊;張騫出使月氏國,欲與之結成聯盟對付匈奴,卻在河西走廊被俘。
  • 央視紀錄片《河西走廊》重溫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
    你有沒有看過央視紀錄片《河西走廊》!當時我看到這部紀錄片時,對那極美的而蒼涼的場景,有過太多的震撼,太多的讚嘆,對那動人心魄的歷史故事,有過太多的感動,太多的思索。現在又突然想起,再回過頭來回顧一下。河西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新疆的要道。
  • 一部關於河西走廊的編年史——紀錄片《河西走廊》觀後感
    詩人杜甫曾留下「乘槎斷消息,無處覓張騫」的詩句,即使在千年後,張騫的歷史功績依然還被人們廣為傳頌。張騫完成了鑿空西域的壯舉,接下來將廣袤富饒的河西納入大漢的版圖,卻主要歸功於年輕的將軍霍去病和他麾下的將士們。第二集《通道》主要講述的就是霍去病奪取河西、漢朝在河西「列四郡、據兩關」的全過程。
  • 漢武帝慧眼識金,啟用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才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
    原來通過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的大量情報,漢武帝心中已經規劃出了一項宏大的戰略藍圖,那就是要打通一條通往西域諸國的道路,也就是河西走廊,從而擴大漢帝國的疆土,並將國威傳播到西域,同時加強與西域地區的貿易往來。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蕩除匈奴這個障礙。
  • 出使西域 張騫因何去了成都?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其為博望侯。史學家司馬遷稱讚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意思是「開通大道」。
  • 河西走廊,伸向西北荒漠的溼島
    這,就是祁連山在祁連山脈的北麓自然形成了這條咽喉般的狹長走廊青藏高原的隆起阻礙了西南季風(來自印度洋的水汽)北上的步伐於是在廣袤的西北大地形成了大片的戈壁荒漠但幸運的是海拔足夠高的祁連山接納了東南季風的降水僅有的降水使得祁連山
  • 河西走廊是一條不折不扣的商道,這條走廊上曾經穿梭著無數商隊
    為了平定匈奴來犯,西漢建元二年(前139),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這就是「絲綢之路」。 無疑,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中原與西域的通道——河西走廊。
  • 【天文地理】河西走廊,伸向西北荒漠的溼島
    【天文地理】河西走廊,伸向西北荒漠的溼島 河西走廊是中國版圖上一塊耀眼的地區——青藏高原與此同時一條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弧形山脈逐漸隆起這,就是祁連山在祁連山脈的北麓自然形成了這條咽喉般的狹長走廊青藏高原的隆起阻礙了西南季風(來自印度洋的水汽)北上的步伐於是在廣袤的西北大地形成了大片的戈壁荒漠但幸運的是
  • 河西走廊扁都口,除了張騫,古代唯一西巡這裡的皇帝更值得銘記
    漢武帝在把河西走廊納入中國版圖後,也只是隔著黃河遠眺、感慨了一番。而這位古代最具爭議的皇帝卻親臨並西巡了這裡,這也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到過河西走廊的古代皇帝。,就是由這裡進入的河西走廊。當張騫走出這片濃鬱的山林,來到河西走廊的茫茫戈壁時,他距離漢帝國的都城長安,已經有一千公裡了。繼張騫之後,又有一位重量級人物來到了扁都口,從這裡翻越了海拔3000米的祁連山進入了河西走廊到達了張掖。他就是我國歷史上最具爭議,後人對其評價「其過也彰,其功也卓,弊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隋煬帝楊廣。
  • 忽然,想去河西走廊了
    河西走廊,是內陸通往西域的一條要道,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這片土地上流淌著數不盡的淚水與故事。鏗鏘相擊的刀劍之聲,遙遙無期的思念,與戰死沙場的豪情。如果將整個甘肅省比作一把玉如意,那麼河西走廊就是中間的柄。位於黃河以西的這條古道,溝通著南北兩處高原。
  • 張騫曾用12年尋找的西域小國去哪了?滅白人帝國,深入印度平原
    漢朝偉大之處就是敢於出擊,不僅為華夏開疆拓土,還降服周邊小國,有的小國直接併入漢朝版圖,還有的小國成為漢朝的藩屬國。因此漢朝威名歷來被後人讚頌。漢朝真正放眼世界,開疆拓土,應該歸功於北方部落匈奴。漢朝歷史基本就是一部與匈奴徵戰史,正是匈奴對漢朝的威脅,使漢朝始終緊繃一根弦,與匈奴對抗。
  • 張騫墓前話絲路
    城固是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故裡和張騫墓所在地。公元前139年,漢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準備聯絡大月氏人,共同夾擊匈奴。渴望為國建功立業的張騫,從家鄉秦嶺南麓城固博望鎮饒家營村白崖出發,穿過秦嶺,到朝廷任職,毅然揭榜應募。
  • CCTV大型歷史紀錄片《河西走廊》,比《戰狼》更令人震撼!(1-10集 全)
    該片策劃郭笑坤說,基於這樣的原則,《河西走廊》放棄了通常紀錄片大量採用學者專家訪談的模式,沒有採訪,沒有紀實段落,完全用解說與音畫牽引,成為一部電影式講故事的紀錄片。兩千年來抒寫在河西走廊上傳奇悲壯的歷史,在壯美的畫面中一幀幀上演。 中國紀錄片牽手國際知名作曲家,用音樂來演繹文明的碰撞與交融、歷史與今天、東方與西方、古典與現代,是《河西走廊》配樂中的一大亮點。
  • 甘肅的河西走廊為什麼對中國那麼重要?
    8月初,和幾個朋友一起走了甘肅和青海環線,一直沒有落筆記錄,終於近日開始回憶這段難忘的旅程。一路走來,跨過高山湖泊,草原荒漠,回首望去,河西走廊的深遠的歷史文化積澱,青海的大美山川,戈壁雅丹,足以讓我們再次重返。走了青甘環線,就繞不開河西走廊。